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层次逻辑推演
舆论的定义,首先必须明确舆论的本体与客体是什么。
能量性特征是舆论共识的第一个特征。舆论是有力量的,那么,舆论的本体应该体现出能量性特征。能量可以度量,舆论本体的概念最好可以形成类似温度、高度、力度这样“××度”的组合。过往舆论定义出现频率最多的本体概念主要是信念、态度、意见、看法、观点等,这些词汇都不能与“度”进行组合。意见、态度可以区分出支持与反对,虽然“支持”可以与“度”组合成“支持度”,但“支持度”只不过是意见态度的一个部分,并不能完整表达舆论的全部力量。
在国际舆论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表态,它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例如,我们注意到了某某的言论(做法)。这种关注虽然没有明显的观点与倾向,但仍然展示了一种力量。
有关舆论的力量,运用最多的测量就是“关注度”,关注度全面覆盖了人们对一个对象的全部态度,无论是支持抑或是反对。
当人们表达要借助舆论给对方压力时,最常用的句子不是“我要让媒体反对你”,而是“我要让媒体曝光你”。一个事件,无须表明态度或意见,只要曝光,就足以形成舆论压力。曝光引发关注,是舆论最初始的也是最基本的压力施加。李普曼曾把新闻机构比作探照灯光束:“它像一道躁动不安的探照灯光束,把一个事件从暗处摆到了明处再去照另一个。”[25]
“照亮”就是关注!关注就是一种力量。人们在众目睽睽下,会产生心理压力。
关注,可以进行度量。我们常见的阅读量、点击数,就是关注度的表现。关注度可以再细化为支持度、参与度,那就是点赞数、转发量。
关注不仅有强度、热度的区分,还有深度、广度与长度的区别。
另外,舆论是一种行为,作为舆论动作的宾语,舆论的本体最好是一个直接可转换为名词的动词。综上,显然“关注”比“意见”等其他词汇更适合舆论的本体概念。
于是,我们终于找到了舆论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那就是关注,它是舆论世界最小的细胞,也是舆论的存在方式。关注就是舆论的本体。
关注开始,舆论产生;关注持续,舆论进行;关注变化,舆论运动;关注消失,舆论终结。舆论始于关注,终于关注。
所以,我们可以先对舆论做一个最简单的定义:舆论是一种关注。
任何关注都是在一定时空展现与运动的。我们将在“舆论的本体”“舆论的时间”“舆论的空间”“舆论的运动”相关章节,对舆论的关注及其时空现象与运动规律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关注是一个中性词。关注可以一致,但意见不一定一致。比如,有关“涨价”的舆论,尽管存在意见分歧,但都是关于“涨价”的舆论;“核扩散”尽管各国的舆论不同,但舆论的指向都是“核扩散”。不同的意见,尽管观点不一,但作为舆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针对的是同一个对象。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无论舆论的定义有多少种,“但几乎所有的学者和公众意见的操纵者,都同意舆论的含义至少包括四个因素:一是必须有一个问题;二是必须有多数个人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三是在这些意见中至少要有某种一致性;四是这种一致的意见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26]关于舆论含义四个因素的第一个就是“必须有一个问题”。
“关注”一定是有对象(一个问题)的,没有对象的关注就不可能产生舆论。可见,对象(客体)才是舆论得以存在的前提。那么,舆论的客体是什么?过往的舆论定义对舆论客体的描述五花八门,但没有一个概念可以涵盖舆论的客体。事实上,舆论的客体可以是任何东西,可以是现实,也可以是历史,甚至是未来。它不一定是物理存在,它可以是虚拟的;它不一定是真实的,甚至可以是谣言。任何一个对象,被人们所关注,它就可以是舆论的客体。因此,最佳的方法就是把舆论的客体定义为任一对象。
所以舆论的定义可以扩展为舆论是一种对任一对象的关注。
这个定义很好地解释了舆论的第一大分歧—— 舆论的一致与不一致。为什么舆论在一致性上有分歧?根源就在于舆论的客体(对象)是一致性的,而舆论的本体(关注)是不一致的。
舆论的一致性,表现在它关注的对象是一致的,但关注本身,却可以是不同意见的集合。舆论的一致性指的是舆论主体对客体的共同关注,而不是舆论主体对客体的共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