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饼食、羹汤、油炸食品风行
到了唐代,由于植物油的获取比动物油的获取更为便利,油炸食品所给人们带来的那种满足感,着实令当时的人着迷,尤其是北方人格外喜爱油炸食品。
唐中期,长安西明寺僧人慧琳所写的《一切经音义》中记载长安流行一种胡饼叫“追饼”,这就是一种油炸饼,贞观年间的宰相马周,他的夫人就曾经是长安追饼店的老板娘。但我们从现有的唐朝文献中汇总来看,唐朝的饮食只要以饼、饭、粥、汤羹、油炸食品为主。
馄饨是一种古老的食品
唐朝小说中提及的主食有:“荞麦烧饼(羊肉大葱馅)、餫饨(肉馅,种类繁多有二十四气馄饨之说)、团子(有馅的点心)、麋饼(糜子面饼)、薄饼(烙饼)、齑饼(油炸菜馅饼)、(麥酋)米饼(类似油茶)。”
蒸制的谷物饭:“米饭、胡麻饭、粟饭、麦饭、黍饭”
还有以谷物为原料的粥、餳粥(加了麦芽糖的粥)、杏仁粥、茶粥(加了茶);以牛羊乳为原料的酥乳、甘酪、乳酪、苏酪。
鱼羹
辅食就是各种汤羹,以蔬菜为原料的菜羹;以肉类为原料的肉羹,鶉羮、?蹄羮、肝羮、羊羮、雉臛、鸡?雉臛、鶉?、桂糁、鱼羹。这些羹并非只是汤水,而是连汤带肉带菜的,吃的时候是配着主食吃的。
另外有单独的肉食的话,依然使用“燔、炙、煎“这三种传统的处理方式。
我们总结一下,唐朝的烹饪手法是蒸、煮、煎炸为主,辅以烤、炙、烙等手法。由于灶具限制和生活习惯,炒这种烹饪方式依然不盛行。
武大郎卖的烧饼其实是蒸制的
宋朝包子馒头制霸,炒菜开始增多,多为肉食
唐朝发面的主食还不是很多,有也是烤制和油炸的胡饼,可能当时人们还没有将胡饼这种东西中国化,到了宋朝就忽地流行起来蒸制的馒头和包子,馒头和包子的诞生应该在《齐民要术》就有了,鸭煎法中提到的“细剉如笼肉“,就是指的肉馅,三国诸葛亮发明肉馅馒头的说法,和《齐民要术》的时间是接近的。宋朝时在馒头上的突破是,出现了多层的笼屉,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发明,是因为饮食商业化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供应大量包子。
宋代多层笼屉的砖雕
在这个砖雕上我们还可以看到,笼屉下面灶台的形状以及现在配合笼屉使用的釜或者锅已经和现在很相似了,笼屉不是套在釜沿上,而是放在撇口的里面。这时候的炊具就具备了炒菜的功能。在《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载了很多炒菜:炒兔、生炒肺、旋炒银杏、炒蛤蜊、炒蟹、炒羊。古籍中还提到了临安城街面上还有炒鸡面、炒鳝面,不过文献没有记载具体做法,是炒制的时候连面一起炒呢,还是先现在的盖浇面,把炒好的鸡肉浇头放在煮好的面上。
鏊子
用鏊子烙饼的方式依然在宋朝可见,还有用胡饼炉烤制的胡饼,种类变得更多了,有馅无馅的、咸口甜口的,加芝麻不加芝麻的,应有尽有,“门油、菊花、宽焦、侧厚、油碢、髓饼、新样、满麻”。
芝麻烧饼
传统的水煮还是保持它的主体地位,水煮有粥、面条、饺子、馄饨、面片等主食,也有各种肉食。
煮和炙的烹饪方式在处理肉食上依然占有主体地位,在《东京梦华录》中这两种方式做的肉菜还是最多。有“旋炙猪皮肉、角炙腰子、酒炙肚胘、入炉羊、假炙獐、炙鸡、炙肉、炙金肠”等等。
另外在炒的基础上又演化出燠、爆、煨、煸、焖、炖、酿等多种烹饪技法。
油菜的使用意义非凡
在宋朝时,一种本土的油料作物得到开发利用,就是油菜。油菜在南方极易种植,产量又高,价格比芝麻油便宜。一些平民发现食用油来烹饪食物之后,女子月事不绝,更加体会到了好处,用油来烹饪食物渐渐在南方推广开来。
北宋苏颂 《图经本草》载 :“(油菜 )出油胜诸子 , 油入蔬清香 , 造烛甚明 ,点灯光亮, 涂发黑润 。饼饲猪以肥, 上田壅苗堪茂 ,秦人名菜麻, 言子可出油如芝麻也 。”
宋朝是烹饪手法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高潮。
涮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