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社会的分工,人与人之间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价值联系,在主观形式上就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情感交流并不是彼此情感的完全坦露,而是根据利益关系的不同类型分别采取灵活多变的情感表达方式,其中包括实施不同形式的恶意或善意的情感掩饰与欺骗。
一、情感掩饰与欺骗的价值动因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实施情感的掩饰与欺骗,这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相关性的不同类型来决定的。
根据利益相关系数的不同取值,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完全一致的、部分一致(或部分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利益关系。人只有针对不同类型的利益关系,采取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才能最有效地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
1、当利益关系完全一致时。我方应该向对方完整准确地表达情感(善意的情感欺骗除外),使对方获取关于我方完整准确的价值信息(如价值状态、价值需要与价值创造能力等),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准确的行为决策,从而有利于双方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共同发展。
2、当利益关系完全对立时。人应该向对方完全地掩饰情感或向对方展示相反的情感(恶意的情感表白除外),使对方完全不了解或完全相反地了解我方的价值信息,使对方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具有最大的盲目性或最大的差错率,从而有利于损害对方、保护我方。
3、当利益关系部分一致(或部分对立)时。人应该部分表达、部分掩饰情感,使对方在某些利益一致的时间、范围或状态下能够准确地了解我方的价值信息,以维护和发展双方的共同利益,在另一些利益不相干或利益对立的时间、范围或状态条件下却只能盲目地或错误时了解我方的价值信息,以达到警惕对方、保护我方的目的。
当暂时不知道对方与我方的利益关系是否一致时,就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情感的表达、掩饰和欺骗。在公众场合下,通常既有利益关系一致的人,也有利益关系部分一致的人,还有利益关系完全对立的人,而且每个人的利益关系随时发生着变化,这就需要采取巧妙的、灵活多变的情感表达、掩饰与欺骗方式,使利益关系一致的人能够准确地了解我方的价值信息,使利益关系完全对立的人完全不了解或完全错误地了解我方的价值信息,使利益关系部分一致的人只能部分地了解我方的价值信息。
二、善意的情感欺骗与恶意的情感表白
当对方与我方的利益关系一致时,如果对方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自己或我方的价值信息时,我方实施一定程度上暂时的、局部的和特殊的情感欺骗,有利于维护和发展对方利益或双方的共同利益,这就是一种善意的情感欺骗。例如,当亲人患有绝症时,你有必要欺骗亲人说他只是患了一点小病,并尽量表现出轻松愉快的样子,这往往有利于亲人保持稳定的情绪,以免因情绪的剧烈变动而加速死亡;当你处于非常不利的经济或政治状态时,朋友又无法帮助自己,如果把真情告诉他,只能引起他不必要的担心,甚至还会引起一些额外的麻烦,这时你有必要欺骗朋友说自己一切都很好。
当对方与我方的利益关系对立时,如果对方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自己或我方的价值信息,我方将不仅不会实施情感欺骗,而且还会设法把我方的真实情感准确地传递给对方,使对方出现我方所希望看到的错误思想或错误行为,这就是一种恶意的情感表白。例如,当劲敌参加一个重要比赛时,如果你有意地告诉他一个坏消息,其目的就在于影响他的比赛成绩。
三、情感掩饰与欺骗的基本方式
情感掩饰与欺骗的手段多种多样,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敌对者或竞争者如果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真实意图,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阻止,因此隐瞒真实意图能够大大减少阻力,并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有些人在社交场合要么“玩深沉”、“装神秘”,使人摸不透他的真实意图,要么展示自己相反的意图。
2、隐饰自己的真实能力。当自己不具备某种能力时,却装出十分自信的样子;当自己具备某种能力时,却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隐饰自己的真实能力可以使敌对者或竞争者不能有效地进行竞争,他们要么被自己的虚假能力所吓倒,要么因轻视自己的能力而被打倒。
3、树立虚伪的道德形象。价值的层次越高,其效应就越持久、越广泛、越深刻,其效应的共享性就越高,谁拥有的高层次价值越多,他与别人将会有更多的共同利益,因而容易得到别人更多的帮助与支持。如果人采取某些虚假的形式,刻意树立一个善良、正直、诚实、高尚的道德形象,就可能得到更多的尊敬和爱戴,得到更多的帮助与支持。为此,人总是掩饰自己对于低层次价值的情感,而夸张自己对于高层次价值的情感,如有些商人总是掩饰自己对于金钱的迷恋,夸张自己对于友情的珍爱。
4、表现出虚伪的情感姿态。如果人采取某些虚假的情感姿态,刻意对他人表示谦虚、礼让、恭敬、同情、关心,或表现出可怜、悲惨的样子,就容易被认为是对他人权力、能力、地位和荣誉等的认可和维护,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骗取他人的某种价值回报。
四、情感掩饰与欺骗的道德判断
情感的掩饰与欺骗在本质上来说是为人的利益服务的,在什么条件下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情感的掩饰与欺骗,主要取决于人的利益需要。具有不同利益关系的人对相同的情感掩饰与欺骗者可以形成不同的评价结论:精于此道者将被受益者视作精明、能干,将被受害者视作奸诈、狡滑;疏于此道者将被受益者视作老实、憨厚,将被受害者视作愚蠢、呆板。判断一个情感掩饰与欺骗行为是善还是恶,不能从认识论的角度进行,即不能从逻辑上、理念上、思维上或传统观念上进行,而应该从价值论的角度进行,即应该从价值效应上看它是否损害整体的利益、长远的利益和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情感的掩饰与欺骗在总体上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一定条件下起作用。如果过少地使用情感的掩饰与欺骗,就会达不到理想的价值效应,同时给人以憨厚、愚笨的形象;如果过多地使用情感的掩饰与欺骗,就容易被他人识别出来,并诱发他人加倍的报复,其结果往往是弄巧成拙,同时给人以奸诈、不可信任的形象。
五、情感掩饰与欺骗的一般规律
由于情感的掩饰与欺骗在根本上取决于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其相关性,而人的利益关系及其相关性的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因此情感的掩饰与欺骗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具体表现在:
1、社会越发展、人类越进化,人的利益关系的规模就越大,各种形式的利益竞争与利益冲突就越普遍化、多样化和复杂化,情感的掩饰与欺骗也就越普遍,因此发达地区的人通常要比贫穷地区的人具有更强的情感掩饰性。
2、人的利益关系及其相关性越多变、越动荡,情感的掩饰与欺骗就越普遍,因此处于自然灾害、社会动荡或社会变革时期的人通常要比处于自然优越或社会稳定时期的人具有更强的情感掩饰性。
3、社会关系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越高,情感的掩饰与欺骗就越普遍,因此社会上层人物(特别是商人、文人和政客)通常要比平民具有更强的情感掩饰性。
4、工作对象的价值关系越不确定,情感的掩饰与欺骗就越普遍,业务工作越是远离自然、接近社会,其社会关系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就越高,因此社会工作者通常要比工人、农民和科技工作者具有更强的情感掩饰性。
5、人与人之间的共同利益越少,情感的掩饰与欺骗就越多,因此人对于竞争对手所表现的情感掩饰性通常要比对于同盟者所表现的情感掩饰性更大。
6、人的利益关系及其相关性越模糊,情感的掩饰与欺骗就越普遍,因此人对于陌生人所表现的情感掩饰性通常要比对于熟悉人所表现的情感掩饰性更大。
7、情感掩饰与欺骗手段越高明的人,越是经常地使用情感的掩饰与欺骗,因此高文化素质的人通常要比低文化素质的人具有更强的情感掩饰性。
8、情感的掩饰与欺骗所产生的价值效应越高,情感的掩饰与欺骗就越容易产生,因此人对于上级或下级所表现的情感掩饰性通常要比对于平级所表现的情感掩饰性更高。
当然,这里的情感掩饰性只是从绝对值上来说的,不是从相对值上来说的,由于人的价值关系的总规模在不断扩展,因此从相对值上来说,人的情感掩饰性程度并没有增长。事实上,社会越发展、越开放,人的素质越高,就越能明确地、公开地坦露自己的工作目的、生活欲望与精神信仰,个人的自由、尊严及隐私就越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五、情感掩饰与欺骗的识别
情感的掩饰与欺骗是在意志活动的干预下产生的,不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总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破绽,问题在于能否识别这些破绽。
在生理变化、面部表情、体姿表情和言语表情中,最容易受意志控制的是言语表情,其次是面部表情(其中,眼睛最容易受意志控制),第三是体姿表情,最不容易受意志控制的是生理变化。也就是说,在所有情感欺骗中,言语表情的欺骗是最容易发生的,通过言语表情所反映的情感是最不可靠的。比之于面部表情,人的体姿动作往往是了解其内心情感状态更可靠的线索,一个伪装面部表情的人常会在体姿表情上泄露天机。
由于人在进行情感的掩饰与欺骗时,通常需要意志活动的强行参与,必然会提高大脑中央前回(特别是额叶区)神经组织的紧张程度,人的情感活动在意志活动的强行干扰下还会出现一系列不连续、不对称、不自然的特殊现象。譬如:人们微笑和惊诧的表情一般只能维持4至5秒钟,过长则可能是装出来的;说谎者的手势和面部表情往往不同步,先拍桌子,然后才板脸;说谎者的面部表情往往不对称、不自然;声音的变化比较不连续,音域会突然提高;经常发生言语中断和口误现象。测谎器就是根据人在进行情感掩饰与欺骗时所表现的紧张性、不自然性和不对称性的基本原理研制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