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图谱是什么?
我爱图谱一个在线的内容管理平台和协同学习工具。
它由四个关键部分构成,知识的概念、知识概念之间的关系、知识概念之下的知识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用谷歌知识图谱概念来表示的话,知识的概念对应知识图谱中的实体,知识概念之间的关系对应知识图谱中的实体关系,知识概念之下的知识点对应知识图谱中的实体的属性。
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则类似于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
知识的概念或实体在莫提默?J?艾德勒提到的主题工具书中称之为主题,而实体的属性则是从不同角度对主题进行诠释的主题内容。
1. 知识的实体(概念):
知识是由不同抽象程度的概念组成,不同抽象程度的概念是为了从不同的层级上去把握和认识事物。借用计算机语言的概念,就是继承和重写。物质→有机物→生物→动物→哺乳动物→人类,这一串的概念,每一个概念都是继承于上一层的概念,每一层的概念都对上一层的概念进行了重写,也就是除了具有上一层概念的属性,还具有上一层概念没有的属性。这一串的概念,从顺序上还表现为从抽象到具体,从属性较少到属性较多。
2. 知识的实体(概念)关系:
知识由概念(或实体)构成,概念(或实体)之间是有关系的,关系的结构代表着不同概念(或实体)之间的位置距离。像人和铁有什么关系,首先它们不是动物,不是生物,也不是有机物,但它们都是物质,人和猴子这两个概念的位置距离要比人与铁的位置距离近。将概念按照概念之间共同属性的多少联系起来,就组成了概念(或实体)的结构图,在概念这个层次,也可以称之为知识体系。
3. 知识实体(概念)的属性:
任何知识都至少从属于一个知识实体(概念),都是对一个以上知识实体的阐释。
知识实体(概念)的属性是对知识实体(概念)的阐释。知识实体的属性是需要不断地探索发现的,是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对知识实体的描述。就像人、男人、女人,男人和女人既是对人这个实体按性别属性进行分类,也是对人这个实体按性别属性进行描述。
4. 知识实体(概念)的属性之间关系:
知识实体(概念)的属性至少有一个,当这些属性多于一个时,这些属性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结构关系。属性之间排列顺序和位置距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结构关系、时间关系和程度关系来表示。
将一个整体分割为n个部分,先讨论第一个部分,再讨论第二个部分,……最后再讨论第n个部分,这是一种结构关系。而时间关系则是当一个或多个条件出现后,必定出现一个结果,条件和结果是一种因果关系,在时间上表现为先后顺序。当讨论从一个整体分割为部分或多个条件是一个结果的原因时,总有一些部分或条件是重要的、主要的、核心的,这些按重要性排序形成的关系就是程度关系。比如一个结果是由5个原因造成,其中3个是主要原因。
为什么需要“我爱图谱”这个工具来辅助我们的学习
心理学证明人有一种追求完整性的倾向,追求完整性的倾向可以解释人们在审美、学习和行为等许多领域的现象。当人们面对一个不完整的、残缺的部分时,倾向于将它补充完整,或在潜意识里将它补充完整,如果面对一个不具备完整性的残缺的部分,而不把它补充完整,会产生焦虑。如一个残缺一个角的圆,如果不能把它补画成圆形,就会把它看成圆形,而不是一段曲线。面对一个问题,我们把它解决了,就能睡一个踏实觉,而没有解决它之前,我们有可能夜不能寐——失眠。当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总会特别关心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于是就有了持续的关注,就有了追踪报道。
人的追求完整性的倾向有一个前提条件,对已经呈现的不完整的部分的有意义的理解和诠释。因为我们要根据已经呈现部分的理解来推断出未呈现部分,以巩固和强化自己对先前呈现部分的意义的理解和诠释是正确的。如果实际情况出了意外,后来出现的部分完全推翻了我们对先前呈现部分的意义的理解,重新构成了一个新不完整的部分,这要么重新引起我们对不完整性的焦虑,要么我们需要在更大范围寻求对新的不完整部分的新的有意义的解释。
我爱图谱在内容的完整性、主题概念(实体)的完整性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方面可以满足我们的心理需要。
1.内容的完整性
一篇文章如果是合格的,一定具有内容的完整性,如果是对一个知识点或知识单元的阐述,那也应该表达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思想或观点。
(1)内容的关键词句加粗标注
由于我们的阅读是一维线性的,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把能表达核心思想和观点的关键词句找出来,在我爱图谱这个学习工具中,是把关键词句加粗标注。如果一篇文章,当我们阅读结束后,没有找到任何可以表达核心思想的关键词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篇文章根本没有价值,不值得阅读。仅仅将关键词句加粗标注,并没有结束,也不具有完整性,更没有意义,因为你很快就会把它忘得一干二净。
(2)对核心内容的提炼——内容概述
当对一篇有价值的文章阅读结束后,根据标注的关键词句,并通过快速扫视相关的上下文内容,我们应该能够提炼出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或核心思想,这是一种内容概述,是一种思想总结,也是一种抽象和归纳。如果文章概述的核心思想很多,你可能遇到了以下情况。第一,你的概括不够精炼,你需要继续精炼;第二,这篇文章包含多个思想,你需要将它分割,使这些思想结构化;第三,这篇文章是一堆观点的简单堆砌、罗列,它没有中心思想和观点,没有对思想观点的论述,也没有结构关系。走到这一步,我们的阅读具有了基本的完整性,但还可以再多走一步。
(3)对内容核心关键词的提炼
对一篇我们已经提炼出中心思想或内容概述的文章,我们还可以从中提炼出几个关键词,整个中心思想就是对这些关键词进行诠释,或用这些关键词进行诠释的。至此,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凝结到这几个关键词上。
到这一步,我们阅读的完整性的意义出现了,文章把它的核心的思想传达给我们。整个文章的内容是对核心思想的阐述,它通过关键词句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而我们依据关键词句,通过对内容的提炼得到了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
2. 知识实体(概念)的完整性(知识属性的聚合——主题的完整性)
(1)对知识概念认知的全面性
一个知识实体(概念)的属性不可能只有一个,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内容或一篇文章可以看做一个知识实体中的一个属性,它是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一个部分对知识实体进行了阐述,它应该也必须具有更多个。当我们将多个实体属性归集起来,实体属性对实体的阐述才可能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
(2)知识实体(概念)属性的结构化
将多个实体属性简单的罗列或堆砌,不能对实体(概念)形成有力的支撑,有意义的支撑的前提是必须将这些实体属性结构化,使它们有关系、有逻辑、有顺序,这样才能对实体(概念)形成有力的支撑。至此,我们发现之前仅仅对一篇文章内容或一个知识点进行完整性的认知是不够的、是片面的。
人的认知有意义的3个条件是,认知具有全面性;认知具有结构性;认知具有连续性。认知的最佳单位是认知单元,即有意义的相对独立的认知片段,它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概念或实体组成,相对独立地呈现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
认知的最小单位是知识的概念(实体),一个概念(实体)在不同层次的应用中有时不能呈现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所以,系统的认知由有意义的认知单元组成,认知单元由概念组成,而概念由属性组成,概念的属性由知识点组成。
一篇文章的内容就是针对一个概念(实体)就一个或几个概念属性进行诠释和论述。我们所说的知识碎片,就是指在应用层面,这些知识不具备相对的完整性和有意义性,也不具备连续性。它所起的作用要靠引入其他对概念(实体)有支撑作用的属性,要靠对这些所有属性进行结构化,要靠对这些属性依据所处的结构化位置及对概念(实体)的支撑作用的重新排序来决定。
3.认知的完整性——知识体系化
(1)形成系统的认知
我们讨论一个概念时,总是在一定的范围,一定的层次内讨论,超出了这个特定的范围、层次,就需要引入其他的概念和知识。比如什么是金属?百度百科的定义是:金属是一种具有光泽(即对可见光强烈反射)、富有延展性、容易导电、导热等性质的物质。在这个概念中,概念的属性是有光泽、有延展性、容易导电和导热。金属的上位概念是物质,金属的概念是继承于物质这个概念,利用增加“容易导电、导热等”属性对物质这个概念进行了重写,使之形成一个新的下位概念。而且在讨论金属这个概念时,必须假定不必对“物质”和金属属性中所涉及的“导电”、“ 导热”等概念进行讨论,因为这需要引入其他的概念,需要在另一个范畴、另一个层次去讨论,比如,“物质”这个概念可能属于哲学范畴,而“导电”和“ 导热”属于物理和化学的范畴。
一个概念总会给出限定的讨论的范畴和层次,给出限定是为了讨论的方便,避免无限的延伸。当对一个概念的属性中所涉及的概念进一步追问讨论时,原概念和新引入的概念就会经由这些概念的属性相互连接起来,如果这些概念的连接具有逻辑性和结构性,那么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连接就会形成知识体系,人们的认知也会系统化。
(2)相邻的概念实体更容易相互影响
知识的作用在于指导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改造,而知识体系则可以告诉我们相邻距离越近的概念之间越容易相互产生影响。人在认知上有一个特点,就是认为物理距离越近的事物关系越直接,越容易产生相互影响,而关系结构化就是按事物直接的真实的相互影响关系在物理距离上的排序。这就是知识体系化、结构化真正帮助我们认知世界的原因。
(3)相邻的概念实体可以帮助理解
知识体系的特点是一个概念一定是在属性上对上位概念的继承和重写,也就是在上位概念的基础增加了一些属性,而相邻的概念除了共同继承同一个上位概念,具有相同的上位概念的属性外,还具有其他的一些不同,我们可以通过相邻概念具有的部分相同属性来促进、帮助理解特定的概念。
(4)有序的概念实体可以帮助记忆
概念是通过对另一个概念的属性的继承和重写来定义的,一旦我们对最初的概念的属性有了认知和把握,我们就可以对其相邻或下位概念进行推演,根据相同或相异部分,来帮助和减轻我们的记忆。
使用“我爱图谱”这个工具的意义
考察人的思维的过程,我们发现,首先从信息内容中抽出核心的关键——观点、思想、属性、特征等部分,然后将这些核心的关键部分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和概括等处理,最后得到一个新的观点、思想、属性、特征。思维的基础是对思维的信息内容进行记忆,就像计算机把存储在硬盘上的信息读取调入内存中,只有被记忆或调入到内存中的信息才能被思维或处理。在一段时间内,未被大脑思维处理的信息会被遗忘,内存中未被计算处理转换成其他信息内容的信息也会被释放掉,信息内容被遗忘或被释放掉是为了腾出空间给其他更重要的信息内容使用,以便提高利用效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证明了未被大脑理解处理的信息,经过很短的时间就会被遗忘,而被大脑理解处理的信息会被记忆的更多,保存的时间更长。
1. 个人的辅助学习工具
(1)将复杂的知识拆分成结构清晰、条理清楚的小的知识单元,降低了阅读和学习的难度。
当我们面对复杂的知识——比如一本书进行阅读时,如果我们不能一次全部把它记住并处理完,那么我们必须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做斗争,阅读了后面的,前面的会遗忘,所以必须去重复记忆前面部分;阅读了前面的,后面的会忘记,也必须再去记忆后面的。如果是一台内存比较小的计算机,会怎样处理这种情况呢?计算机会把一大块的内容信息分割成一个个小块,将每一小块信息调入内存进行处理,将处理的结果保存到硬盘,最后将每一小块信息内容处理的结果读入内存进行进一步的综合处理。所以如果我们能将复杂的知识内容按其本来的内容结构拆分成小的知识单元,对每个小块的知识单元进行思维处理,将极大地降低记忆压力,从而降低了阅读和学习的难度,提高阅读和学习的效率。
(2)通过对知识内容标注关键词句、提炼内容概述、提炼核心关键词,可以完成对知识内容的基本理解。
思维是对信息内容中核心的关键——观点、思想、属性、特征等部分,进行思维处理的过程。对复杂知识进行分割,只是降低了思维过程中记忆的难度,要想进行思维活动,还必须从每一小块信息内容中找出核心的关键部分进行短暂的记忆,然后对这些核心的关键部分,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和概括等处理。所以在我爱图谱这个学习工具中,需要对知识内容进行关键词句标注、核心内容提炼、核心关键词提炼这一系列必不可少的行为。这一系列必不可少的行为是思维和学习的前提。
(3)从概念实体的整体属性出发,可以检查知识内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面对一个复杂的知识内容,你能把它阅读完,并挂一漏万地找出几个核心观点或思想已经很不错了,很难再找出其他的问题,比如阐述的不全面,逻辑推导很牵强,但通过我爱图谱这个学习工具,你很容易发现这些问题。一个概念或实体内部的属性都是对这个概念或实体有支撑作用的,这种支撑作用根据支撑关系的逻辑顺序在我爱图谱里用二维的结构图表示了出来。当结构图的一个知识单元在分析内部的原因时,你一定会预测出还有一个外部的原因,当结构图的一个知识单元在分析一个人应当担负什么样的义务时,你一定也会预测出还需要另一部分来阐述他拥有什么样的权利。从这种逻辑上的对称性很容易检验一个概念(实体)之下的属性的全面性。同样根据相邻内容应该具有逻辑性也可以检验内容推理的准确性。
2. 个人内容的管理工具
使用内容管理工具是对抗遗忘的一种手段,当大脑把所有的信息内容都能进行准确记忆时,是不需要内容管理的,如果我们不把所有的信息内容全部准确的记忆,我们就需要一种个人内容管理工具,来辅助我们的记忆,同时这个工具还要有快速检索功能,当我们需要某一特定意义的信息内容时,可以快速搜索定位出来。
(1)大脑的辅助记忆和存储工具
单纯的辅助记忆功能在很多科技产品中都能实现。一个问题是当管理的信息内容非常多时,想找到需要的内容,往往需要阅读、遍历所有的信息内容,这种低效率是我们无法忍受的。
(2)关键词搜索
依靠人遍历所有的信息内容去寻找,效率是低下的,但依靠计算机的超过计算能力去搜寻却是高效的,输入关键词,计算机瞬间就能给出所有包含该关键词的内容。这个搜索的前提是你必须知道你需要的信息内容包含哪些关键词,也就是搜索必须是依据关键词的搜索,而不是依据内容意义的搜索。如果你有一个想法,但无法用准确的词汇去描述它,也就是它无法凝结到一个关键词上,你可能只能用一长串拙笨的语言去描述它,而且你知道这个内容一定存在,因为很早很早之前你看见过它,这时你就不能用关键词来搜索它。
(3)范围检索
基于意义的搜索是一种无法描述的苦衷,你知道你想要什么,但却无法告诉别人你想要什么,当别人拿着一个东西问你时,你只能说“是”或“不是”。基于意义的搜索关键词是帮不上忙的,意义是人赋予的,现阶段也只能靠人来的判断来解决。
人是靠着分类和定义概念来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的,构成这个世界的概念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是有着继承的顺序的,概念的顺序世界构成的知识体系既是我们认知世界的结果,也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法。
意义的搜索,虽然我们不知道寻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但总知道它属于哪一个更大的概念范畴,比如属于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属于心理学还是管理学?属于企业管理还是营销管理?顺着概念的顺序,我们总能将范围不断的缩小。在我爱图谱上的使用就是,当我们把搜寻的范围缩小到几个概念(实体)上后,总能通过概念中文章内容的标题、内容概述和内容正文部分标注加粗的关键词句来进一步判断和确定我们需要的内容。
3. 多人协同学习工具
人的所有活动都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理论上我们可以完成任何事情,如果不受时间的限制,但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自己也有最终的时间限制——生命的时间限制——死亡。理论上我们可以活动于空间的任何部分,如果不受时间的限制,但我们必须考虑时间限制之下的效率问题。意义这个词的根本含义是对我们的生命活动提出的时间要求,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拿空间向时间作交换,时间紧迫,我们就缩小活动范围,时间宽裕,我们就扩大活动范围。
人类社会之所以发展迅速,就是因为建立了一个基于分工合作的社会模式,一个人不可能在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处于最高效率水平,但就他自己的生产活动而言也总有一个生产活动环节是效率最高的,如果每个人都基于自己效率最高的生产活动环节参与到这个分工合作的生产模式中,那么这个生产模式的总效率是最高的。而且这种分工合作在现代化运输——跨空间运输、互联网——跨空间信息传递的助力下,突破空间限制实现效率提高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社会的分工合作模式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效率,也提高了社会进入门槛,社会分工的专业化一方面沉淀了大量的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成为后来加入者必备的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化分工产生的劳动成果的分享也需要大量的知识,而不具备消费这些劳动成果的知识的人则被社会边缘化,总之社会化分工合作的劳动效率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生产和消费的门槛。
反观人们的学习,从以前的十几岁到二十几岁就可以进入到社会,到现在必须学习到三十几岁才有资格进入社会,也就是随着知识的增加、学习任务的加重,如果学习方式、学习效率不改变,只能延长学习时间,以时间来换空间。但人的生命有限,拿时间换空间,这不能也不该继续下去。
知识的学习,在知识的量较少时,我们可以按部就班地学习,在一定的时间限制内是有意义的,如果知识的数量特别大,可能就不是一种经济的方式。知识在专业化分工的社会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专业性知识,与个人的专业化工作有关,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另一类是通用性知识,与每个人有关,可以提高人的社会生活质量。通用性知识每个人必学,但专业性知识未必。这时,按需学习——也就是主题化学习也许是一种更适合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我们按照自己当前的需要对一个主题内容进行全面的理解学习,如果遇到问题再进入另一个相关的主题进行学习,围绕着目标主题,当目标主题几近学习完成时,相关的几个主题也几近学习完成。当多个主题相邻、相关连成一片时,就构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主题学习也可以看做围绕一个知识概念或知识实体的学习。
漫无目的的学习中,你可能感觉知识漫漫无边学之不尽,但在主题学习中你会发现相关的知识内容并不多,因为很多的所谓的知识都是面面俱到、浅尝辄止,根本满足不了你所需要的论述深度,这时对你起决定性作用和花费你最多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就是搜寻你需要的知识内容。
每个人的学习都是从自己需要的和感兴趣的主题开始,而且一定也必须从当前主题内容延伸到另一个主题内容,如果有另外一组人从另外一些主题开始延伸到这一组人学习的主题,那么他们就可以模仿人类社会的分工、合作和共享模式,进行协同学习。当这样学习的人足够多,涉及的主题足够广,主题之间相互可以连接成一体时,这些主题知识就形成了人类知识体系,也可以称作人类知识体系图谱。
我爱图谱不但是一个个人的知识学习和内容管理工具,而且还是一个可以多人协作的知识学习工具。每个人可以针对一个或多个主题概念分享自己搜集的知识内容,同时也可以享用他人针对主题分享的知识内容。这些分享的知识内容以知识图谱的方式被凝结保存了下来,供每一个使用它的的人高效地获取知识内容,而且使用我爱图谱的人越多,获取知识内容的效率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