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成年人也可培养出完美音高

2020年7月23日  来源: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作者:(美)安德斯·艾利克森 提供人:chenpo21......

成年人的大脑可以怎样找出相应的办法来学习,这里有一个例子,大家想一想完美音高,也就是我们在本书开篇时阐述大脑适应能力的那个例子。如我已经讨论的那样,完美音高的培养,似乎有一个年龄界限,超过这个界限了,即使并非不可能,也很难培养了。如果你在6岁之前进行了适当的训练,便更有可能培养完美音高。如果你等到12岁时还没开始培养,可能就不那么走运了。至少,这是许多人信奉的标准说法。但事实证明,关于这些说法,还是有一些转折的,而且是非常富有启迪的转折。

先锋个案

1969年,在老贝尔电话公司的实验室工作的研究人员保罗·布拉迪(Paul Brady)开始了一项研究,在当时大多数人看来,这项研究完全不切实际。当年他32岁,在音乐领域浸淫了多年。他自7岁开始弹钢琴,12岁开始在合唱团中唱歌,甚至还为自己的大键琴调过音。但他从来没有完美音高,或者说,从来没有接近过完美音高。一直以来,他总是分辨不出钢琴或大键琴弹奏出来的调子。由于他已经成年,根据当时人们对完美音高的了解,似乎他已经没有机会再去培养完美音高了,也就是说,在当时的人看来,不论他有多么努力,绝不可能培养出完美音高。

但布拉迪并不是那种轻易相信人们所说的话的人,即使有很多人这么说。他在21岁的时候,试图教自己辨别调子。他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在钢琴上弹出A调,并尝试着记住这个调子听起来是什么声音。不走运。当他过了一段时间再来练习时,他已无法从B调或C调或升G调中分辨出A调来了。几年时间已经过去,他再度用类似的方法试了一次,但依然是类似的结果。

布拉迪到了32岁时,决定再试一次,这次,他发誓不达目的不罢休。他尝试了自己可以想到的一切:他花好几个小时来思考曲调,并在自己的脑海里弹出它们,试着听一听这个调子与另外的调子有什么区别。不管用。他又试着在不同的键上弹奏钢琴曲,寄希望于自己能够学会如何分辨键与键之间的区别。还是不管用。三个月时间过去了,他还和刚开始时一样,根本没有完美音高。

后来,他受到一篇论文的鼓舞,该文章描述了一种训练方法,称这种方法可以帮助那些不具备完美音高的音乐家学会辨别单音调。布拉迪开始用电脑制作了一些随机的纯音,这些音调与钢琴上的调子不同,前者只有一个单一的频率,而后者有一个主频率,同时还有许多其他的频率。随后,他用那些纯音来练习。起初,他在C调的频率上随机制造了大部分音调,从理论上讲,如果他可以学会辨别C调,便能以此为基础,通过其他调子与C调的关系来辨别其他曲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擅长辨别C调,电脑也开始减少C调的产生,一直到所有的12种曲调都以相同的频率来产生。

布拉迪每天花半个小时,用电脑上的纯音发音软件来练习,两个月过去了,他可以辨别出12种调子中的任何一种了,而且没有错误。于是,为了测试是否真的把自己训练成了具有完美音高,他设计了一个测试,测试要用到钢琴。每天,他的妻子会在钢琴上随意地弹出一个曲调,让他试图辨别。妻子连续帮助他测试了近两个月,准确地说是55天,到最后,布拉迪看一看自己做得怎么样。他准确地辨别了37次,出错了18次,但这些错误,只错了半个调,比如说,把降B调弄成了B调。另外还有2次错误地辨别了一个调。并非十分完美,但也极为接近了。此外,完美音高的技术性定义,实际上允许人们出错半个调,只要不超过一定百分比就可以,而且,研究人员认定为具有完美音高的大多数人,在实际辨别音调的过程中,也会出那些错误。因此,无论是从完美音高的字面定义来看,还是从它的实际定义来看,布拉迪通过两个月的适当训练,便拥有了完美音高。

后来,布拉迪写了一篇文章来描述他的这一成就,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并没有获得人们太多的关注,可能是因为他只是一个人,而且靠自己来完成的实验,而研究人员仍然断言,并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能证明成年人可以培养完美音高。

实验证据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一位名叫马克·艾伦·拉什(Mark Alan Rush)的研究生开始对这一断言进行实验,他进行了一个经过谨慎控制的研究,试图在一组成年人中培养完美音高。他决定运用戴维·卢卡斯·伯奇(David Lucas Burge)设计的体系,后者还提供了一门培训课程,声称可以帮助任何人培养完美音高。该课程今天依然在市场上销售,讨论了不同曲调的“颜色”,并且要求学生在倾听调子时不要去关注诸如声音大小或者音色之类的特点,而是关注它们的颜色。拉什招募了52位音乐专业的本科生,其中一半人选择上伯奇设计的课程,试图培养完美音高,另外一半人则什么也不做。拉什在为期九个月的实验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对所有52位实验对象辨别音调的能力进行了测试,别忘了,其中有一半学生在上伯奇设计的课。

严格地讲,拉什实验的结果并非是认可伯奇的方法,但却提供了令人鼓舞的证据,证明了提高人们辨别音调能力的可能性。到9个月的实验结束时,控制组的得分与他们之前的得分几乎完全一样,这是意料之中的。但在另一个小组中,许多学生提高了他们对音调的判断力。实验总共涉及120种音调,拉什既追踪观察了学生们准确辨别了多少种音调,也密切追踪了他们在辨别错的音调上,错得有多么离谱。

进步最大的学生,也是开始时辨别音调较为准确的学生。在120种音调中,那些学生在第一次测试时准确辨别了其中的60种,在第二次测试时准确辨别了越过100种,这已经足够好了,可以认为具有完美音高。但那些学生在接受训练之前,本来辨别音调的能力就不错。另有三名学生在第一次测试的时候相对较差,第二次测试时水平大幅度提高,准确辨别的次数翻了两倍或者三倍,并且,明显的错误也减少了很多。其余26名学生的水平稍有提高,或者在原地踏步。但从这种进步模式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成年人(至少是某些成年人)实际上可以训练出辨别音调的技能,如果训练继续下去的话,或者说,如果采用了某种更有效的方法的话,那些研究对象中,有大多数人可能已经练就了完美音高。

这一观点与传统观点迥然不同。传统的观点认为,完美音高是非此即彼的命题:如果不从儿童时代开始训练,永远不可能练出来。训练完美音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可能某些成年人依然永远也培养不出来,但如今很显然,至少有些成年人可以培养完美音高。

练习 / 新手 / 路线图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