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大脑理论中,集中注意力被定义为:将思维集中于单一的想法、物体或者任务。在泰勒式工作的注意模式中,假定如果我们都能控制自己不受外界干扰影响,就可以变得更加专注且高效。如果我们最小化外界干扰、控制任务、缩小焦点、消除环境的影响、清除分心物,我们的注意力就不会被分散,想法就会顺畅,让一个有用的想法催生出另一个,就像任何泰勒设想的生产流水线那样整洁和高效。
但大脑并不是这样工作的。正如莱茵戈德的实验告诉我们的一样,如果放任大脑自行其是,它将是一团乱麻。与某个时刻的所有神经元活动相比,再混乱复杂的多任务工作也是条理清晰的。
如果大脑本质上是容易专注的,则在我们没有外界的分心物时,它应该是很不容易分心的。但是事实是在没有任何事情抓住我们的注意力时,对思维保持追踪也是非常难以做到的。
雷克利的研究
华盛顿大学的神经科学家马库斯·雷克利(Marcus Raichle)的研究表明,80%的神经能量不是被外界干扰,而是被大脑内部活动所消耗。3
雷克利通过对几十位志愿者的大脑进行扫描,发现当他们执行任务或者静坐时,大脑都在以各种模式激活。安静的、不被打断的思维事实上在神经水平上也是相当活跃的,甚至在扫描之后,志愿者坚持他们当时根本没有想任何东西。大脑的内部交流是它固有的特征,以致我们很少能意识到它的存在。直到有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大脑在我们不确定它是否工作时仍然在工作。
雷克利发现,比起参与一项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任务,某些脑区在志愿者做白日梦时更加活跃。在这种时候,相隔较远的脑区之间相互“聊天”,因此整个大脑比它有外界刺激时活跃20倍。从一个特定的任务转移到另一个特定的任务也是比较节省能量的,它比大脑正常“静息”状态下消耗的能量少5%。我们在进行多任务处理时比我们“静坐乱想”所用的神经能量更少。4
大脑无法做到把一个任务不受打断地从开始做到结束,然后开始下一个任务,再下一个任务。我们的学校和办公室是以这种方式建造的,但是大脑喜欢它的幕后通路,它通过不断地寻找方法来反抗我们想强加给它的顺序。
马莉娅·梅森(Malia Mason)之前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神经认知实验室工作,后来到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从事研究,她最先指出白日梦在不同脑区的产生机制,她认为神游比专注对大脑更有益,有助于大脑产生创意。5将大脑的一个脑区与另一个脑区相连,在任何时候都是对大脑的健康非常有益的,正如有氧运动对身体有好处一样。
梅森的团队已经发现,当我们在进行特定的任务时,通过fMRI可以看到一部分与这个任务无关的脑区也被激活。相隔很远的脑区也会使用幕后通道进行通信。即使我们认为自己非常专注,负责执行功能的内侧前额叶、协调身体运动的前运动区和负责认知功能的扣带回之间仍有交流。梅森的主要理论是大脑进行认知的交互训练,这些相互联结的脑区帮助我们把注意盲视最小化,在多任务中进行协助,甚至在“因差异而合作”时起到作用。总之,这些多脑区的联结让我们准备忘却过去的习惯,学习新东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