• 精选
  • 会员
人生-一部真实的纪录片:当一家10口人都在盼你死-人生不是一个问题-我们之所以受苦,是因为我们是语言的动物-从语言回到经验的世界+我的人生算法-我的人生算法:A部分-我的人生算法:B部分-我的人生算法:C部分-我的人生算法:D部分-我的人生算法:最后的总结-人生是一场试错——大脑碎片整理中-感觉人生很艰难,怎么办-人生是一团欲望+理解生命-理解生命:关于本书-个体心理学的主要概念-阿德勒的理论-阿德勒——“一个超前于他的时代的人”-阿德勒的性格-实践中的个体心理学-治疗性的教育-第一章 个体心理学——生活的科学-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看世界的方法-父母的影响-出生顺序-探索童年记忆-私人逻辑-社交兴趣的重要性-感觉和情绪-一般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自卑情结-社会关系-语言和交流-社交训练-克服局限-自卑感-第三章 优越情结-避免真正的解决-优越情结和自卑情结-自我兴趣-夸大和自信-健康的野心-第四章 生活方式-“正常的”生活方式-“失调的”生活方式-诊断方法-发展社交感-第五章 早期记忆-记忆的类型-家庭成员的死亡-娇生惯养儿童的记忆-特殊记忆-预测性分析-第六章 生活方式的表现-怯懦-情绪-个人特质的形成-自己命运的主人-嫉妒和妒忌-男性反抗-第七章 梦-梦的目的-梦的逻辑-解析方法-做梦者和无梦者-睡眠与催眠-第八章 问题儿童-理解父母与儿童-问题儿童的优越情结-问题儿童的特征-天才儿童-如何鼓励儿童-出生顺序和家庭动力学-第九章 社会适应-行为问题-适应学校-面对生活中的三大任务-培养个性的必要性-第十章 社会性情感与常识-隐藏的情结-神经症的症状-病例分析-适当鼓励-第十一章 亲密关系-男女平等-魅力动力学-被宠坏的孩子-提供建议-错误态度-危险信号-婚姻作为一项社会性任务-第十二章 性欲与性问题-童年性欲-生活方式和性欲-犯罪案例-纵欲-理解生命:结语

人生不是一个问题

2019年5月5日 字数:1134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 提供人:menglu12......

“痛苦是人生正常的、不可避免的部分,试图逃避或者控制痛苦的体验才是各种人生问题的源头。”

主笔/陈赛

人生不是一个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史蒂芬·海斯

“我决定不再逃离自己”

在采访史蒂芬·海斯之前,我的耳边一直回想着他在TED演讲中的那一声嘶吼。在那场演讲中,他提到了自己在29岁那年第一次惊恐障碍发作的经历。那时他是南加州大学心理系的一名助理教授,有一次系里开会,几个教授正在激烈地争论,他想发表自己的观点,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每个人都盯着他看,但他的嘴巴一张一合,却没有半句话出来,就好像一个坏掉了的玩具。

有一天晚上,他再次惊恐障碍发作,躺在破旧的地毯上,心跳加速,呼吸困难,他以为自己是心脏病发作了,发出绝望的嘶吼。尽管事隔30年,当他在舞台上模仿那天晚上的嘶吼声时,那个声音里仍然带着一种噩梦的质地,仿佛能带你穿越时空,实实在在地触摸到一个人在绝境中无路可走的恐惧和绝望。

当然,作为一个心理学家,他试图像心理学家一样解决自己的问题。毕竟他受过专业的学术训练。他知道,他所患的是一种严重的社交焦虑。他尝试用当时最流行的认知行为疗法,重新调整自己的核心认知。

20世纪70年代末,新兴的认知行为疗法被认为是一种真正科学的心理疗法。它的基本策略是,攻击并最终改变一个人的负面想法与信念,从而矫正不良行为。当一个人被一种负面想法纠缠,比如“我总是搞砸我的工作”,或者“每个人都在盯着我肚子上的赘肉”,或者“我必须喝杯酒才能去开会”,认知行为疗法会质疑这些信念:你真的每次工作都会搞砸吗?还是你跟一般人一样,有时候成功有时候失败?每个人真的都盯着你肚子上的赘肉吗?还是你自己臆想出来的?总之,治疗师会帮助这个人发展一种新的、更现实的信念,以取代之前的认知。

但是,这种逻辑的、推理的、理性的,手术刀式的思维矫正模式并没有帮助到他。三年后,他发现自己的惊恐障碍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加剧了。他没法讲课,没法打电话,没法坐电梯,连去电影院看场电影都是一种挣扎。他记得有一次坐飞机,看着空姐向乘客演示如何系安全带,羡慕地想,她是怎么做到在人前如此自如地说话的?

直到有一天晚上,他缩在旧地毯底下,一段被压抑多年的记忆重新浮出水面,那是9岁的他躲在床底下,看着父母之间一场暴力的战争。他的父亲醉酒回家,与母亲爆发了激烈的争执,并上升到家庭暴力。他看到他的哥哥为了保护妈妈差点被打,于是决定躲在床底下哭泣。这段记忆,使他在自己的社交焦虑之下发现一层更深刻的悲哀感——那种急切地想要做点什么,却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的无能为力的悲哀。

与9岁自己的那次重遇,对他而言,是一次醍醐灌顶的顿悟。他意识到,他一直在试图逃离的,原来是自己。于是,他决定不再逃跑。

作为20世纪60年代反文化运动的孩子,他开始从宗教和哲学传统中汲取营养,尤其是他大学时代深深为之着迷的东方宗教与哲学。他发现这些东方思想中对于直觉、对于接纳、对于经验性智慧的强调,恰恰可以消解西方逻辑的、分析的、线性的思维模式在处理心理痛苦时的弊端,并由此发展出一套新的心理治疗形式。但是,关于这段历史,海斯在演讲中没有详说,我就很想当面请教一下。

人生 / 痛苦 / 语言 / 经验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