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意识+什么是自我意识-意识可以用科学来解释吗?-意识和思维动力学-揭开意识的奥秘:兼谈认知相对论纲领-还原论方法无法解开意识之谜,理解意识需要整体考虑-意识是什么?这篇文章也许能给你答案-“世间万物皆有灵性”?现在美国科学家提出了理论依据-意识是什么?这篇文章也许能给你答案-意识之谜即将揭开?-未被完全意识到的工作空间-寻找神经关联-人的意识是怎么产生的-“意识”就是感觉与认知-破解认知之谜,你需要准备哪些知识?-意识是神经系统调节的副产品-人对事物进行分类感知的底层原理(1)-人对事物进行分类感知的底层原理(2)-人对事物进行分类感知的基本原理(3)-罗素所谓的完美语言体系究竟存在吗?-判定意识或认知理论体系有效性的测试标准-理解意识的科学研究范式-神经系统为什么存在-动物机体存续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大脑需要不断接收各种信息?-论信息的本质-为什么人对不同的刺激的适应性不一样?-人体对环境的自适应调节是如何建立的?-潜意识、意识与行为,三者的关系如何?-神经网络、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络有什么本质性的异同?-听过很多人想做自己|但你首先得明白什么是精神-人的意识是什么?思想是什么?我们被什么东西规定着-想不想知道,你的意识和思维怎么来的?+大脑网络如何实现从意识到潜意识的状态转变?-开悟:玄秘意识的最高境界如何界定?-你的意识可以离开躯壳吗-为什么喝醉后,身体和意识都不是你的了-意念是如何影响健康的?看完这一篇就全懂了+意识是如何运作的?本文将颠覆你的认知-为什么”你越禁止,孩子越要干“?科学解释来了-人类拥有智慧,但大部分人从来没有真正调动过「智慧」,为什么?-《脑与意识》关于意识的研究-第一部分到底什么才是“意识”-第二部分人脑与意识的关系-第三部分意识的活动规律-人类意识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为何会出现理性+脑与意识-推荐序:开启意识探索之门-引言 寻找思维的物质基础-从笛卡尔谈起-意识——人类的终极之谜-界定“意识通达”-看得见VS看不见-主观报告科学吗-寻找意识思维的标志-意识科学的未来-1 如何以科学方法研究意识-意识面面观-最小差别实验-双目竞争-注意瞬脱-掩蔽意识知觉-相信主观报告-2 打开“黑箱”,探索无意识-无意识研究的历史-在脑中定位无意识-阈下启动效应-自动视觉加工-象棋大师的无意识思维-声音和图像的自动联结-无意识的语义启动-批评与自我批评-无意识算术-不依靠意识的概念组合-无意识与注意-无意识与决策-无意识与问题解决-在睡眠中获得灵感-阈下知觉小结-3 意识有什么用-无意识统计,有意识抽样-意识让思维延续-人类图灵机-社会分享-4 发现主观意识的客观标志-意识——神经激活的雪崩-意识通达的时间进程-滞后的意识-区分意识与无意识-全脑启动-深入意识脑-全脑激活的意识网络-引爆点-解码有意识的思维-现实与幻象-如何阻断意识-罐中之脑-5 意识理论的构建和计算机模拟-意识是全脑信息的共享-超越模块化-交流网络的演化-编码意识思维-全脑神经工作空间-计算机模拟意识的启动-无休止的自发活动-自发活动的进化-无意识的分类-物质的主观状态-6 将意识科学应用在临床-意识疾病的分类-能够思考的“植物人”-如何与植物人沟通-提出检测意识的新方法-皮质探测-检测自发想法-如何恢复患者的意识-7 意识科学的未来:让人类意识不再孤独-婴儿有意识吗-动物有意识吗-猴子有自我意识吗-人类意识是独一无二的吗-为什么人类会有精神疾病-如何建造有意识的机器-致谢-译者后记-意识与脑:一个还原论者的浪漫自白-第1章+第2章-处于科学萌芽期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研究神经细胞的生物物理学-加州理工学院、教学、研究和物理学家眼中的脑-再次面对意识的冲击+第3章-感受质和自然世界-意识的功能是什么-对意识定义的困难-论动物的意识-论自我意识-第4章-在脑中发现意识-一览无余的隐藏物体-并非所有的神经元都参与意识-新皮层的高级区的神经元与意识紧密相关-注意到某物,可却没看到它+第5章-调节意识特定内容的一些灰质小块-概念神经元编码了霍默·辛普森和詹妮弗·安妮丝顿-两个皮层半球中的每一个都能产生意识-意识能够永久地消失,留下一具僵尸+第6章-脑中的僵尸行动者-社会无意识-无意识无处不在的影响对我的探索意味着什么+第7章-自由的强立场与实用立场的细微差别-经典物理学与决定论:钟表装置的宇宙-钟表装置宇宙的终结-心智针对一个量子事件而实现另一个量子事件的自由是有限的-作为对行动的事后想法的意志-自主性,或这个有意识的意志体验-评估这个处境+第8章-狗,或者意识是出自脑吗-意识内在于复杂性-意识与信息理论-整合信息理论-泛心论与德日进+第9章-严重受损患者的意识测量仪-运用光遗传学追踪意识的踪迹-来到新视域+第10章-二元论、灵魂和科学-宗教、理性和弗朗西斯·克里克-自然神论,或作为神圣缔造者的上帝-有神论,或作为介入者的上帝-启示和经文有帮助吗-我曾有过田园牧歌的生活-将我的旗帜钉在桅杆上-意识与脑:注释-意识与脑:译后记+PHI:从脑到灵魂的旅行-PHI:从脑到灵魂的旅行——赞誉-PHI:从脑到灵魂的旅行——推荐序一-PHI:从脑到灵魂的旅行——推荐序二-开场白-第1章 伽利略之梦-第一部分 证据:自然实验-第2章 导论-第3章 大脑-第4章 小脑-第5章 两位盲人画家-第6章 闭锁的脑-第7章 失去记忆的意识-第8章 分裂的脑-第9章 矛盾的脑-第10章 着魔的脑-第11章 睡着的脑-第二部分 理论:思想实验-第12章 导论-第13章 伽利略与光电二极管-第14章 各种各样的信息-第15章 伽利略与相机-第16章 整合信息:多与一-第17章 伽利略与蝙蝠-第18章 看到黑暗:解构黑暗-第19章 黑暗的意义:建构黑暗-第20章 亮光宫殿-第21章 感受质花园-第三部分 意蕴:意识的宇宙-第22章 导语-第23章 夜幕降临之一:死亡-第24章 夜幕降临之二:痴呆症-第25章 夜幕降临之三:忧伤-第26章 黎明之一:意识的减弱-第27章 黎明之二:意识的进化-第28章 黎明之三:意识的发展-第29章 白昼之一:探索意识-第30章 白昼之二:想象意识-第31章 白昼之三:发展意识-收场白-第32章 伽利略的最后三个梦-结束语-第33章 研究问题+意识本能-前言 挣脱困境,进入意识探索新视野-第1章 古人眼中的意识-早期探索:成功与失败-笛卡儿登场:身心分离-第2章 经验主义哲学的黎明-白板、人类经验与神经科学的开端-科学的一小步-灵魂是国王,而非总管-洛克的崛起-准备迎接现代观念-我是谁,自我是什么-德国人与潜意识心智-弗洛伊德和他对机械主义的颠覆-达尔文向所有人发起的挑战-第3章 现代思想的诞生-加拿大人的反抗与现代神经科学的崛起-美国人的认知革命-在梵蒂冈寻找答案-现代哲学家的一次尝试-克里克向现代科学发出的信号-第4章 模块化的脑-模块缺失却照旧工作的大脑-向更大的脑进化吗-模块化大脑的优势-模块化的诞生-模块化连接-动物脑与人类脑的差别-寻找意识-第5章 层级化的脑-复合体的结构-稳健、复杂与脆弱-通用设计策略-层级化结构中的神经科学-会进化的层级系统-规则产生自由-大脑的无数种工作方式-从染色体到意识-控制你自己-第6章 受到损伤却有意识的脑-拜访医院-无意识的僵尸-有意识的静物-皮层下的情绪引擎-意识中的感受-皮层增强意识-意识的普遍性-第7章 互补的概念:来自物理学的礼物-物理学的起点与决定论-量子力学与因果关系的统计学观点-互补原理的诞生-第8章 从无机到生命,从神经元到心智-量子力学使人头疼-断面与生命起源-符号中的生命:冯·诺伊曼的引导-符号的物理学:帕蒂按下了起始键-基因编码真的是一种代码-符号闭环:吃尾巴的蛇-投降与停战-鸿沟问题的可能答案-第9章 汩汩溪流与个人意识-两个意识不同的有意识的半球-意识就像小气泡-气泡的背景-钟楼里的蝙蝠-如果只有右半球会怎样-感受变了还是记忆错了-我感故我在-气泡是有序还是混乱的-一个著名的控制层级故障案例-进化使意识变得丰富-第10章 意识是一种本能-反直觉的大脑设计原则-最终的观点-“意识本能”致谢+意识的解释-导读暨推荐序(Ⅰ)-导读暨推荐序(Ⅱ) 理解意识——从笛卡儿到丹尼特-前言-第1章 序幕:幻觉如何可能-2.大脑里的恶作剧分子-3.聚会游戏:“心理分析”-4.预览-第一部分 问题和方法-第2章 解释意识-2.意识的神秘-3.心智素材的魅力-4.为什么二元论失势-5.挑战-第3章 访问现象学公园-2.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经验-3.我们对内在世界的经验-4.感受-第4章 现象学的方法-2.第三人称视角-3.异现象学的方法[3]-4.虚构世界和异现象学世界-5.人类学家的谨慎魅力-6.发现某个人实际上在说什么-7.沙克的心智意象-8.异现象学的中立性-第5章 多重草稿vs笛卡儿剧场-2.引入多重草稿模型-3.奥威尔式修改与斯大林式修改-4.意识剧场再访-5.多重草稿模型在行动中-第二部分 心智的经验性理论-第6章 时间与经验-1.飞逝的瞬间与跳兔-2.大脑如何表征时间-3.利贝特论“回指”-4.利贝特论对意向的意识的主观延迟-6.遗留问题-第7章 意识的演化-2.早期岁月-3.脑里的演化、鲍德温效应-4.人脑里的可塑性:布置舞台-5.自动刺激的好习惯与坏习惯的发明-6.第三种演化过程:弥母与文化演化[15]-7.意识的诸多弥母:虚拟机器将要安装-第8章 词语如何用我们做事[1]-2.官僚体制vs群魔混战-3.当词语想让自己被说出来时-第9章 人类心智之架构-2.以简短概要定位-3.然后发生了什么-4.乔伊斯机器的力量-5.但这是意识理论吗-第三部分 意识的哲学问题-第10章 展示与讲述-2.词语、图画和思想-3.报告和表达-4.僵尸、升级僵尸和用户幻觉-5.常识心理学的问题-第11章 废除证人保护计划-2.盲视:局部的僵尸状态-3.藏针游戏:一种提升意识的练习-4.修复的视觉:除了信息之外,还遗失了什么-5.“填充”vs找出-6.忽视:认知欲望的病理丧失-7.虚拟呈现-8.眼见为实:与奥托的一次对话-第12章 感质的非质化-2.为什么会有颜色-3.体验我们的经验-4.哲学的一种胡思乱想:颠倒的感质-5.“副现象的”感质-6.回到我的摇椅-第13章 自我的实在-2.一个客户有多少个自我-3.存在不能承受之轻-第14章 想象意识-2.成为一只蝙蝠会是什么样子-3.心智化和物质化-附录A 给哲学家-附录B 给科学家

并非所有的神经元都参与意识

2020年8月18日 字数:2600 来源:意识与脑:一个还原论者的浪漫自白 作者:(美)科赫 提供人:naike39......

1995年,弗朗西斯和我在国际期刊《自然》发表了题为《我们觉知到初级视皮层的神经活动吗?》(Are we aware of neural activity in primary visual cortex?)(将论文发表在《自然》上,就像在纽约或巴黎一流的画廊展示你的作品,这是一件大事。)我们否定了我们提出的设问(rhetorical question),即认为视觉的知觉印象的神经相关物不会在初级视觉皮层那里被发现。我们假说的基础是猕猴的神经解剖学。

猴子与人同属灵长目。我们最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24000000~28000000年前。猴子的视觉系统与我们的类似;它们能很好地适应被囚禁的生活;对它们的训练也比较容易并且它们不是濒临绝种的生物。因此,猕猴是那些对高阶知觉和认知感兴趣的科学家选中的物种。由于明显的伦理原因,人脑不适于进行侵入式探测。结果,我们对猴脑回路的了解要远胜于对人脑的了解。

锥体神经元是大脑皮层的“吃苦耐劳的部分”。每五个皮层神经元里约有四个是椎体神经元,并且它们是唯一将信息从一个区域传递到皮层内外其他分区(诸如丘脑、基底神经节或脊髓)的神经元。初级视觉皮层内的锥体细胞将信息发送到其他区域,如V2区和V3区,但它们中没有一个能自始至终到达脑的前部。正是这里(即前额叶皮层),尤其是它的背外侧区是高阶智能(问题解决、推理和决策)的所在地。这个区域的损伤对个体的感觉模态(sensory modalities)和记忆无碍,但它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会受到影响:它将做出并执拗于极不恰当的行为。

在上一章,我提到弗朗西斯和我的预感:意识的功能是做计划。失去部分或全部前额皮层的患者将难以进行短期或长期的规划。我们认为这意味着,意识的神经相关物必须包括前额皮层内的神经元。由于初级视皮层内的神经元不会把它们的轴突向前传送那么远,因此我们的结论是:位于初级视皮层的神经元并不是支撑视觉意识的神经元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的建议是反直觉的,因为在多数情况下,初级视皮层内神经元的生物电活动的确对个人所看到的东西做出反应。就现在而言,正如你在读这些词语:组成这些字母的笔画激活视网膜神经元,它们将内容传递到初级视皮层。从那里,信息被转发到皮层的视觉词形区(visual word form area)。你看到这些字母的能力似乎反驳了我们的假设——初级视皮层内神经元的活动与有意识知觉相关。这同样适用于视网膜的神经元——它们的活动能反映你所看到的。

尽管有时视网膜和初级视皮层内细胞的反应的确与视觉意识具有某些相同属性,但在其他条件下,它们的反应有很大差异。我给你举三个你用眼睛为什么无法看到的例子,这些是画家已经知晓了几个世纪的事情。

首先,考虑在你浏览这几行文字时你眼睛的不停运动。你每秒做几次快速眼动,这被称之为扫视。尽管你的图像传感器差不多是在连续地运动,但这几行文字的页面看起来是稳定的。这应该让你吃惊。当你向右扫视时,世界应该移向左,但它没有!

试想如果你以同样的节奏对着这本书移动摄像机会发生什么,观看以这种格式制作的影片会令你恶心。为避免这点,电视摄像机在场景上往往是缓慢摇动镜头;它们的运动方式完全不同于你被图像的突出特征吸引时你眼球快速移动的方式。如果视网膜神经元是传递静止世界的知觉印象的细胞,它们就必须对外部世界的运动发出特定信号,但却不会对细胞本身所居其中的眼球的运动做出反应。然而,视网膜神经细胞,像那些初级视皮层内的细胞一样,无法区分物体的运动与眼球的运动,它们对两者都做出反应。与智能手机不同,它们没有附属于它们的加速计或GPS传感器来区分外部的图像运动与内部的眼球运动。正是视觉皮层的更高层的神经元产生了有关世界是静止的知觉。

其次,考虑一下你视网膜中位于盲点上的“洞”:这是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地方;轴突组成的神经纤维取代了感光细胞,所以在盲点上捕捉不到射入的任何光子。即使你意识到视网膜细胞的信息内容,在那里你也辨认不出任何东西,正如你看不到你极左边和极右边视觉场的边界一样。如果你手机上的相机存在一些已经不起作用的坏像素,那么你一定会非常恼火,因为照片中的黑点会让你发疯。但你完全没有感知到眼里的“洞”,因为皮层细胞主动地填补了来自边缘的信息,弥补了信息缺失。

作为第三个证据,你可以回想一下,你梦中的世界是生动、鲜活和充分渲染过的。因为你在黑暗中睡觉,闭着眼睛,你眼睛里的神经细胞没有发送关于外部世界的任何信号。正是皮层-丘脑的复合体提供了梦的现象内容。

视网膜神经元状态与有意识看到的事物之间存在很多分离的状况,而上述三个证据仅仅揭示了其中三种状况。涌向你视神经的无数动作电位所携带的数据在成为意识的神经相关物之前已被深度地加工和整合。有时完全无需视网膜信息,诸如当你闭上双眼幻想你形影不离的儿时伙伴小熊维尼时,或当你梦到它时。

针对这个命题,类似的反对者认为:初级视觉皮层细胞直接作用于视觉知觉。例如,用微弱电极记录猕猴脑的动作电位。当猕猴被麻醉后,实验者用一个小钻在它的颅骨上打一个孔,然后将微电极缓缓插入其灰质,并将它与放大器连接。神经组织本身没有疼痛感受器,所以一旦电极放在恰当的位置,它们不会引起不适。(想想大约50万的患者,有时为了减轻他们的各种疾病,诸如帕金森氏症的颤动,医生会把电极植入他们的脑中。)电极提取神经细胞发出的微弱电脉冲,这些信号可以通过扬声器播放。你能清晰地听到神经系统嘶嘶声背景下峰值断断续续的声音。这类录音证实,初级视皮层的神经元对猴子眼睛的运动和图像的运动均做出了反应。当猴子的眼球移动时,这些神经元一致地依次报数。可是正如我刚才讨论的,当你移动你的眼球时,你的世界看上去是稳定的。

初级视皮层内的血液动力学的活动往往反映一个人所看到的东西,但有时血液动力学的活动也会异乎寻常的不连贯。伦敦大学学院的约翰-迪伦·海恩斯(John-Dylan Haynes)和杰兰特·里斯(Geraint Rees)在志愿者的眼前短暂地闪烁左倾或右倾条纹。此时这些条纹是掩蔽的,以至于观察者并不能说出它们的朝向。他们看到的全是由两个斜线组成的格子。可是对初级视皮层的血液动力学反应的分析表明:这个区域在左边缘与右边缘之间做了区分。换言之,初级视皮层,不是高级的视觉区,诸如V2区,看到了不可见条纹的方向,可是该信息无法发送给脑的所有者,这与我们的假设一致。

初级视觉皮层是其他三打左右大脑皮层区域的门户,这些区域以某种方式专门负责视觉加工。虽然它具有战略位置,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初级视觉皮层并不是所有视觉知觉形式所必需的。对志愿者做梦时的脑影像研究(鉴于扫描仪内紧凑的空间和嘈杂的声响,这是一个不易的举动)表明初级视皮层的活动在睡眠的快速眼动(REM)阶段被削减了,大多数梦出现在这个时候,而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时期则很少有梦发生。此外,初级视皮层受到损伤的病人做梦时,并不伴有任何视觉内容的缺失。

其他初级感官皮层,即最初接收联合感官数据流的皮层,也不会调节意识。嘈杂的噪声或痛苦的电击无法在被宣判为植物人的大范围脑损伤患者的身上引起任何有意义的反应。(我将在下一章详细地讨论这些患者)。对他们的脑皮层进行扫描时,只有他们的初级听觉和体感的皮层区对这些强刺激显示出有意义的活动。所有这一切告诉我们的是:输入节点内的孤立活动对意识是不充分的,还需要更多条件。

意识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