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Ⅲ 舆论的海拔

2020年5月26日  来源:弱传播 作者:邹振东 提供人:yiju29......

舆论是有海拔的。

舆论的空间学研究,除了研究舆论的场域,还要研究舆论的“地形”。一些舆论现象,有的像河流,有的像湖泊,有的像草原,有的像戈壁……它们就是舆论的地形。

其实,人们早就在运用舆论的地形,就像舆论学专家个个都在说,要抢占舆论的制高点。舆论的制高点,就是舆论的一种地形。不过,如果对方也在抢舆论的制高点怎么办?

军事战争中,交战双方都会抢占制高点,但一百米高度的制高点与一千米高度的制高点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舆论学也不能停留在口号层面,需要进一步深化分析。如果舆论战双方都在抢占制高点,怎样的制高点才是舆论战更有利的地形?

这就要引进一个新的概念:舆论的海拔。

物理世界的海拔指的是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高度,即高程或绝对高程。舆论的海拔概念来自舆论世界的定义。舆论世界是在争夺关注、争取认同与争抢表层中建构的世界。舆论的高度出现在舆论的认同度层面,它由舆论价值取向的认同度高低所决定,只有在价值判断上认同度高的,才会产生舆论的高度。舆论的海拔指的是舆论价值认同度的高低水平。舆论海拔的海平面,就是价值认同度为零。

舆论的海拔来自认同度,这决定了舆论的海拔是可变的。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认同度也会发生变化。不同的时代,同一舆论标的物海拔是不一样的。同样,不同的舆论场,舆论的海拔肯定也不同,这是因为认同度的范围不一样。

舆论的海拔概念,诞生了舆论学一个新的分析工具,那就是“舆论海拔分析法”。舆论海拔分析法指的是用舆论的海拔高度分析舆论现象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内容是:舆论是有海拔的,不同的舆论场,舆论海拔不可比较,舆论的海拔高度等于它所在舆论场认同度的高低,认同度高的舆论海拔拥有更高的舆论势能,舆论战要抢夺有利地形,就要争夺舆论海拔更高的舆论制高点。

曾经,中国舆论场舆论海拔最高的符号就是“革命”,最坏的符号就是“反革命”,两者之间有着过渡的谱系。比如革命、比较革命、同情革命、害怕革命、反革命等,“革命”成为衡量舆论的最重要的标准。

改革开放后,“改革”又代替了“革命”,成为中国舆论场新的最高海拔。允许改革失败,不允许不改革。舆论的海拔出现这样的阶梯:成功的改革、失败的改革、不改革、不反对改革、反对改革。

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早就在不经意地运用“舆论的海拔”进行价值选择。比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宽容的舆论海拔高过了复仇的舆论海拔。又比如,“虽然/但是”句式,“虽然我不漂亮,但是我善良”,“但是”的舆论海拔就高过了“虽然”的漂亮;还有“宁愿/不要”句式,“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用更极端的表现方式强调某个舆论的海拔制高点。

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美好字眼,都是舆论的制高点:平等、效率、廉洁、富强、自由、美丽、平安……人们往往以为抢占了一个舆论制高点就可以了,殊不知,有无数的舆论制高点等待你,也等待别人去抢占。

无论个人还是组织,都要反思:是否因为对手的原因,导致我们作茧自缚地把一些美好字眼当作禁语,将它们排除在自己的舆论战之外,从而把制高点拱手相让?

舆论场常看到互掐的两派,一派自称或被称为“爱国派”,因为他们常常高举“爱国”的大旗;一派自称或被称为“民主派”,因为他们常常高举“民主”的大旗,殊不知双方在这样的舆论口水战中,彼此都把原本应该争取的舆论高峰拱手相让,最后导致了这样的一个舆论结果:爱国的就是不要民主的,民主的就是不爱国的。表面的正确、投鼠忌器的放弃,恰恰走向了自己目的的反面。

主张爱国的为什么不能同样高举“民主”的大旗呢?反过来,提倡民主的,为什么要反对或放弃“爱国”的旗帜呢?

为了进一步说明舆论的制高点也有高低,我们不妨沙盘模拟,测试一下“爱国”与“民主”这两个舆论高峰,哪一个舆论的海拔更高?

我们选择美国与中国两个舆论场分别进行比对。

中国舆论场

五四运动后,“德先生”(democracy)与“赛先生”(science)被引进中国舆论场,立即成为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与知识青年认可的舆论最高峰。他们普遍认为,当前中国最缺的就是民主与科学,它们是治愈中国“东亚病夫”的最佳良方。

主张“德先生”与“赛先生”第一的人们自己都没意识到,他们主张“民主与科学”第一,其实自己的潜台词都不是第一。在他们的话语体系下,“民主与科学”的重要性不过是置于解决中国问题(治愈“东亚病夫”,实现国家富强)的框架中才被凸显出来的,因此,它们的价值是工具性的,而不是目的性的。“民主与科学”的价值通过富强的价值才能体现,或者极端地说,如果“德先生”与“赛先生”不能实现富强的目的,或者影响了富强的实现,又或者另一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富强,“民主与科学”是可以放弃的。

显然,中国另一个舆论高峰就是富强!富强有着鲜明的爱国特点,它的主体就是国家,是国家要富强。实现国家富强是爱国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

民主与科学对比富强,到底哪个舆论海拔更高?

如果民主与科学是舆论的最高峰,那么,舆论海拔的对比结论就是:即便国家不富强,也要推行民主科学。极端的表述就是:假如一个民主制度不能带来中国的富强,也要实行民主制度;或者一个科学发现,对自己的祖国不利,但真理第一,也要承认科学的真理。

假设富强是舆论的最高峰,那么,舆论海拔的对比结论就是:如果民主科学不是国家富强最迫切的工具,那么,民主科学可以暂缓;如果民主科学不能带来国家的富强,那么就应放弃民主科学;如果民主科学是国家富强的对立面,那么就应该反对民主科学。

历史清楚地告诉我们,中国优先选择了富强。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蚀,特别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德先生”与“赛先生”被搁置,“富强”与“爱国”的舆论大旗被高高举起。

大敌当前,民族危难之际,没有什么比爱国富强的舆论能得到更高的认同度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抗战时期,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政党信仰不同,甚至一方欠下血债,但为了抗日,两党可以结成统一战线。爱国的舆论制高点超过了两党不同信奉的分歧。当时的知识分子对蒋介石国民党的专制十分不满,但当蒋介石宣布抗日,他们还是拥护他做抗日领袖。

举一个更极端的例子:一般情况下,一位遵纪守法的学者或作家和一位杀人越货的土匪,舆论的偏向不言而喻。可是一旦抗战,学者或作家担任敌伪政府的官职,土匪却奋起抗日,舆论的天平立即颠倒。比如,学者、作家周作人最后落得千夫所指,《红高粱》塑造的土匪余爷爷,却被视为民族英雄。

和平时期,生命是舆论的制高点,杀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也被人人痛恨。可是民族危亡的时刻,一个杀人犯一旦抗日牺牲,也是抗日英雄!抗日的舆论制高点,就超越了法律的舆论制高点与生命的舆论制高点。抗日,高居舆论海拔的最顶端!

民主与科学在民族危亡的大背景下,只能被搁置,它们被重新提起成为舆论的制高点,已经是五四运动过去近60年后的改革开放时期。

美国舆论场

美国常被提及的身份是扮演世界警察,一直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其民主自由的价值观,人们往往忽视,美国还有一个价值观被反复提及,那就是美国利益。在美国的一些大片里,不时听到主角这句台词:“保护美国的利益”。这也是美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常说的一句话。

推行美国价值观与美国利益优先,是美国舆论场的双重舆论制高点。美国的价值观认为:人民有自由迁徙的权利,这是向全世界推广的价值。不过,对不起,向全世界推广并不意味着全世界适用。自由迁徙,不是适应全世界的权利,只是适应每个国家内部的权利。如果你认为美国支持在全世界可以自由地迁徙,你自由地迁徙美国试一试?在美国的出入境,没有美国的价值观,只有美国的利益优先。

美国的双重舆论制高点,在与其他国家的外交谈判、贸易谈判、环境保护谈判等各领域,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比如,广为人知的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瑞恩必须是美国人。美国不会随随便便去拯救其他国家公民的生命。

过去人们一直以为美国的双重舆论制高点,舆论海拔是一样高的,甚至从表面看来,美国价值的世界推广比美国利益第一的舆论海拔更高,因为前者喊得更频繁、更响亮,也被国际舆论所熟悉。美国舆论海拔的双峰制,几乎很少相互冲突。历来的美国总统,几乎从未把二者当作对立的选项。对比中国的外儒内法、外圆内方,表面冲突,实际上不冲突;美国的舆论双峰连表面都不冲突,似乎两者天然就相辅相成。

只有到2016年美国大选,出现特朗普这样让美国主流舆论跌破眼镜的另类,才抛出美国价值的世界推广与美国利益的优先这种二选一的议题。贸易困境、劳工低薪、非法移民、中东和平、反恐议题等,所有的议题都提醒美国人民选择:要世界,还是要美国?要价值,还是要利益?要政治正确,还是要国土安全?

最后,美国人的选票告诉了世界:民主、自由、人权、悲悯、解救、国际义务……所有的美好的字眼,都比不上美国利益,美国第一!

世界舆论场

中国与美国的舆论场都表明,爱国是舆论海拔的“珠穆朗玛峰”。这是偶然的案例,还是必然的选择?用舆论学的理论能否解释这一个舆论现象?

也许只有回到舆论海拔的定义,才能理清楚其背后的舆论逻辑。

舆论的海拔指的是舆论价值认同度的高低水平。认同度总是对应一个确定的舆论场。因此,两个不同的舆论场,不存在同一个认同度,如果出现了,那么,这个认同度对应的就是两个舆论场形成的第三舆论场。举例说明,认同度只有中国舆论场的认同度或者美国舆论场的认同度。如果中美两个舆论场出现了同一个认同度,那么,这个认同度对应的就是第三舆论场——中美间舆论场。认同度一定是在而且只有在一个确定的舆论场,才有存在的可能与价值。

对于一个确定的舆论场,“爱本场共同体”一定是这个舆论场最容易取得认同的舆论价值。如果一个舆论场是国家,那么,没有什么舆论的价值高度可以超越爱国,当然不排除有些人会认为个人的价值比国家更重要,可是这样的舆论取向是不可能得到整个国家舆论场普遍认同的。对于一个国家的舆论场,爱国一定是这个舆论场全体人员的最大公约数。在国家舆论场,没有任何舆论价值可能超越爱国!

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解释特朗普把“美国第一”与“拯救世界”对立起来的舆论议题,为什么可以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因为美国选举是在美国的舆论场发生的,非法移民、墨西哥人都没有选票;而美国价值观的世界推广,却是全世界的议题,全世界人民支持还是反对都不会影响特朗普的当选。在美国的舆论场高呼美国的利益第一,特朗普的支持率当然超过希拉里的国际议题。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打个比方,一所大学里某个班要竞选班长,有两个候选人,一个人念念叨叨“我爱大学”,另一个念念叨叨“我爱我班”,肯定后者更容易得到同学的支持。因为班级的选举,面对的是班级这个舆论场,“爱班级”才是这个舆论场最大的认同度。换成选校学生会主席,那么,舆论场就变成了整个大学的舆论场,如果候选人还在喊“我爱我班”,当然无法获得全校学生的最大认同。这个时候,“我爱大学”就成为大学舆论场最高的舆论海拔。

现在,不妨把舆论场放大到整个世界,看一看世界舆论场里什么样的舆论价值位居全人类的舆论最高峰。

我们发现,各种舆论场的最高峰都有一个共同的字眼——爱!

无论是民主自由,还是富强发展,所有美好的字眼都比不上“爱”。

所有的宗教,都是靠“爱”起家,都抢占了“爱”这个舆论制高点巅峰。

所有宗教信奉的神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个是法力无边,另一个是爱人类。如果法力无边,却不爱人类,那就是魔鬼!无论是上帝与你同在,还是佛光普照,宗教传播为什么要反复宣示神对人间的爱?神因为爱人类,才能得到人类的爱。

无论是民主自由,还是富强发展,在世界舆论场这个范围内,所有美好的字眼都比不上“爱”。爱,是人类舆论的最高价值,也是人类舆论认同度的最大公约数。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世人、爱家乡、爱祖国、爱生活、爱上帝……爱,是人类最伟大的舆论旗帜,没有什么可以超越它。

无数舆论现象由此豁然开朗。为什么百老汇的《歌剧魅影》,一个杀人犯却可以成为人们喜欢、同情、悲悯的对象?就是因为魅影最终证明了爱可以超越一切,可以牺牲,可以成全。为什么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这么好的创作团队,最终票房不尽如人意?就是因为电影相爱相杀否定爱情的主题,让它丧失了舆论的最高峰,放弃了舆论认同度的最大公约数。

本章小结

舆论场指的是舆论主体互相争夺关注、注意力此消彼长的特殊的舆论空间。舆论的第一空间律就是舆论场的能量守恒定律:舆论场的注意力可以分配,可以变换为不同形式,但总能量不变。两个不同的舆论场一旦出现能量交换(注意力交换),就可能出现第三舆论场,即两个不同舆论场相互针对、彼此涉及、共同关注所形成的两者间舆论场。分属不同舆论场的各要素之间、要素与场中间、场与场之间的舆论传播,就是跨舆论场传播。

舆论场不等于舆论战的战场。舆论场争夺的是关注,舆论战的战场争夺的是认同。舆论战归根结底不是要打击敌人,而是要争取朋友。

舆论战的胜负靠的是数人头,认同你的人超过反对你的人,那你就赢了。舆论战争取朋友的另一种表述,就是减少敌人。舆论战的战场就是议题。舆论战的战场法则,就是要选择“自己被认同”大于“敌人被认同”的可能性的议题来开战。

设置什么议题,就是选择了什么战场。舆论战的战场不到万不得已,千万要避免“客厅里的战争”,即舆论争议的所有标的物都是仅与自己相关的战争。万一不幸碰到了怎么办?答案很简单:想办法跳出客厅,开辟新战场!

舆论战也有主场与客场的区别,标准就是认同的比例。舆论战的主场指的是:自己被认同的可能性大于敌人的战场(议题)。舆论战的客场指的是:自己被认同的可能性小于敌人的战场(议题)。舆论战的“战场法则”可以简化为:舆论战要尽可能选择自己的主场作战。不过,舆论战的主场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舆论战要利用地形,而最重要的地形就是舆论的制高点。人人都知道要抢占舆论制高点,但鲜为人知的是不同的舆论制高点,其舆论的海拔并不同。舆论的海拔指的是舆论价值认同度的高低水平。舆论海拔的海平面,就是价值认同度为零。舆论海拔分析法指的是用舆论的海拔高度分析舆论现象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内容是:舆论是有海拔的,不同的舆论场,舆论海拔不可比较,舆论的海拔高度等于它所在舆论场认同度的高低,认同度高的舆论海拔拥有更高的舆论势能,舆论战要抢夺有利地形,就要争夺舆论海拔更高的舆论制高点。

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早就在不经意地运用“舆论的海拔”进行价值选择。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美好字眼,都是舆论的制高点:平等、效率、廉洁、富强、自由、美丽、平安……人们往往以为抢占了一个舆论制高点就可以了,殊不知,有无数的舆论制高点等待你,也等待别人去抢占。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要反思:是否因为对手的原因,导致我们作茧自缚地把一些美好字眼当作禁语,将它们排除在自己的舆论战之外,从而把制高点拱手相让?

在一个舆论场里,有时候会出现“双重舆论制高点现象”。但归根结底还是只有一个珠穆朗玛峰,只要双方一PK,就可以看出端倪。在中国舆论场,“爱国与富强”的舆论海拔高于“民主与科学”;在美国舆论场,“美国利益第一”的舆论海拔高于“美国的世界价值”。

对于一个确定的舆论场,“爱本场共同体”一定是这个舆论场最容易取得认同的舆论价值。如果一个舆论场是国家,那么,没有什么舆论的价值高度可以超越爱国。同理,当一个舆论场是家乡或者学校,爱乡与爱校,就是其所在舆论场的最高海拔。

各种舆论场的最高峰都有一个共同的字眼——爱!爱,是人类舆论的最高价值,也是人类舆论认同度的最大公约数。这面人类最伟大的舆论旗帜,在舆论海拔的制高点高高飘扬!

弱传播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