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强大的附着力

2017年4月16日  来源:引爆点 作者:马尔科姆·格拉锥威尔 提供人:abc9998......
摘要:信息有了附着力就意味着它会对人产生影响,你就不能把它从你的脑海中赶出去,也不能把它从记忆中清除出去。附着力法则告诉我们,有一些特别的方式能够使一条具有传染性的信息被人记住。只要在信息的措辞和表达上做一些简单的修改,就能在影响力上收到显著不同的效果。?

在巴尔的摩,当市内的公共诊所削减医务人员时,梅毒病原来在城市贫困地区传播的特点就发生了变化。这种病原本属于急性传染病,也就是说,大多数患者能得到迅速治疗,从而使患者没有机会将病毒传染给他人。但是,由于诊所规模的削减,梅毒病逐渐转变成了慢性病,患者传播病毒的时间比以前增加了三四倍甚至五倍。流行病爆发一般是因为几个特别患者发挥的特别作用所致,但有时其爆发则是因为出现了意外情况,从而改变了传播媒介本身。

这是病毒学中的一个著名原理:每年冬天,流感开始传播时的流感病毒与流感结束时的病毒差别很大。

最著名的流感是1918年爆发的全球性流感。人们首次发现该病毒是在当年春季,当时情况相对比较稳定。但是,夏天过后,该病毒通过某种奇怪的途径发生了变化,在之后的6个月里竟使全世界2000万——4000万人丧生。病毒的传播方式并没有丝毫改变,然而病毒本身却突然变得如此致命。

荷兰艾滋病研究员杰普-古德斯米特坚持认为,艾滋病病毒也会产生同样的剧变。古德斯米特研究的重点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cariniipneumonia),或称PCP病。

我们每个人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体内都携带了这种细菌,它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无害的。我们的免疫系统能轻而易举地控制住这种细菌。但是如果某种病毒,如艾滋病病毒,破坏了我们的免疫系统,那么这种细菌就会失控,从而引发一种致命的肺炎。PCP病在艾滋病患者中非常普遍,事实上,这种病几乎被认为是艾滋病的征兆。古德斯米特的工作就是去查寻医学文献,收集并研究PCP病例,但他的发现令人不寒而栗。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一场PCP病便在波罗的海港口城市但泽爆发,之后该病传播到中欧,夺去了成千上万儿童的生命。

古德斯米特分析了PCP病肆虐最严重的一个小镇海尔伦。该镇位于荷兰的林堡省,是个矿业城镇。海尔伦镇有一家名叫瑞典临时军营的助产妇培训医院,20世纪50年代它是一家面向体重低于正常水平的新生儿和早产儿的专科医院。在1955-1958年期间,有81名出生在瑞典临时军营的新生儿患有PCP病,其中24名婴儿夭折。古德斯米特认为这就是艾滋病病毒流行的早期状况。病毒通过某种渠道进入医院,随后,医院在给新生儿输血或打抗生素针时,多次重复使用同一针头,由此把病毒从一个婴儿身上传播到另一个婴儿身上。他写道:可能的情形是,一名来自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或者是意大利的煤矿工人把病毒带到了林堡省。这名成年人悄无声息死于艾滋病……但他却把病毒传给了他的妻子和孩子。受到感染的妾子(或女朋友)在瑞典临时军营生下了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婴儿,但婴儿看上去很健康。这样,未经消毒的针头和注射器就把病毒从一个婴儿身上传播到了另一个婴儿身上。

并不是所有的新生儿都夭折了,这是该故事中真正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情。有三分之一的婴儿死亡,其他婴儿却存活了下来,这在今天看来似乎是不可能的。他们战胜了艾滋病病毒,并将其从体内清除出去,继续过着健康的生活。换句话说,20世纪50年代流行的艾滋病病毒与今天的艾滋病病毒存有很大差异,尽管其传染能力完全相同。当时的病毒威力不大,大多数人都能战胜它并活下来,甚至包括儿童。艾滋病病毒爆发于20世纪80年代初,简单地说,这不仅仅是同性恋群体在性行为上的巨大变化导致的,尽管这种性行为可能造成病毒的快速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流行也与病毒本身的变化有关。由于某种原因,病毒的杀伤力已经大大提髙了,所以一旦被感染,病毒就会附着在体内,再也清除不掉了。

在流行病爆发过程中,病毒的附着力因素对于我们所讨论的社会流行潮流的爆发同样具有启发意义。人们常常花费大量时间思考如何使信息更易传播,即如何使我们的产品或者观念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但是要把消息传播出去,一个重要部分在于怎样确保消息不会从听到者的一个耳朵进,而后从另一个耳朵出去。信息有了附着力就意味着它会对人产生影响,你就不能把它从你的脑海中赶出去,也不能把它从记忆中清除出去。

1954年春,当温斯顿牌过滤嘴香烟首次面世时,公司打出的广告标语是:“温斯顿,正同烟的味道。(”Wiston tastes good like a cigaret teshould,温斯顿和智就(Wisdom)谐音,因此听起来像是,智慧,正同烟的味道。——译者注),这句话里使用了不合语法的“同”字,而不是“像”字,这在当时引起了小小的轰动。这句话成了人们平常谈论的话题,如同1984年人们谈论著名的温蒂汉堡的广告语,“牛肉在哪里?” ( Where’s the beef,已经成为美国俚语。一译者注 ) 理查德-克鲁格(2)在他的《烟草的命运》中写道,R.J.雷诺的温斯顿香烟销售商“对人们的这种关注喜出望外”,(美国著名记者、作家,曾数次获国家图书奖提名。《烟草的命运》获得普利策奖。——译者注)而且还认为“这句在电视和收音机上听到的、有点不符合人们表达习惯的广告语带有一种灵活自如的韵味,并且扭曲事实地将其辩解为是一种口语化的表达方法”。

在这种香烟推出后的数月之内,借助这句令人难忘的广告语的力量,温斯顿香烟的销售势头一触即发,它在美国香烟市场上的销售量迅速超过了国会牌(Parliament)、健牌(Kent)和L&M牌香烟,仅次于总督牌烟(Viceroy)。几年之内,它成了美国最畅销香烟。如今,如果你对大多数美国人说“温斯顿”,他们会顺口说出后半句“正同烟的味道”。这是一句拥有附着力的一流广告用语,它所含的附着力是产品能够广为流行的关键所在。除非你听进去了我说的话,否则你为什么要改变自己的做法,买我的产品或者看我制作的电影呢?

附着力法则告诉我们,有一些特别的方式能够使一条具有传染性的信息被人记住。只要在信息的措辞和表达上做一些简单的修改,就能在影响力上收到显著不同的效果。

影响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