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入地关注普适性的思维标准
要进行批判性思维需要以基本的思维标准为训导。批判性思维者通常会依据思维标准对思维进行提问。最终目标是让这些问题在思维中变得如此自然,以至于它成为我们内部心声很自然的部分,从而引导我们进行越来越好的推理。在本节中,我们聚焦于那些能横跨你人生多个方面进行使用的标准和问题。
清晰性
围绕清晰性的问题包括:
●你能就那一点作详细阐述吗?
●你能换个方式来表述那一点吗?
●你能给我一个解释说明吗?
●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
●请让我用自己的语言陈述我对你刚才所说内容的理解,我是否弄清了你的意思?
清晰性标准犹如一栋房屋的大门。如果一个陈述不清晰,那么我们就无从判断它是否准确或关联。实际上,我们无法就此展开任何讨论,因为我们都不知道所说的是什么。比如,“对美国的教育体制能做些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就不清晰。为了充分界定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对提问者在问这个问题时所考虑的那个所谓“问题”是什么有一个更清楚的理解。一个更清楚的问题或许可以是“为了能保证学生所学的技能可以帮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和日常决策中获得成功,从事教育的人能做什么”,这个问题由于其清晰性增强了,便为思维提供了更好的引导。它在当下的智力任务中展现出了一种更加良好的限定方式。
观念检核与实践将不清晰的思维转换成清晰的思维
你能将一种不清晰的思维转换成清晰的吗?请假定你参与了一个有关福利问题的讨论。一个人说,“请让我们面对它——福利已经堕落”,这是什么意思?它可能是什么意思?它可以意指一些非常不同的事情。它可以意指“给予人们并非他们自己挣得的商品或服务,等同于从其他那些自己挣钱的人身上偷钱”这样一种真实的想法,或者它可能意指“(美国的)福利法存在如此多的漏洞,利用这些漏洞的人正在享受的金钱或服务是法律开始制定的时候无法想象的(一种合乎法律的声明)”,或者它意指“享受福利的人通过撒谎和欺骗来对他们所签署的文件进行伪造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这些行为足以将他们投入监狱(一项关于接受者道德特征的声明)”。
现在考虑这样一个陈述“她是一个好雇员”。这个陈述并不清晰,因为我们不清楚做出这样一个陈述所处的具体背景。我们不确定“她”“好”的方式是怎样的。请给这个陈述三种可能的含义。现在来考虑另一个陈述“他是一个蠢人”。同样地,请给出这个陈述可能存在的三种不同含义。当你娴熟地区分什么是清晰的、而什么是不清晰的时候,你会发现大多数时候,我们既不清楚我们正在想什么、也不清楚我们正在说什么。
澄清你在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现在请考虑你当下在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尽可能清楚地写下这个问题。然后看看你能否重新阐述这个问题,使得它比原先的问题更清楚。不断地重新阐述这个问题,直到你非常清楚你所面临的这个问题为止。
准确性
围绕如何进行更准确思维的问题包括:
●它真的真实吗?
●我们该如何检查它是否准确?
●我们该如何探寻它是否真实?
一个陈述可以清晰但是却不准确,诸如“大多数狗的重量都超过300磅 [1] ”。要准确地陈述就意味着要按照某事物本来的面貌呈现它。人们经常不按照与某事物本来面貌一致的方式呈现或描述一些事情或事件。人们频繁地错误呈现或错误描述事情,特别是当他们的描述涉及重大利益的时候更是如此。广告商便经常做这类事情以便让购买者看不到某个产品的缺陷。如果一个广告说“我们的水100%纯净”,而实际上,水中含有微量的氯和铅之类的化学物质,这个广告便是不准确的。当全麦粉已经被漂白和增性,并且用其做出的面包含有多种添加剂的时候,如果广告商说“这种面包的成分为100%的全麦粉”,这个广告也是不准确的。
当有理由对他们所听到的事情是否真实和准确进行质疑的时候,好的思考者在听取陈述的时候会审慎。同样地,当某内容被声称是事实的时候,他们会质疑他们阅读的内容的正确程度。
同时,由于我们倾向于从一种狭隘的、自利的角度进行思考,要断言观念的准确性是困难的。我们很自然地倾向于相信自己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准确,仅仅因为这些思想是我们的;而且基于类似理由,那些与我们思想不一致的思想就是不准确的。当别人做出的陈述是我们已经相信的思想时,我们也不会质疑别人所做出的那些陈述。同时,我们会倾向于质疑那些与我们观点冲突的陈述。但是作为一个批判性思维者,我们强迫自己准确地评估自己的观点,并同样如此对待他人的观点,即使这意味着我们的思维中存在缺陷也要坚持这样做。
观念检核与实践识别不准确的陈述
你能否确认你最近听到的某个陈述属于清楚但不准确的陈述?你将在日常的陈述中发现大量这样的例子,这些例子中的陈述要么为人称道,要么被人批判。一般而言,人们倾向于做出两种不准确的陈述:对他们个人喜欢的人给予积极描述(而这些对他们喜欢的人的积极陈述有可能是不真实的),而对他们不喜欢的人给予消极描述(有关他们不喜欢的人不真实的消极事情)。政治驱动的陈述倾向于按照相似的方式进行。看看你能否从自己最近的经验中想出一个陈述不准确的例子,并写下你的答案。
[1] 1磅=453.59克——译者注
寻找关联的事实
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技能就是评估所宣称的“事实”(某人对诸如此类的事情是事实的断言)的准确性。
在《纽约时报》(1999年11月29日)的一则广告中,一个由60个非营利组织联合机构控告世界贸易组织(134个国家的联合体)暗箱操作,暗地里破坏民主机构和环境。在做这一事情的过程中,该非营利机构联合体声言,劳工阶层和穷人并没有从最近20年全球贸易的快速增长中明显获益。
在诸多事情中,他们声称有以下事实:
1.美国的CEO们现在所获得的平均薪资超过一线劳工的419倍,而且这一倍数还在增长;
2.劳工的时薪在最近10年当中下降了10%;
3.美国最富有的20%的人占据了国家84.6%的财富;
4.475位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上的这些世界上最有钱的人的财富相当于世界上50%的人年收入的总和。
运用你能找到的任何资源(包括美国的Turning Point Project网站,一个非营利联合体,www.turningpoint.org),来对所声称事实可能的准确性展开讨论。比如,访问世界贸易组织的网站(www.wto.org)。他们可能会挑战某些所声言的事实或者进一步提供他们自己的事实,从而将非营利机构联合体的指控推向不同的方向。
精确性
围绕让思维变得更精准的问题包括:
●你能否提供进一步的细节?
●你能够更具体一些?
一个陈述可以既清楚又准确,但是不够精准,“杰克他超重”这样的陈述便是如此(我们不知道杰克究竟有多重——是1磅还是500磅)。做到精确就是为某人准确地理解某陈述是什么意思提供所需的细节。有些情境不需要提供细节。如果你问“冰箱里有牛奶吗?”而得到的回答是“是的”,在这种环境中无论是问题还是回答都可能足够精确(尽管它可能具体到冰箱里有多少牛奶)。或者想象你生病了,要去看医生,医生不会讲“每天服用1.4876946的抗生素两次”,这种具体的程度或精确的水平可能超过该情境中所使用的程度。
然而,在很多情境中,详细具体对于良好的思维很重要。请让我们假设你的朋友存在财务问题,并问你“面对我的境况,我该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你想探寻一下他具体想的是什么。在不完全具体的情况下,你帮不到他。你可能会问类似这样的问题:“确切来说问题是什么?”“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准确变量是什么?”“详细来说这一问题的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观念检核与实践识别什么时候需要精确性
你能否想出最近发生在自己工作中或家中的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中,你需要进一步的细节来弄懂一些事情;即存在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因为你没有获得详细情况而体验到了消极后果。比如,你是否曾经对某人房屋的方向做过定位,在对这一方向进行定位时是否足够精确?然而当你试图找到那个人的房屋时,你迷路了,原因是在那个方向上你缺乏进一步的细节。
首先界定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中,细节和具体程度是重要的(比如,在购买一栋房屋、一台计算机或一辆汽车时),其次界定在这一情境中你没有获得进行良好思维所需的细节可能会产生怎样的消极后果。
关联性
围绕关联性的问题包括:
●这一观念与问题产生联系的方式是什么?
●那些问题如何与议题有关?
●这一观念如何与其他观念相关?
●你的问题如何与我们正在处理的议题相关?
一个陈述可能清晰、准确且精确,但是却和问题或议题无关。比如,学生经常认为他们在课程学习中的大量投入会导致成绩的提升。但是,努力程度往往不能用来衡量学生学习的质量,因而也就与学习成绩没有关联性。当某事物直接与当下的议题产生关联且对当下的议题产生影响时,那么该事物就具备关联性。当某事物与我们正在尝试解决的问题契合或具备可用性的话,该事物也就具备了关联性。非关联性思维诱导我们考虑那些应该放在一边的东西,关联性思维则让我们处在正确的轨道上。人们由于缺乏思维训练,因而往往表现出非关联性思维,他们不知道如何分析那些与议题切实相关的东西。因而,他们不能高效地想透所面临的问题或想清楚面临的议题。
观念检核与实践识别不相关的陈述
你能否识别出自己最近听到的一个陈述,这个陈述清晰、准确且充分精确,但是与环境、问题或议题不关联?尽管我们所有人都会在有些时候偏离了某个问题或任务,但是当我们不能让思维聚焦于某些任务而对我们产生重大消极意涵时,需要保持警惕。
请识别出那些人们讨论时倾向于做出非关联性考虑的环境(比如在一个会议中,在班级中应对提问中、在日常的对话中,当他们存在一个隐藏的议事日程时——或者由于特定的目的仅仅想要掌控谈话)。
请开始探寻其间的关联性,在那里恰当地询问这个简单且不会令人紧张的问题,“你怎么看你刚刚说的和我们现在正在讨论的议题之间的关联性?”定期地问你自己同样的问题。
深度
围绕思想深度的问题如下所示:
●你的回答与问题复杂性的对应程度如何?
●你如何考虑问题中的各种难题?
●你如何处理问题中最重要的各种因素?
当我们深入问题或议题的表面之下时,界定出隐藏在问题中的复杂性,并接着用一种思想上负责的方式处理这些复杂性,我们便作出了深入思考,即使当我们深入思考且很好地处理了问题中的复杂性时,我们依然会发现问题很难界定。当我们能识别出复杂问题并指出问题每一个层面的复杂性时,我们才会思考得更好。
一个陈述可以清晰、准确、精确且具有关联性,但是却肤浅——即缺乏深度。请让我们假设,你被询问应该怎么应对美国毒品使用的问题时,你回答道“唯有对其说不”。这一被用了多年以阻止青少年与儿童使用毒品的口号是清楚、准确、精确且具有关联性的。然而,它缺乏深度,因为它用一种肤浅的方式对待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也就是说,它很难与我们文化中普遍存在的毒品使用问题相匹配,它没有涉及问题的历史、经济、政治、心理学以及人们生理上的成瘾等方面。
观念检核与实践识别肤浅的途径
给出一个你在工作中所经历过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中,你给出的解决方案实质上是肤浅的。如果决策以这样肤浅的思考为基础,跟随这一决策之后的后果是什么?如果有关这一议题的最终决策并未做出,尝试思考一些跟随在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肤浅思维的背后意涵是什么?
广度
围绕做出更具广度思维的问题包括:
●我们是否需要考虑另一个观点?
●是否存在看待这一问题的不同方式?
●从保守的立场来看它会怎么样?
●从……立场来看会怎么样?
一条推理可能清晰、准确、精确、关联且有深度,但是缺乏广度。例如,无论是从保守主义或自由主义立场出发的论点,它们对议题的探讨都很深,却都只展现了这一问题其中一个立场的深刻见解。
当我们从每一个与当下议题关联的视角对议题予以考虑时,我们就用了一种宽广的方式进行思维。当多种观点都与议题相关,而我们却不能对这些视角给出公正考虑时,我们的思维就很短视或狭隘。我们不会试图理解替代的或相反的观点。
由于诸多原因,人们经常陷入思维的狭隘主义:有限的教育;先天的社会中心主义;天生的自私自利;自我蒙蔽以及认知傲慢。那些与我们持有的观点常常明显不一致的观点对我们来说是威胁。当我们知道在某种程度上,考虑一些观点将会迫使我们重新考虑自己观点的时候,忽视那些与我们的角度不一致的观点会比考虑它们更容易。
比如,让我们假设,你喜欢在卧室看着/听着电视,将之作为催眠的方式。但是请让我们进一步假设,你的配偶在开着电视的时候睡不着。那么,现在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在你和你的配偶要睡觉的时候,你应该在卧室开电视吗?”在这种情况下,你很容易会将自己的“需求”合理化,以使得每天晚上在要睡觉的时候都能开着电视。其间你可能会对你的配偶说类似这样的事情:“不开着电视我就睡不着,而且我毕竟真的对你没有提太过分的要求;另外,对你来说,开着电视睡觉似乎并不存在什么真的问题。”然而,你的观点和你配偶的观点都与当下需要讨论的问题存在关联。你认识到你配偶的观点与当前问题的关联性,并接着从认知上强调它——当你接受他/她的思维方式,以便对它有真正的理解的时候——你将对这一议题有非常广泛的思维。你将意识到,从一种正常考虑问题的方式出发,将要求你把看待这一情境的两种不同方式都完全考虑在内。但是如果你不强迫自己从他/她的观点考虑问题,就无需改变自己的自利行为。人类的大脑为了避免放弃它想要的东西,存在着一个首要机制,即它会无意识地拒绝从与它自己的观点不一致的角度出发看问题。
观念检核与实践对相关议题进行广泛的思考
考虑这样的问题“堕胎有正当的道德理据吗?”有些论调认为堕胎是没有正当的道德理据的,而其他论调则认为有。尝试陈述并详细阐述每一方的观点,清晰客观地阐述每一个观点,并且不要考虑自己的个人观点,用这种方式呈现某个观点。在选择这个观点时,某个真正采纳这一立场的人可能会将之当成准确观点。观点中的每一条推理都应该清晰、准确、精确、关联且有深度,在议题中不要尝试采用你自己的立场。
逻辑性
围绕让思维更具逻辑性的问题包括:
●所有的这些放在一起符合逻辑吗?
●这些真的讲得通吗?
●这些都能根据你所说的得出吗?
●这些东西如何能根据证据推导得出?
●之前你用的是这些,现在你说的是那些,我不能理解两者如何同时为真。
当我们思考的时候,我们将大量的思想按照某种秩序放在一起。当我们的思想组合是相互支持且有意义时,思维就是符合逻辑的。当这些组合并不相互支持且在某种意义上相互矛盾时,这种组合就是非逻辑的。由于我们往往持有相互冲突的信念且不自知,所以在人类的生活和思想中很少会发现这种不一致性。
请让我们假设,通过观察学校中学生的标准化测验以及这些测验实际能产生的作用,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都缺乏基本的学术技能,例如阅读、写作、演讲以及核心课程训练(如数学、科学以及历史)。尽管这些都很显而易见,但是教师们往往认为要通过改变他们的授课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做不到的(而且,实际上他们教学的方式不存在根本性的错误)。鉴于这一证据,这一结论似乎既不符合逻辑,又与事实不符。
让我们来举另外一个例子。假设,你知道有个人有心脏病,而她的医生告诉她必须小心饮食。而这个病人自己断定她吃什么东西其实与病情并没什么关系。鉴于这一证据,她的断定是不符合逻辑、讲不通的。
观念检核与实践认同非逻辑思维
识别出工作中的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中的决策似乎是建立在不符合逻辑的思维基础上的——也就是那种让你难以理解的思维。
1.那个情境是什么?
2.在那一情境中,你认为不符合逻辑的思维是什么?为什么你认为它是不符合逻辑的?
3.那个非逻辑的思维可能导致的一些后果是什么?
重要性
围绕做出更具重要性思维的问题包括:
●针对这一议题,我们需要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
●在某背景中,为何那个事实显得很重要?
●这些问题中哪些问题是最重要的?
●这些观念或概念中哪些是最重要的?
当我们针对各种议题进行推理的时候,我们需要聚焦于我们推理中最重要的信息(与议题相关联),并考虑最重要的观念和概念。我们的思考失败,非常多的情况下都是因为我们认识不到,尽管有很多观念都与某个议题相关联,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观念都是同等重要的。基于类似的原因,我们经常没能问出最重要的问题,而是仅仅局限于那些表面问题和无足轻重的问题,并从这些问题出发进行思考。比如,大学中很少有学生会围绕诸如此类的重要问题展开思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什么意思?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该怎么做?”反之,学生们倾向于对诸如这样的问题展开思考:“要在这门课中得‘A’我该怎么做?这篇论文该写多少页?我该做些什么以迎合这位教授?”
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太频繁地围绕那些紧迫的事物展开,却因此不能围绕重要的事务开展工作,并为此付出代价。在个人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围绕那些微不足道的、世俗的细节展开,而不是围绕我们生活的重要蓝图展开。比如,很少有人会严肃地思考以下这些问题。
●我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我这个星期、这个月、这一年要试图完成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我该如何帮助自己的小孩成为一个心地善良、有爱心、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我该如何与自己的配偶进行最佳的互动,使她知道我对她深深的爱意?
●我该如何集中精神解决对我产生最大麻烦的事情(而不是那些不重要的、微不足道的细节)?
观念检核与实践围绕重要的事情思考
想一想你生活中的重要事项和细小事项所耗费的时间,将两者做个对比。做完以后,写出以下这些问题的答案:
1.在你生活的这一节点上,你应该聚焦的最重要的目标或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一目的很重要?你用了多少时间在这一目的上?
2.耗费你时间最多的、细枝末节的事情或肤浅的事情是什么(诸如你的外表、给你的朋友或同事留下好印象、在你不需要的东西上花钱、在晚会上聊一些不重要的事情等)?
3.你怎样做能减少用在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上的时间,并增加在那些重要事项上所花的时间?
公平性
围绕确保思维具有公平性的问题包括:
●对于给出的证据,我的思维公平公正吗?
●我将那些别人在这一情境中可能会增加其权重的证据考虑在内了吗?
●这些预设公正吗?
●鉴于我行为的意涵,我的目的公平吗?
●我定位这一问题的方式公平吗?或者说我的私人利益有没有让我考虑不到问题中的其他观点?
●我所用的概念公平公正吗?或者说我有没有用一些不公平的概念以图操纵某些人(以及获取我想得到的私利)?
当我们想要弄清楚问题的时候,我们希望确保我们的思维是公正的。要做到公平公正就是在给定的情境中公平地思考。换言之,也就是依据理性进行思维。如果你心中绷着一根弦,时刻提醒自己去使用那些本章中目前已涵盖的其他思维标准,那么你就能(根据暗示)符合公平标准的要求。我们将公平性独立成节是因为人类思维中自我蒙蔽的天性力量太强大。比如,我们经常在思维中蒙蔽自己。实际上,我们正拒绝考虑重要的关联信息,而这一关联信息可能导致我们改变自己的观点(且因此不能追求自己的私利)的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在思维中是公平公正的。我们经常追求不公平的目的,以使得我们能得到我们想要的,即使我们得到它会伤害别人也是如此。我们经常用一种不公正的方式运用概念,以图操纵他人。而且我们经常作出不公正的假设,给出未获支持的事实。这些都将导致我们作出错误的推断。
请让我们聚焦这样一个例子。在这个例子中,由于忽视相关联的事实,其间的问题中的思维是不公正的。比如假设,克丽丝蒂和艾比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克丽丝蒂天生怕冷,而艾比天生怕热。在冬天,艾比喜欢让办公室的窗户开着,而克丽丝蒂喜欢让它关着。但是艾比坚持说关着窗户令她极其不舒服。她的推理中所使用的信息是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的——她怕热,如果她感到热,她就无法有效地工作,如果克丽丝蒂怕冷,她可以穿一件厚衣服。但是事实上,艾比的思维是不公正的,她拒绝接受克丽丝蒂的观点和拒绝考虑支持克丽丝蒂角度的信息,因为这样做意味着她将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她应该采取一种更合理或更公平的观点。
当我们通过推理以获取结论的时候,我们要去做检验,以确保我们用来得出那些结论的假设公正地给出了这一情境中的事实。比如,我们所有的偏见和老的套路被当成思维中的预设,而鉴于它们真实的本质,没有偏见和老的套路是公正的。比如,我们经常做出诸如此类广泛而彻底的概括:
●自由主义者对犯罪软弱;
●老年人对性不感兴趣;
●年轻人只对性感兴趣;
●大学运动员很酷;
●金发碧眼的女人不说话;
●啦啦队队长是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人;
●学究是令人讨厌的人。
类似这样的假定存在的问题是,它导致我们在思维中犯根本性的——而且往往是严重的——错误。因为它们是不公正的,以至于让我们陷入偏见的境地,成为有偏见的人,并对它们作出有瑕疵的推理或结论。比如,如果我们相信所有的学究都令人讨厌,当我们碰到一个学究的时候,我们就会推断他/她是个令人讨厌的人(并对那个人采取不公正的行为)。
总而言之,公正性或公平性是一个重要的思维标准。因为它强迫我们看到,我们是如何扭曲自己的思维,以图实现我们自利性的目标的(或看到他人是如何扭曲他们的思维,以实现他们自利的目标)。
观念检核与实践你一直公平吗?
我们所有人都想将自己看作近乎公平的人。然而,由于我们天生是自利的人,我们不能像考虑自己的权利和需要一样一直考虑其他人的权利和需要。对人们来说,要做的最困难的事情之一其实就是识别他们不公平的次数。然而,具有高度思维技能的人能意识到人类的这种倾向,并经常性地在他们的思维中寻找存在的问题。
请本着这种理念的精神,尝试想出几次最近几周你不公平时的情境。你要寻找的这些情境是,在这些情境中你的行为是自私自利的,并且最终导致你否定了另一个人的欲望和权利。你将自己的欲望放在第一位。请记住,你能想出越多的例子就越好。同样请记住,由于我们属于天生的自我中心主义,我们被高度驱使去隐藏不公平的思想和行为,尝试不要陷入这种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