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意识+什么是自我意识-意识可以用科学来解释吗?-意识和思维动力学-揭开意识的奥秘:兼谈认知相对论纲领-还原论方法无法解开意识之谜,理解意识需要整体考虑-意识是什么?这篇文章也许能给你答案-“世间万物皆有灵性”?现在美国科学家提出了理论依据-意识是什么?这篇文章也许能给你答案-意识之谜即将揭开?-未被完全意识到的工作空间-寻找神经关联-人的意识是怎么产生的-“意识”就是感觉与认知-破解认知之谜,你需要准备哪些知识?-意识是神经系统调节的副产品-人对事物进行分类感知的底层原理(1)-人对事物进行分类感知的底层原理(2)-人对事物进行分类感知的基本原理(3)-罗素所谓的完美语言体系究竟存在吗?-判定意识或认知理论体系有效性的测试标准-理解意识的科学研究范式-神经系统为什么存在-动物机体存续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大脑需要不断接收各种信息?-论信息的本质-为什么人对不同的刺激的适应性不一样?-人体对环境的自适应调节是如何建立的?-潜意识、意识与行为,三者的关系如何?-神经网络、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络有什么本质性的异同?-听过很多人想做自己|但你首先得明白什么是精神-人的意识是什么?思想是什么?我们被什么东西规定着-想不想知道,你的意识和思维怎么来的?+大脑网络如何实现从意识到潜意识的状态转变?-开悟:玄秘意识的最高境界如何界定?-你的意识可以离开躯壳吗-为什么喝醉后,身体和意识都不是你的了-意念是如何影响健康的?看完这一篇就全懂了+意识是如何运作的?本文将颠覆你的认知-为什么”你越禁止,孩子越要干“?科学解释来了-人类拥有智慧,但大部分人从来没有真正调动过「智慧」,为什么?-《脑与意识》关于意识的研究-第一部分到底什么才是“意识”-第二部分人脑与意识的关系-第三部分意识的活动规律-人类意识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为何会出现理性+脑与意识-推荐序:开启意识探索之门-引言 寻找思维的物质基础-从笛卡尔谈起-意识——人类的终极之谜-界定“意识通达”-看得见VS看不见-主观报告科学吗-寻找意识思维的标志-意识科学的未来-1 如何以科学方法研究意识-意识面面观-最小差别实验-双目竞争-注意瞬脱-掩蔽意识知觉-相信主观报告-2 打开“黑箱”,探索无意识-无意识研究的历史-在脑中定位无意识-阈下启动效应-自动视觉加工-象棋大师的无意识思维-声音和图像的自动联结-无意识的语义启动-批评与自我批评-无意识算术-不依靠意识的概念组合-无意识与注意-无意识与决策-无意识与问题解决-在睡眠中获得灵感-阈下知觉小结-3 意识有什么用-无意识统计,有意识抽样-意识让思维延续-人类图灵机-社会分享-4 发现主观意识的客观标志-意识——神经激活的雪崩-意识通达的时间进程-滞后的意识-区分意识与无意识-全脑启动-深入意识脑-全脑激活的意识网络-引爆点-解码有意识的思维-现实与幻象-如何阻断意识-罐中之脑-5 意识理论的构建和计算机模拟-意识是全脑信息的共享-超越模块化-交流网络的演化-编码意识思维-全脑神经工作空间-计算机模拟意识的启动-无休止的自发活动-自发活动的进化-无意识的分类-物质的主观状态-6 将意识科学应用在临床-意识疾病的分类-能够思考的“植物人”-如何与植物人沟通-提出检测意识的新方法-皮质探测-检测自发想法-如何恢复患者的意识-7 意识科学的未来:让人类意识不再孤独-婴儿有意识吗-动物有意识吗-猴子有自我意识吗-人类意识是独一无二的吗-为什么人类会有精神疾病-如何建造有意识的机器-致谢-译者后记-意识与脑:一个还原论者的浪漫自白-第1章+第2章-处于科学萌芽期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研究神经细胞的生物物理学-加州理工学院、教学、研究和物理学家眼中的脑-再次面对意识的冲击+第3章-感受质和自然世界-意识的功能是什么-对意识定义的困难-论动物的意识-论自我意识+第4章-在脑中发现意识-一览无余的隐藏物体-并非所有的神经元都参与意识-新皮层的高级区的神经元与意识紧密相关-注意到某物,可却没看到它+第5章-调节意识特定内容的一些灰质小块-概念神经元编码了霍默·辛普森和詹妮弗·安妮丝顿-两个皮层半球中的每一个都能产生意识-意识能够永久地消失,留下一具僵尸-第6章-脑中的僵尸行动者-社会无意识-无意识无处不在的影响对我的探索意味着什么+第7章-自由的强立场与实用立场的细微差别-经典物理学与决定论:钟表装置的宇宙-钟表装置宇宙的终结-心智针对一个量子事件而实现另一个量子事件的自由是有限的-作为对行动的事后想法的意志-自主性,或这个有意识的意志体验-评估这个处境+第8章-狗,或者意识是出自脑吗-意识内在于复杂性-意识与信息理论-整合信息理论-泛心论与德日进+第9章-严重受损患者的意识测量仪-运用光遗传学追踪意识的踪迹-来到新视域+第10章-二元论、灵魂和科学-宗教、理性和弗朗西斯·克里克-自然神论,或作为神圣缔造者的上帝-有神论,或作为介入者的上帝-启示和经文有帮助吗-我曾有过田园牧歌的生活-将我的旗帜钉在桅杆上-意识与脑:注释-意识与脑:译后记+PHI:从脑到灵魂的旅行-PHI:从脑到灵魂的旅行——赞誉-PHI:从脑到灵魂的旅行——推荐序一-PHI:从脑到灵魂的旅行——推荐序二-开场白-第1章 伽利略之梦-第一部分 证据:自然实验-第2章 导论-第3章 大脑-第4章 小脑-第5章 两位盲人画家-第6章 闭锁的脑-第7章 失去记忆的意识-第8章 分裂的脑-第9章 矛盾的脑-第10章 着魔的脑-第11章 睡着的脑-第二部分 理论:思想实验-第12章 导论-第13章 伽利略与光电二极管-第14章 各种各样的信息-第15章 伽利略与相机-第16章 整合信息:多与一-第17章 伽利略与蝙蝠-第18章 看到黑暗:解构黑暗-第19章 黑暗的意义:建构黑暗-第20章 亮光宫殿-第21章 感受质花园-第三部分 意蕴:意识的宇宙-第22章 导语-第23章 夜幕降临之一:死亡-第24章 夜幕降临之二:痴呆症-第25章 夜幕降临之三:忧伤-第26章 黎明之一:意识的减弱-第27章 黎明之二:意识的进化-第28章 黎明之三:意识的发展-第29章 白昼之一:探索意识-第30章 白昼之二:想象意识-第31章 白昼之三:发展意识-收场白-第32章 伽利略的最后三个梦-结束语-第33章 研究问题+意识本能-前言 挣脱困境,进入意识探索新视野-第1章 古人眼中的意识-早期探索:成功与失败-笛卡儿登场:身心分离-第2章 经验主义哲学的黎明-白板、人类经验与神经科学的开端-科学的一小步-灵魂是国王,而非总管-洛克的崛起-准备迎接现代观念-我是谁,自我是什么-德国人与潜意识心智-弗洛伊德和他对机械主义的颠覆-达尔文向所有人发起的挑战-第3章 现代思想的诞生-加拿大人的反抗与现代神经科学的崛起-美国人的认知革命-在梵蒂冈寻找答案-现代哲学家的一次尝试-克里克向现代科学发出的信号-第4章 模块化的脑-模块缺失却照旧工作的大脑-向更大的脑进化吗-模块化大脑的优势-模块化的诞生-模块化连接-动物脑与人类脑的差别-寻找意识-第5章 层级化的脑-复合体的结构-稳健、复杂与脆弱-通用设计策略-层级化结构中的神经科学-会进化的层级系统-规则产生自由-大脑的无数种工作方式-从染色体到意识-控制你自己-第6章 受到损伤却有意识的脑-拜访医院-无意识的僵尸-有意识的静物-皮层下的情绪引擎-意识中的感受-皮层增强意识-意识的普遍性-第7章 互补的概念:来自物理学的礼物-物理学的起点与决定论-量子力学与因果关系的统计学观点-互补原理的诞生-第8章 从无机到生命,从神经元到心智-量子力学使人头疼-断面与生命起源-符号中的生命:冯·诺伊曼的引导-符号的物理学:帕蒂按下了起始键-基因编码真的是一种代码-符号闭环:吃尾巴的蛇-投降与停战-鸿沟问题的可能答案-第9章 汩汩溪流与个人意识-两个意识不同的有意识的半球-意识就像小气泡-气泡的背景-钟楼里的蝙蝠-如果只有右半球会怎样-感受变了还是记忆错了-我感故我在-气泡是有序还是混乱的-一个著名的控制层级故障案例-进化使意识变得丰富-第10章 意识是一种本能-反直觉的大脑设计原则-最终的观点-“意识本能”致谢+意识的解释-导读暨推荐序(Ⅰ)-导读暨推荐序(Ⅱ) 理解意识——从笛卡儿到丹尼特-前言-第1章 序幕:幻觉如何可能-2.大脑里的恶作剧分子-3.聚会游戏:“心理分析”-4.预览-第一部分 问题和方法-第2章 解释意识-2.意识的神秘-3.心智素材的魅力-4.为什么二元论失势-5.挑战-第3章 访问现象学公园-2.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经验-3.我们对内在世界的经验-4.感受-第4章 现象学的方法-2.第三人称视角-3.异现象学的方法[3]-4.虚构世界和异现象学世界-5.人类学家的谨慎魅力-6.发现某个人实际上在说什么-7.沙克的心智意象-8.异现象学的中立性-第5章 多重草稿vs笛卡儿剧场-2.引入多重草稿模型-3.奥威尔式修改与斯大林式修改-4.意识剧场再访-5.多重草稿模型在行动中-第二部分 心智的经验性理论-第6章 时间与经验-1.飞逝的瞬间与跳兔-2.大脑如何表征时间-3.利贝特论“回指”-4.利贝特论对意向的意识的主观延迟-6.遗留问题-第7章 意识的演化-2.早期岁月-3.脑里的演化、鲍德温效应-4.人脑里的可塑性:布置舞台-5.自动刺激的好习惯与坏习惯的发明-6.第三种演化过程:弥母与文化演化[15]-7.意识的诸多弥母:虚拟机器将要安装-第8章 词语如何用我们做事[1]-2.官僚体制vs群魔混战-3.当词语想让自己被说出来时-第9章 人类心智之架构-2.以简短概要定位-3.然后发生了什么-4.乔伊斯机器的力量-5.但这是意识理论吗-第三部分 意识的哲学问题-第10章 展示与讲述-2.词语、图画和思想-3.报告和表达-4.僵尸、升级僵尸和用户幻觉-5.常识心理学的问题-第11章 废除证人保护计划-2.盲视:局部的僵尸状态-3.藏针游戏:一种提升意识的练习-4.修复的视觉:除了信息之外,还遗失了什么-5.“填充”vs找出-6.忽视:认知欲望的病理丧失-7.虚拟呈现-8.眼见为实:与奥托的一次对话-第12章 感质的非质化-2.为什么会有颜色-3.体验我们的经验-4.哲学的一种胡思乱想:颠倒的感质-5.“副现象的”感质-6.回到我的摇椅-第13章 自我的实在-2.一个客户有多少个自我-3.存在不能承受之轻-第14章 想象意识-2.成为一只蝙蝠会是什么样子-3.心智化和物质化-附录A 给哲学家-附录B 给科学家

脑中的僵尸行动者

2020年8月18日 字数:3424 来源:意识与脑:一个还原论者的浪漫自白 作者:(美)科赫 提供人:naike39......

神经病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发现了很多专门的感觉-运动过程。搭接上感觉器官(眼、耳、平衡器官),这些自动控制机制能够控制人的眼、颈、躯干、手臂、手、手指、腿和脚,并且能够帮助人完成剃须、沐浴和晨起穿衣;能够帮助人完成开车上班,敲击计算机键盘,用手机发短信;能够帮助人打篮球;能够帮助人晚间洗盘子等。弗朗西斯·克里克和我称这些无意识机制为僵尸行动者(zombie agents)。这个僵尸军团集体能够管理肌肉与神经之间流畅快速的交互作用,这是所有技能的核心,并且组成了一个鲜活的生命。

僵尸行动者类似条件反射,包括眨眼、咳嗽、从热火炉缩回你的手或被一声突如其来的声响吓一跳。经典的条件反射是自动的快速的,并依赖于脊髓或脑干中的回路。僵尸行为被认为是一种涉及前脑的更灵活和更具适应性的反射。

僵尸行动者执行意识的“雷达屏幕下”的惯例任务。你能意识到一个僵尸行动者的行动,但仅仅是在事后。最近,当我正在越野跑步时,有个东西引起我向下看。因为我的脑识别出一条在石子路上晒太阳的响尾蛇,而我马上就要踩到它,于是我立刻让右腿跨一大步。在我有意识地看到这个爬行动物并体验到伴随而来的肾上腺素的上升之前,以及在它吱吱地向我发出不详的警告之前,我已经避免去踩到它并快速跨了过去。如果我依靠有意识的恐惧感来控制我的腿,我很可能会踩到蛇。

法国布龙科学认知研究所(Bron Institut des Sciences Cognitives)的马克·让纳罗(Marc Jeannerod)是一名行动神经心理学专家。他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行动的确比思想更快,进行矫正运动的行动要比有意识的知觉提前1/4秒开始。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来考虑一个能在10秒内跑完100米的世界级短跑运动员,在跑步者有意识地听到发令枪响时,他已经在起跑架的几步之外了。

无意识行动可以经由训练实现。一次次地重复同样的序列可以强化这些独立成分,直到它们形成流畅和自动的链接。你训练得越多,这个无意识行动就会变得越发自如和同步。训练赋予运动员和战士一分之几秒的优势,正是这一点点优势决定了成功与失败,生与死。

以扫视为例,即以快速眼动不断扫视你的环境。你来回转动眼睛,每秒3~4次,一天100000次,这大约与你心跳的频率相当,可是你很少(如果有的话)觉知到它们。你能够有意识地控制你的眼睛,诸如当你把注意力从紧挨你的家伙那丑陋而干裂的嘴唇移开时或当你避免引起一个乞丐的注意时,但那都是一些例外的情况。

位于圣克鲁兹(Santa Cruz)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布鲁斯·布里奇曼(Bruce Bridgman)和一些人证实,你眼睛看到了你心智没有觉知到的细节。在一个实验中,志愿者坐在黑暗中,盯着一个单个的发光二极管。当这个二极管在此处被关闭并在另一处位置再次被打开时,这个志愿者会快速将他的注视转移到这个新位置。有时,当志愿者的眼睛已在中途开始这次扫视运动时,实验者会“作弊”并再次移动这个二极管。即使这个二极管已经转移了,她的眼睛也不会暂停扫视,而会将视线正确地落到这个二极管的新位置上。志愿者本人没有觉知到这个二极管位置的第二次转移,因为在扫视期间视觉会部分地中断。(这就是为什么你无法看到你眼睛在移动,试着注视浴室的镜子,同时来回移动你的眼睛。)的确,尽管志愿者的视线仍正确地落在目标上,但当这个二极管被向内或向外移动了一点时,志愿者猜不出它被移向哪一边。

扫视系统对引导其眼睛所指向的地方极其敏感。鉴于扫视系统是高度专业化的,因此其刻板的行动并不涉及意识。假如你需要觉知并计划眼睛的每次运动,你就无法做除此之外别的事了。如果你必须不停地思考:“现在左转,现在下移,现在往那边,然后再向下回到原地!”那么想象你试图把握一系列想法,同时还必须适当地组织十几块眼部肌肉。如果眼睛的扫视活动能外包给专家,那么为什么还要让这些平淡无奇的活动妨碍体验呢?

僵尸行动者总是活动在此时此地,它们不为未来计划。当你伸手端起一杯热茶,将自行车转弯以避开突然变向的汽车,截住并回击打过来的网球或快速地敲击键盘时,你需要现在就行动,而不是几秒钟之后。

获取一项新技能,诸如帆船运动或登山,需要进行大量的体力和心智训练。在攀岩时,你学会把手、脚和身体放在那些便于抓住、踩牢和倚靠的地方,并在裂缝里锁住手腕或手指。你注意到裂缝和沟槽,把一个垂直的花岗岩峭壁变成一个便于攀爬的墙壁,需要将一系列不同的感觉-运动惯例结合和搭配在一起,从而编成一个精细的运动程序。只有经过几百小时的专门训练,这一系列动作执行才成为自动的,即转变为俗称的肌肉记忆。动作的不断重复会征召形成一支僵尸行动者部队,这支部队会使这项技能变得轻松自如,你的身体运动会变得更敏捷,不会多浪费一点精力。你从来不会考虑行动的微小细节,但实际上这些行动要求瞬间的协调以及肌肉和神经的不可思议的配合。

有些行动自始至终需要注意和觉知,有些行动则是自动的和无意识的,当前者向后者转换时,通常会伴随神经元资源的转移,这是一个从前额叶皮层到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的转移。

自相矛盾的是,当一些行动一经学会,那么对细节的关注反而会扰乱轻松自如的技能。注意一个你已屡次训练过的技能的任何一方面,例如,如果你注意控球过程中右脚内侧触到足球的那一刻,那么这种有意识的注意反而会降低这个技能表现的水平,并且可能会弄巧成拙。当你表演一个你已经弹奏过多次且精熟于心的乐曲时,你最好让“手指来进行演奏”。如果你试图去觉知这个流畅的行动或考虑音符的单个乐旨和顺序,那么这反而弄巧成拙。的确,不妨恭维一下你网球对手的反手回球的优美姿势,而当下一次他回球时,他会因关注他的“完美”姿势而将球打偏。

范德堡大学的心理学家戈登·洛根(Gordon Logan)和马修·克伦普(Matthew Crump)确立了这个敲击键盘(我们时代的一项基本技能)的悖论。志愿者必须在三种条件下以他们平时的打字速度来敲击屏幕上呈现的文字。为了确定一个基准线,他们用双手正常地键入这些文字。在左手试验中,他们必须抑制右手,只键入通常在键盘上分配给左手的字母。在右手试验中,右手习惯于只键入分配给它的字母。例如,如果单词“army”出现在左手试验中的显示器上,被试必须键入“a”和“r”,而不是“m”或“y”,因为这两个字母应该由右手键入。即使只是被键入其中一半的字母,抑制手的这些自动反应也很困难,而且会显著地降低了志愿者的敲击速度。可是如果被禁止的字母以绿色划线,而被许可的字母用红色划线,那么被试能轻易地抑制左手或右手去敲击键盘,并且速度很快。

哪个手键入哪个字母,这个任务的细节可委托给低层次的运动惯例来执行。使那种知识变得有意识从而抑制行动,这是一个很费力的事情。然而,如果这个敲字僵尸所阅读的输入已被标记为“不敲”,那么就没有必要重提(dredge up)这个信息,并且手能够及时停下来以避免降低整个敲击速度。为了对抗这种压力下的滞塞(choking),教练和训练手册提醒你清空心智内的一切,这会腾出你内在的僵尸,而且相当有益。

《箭术与禅心》(Zen in the Art of Archery)具有同样的思想,这本书是禅修(meditation)文献中的杰作。在这本书的结尾处,作者欧根·赫里格尔(Eugen Herrigel)这样谈论剑术:

学生必须发展一种新的感官,或更准确地说发展一种对他所有感官的新的警觉,这样才能使他避开危险的攻击,他仿佛能感觉到危险的来临。一旦他精通了这种闪躲的艺术,他便不再需要专注于对手的动作,甚至当时对手有好几个也无妨。确切地说,他能看到和感受到将发生的事情,而同时他已经避免其影响,在觉察与闪避之间是“间不容发的”(a hair’s breadth)。迅如闪电的反应,这种反应无需进一步的有意识观察,这才是重要的。这样一来,至少学生使自己独立于所有有意识的目的。这是一个伟大的收获。

神经心理学家梅尔文·古德尔(Melvyn Goodale)和大卫·米纳尔(David Milner)研究了一名在一起致命的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中失去大部分视力的患者。病人被诊断为视觉失认症,尽管她能看到颜色和纹理,但她无法识别物体,无法看到物体的形状或方位。这个事故使她的部分视皮层缺氧,杀死了那里的神经元。结果,她无法将水平线,如信箱中的槽,与垂直线区分开,对她而言它们看起来是一样的。可是,假如她必须伸手将信放进槽内,她会毫不犹豫地这么做,不管槽的倾斜方向是水平的、垂直的还是介于二者之间。尽管她没有觉知到槽的方位,但她的视觉-运动系统传达了这个信息,并且可以不用摸索就能连贯地引导手的运动。同样,当这位女士必须抓住放在她前面的物体时,她做得相当准确和自信,即使她无法说出她拿着的是一根薄玻璃长笛还是一个大杯子。她失去负责识别物体的一部分的视皮层,但是使用视网膜的输入来调整手和手指的方位和形状以及引导手和手指的脑区功能仍然正常。

猴子的实验进一步确证了早期的临床工作,基于这些工作,研究者提出了存在两个不同的视觉加工流的观点。这两个视觉加工流都始于初级视皮层,但随后分开,使神经分布到致力于高级视觉和认知功能的皮层的不同区域。一个流经V2区和V3区进入到下颞叶皮层和梭状回,是知觉的、腹侧的或内容的通道。另一个是行动的背侧的或方位的通道,它传送数据至后顶叶,即皮层内的视觉运动区域。基于对这个单一患者的视觉运动技能和缺陷的仔细分析,米尔纳和古德尔推断,她的内容通道(即调整有意识的物体视觉)因她遭受的窒息而受到损伤,然而她的空间通道(即引导她的手和手指)几乎保持完好。空间通道的目的不在于深思熟虑(深思熟虑是某些前额叶结构的特权),而是指导行动。功能活动良好的脑通过许多交叉连接将这两个通道紧密地整合在一起,而脑的所有者甚至没有认识到,他所体验到的这个无缝结合是由两个或更多信息流构成的。

意识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