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读数十载却换来“毕业即失业”,难道不是一种“哈姆雷特”悲剧式的社会现象吗?尽管,现在学校的教育里依然会有“学习不会背叛努力的人”这样类似的名言警句,但是孩子们都懂:现实与书本里不一样。
作者:面包萌
坊间有一种说法:没有经历过高考不足以谈人生。
这句话不无道理,因为不管怎么说,高考对于每一个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种特殊的印记和符号,高考前炼狱般的生活,甚至多年后还会心有余悸。
但是,你以为只有中国孩子奔前程的道路坎坷吗?近日,一则“韩国高考有多残酷”的消息登上了热搜榜:
原来,韩国EBS台推出了一个纪录片《学习的背叛》,揭露了韩国学生高考残酷的现状,却引发了很多国内网友们的共鸣。
1、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韩国高考又称“大学修业能力考试”(简称“修能”考试),和我们国家非常相似,韩国的“修能”考试也是“一考定终身”。
学生们会根据“修能”考试的结果申请相应的大学,竞争十分激烈,如果想取得最好的成绩,个人成绩需要几乎满分才有机会脱颖而出。
有韩国媒体这样形容高考:“这是一年一度决定人命运的大型活动,比死刑更残酷,只有少数人能在高考后成为贵族,大多数人都将沦为被害者。”
初三学生艺媛(音译),梦想是考上医科大学并成为医生。在韩国,医生是一个社会声望很高的职业,竞争力度也更加激烈。为了考上医科大学,艺媛必须先考上通过率最高的私立高中。
艺媛每天学习的时间达到了10小时,夙兴夜寐。
书不仅要熟读成诵,而且还要能够在白纸上默写下来。到了考试复习的后半段,艺媛已经没有力气再写字了,她就用橡皮筋勒住手,继续写。
在韩国学生中流行着“四当五落”的说法:一天睡4个小时的考生会被理想的大学录取,睡5个小时,则可能落榜。在这个时期,睡觉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因为一旦睡过去,不知道会有多少竞争者超过自己。
就是这样高强度的学习,16岁的年纪,艺媛的手上已经长满了老茧。
考试将至,睡觉的时间进一步被压缩。艺媛甚至连每天3个小时的睡眠都不能保证。
为了提神,艺媛每天差不多要喝五六罐咖啡续命。
艺媛在韩国并不是孤例,高三的吴焕哲对此感同身受,他几乎每天需要学习16个小时以上。尽管,官方规定的上课时间是早上 8 点到下午4 点,但放学之后,吴焕哲要去他父母给他租下的学习室里面继续看书到凌晨 2点。
很多韩国影视剧对于考生的艰苦生活都有描绘
这样的学习过程持续了12个月之久,周末也没有休息。
韩国学生们战斗如此爆棚,其实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如果偷懒会被视为家庭的尴尬和耻辱———如果孩子在高考中或大学里表现不好,就连家人都会被视为是不光彩的。
2、能否进入名校,取决于家庭的综合资源
考入名校光靠个人的努力就够了吗?很显然,不是的。光靠个人的努力是越不过那堵墙的。
能否进入名校,是一个家庭综合资源的比拼。
首先,即使付出相同的努力,出生地的不同也会影响到高考成绩。
就拿首尔大学来说,首尔本地的学生录取数要比其他地区多得多。
其次,父母的收入对孩子的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
据调查,高考生的高考成绩会根据父母的收入高低,产生43分的差距。
想想看,在“一分压倒数千人”的高考分数排名下,43分是什么概念?
在越来越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家境贫困的孩子,越来越被边缘化。尽管有所谓的社会关怀政策,但是通过绿色通道进入名校的寒门子弟,会面临超越年龄的压力。
高中生明基(音译),通过社会关怀对象选拔(一种社会为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提供的制度),入读优等生云集的科学高中。升入高中后,明基却发现其他同学早已学完了高中课程。
这说明,刚开学,他的同学已经把他远远地甩下了。而他自己,即使拼命努力,也没有一点点上升的苗头。
这也难怪在科学高中的学校里,同学之间有一种说法:成绩差的学生,都是通过社会关怀制度选拔出来的。
然而,家庭所产生的差距还远不止此。在韩国的教育体制中,考大学不仅仅是高考那天奔赴考场那么简单。
参加哪种招生、去哪些学校面试、准备哪些资料……都是需要“前辈”指点的,但是这些“情报”却被上流社会牢牢抓住,只在同阶层内部交流,形成“教育垄断”,进而巩固自己及家庭的利益。
最近韩国热播的电视剧《天空之城》,就赤裸裸地揭示了韩国上流社会的子女教育问题。
《天空之城》海报
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天空之城”的高档小区,这是一所顶级医院的医疗教授住宅区,虽然这些家庭并不像富豪家族那么富有,但也算是上流。
为了能让自己的家庭能够成为真正的1%的顶级名流,这些家庭的重要课题就是子女的教育问题,为了将自己的子女培养成社会精英,他们展开各种欲望的斗争。
利用自身的人脉争夺教育资源,不惜牺牲穷苦家庭孩子的名额,只为孩子考上名牌大学,世袭父辈们的财产和社会声望,形成家庭在社会上的竞争壁垒。
这部电视剧以超写实的风格,反映了韩国教育的真实现状,引发了观众强烈的共鸣。
韩国教育的不平等也可见一斑。
《天空之城》剧照
一个孩子接受的教育途径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社会、学校、家庭。
但是,在韩国,学校和社会在教育中越来越鸡肋,想要学到有价值的东西,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还得靠家庭用力。
这样,越优越的家庭进入名校的概率越高,而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想实现梦想,必须要付出加倍的努力,甚至付出了也未必有收获。
这也印证了那句话:“在韩国,所谓的教育平等只是一句空话罢了。”
3、韩国人为什么热衷于教育?
每到高考那天,韩国的父母们都会为孩子求神拜佛,佛寺常常出现“现象级”人满为患。
有一种说法是:孩子们考多久,家长们就会跪多久。
除了虔诚的祈祷,韩国的家长们在孩子教育上的投资也是大手笔。现如今,高考在韩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各私立补习学校纷纷利用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开办各种辅导班,但是家长和学生都情愿“上钩”。
早在2011年,韩国父母们花去的补习费就高达180亿美元。这还不算,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还要支付巨额的大学学费。据调查,韩国大学每学期的学费在 3000—6000 欧元之间。
但是,韩国最低日工资线仅为3 欧元,因此,庞大的教育的开支成为很多韩国家庭的负担。
说到这,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韩国人砸锅卖铁也要筹钱投入孩子的教育呢?
其实,教育的激情来自经济上的动力。这一代孩子的祖辈们经历过朝鲜战争,战争后,而他们的父辈也经历过很长一段朝鲜比韩国富有的时间。后来韩国的崛起,让他们深知:接受教育是一个家庭收入上升的开始。
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等名校毕业生在社会各个部门占据要职,进了名校就意味着拥有了良好的人脉关系,半只脚踏进了上流社会。
同时,在很多韩国家长心中,能否考上名校不但关乎孩子的前途,甚至还影响婚姻。“从名牌大学毕业,在相亲时才能找到合适的对象。”
所有的付出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回报,韩国的家长也是抱着同样的心态,今日对孩子的投资,只为了孩子有朝一日金榜题名,衣锦还乡。
4、普通家庭的孩子该怎么办?
事实上,尽管父母们一直在望子成龙,但是韩国高等教育的回报率却在下降。
随着大学的扩招,自1995年以来,受过高等教育者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以惊人的速率增长了30%,在25至34岁的人群中,韩国有大学文凭者高达不可思议的63%,这是经合组织国家中最高的。
凡事“物以稀为贵”,如此高的大学毕业证书持有率,使得大学生逐渐失去了竞争力,甚至对于一部分韩国年轻人来说,拿到大学文凭不一定比上职业学校对他们更有利。
EBS纪录片《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人才的诞生》里,毕业于名校首尔大学法学院的金星玲(音译)曾经以为,只要考上了名牌大学,就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但是现在她深信不疑的价值观开始崩塌。
2018年8月的一项调查显示,40%的大学毕业生在离校四个月后仍找不到工作。
一位韩国青年在便利店吃盒饭。图源:韩民族日报
寒窗苦读数十载却换来“毕业即失业”,难道不是一种“哈姆雷特”悲剧式的社会现象吗?
尽管,现在学校的教育里依然会有“学习不会背叛努力的人”这样类似的名言警句,
但是孩子们都懂:现实与书本里不一样。
尽管针对这种现象,有网友无奈地说道:
我就是想说,现在教学非要这么残酷才行吗?即使不这样逼迫学生,我们也能找到自己前进的道路和梦想吧?所有人也都有幸福生活下去的方法的吧?为什么一定要这么辛苦才行?
但是,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想要实现梦想,高考也许是最容易也是最公平的一个途径,只是这条路走起来异常艰辛。
正如纪录片里艺媛所说:“同样的地方,有人坐KTX30(韩国的高铁)分钟就能到,我却要花上3个小时。虽然也能去,但特别麻烦。”
能怎么办?撸起袖子加油干呗。“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参考资料:
[1]《学习的背叛》,EBS纪录片
[2]《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人才的诞生》,EBS纪录片
[3]李筱婉.韩国游学四日:见证韩国教育的多元性[J].辽宁教育,2017(12):87-88.
[4]冯怡.韩国教育的经验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04):266-267.
[5]德里?胡尔.疯狂的韩国高考[J].教师博览,2012(06):38-39.
[6]丁颖.韩国高考制度改革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6):118-120.
[7].韩国,高考也“疯狂”[J].教书育人,2008(34):77.
[8]朴正龙. 韩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9]凌寒之,詹德斌,张德强.韩国高考也“疯狂”[J].基础教育,2007(01):37.
[10]杨继龙,但昭彬.中韩两国高考制度改革之比较[J].滁州学院学报,2007(01):110-113.
[11]]金京泽. 韩国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