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朋友决定视野

2019年2月1日  来源:伟大是熬出来的 作者:冯仑 提供人:salepalo8......

朋友的三个功能

朋友是什么?

有人说朋友就是一个志同道合的人,有着共同的思想、兴趣、爱好,在一起非常谈得来。

有人说朋友是在关键的时候能够给予帮助的人。

有人说朋友不是拥有,不是玩伴,不是人脉,不是为任何的功利原因搭建起来的,不是我们精神的庇护所。交朋友,不是为了利用,不是一个安全的宣泄渠道,不是为了索取而是为了奉献。朋友如空气,并不时常想却无处不在。

还有人悲观地认为,每一个可以做朋友的人,都认为你身上有可利用的价值,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很多人都把朋友当作事业上工作上的垫脚石。

最宽泛的朋友就是上面讲的这样,彼此都有一些情感上和利益上的诉求,但从狭义的标准来说,依我的标准,追悼会上来的才是朋友。平时人一生很热闹,在送花圈的时候,握一下手的时候那才是朋友。

朋友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功能。第一个是情感的需要,你是个社会动物,你需要交流,在朋友之间你能保持私人的一些东西,是在一个小范围里的情感需要;第二个是安全的需要,刚才说为朋友两肋插刀,人走到哪儿得有一个安全,这个安全一个是办实际事,还有一个是叫做价值肯定,比如说,我就爱抽烟,我的朋友都说抽烟是男人成熟的表现,在价值观上也是给我安全的感觉;第三个是更宽泛的,偶尔发个名片,吹吹牛,这是功利的需要。

谈到朋友不能不谈友谊,俄罗斯有位作家讲到比较友谊和爱情的关系,友谊比爱情更可贵,友谊不索取回报,爱情是马上要索取回报。比如男孩对女孩子说我爱你,她等着说我爱你,如果男孩说一边去,那女孩马上有火气了;而朋友呢,没事跟你唠叨两句,没钱了向你借两块钱,不是说马上要有利息的。所以说爱情本质上比友谊自私。现今社会在友谊基础上的价值被矮化了。事实上俄罗斯这位哲学家讲得更有道理。

装孙子的人做不了朋友

装孙子是硬要演一个角色,谦虚谦逊只是演自己。有人说伟大的人不能走路太快,我要演一个领导,我周边也有很多同学当领导,他们告诉我,年轻干部首先把动作搞慢一些,慢了就是成熟,走路要慢,开车要慢,说话要慢。这就是装孙子。所以说如果只是演自己那叫谦虚,如果演别人,演自己不能胜任的角色,就是有一点儿装。走路非要三个保镖,这就有一点儿装孙子。如果确实有点怕,你五个、十个保镖没关系,这是真的有需要。

当然娱乐业需要贴标签,比如说王家卫,他不是装孙子,是足够有名,变成一个标签,估计顾问公司、经纪公司要给他带墨镜。所以我自己在想,到底到什么程度可以带墨镜了。一般认为自己够腕就可以带墨镜,我们自己觉得都还不够,所以都没有带墨镜。

装孙子的人不能成为我的朋友。我对朋友的要求就是赤裸裸,可能达不到肝胆相照,但有共同的想法,有共同的兴趣,裸体相向都没有太大关系,一开始不是为了钱。我特别强调的是第一以事谋人,第二以人谋事。先是一件事,在做事的过程中观察人,叫以事谋人;然后发现这些朋友以后,第二阶段才以人谋事,跟他在一起做事。

所以要成为一个朋友,最重要的是坦荡。就是我们说,别装,一装就变成演。你演这个、我演那个,都挺累,大家也挺忙。所以说,如果是真诚、坦荡,就无所谓。慢慢发现,有什么可以折腾的事,大家一起做就可以。

朋友数列:10-、30、60

经过这么多年,在社会上工作、交往,我的朋友还是比较多的。但这些朋友里头应该说也有不同层次的、不同层面的。社会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研究,大概是10、30、60三个数,这是人交朋友的极限。所谓10是什么?就是你最亲密朋友的数量,基本上超不过10个,把父母、亲戚朋友算上也超不过10个。这10个是可以借钱的。你最困难,可以借钱的人超不过10个。这些是真正叫做最安全的底线。

时不时有联系,一会儿有聚会,办点事打个电话说一下的,还彼此想念、惦记的大概是30人,可能一周联系一次,一个月见两三次,类似于这样的朋友大概30人。这是经常工作性的、感情性的同事、亲属、同学等。大家不妨想一想,大学同学里,平时经常联系的有几个?

再往下是60个。一打电话说一下就知道,比如说有些同学,十年没见,一打电话一说就知道,是属于这个范围的。拿起电话知道这个人,但好久不联系,但联系起来说事也能做。这里边与前面的30个有一些是重叠的,有一些不重叠,但加起来也就百十人。我想我符合这样一个规律,别看我电话号码本有3000多人,但我发现常用的也就是百十来人,属于经常跟生活、工作有关系的人。剩下的大多是时不时看一看都想不起来的人。你们自己算一下,不论朋友的概念多宽泛,实际上在你一生之中是超不过一百人。而且这60个人是经常换的,是流动的,有的是不出现消失了,有的是偶尔出现一下。前面10个是最稳定的,30个是中间状态,比较稳定的。这60个,可能是这一段时间有一个什么事,跟他有一个接触,或者有时打个电话,聊两句,其实如果没事了,可能再也见不到了。当然,朋友不能靠见面多少次来评定,有些人你天天见,但充其量混个脸儿熟,成不了朋友。

至于其他的人,可能很难进入到你朋友的范围。结交你有所图的,比如推销、得到项目等,“朋友”在这里成了人际关系的一个附属品,这不叫朋友叫套交情。但也有个别,从最初的套交情慢慢转换,变成共同创业的,这是变的,不能一概而论,但总体来说这种目的很明确来进行交往的人,一开始人会比较有警惕,但后来也会个别的转化成一般的朋友,进入到这60个人中。

朋友之间应该人走茶凉

现在有一句话叫“人走茶凉”,用来形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但是,我觉得人走茶凉是对的,朋友之间也不例外,如果人走茶不凉,朋友陆陆续续地来,你就招呼不过来了。所以不必为此大发感慨。

人走茶凉的事很多,尤其在官场、生意场上。我在一个单位负责的时候,单位给我配了一个车和一个司机,当然那个时候跟司机也算是一个朋友,经常打交道。后来我落魄了,落魄之后有一个习惯还坐那个车,他开始不太高兴,我没在意,以为他家出事心情不好。结果他把我拉到政府门口,跟我说你已经不是领导了,下车吧,就这样把我赶下车,我只好坐四毛钱的大巴回家。后来我做股票发达了,他过来套股票的信息,又来找我。当时我心里挺窝火的,想打他。不过仔细一想,他作为一个打工的,要巴结200个领导,不容易,你走了还巴结你,累不累,另外你已经不是领导了,他还天天拉着你,别的领导怎么看。所以说走一个领导,茶就赶紧凉,新领导来了,他得沏新茶。如果你回到这儿,他再临时给你沏一杯茶,但他不会把茶一直热着。这样想着,我就理解他了,还是帮他买了股票。

人走茶凉,再换人换热茶,这是人生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如果说人走茶老不凉,你累,他也累。当然,我说的是60人的范围内。在60人范围之内,基本上是人走茶必须凉。但是在10人范围内,人走茶也是热的,30人范围之内时不时地温一温就行。

当然,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你认识的30人里,可能有人刚走茶酒凉的,而60人甚至60人之外的人却人走茶不凉,比如你遇到困难了,这个时候有一个朋友,可能会对你伸出援手,有的朋友关系也不错,但可能他就躲了。

我1989年遇到一些变故,突然一下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借不到两三百块钱。最后什么样的人借给我的钱呢?是世俗观念认为是坏人的借给我钱了。所谓的坏人,比如说领导看不上眼的,不正经上班的,办一个皮包公司在外面折腾的,当时在政府看来这些都是坏人。结果借我钱的是当时我正处理的,有人举报他,因为当时我在政府机关,得处理,结果还没来得及处理,我自己就不行了。另外一个人是非常规范的好人,是我把他招到我们单位来的,也是朋友。我跟他借钱,他不借,为什么?他说了一大堆什么政治上、体制内的,总之是不借了,我也没有办法。那天正好碰到所谓的坏人,我说你帮个忙行吗?他说什么事?我说跟你借300块钱,他说行,你明天到我这儿来一趟。我去了,我给他打了一个条,然后坐着火车从海南回到北京。

我做万通慢慢起来后,有一次在电梯里看到了借我300块钱的那个朋友。他说你现在怎么样了,我说还行,就在后院。我说什么时候把钱还给他,他说不要,等你再发达一些,我拿着这个借条到哪儿都能找到你。他是做导演的,后来还坐了牢,有一阵子没有联系,后来他还真找我了,说你得帮我了,我帮了他。

所以说要有心理准备,并不是主流价值观认为最好的这些人,在你需要帮忙的时候会帮你。另外还要理解一点,当别人不帮你的时候,你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很多领导干部自己责任一推走了,人走茶凉,你凭什么让别人给你热着,后边人又来了,人家得重新沏茶,你得宽容。这样彼此在社会上才能找到各自的生存道路。

朋友决定视野

人一生中会遇到许多类型的朋友,像指路型、默契型、互助型、倾听型等。不同时期不同人在朋友的选择上也是不同的。如果是个初出茅庐、没有什么社会阅历的年轻人,指路型的朋友适合他;如果是想合伙做一番事业的,默契型的朋友肯定是他的首选;如果是想找个分担痛苦失意的人或者有强烈表达欲望的人,他们需要倾听型的朋友;如果是价值观已成熟,事业稳定的人,则会选择互助型的朋友。这跟年龄和经历有关系。

我现在更倾向于互助型的朋友,在互助当中彼此切磋找到方向,我觉得自己身边这样的朋友是最多的。在二十多岁指路型很重要,四五十岁的时候互助型更多。在我的工作与生活中,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打交道都很多,但互助型变得更多些。在一块儿讨论、一块儿做事,共同寻找一些解决方式,也不存在谁指谁路,也不存在心心相印那么重要。

比如说我要跟一个朋友去吃饭,这个朋友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上次遇到困难最近才解决好,他想找我一起吃饭缓解缓解,或者说最近又有什么好的新的想法想互相探讨一下,这是我比较多的一类朋友。这类朋友不局限在同一个行业,在事业跟视野上都对我有帮助。

这些朋友都是我自己找的。比如说王石,认识十多年了,我认识他的时候他的公司已经快上市了,他遇到一些问题,我们一起去解决,包括讨论理想型企业为什么坚持不住,要经受利益的挑战。这么多年我们非常的密切,逐步地变成朋友。但我们不跟他们做生意,实际上变成了精神上的指引,带有指路性。也有互助,比如说我做纽约中国中心遇到困难的时候,开始他不建议我做,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却跟我说,你必须要做,已变成精神上的一种支持。比如说我们请泰达来做万通的战略投资人这件事,当我想不明白的时候,我就问问他,他说必须的,这是很好的一个选择,结果我们的确做下来了,这几年是合作得非常好。这一类朋友是找来的,包括柳传志柳总,我刚发展公司的时候,主动找柳总见我,慢慢请教、学习,逐步就变成朋友。

当然最近还有马云等这样的朋友。我们这个圈子的规则,第一要真诚,要坦率,要赤裸裸。你不能装,你在这个小范围内再装,那更不是玩意儿!你说人多没有办法,你不装一下会影响别人的情绪,你装一下可以,如果就三五个人你还装,那纯粹是侮辱别人的智商;第二是不要有功利目的,无所求是最高境界;还有一个游戏规则就是要谦虚,水为什么越积越多,因为地势低,低的东西才能吸纳更多的资本,在朋友圈子里也一样,要谦虚。你不够谦虚,你总是希望教导别人,加上你再装,基本上很快被人踢出去了。所以说这样小范围地交朋友,真实、谦虚、没有功利色彩,大家都会舒服。

一个人是真诚、谦虚还是装,其实第一次见面时就能看出来。我们当时没名气,去求见柳总,6个人一起去,他都非常认真地跟我们探讨,后来干脆说,你们别来,我带着团队上你这儿,上我们保利大厦来讨论,这让我们很感动。后来就成了很好的朋友。

当然还有一些人很有意思,有的人不见,还有一个是弄的大办公桌,我们坐在沙发上,隔着有20多米,教育我,首先是不尊重我,至少是把椅子拉过来,哪有隔着20多米谈事的。这个人后来坐牢了,现在早就退出江湖了。另外还有一个,把我们隔在小房间里等,等了40多分钟,就跟我们说了几句话,把我们打发了,这个公司后来也破产了。这些人都没法成为朋友。坦诚、守规矩、尊重别人、谦虚是很多成功人的共同特点,包括柳传志,包括王石。有些人偶然成功,但他不够尊重人,不够坦诚,不够谦虚,可能对于我们小人物,被玩弄一下也就认了,如果用这种态度待朋友、待政府、待合作伙伴、待大事,恰好是导致他失败的原因。所以我们叫做谦逊就是遗训,一定要注意谦虚!

另外跟朋友相处还有一个小的技巧:尽量背后说好话,千万别背后说坏话,背后多说好话,当面说坏话,这样才是真朋友!

朋友 / 视野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