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本章教给你的,是发现别人利用统计数字“扯谎”的办法。主要内容如下:
1.利用证据建构你自己的结论。若其与作者的结论不符,你或许便找到了某种不实之处。
2.问清百分比的基数,及其百分比表示的绝对总数。
3.一旦见到数字畸大畸小,在解释统计数字之前确定需要了解何种百分比。
4.确定是否需要了解平均的含义到底是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
5.确定是否需要了解数值的范围和分布。
6.对统计数字的基础反复查核。追问一下:作者从何种途径知道了这些?
7.警惕错误的统计比较。
练习
批判性问题:统计推理是否错误?
从下面的四个段落中找出支持归纳的证据有哪些不够充分。
段落1
总起来讲,美国人被宠坏了。我们绝大多数人总乐于用相对的词语评判时代,而且我们有一些内部丰富的相对词语。在物质方面,地球上没有人象我们这般丰裕。 大多数人抱怨“时代堕落”,但我们说此话时却置身于一个舒适的家中,电冰箱装得满满的,既有电视机,又有洗衣烘干机。1980年,每五个美国家庭便有一个 是富足的(即收入超过25000美元)。25年以前,每33个家庭才有一个达到这种富足程度。自1950年以来,我们的个人收入、可支配收入和个人储蓄, 都不断增长。
诚然,我国还有一支庞大的贫困大军。每八个美国人中便有一人生活在贫困线下---而65岁以上的老人,则每四人中便有一人身陷贫困。但是20年前,每五名公民便有一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七年间,有1400多万人走出了贫穷的深渊。
任何其人口增长56%,住宅购买量增长100%,汽车拥有量增长130%,个人储蓄增长696%的国家,都从艰辛的时代走过一段漫长的旅程。美国的这一切却发生在1946年到1980年之间!
段落2
“如今开车再也不会感到安全了,”我的朋友大摇其头,感慨颇多。这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们正驱车在高速公路上兜风。
然而,事实上,60多年来,在美国开车是一天比一天安全了。1984年,每十万人口中交通事故致死18.4人,而1970年和1950年,该数字分别为 25.8人和23.3人。今天,你在路上开车要比你在家或在工作之中更安全。每年在100个美国人中,有12人因为家中的事故不得不卧病在床或请医生诊 治。同样,在100人中,有5人在工作中因故受伤。但是,每100人中因为交通事故致伤的人数,只有2.2人。
段落3
美国人从未象现在这般健壮!我们能活得更长。美国男性的估计寿命从1970年的67.l岁增加到1983年的71.0岁,而美国妇女则从1970年的 74.7岁增加到1983年的78.3岁。同时,我们更加健康;全国心脏病的死亡人数在1978年和19S3年间下降了36%,”这可能归功于吸烟者的减 少、食谱的变化、体育活动的增加以及医疗服务设施的改善。”
我们日益健壮的证明还有奥运会的金牌。在1984洛杉矶奥运会上,美国的男女田径队员共夺得14枚金牌,而1976年只有6枚。在游泳比赛中,我们的男女队员共获21枚金牌,而1976年只有15枚。
--参考答案--
段落1
结论:在物质方面,时代绝非堕落。
理由:1.今天大多数家庭富足丰裕。在1980年,每五个家庭便有一个称得上富足丰裕,收入超过25000美元。而在25年前,每33个家庭才有一个达到了这一水平。
2.自1950年以来,我们的个人收入,可支配收入和个人储蓄都在增长。
a、越来越少的美国人--每八人中而不再是五人中有一人--处在贫困线以下。在七年期间,便有1400多万人走出了贫穷的深渊。
b.在1950年到1980年间,虽则人口增长了56%,而住宅购买量增长100%,汽车拥有量增长130%,个人储蓄增长696%。
首先,我们来看理由l。作者比较的是比值---5比l和33比l。这一比较是否合理?绝不。他遗漏了信息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20年前多高的收入才算是富是丰裕?他未将通货膨胀因素考虑在内。若按此逻辑,八成在50年前,每1000个人才有一人称得上富足丰裕。
理由2证据的前一部分犯的是同样的毛病。只有知道如何给“贫困线”下个定义,才能着手评判证据。如若贫困线的定义未曾将通货膨胀的因素考虑在内,或者, 如若这一定义后来在其基本含义方面发生了变化,对这些比率的比较便绝不会合理。同样,在理由2a中作者甩出了一个畸大的数字--1400万。它反映了多大 的百分比?人口增长的因素是否考虑了进去?
理由2b表现了百分比的巨大差异。然而,这些百分比意味着什么?是什么的百分比?例如,住宅购置量 的那个数字,是基于拥有住房者总数的百分比,还是基于拥有住房者的绝对总数?要想评判这些百分数,不能不知道它们的计算途径和它们赖以得出的绝对数字。人 口的增长诚然为56%,但家庭或潜在住宅购买者的数量又有何增长?
这些业经疏漏的信息若不能提供给我们,作者的证据使绝对不会真正对其结论提供支持。
段落2
要评价这里的证据,需要先问自己:怎样的证据可称充分,足以证明下面的问题:“在美国开车是否比从前更加安全?”看来,回答这一问题最为可取的统计数 据,是比较在某一特定条件下每一段确定英里数之内事故的发生率,比如市内驾车和高速公路驾车,现在和过去的比较,如此等等。这一切,在文章中领统未曾提 及。他给我们的是每十万人口的比率;因此,他的比较便不免陷于错误。难道1984年人均驾车英里数竟会与1950年以及1970年完全相同?
第二组证据同样谬误,因为其中并未考虑到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用在办公室和家里的时间要比驾车为多。适宜的统计数字,应该是这些地点每小时事故的发生率; 你会注意到,这一比率将会与作者给出的百分比何其不同。(注:这里的论辩,与下面的说法可谓异曲同工;妇女在纽约的中央公园散步,要比在家读书更安全,因 为家中强奸案件的发案率要比在公园为高。)
段落3
本段前一部分的问题在于,作者仅证明了一端,结论却是其它内容。寿 命的增加,绝不必定意味着身体更加健壮。作者从来未告诉我们他的“平均”一词如何确定,而显然,该词的不同含义将导致对结果的不同解释。这里较有助益的是 对不同年龄段的死亡分布进行比较。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到底是有理由预期绝大多数人都达到了延年益寿,还是不过或许由于医学的进步,从前足以致命的某些顽 症被人战而胜之,从而有一小部分人由此得福。在这里,比较不同年龄段的死亡情况无疑对我们更有帮助。
比较奥运会获胜者的绝对数字。其错误程度 也不亚于此。在这些年里,奥运会的参赛项目大量增加,同时,我们引为竞争的外国体育明星,其数量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比如说,在1984年,苏联的卫星国 一律抵制了奥运会,这便使一些项目的竞技水平陡然下降,其中也包括田径和游泳。因此,这类比较只能说是荒唐可笑,因为根本无法设想,在经过几年之后,那些 重要的特点竟然还能长驻不易。
段落4(自测题)
老龄的重负正竭力把青年一代压个粉碎。年轻人贡献,老年人享用;维持今天生活的支出,却要从对未来的税收之中榨职。在1970年,老人比儿童更易于陷入贫困。而今天,儿童贫穷很可能是老人的六倍。
目前有近五分之一的儿童,生活在官方贫困线以下的家庭中。老人中有12.4%不免贫穷;但若将医疗照顾制和其它实物收益加到收入之中,则老人的贫困率将降至4%弱。现时的美国穷人中有40%年龄不足18岁。
自1970年以来,社会保障津贴实际增加了46%,虽则工资在除去通货膨胀因素之后下降了7%。然而众所周知,工资才是成年人及其养育子女的收入的主要 来源。在1983财政年度,占人口11%的老人得到了政府社会福利计划全部资金的51%。今天的社会保障津贴,平均讲来,只要其受益者得到三美元,便意味 着每个个人和雇主都要向这体系缴纳一美元,才能够填满这一沟壑。现在,一个典型的年轻人辛苦劳作,而当他和他的雇主拱手交出一美元时,他从中得到的收益甚 至达不到一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