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是有时间轴的。
在这个时间轴上,隐藏着一些重要的传播密码,在传播的通关大道上,破解了这些密码将如虎添翼。
100天,就是传播时间轴里最重要的传播密码。
之前我一直隐隐约约感觉到有这个神奇的密码,但始终不知其所以然,直到有一天置身罗马斗兽场,得知斗兽场建成时古罗马人狂欢了100天!这个数字突然变成了一束光,把我的脑海照亮了。此前的偶思断想、灵感碎片一下子全部串联起来。没错,就是它——100天,一个影响了几千年的传播密码!
100天大约是一个季度,把“季度”的“季”与“传播”的“播”抽取出来,组成一个新的词组,那就是“季播”。
季播,就是传播时间轴的传播密码。
如今,季播已成为电视媒体的专业名词。殊不知,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至少在2000年前,人类已经开始运用“季播”的模式进行传播。
电视节目的季播特指“每年一次,一次一季,一周一集”的播出模式。据说最早开创电视“季播”模式的是美国电视网,广告和收视率都大幅度提升。在中国,让人们第一次领教季播模式超强威力的是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
此前,国内电视歌手赛最牛的是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简称《青歌赛》),当时万人空巷。《青歌赛》同样有海选,只不过没有播出;也有投票,只不过不是短信;也有两人对战,只不过不叫PK。《青歌赛》与《超级女声》最大的不同是每种唱法它只直播决赛,最多加上半决赛,而《超级女声》则把赛制拉长,采取了季播的方式。
我把这种只播一场的传播方式戏称为“一夜情传播”(简称“一夜传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能有舆论高潮,但未必有记忆,甚至第二天连名字都记不住。
一夜情说好就散,没有情感积累,没有千回百转,更没有魂牵梦绕,自然少了离别感伤,因此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体的情感黏性不足。《青歌赛》的优胜者虽然红遍全国,但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粉丝,无法创造像李宇春那样的“玉米”,自己的日常生活被明星格式化,为她哭,为她笑,为她不眠不休,为她千里追随。
电视的季播为了吸引观众,赛制设计得跌宕起伏,悬念一定留在最后。当喜欢的明星(选手)不断失利、待定或复活时,观众就参与到了整个选秀的过程。不是明星一个人在比赛,而是观众也在陪着他一起比赛。明星的命运变成了观众的命运,当观众和他患难同行时,他们就融为一体。
这就是为什么季播节目往往收视率特别高的一大原因。很难想象,《中国好声音》如果只播出一集,人们还会那么喜欢看吗?
这可以和足球相比。看射门集锦是培养不了球队粉丝的,只有在跟着赛制看直播的过程中,当你的快乐与痛苦完全取决于球队的胜负时,你和球队就有了生死与共、生死相依的情感。
世界杯共进行64场比赛,如果一个粉丝只关心自己的球队,而且这个球队最终进入决赛,那么他必看的赛事是:小组赛6场(每一场都关系自己球队的排名)、1/8决赛2场(看自己球队那一场以及可能成为下一个对手的那一场)、1/4决赛2场(同上)、半决赛2场(同上),决三、四名比赛或冠亚军决赛1场(只看自己球队那一场,二选一),加起来是13场,正好与电视季播节目13周13期相吻合,标准的季播模式。
如果世界杯只播出(只准看)最后一场决赛,世界就没有世界杯了。
生活中有非常多的“百日传播”现象:孩子出生的百日宴,亲人去世的百日祭,高考前的百日誓师大会,总统大选的百日冲刺(大选季)……用季命名的也有很多:打折季、演出季、赛季、毕业季……恋爱更是存在季播现象,很多电影、电视剧、戏剧的剧名直接就叫“恋爱90天”(恋爱100天)。
建构需要100天,重构也需要100天。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大自然的时间规律,不能不察。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一夜情”的传播方式难以积累情感,为什么要止步在百日呢?可不可以延长时间,比如扩大到半年、一年呢?这样积累的情感不是更深厚吗?
如果世界杯的赛制改为一年,或者《我是歌手》变成每周播放的固定节目,会更好吗?
超过100天的传播,就要提防另一个词,那就是“换季”!
换季,对于旧货,就是打折季;对于新品,就是下一个传播季。
人类的心理,很难把一段激情持续燃烧到一年。人们对一件事物的关注,也很难持续保持一年。
百日季播的传播密码,是各个领域通用的通关密码。它既是舆论的分析工具,也是舆论的实战工具。
● 政治传播
所有的选战,一定要记住季播的概念。而执政后的百日新政,也是重要的传播期。百日维新,为什么止步在百日?说明慈禧太后非常懂得传播,如果让“戊戌变法”超过百日,完成了季播,旧势力就控制不了局面了。
政府的大型活动最容易陷入“一夜情”的传播模式。各种纪念会、联欢会,各种旅游节、文化节往往兴师动众、大张旗鼓,虽然活动当天现场气氛热烈,表面上高潮迭起,但后续没有涟漪,老百姓没有情感投入,更不会有粉丝产生。
还有一些政府宣传预案,似乎也强调了宣传周期,规划了预热器、升温期、高潮期、延展期,但这仍然不是真正的季播。真正的季播没有预热,一开始就是高潮,每一步都是生死关头,譬如世界杯和超女选秀,是热门,而不是预热;是节目本身,而不是节目的花边、花絮与背景。比如《爸爸去哪儿》,每一集都要精彩,它为下一期铺垫,但本身每一集又是独立的高潮,所以才有高潮迭起。
把宣传周期做成预热的模式,都是做给上级看的,归根结底还是“一夜情”的模式,目的就是要烘托最后的那一场。哪一个粉丝、球迷看一场赛事是为了预热?他们每一场都热情似火,每一场都感觉可能是偶像的最后一次。只有这样的传播才是真正的季播,才能培养出真正的粉丝。
● 商业传播
企业首先要分清楚,自己的各种传播活动是为了一时的产品促销,还是为了品牌塑造。如果是为了产品的促销,无须形成品牌黏性,那么大可以进行“一夜情”的传播模式。但如果要让品牌长期地获得粉丝,除了日常的节日外,一定要想方设法在旺季或者淡季,进行季播的促销或推广活动。
很多企业花大气力做各种盛典,自以为是在做品牌推广,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只是把平时谈好的项目、积累的订单集中在一天展示,并没有产生粉丝黏性,仍然是“一夜情”的传播。
在商业传播中,电影的推广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目前电影的营销一般集中在上映起7天,因为电影属于一次性消费,很少有人会反复去看同一部电影,所以目前市场上的电影推广都采用“一夜情”的模式,它似乎不需要影迷的情感黏性。但电影的推广者千万不能忘了,粉丝的情感黏性是可以带动其他人的,观众会推荐自己的亲朋好友来观看,特别是系列电影,比如“星战系列”“漫威宇宙”等,哪一部不是靠粉丝黏性来获取票房的?
因此,电影营销也完全可以借鉴季播的模式,打破只有7天宣传周期的规律,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
● 文化传播
以大学为例,学生活动花样繁多,大多以“征文比赛”“校园歌手大赛”等方式命名,形式大同小异,识别性差,基本上也是一场比赛或者一场大会就结束,标准的“一夜情”的传播模式,没有情感黏性,没有传播涟漪。
厦门大学有一个学生活动特别引人瞩目,叫作“中文有戏”的演出季活动。活动名称取得好,一语双关,朗朗上口,还容易记忆。“中文有戏”每年在同一个礼堂演出十几场,形成一种季播模式,培养了一批批忠诚的学生粉丝。不少同学毕业后,不远万里相约回校看师弟师妹的戏。8年活动组织下来,观众人次达50多万,其中部分戏剧还拿下包括中国戏剧奖最高奖在内的各种大奖,成为厦门大学校园文化的一张名片!季播模式就是其成功的秘诀之一。
● 爱情传播
我曾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告诫同学:如果不小心爱上一个渣男,你要痛下决心在100天内把他解决,否则,你就与他完成了一次季播。这样的季播之后,你不仅要处理如何与一个渣男分手,还要处理与他产生的情感问题和记忆问题。你与他待过的咖啡店,吃过的冰激凌,听过的歌曲,看过的电影,都会刺激你的情感,你要割舍就没有那么容易。因为你割舍的不单是一个人,而是要割舍你的整个恋爱季;你不仅要告别一个人,还要和自己的过去告别。这个季播空下的记忆磁带,不可能用其他记忆覆盖。挖下的肉,即便再生长出来,也留下了疤痕。
那万一超过了100天,才发现对方不是适合你的人,有办法解决么?
答案当然是有,只不过处理起来要复杂得多,周期也更长,效果也容易反复。恋爱是建构的产物、传播的产品,反过来,处理一个必须否定的恋情,用解构的方法就好。恋爱时用什么样的传播模式建构起来,失恋了就用反向的传播模式进行解构。如果我们可以用传播的理论与方法,塑造一个明星让大家喜爱与记忆,为什么不可以用传播的理论与方法,把一个渣男丢进情感的回收站,模糊掉对他的记忆呢?在解决爱情问题方面,舆论传播学可以大有作为。
“一夜传播”与“百日季播”是两种不同的传播模式,没有哪种模式绝对的好,只有哪种更加适用。
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多领域,有时不需要产生情感黏性的粉丝,就可以大量使用“一夜传播”,而且“一夜传播”也有顶级的成功案例,比如春晚。为什么它能够成功?这就牵涉舆论时间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节庆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