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为什么说我们永远活在过去

2020年6月24日  来源:大脑的故事 作者:(美)大卫·伊格曼 提供人:paoji68......

为什么说我们永远活在过去

我们看到,人的感知要求大脑对不同感官数据进行比较。但有一点让这种比较变成了一项真正的挑战,那就是对时间的把握。大脑是以不同的速度处理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数据的。

以赛道上的短跑运动员们为例。看起来他们似乎在发令枪响的瞬间就都从起跑线冲了出去。然而枪声和动作并不是真正同时的:如果用慢镜头看,就会发现,枪响和他们起跑之间有着相当可观的间隔,差不多是0.2秒。事实上,如果他们在达到这个间隔之前就起跑,会被判犯规——他们“抢跑”了。运动员接受训练,尽量缩小这一间隔,但人的生物条件对它做了根本上的限制:大脑要登记声音,把信号发送到运动皮质,接着向下传到脊髓,再到肌肉。在短跑这种千分之一秒可决定胜负的比赛项目里,上述反应似乎慢得出奇。

要是比赛时,不用发令枪,而用闪光信号来下令起跑,那么这段延迟会缩短吗?毕竟,光速比声速快,这样选手们是不是就能更快地迈出起跑线?

我找了一些短跑选手来验证这个想法。在下图中靠上的照片里,实验人员用闪光信号来下令起跑;在下面的照片里,用发令枪下令起跑。

短跑运动员听到“砰”的一声(下图)后起跑比看到一道闪光(上图)起跑更快。

人对光的反应比较慢,这似乎与我们的直觉不符,因为光速在外部世界里是最快的。要想弄清这是怎么回事,就需要看一看大脑内部处理信息的速度。视觉数据比听觉数据要经过更为复杂的处理。和“砰”声通过听觉系统比起来,闪光信号要用更长的时间才能通过视觉系统。人对光的反应时间是190毫秒,而对“砰”声只需160毫秒。所以短跑运动员起跑用的是发令枪。

然而情况在这里变得奇怪起来。我们刚刚看到,大脑处理声音的速度比处理画面更快。可是,你再仔细观察一下,你在自己面前拍手会发生些什么。马上试试,你会发现一切似乎完美同步。既然声音在脑中处理得更快,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意味着,你对现实的感知,是依靠巧妙的编辑技巧实现的最终结果——大脑把信号到达的时间差给隐藏了起来。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大脑所呈现的“现实”,其实是个延迟版。你的大脑从感官收集了所有的信息,才构建出“发生了什么情况”的故事。

这类时间差并不仅局限于听觉和视觉:每一类型的感官信息都需要不同长度的时间来处理。让情况变得更复杂的是,就连同一感官处理信息也存在时间差。举例来说,来自大脚趾的信号到达大脑的时间,长于来自鼻子的信号所用的时间。但你的感知并未察觉到这些时间差:你先收集了所有的信号,好让一切都显得是同步的。而这一切造成了一个最为奇怪的结果——你是活在过去的。等你感知到事情发生的时候,实际事发的那个瞬间早已不复存在。为同步感官传入的信息,我们付出的代价是:意识觉知滞后于物理世界。在事件的发生和你对它的意识体验之间,存在着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

感知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