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空间分布特征
(1)全国格局与区域梯度
深入分析历年数据可以看到,虽然淘宝村总体上仍高度密集地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总量占比始终在95%以上,但从2017年开始,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与中国“东中西”经济地理梯度相吻合的格局。
纵览十年淘宝村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以浙江为中心,先向东部沿海省份扩散,进而向中西部地区扩散的特征。2019年,浙江省共有1573个淘宝村,占比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紧随其后的是广东、江苏、山东、河北、福建等沿海省份。以河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为代表的中部省份的崛起,逐渐推动了“东中西”梯度格局的浮现。
(2)集聚与裂变
高度集聚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淘宝村,在空间分布上也并不是均衡的,已经形成较为明显的北、中、南三大集聚区域,即由苏北、鲁西南与冀中南地区构成的北部集聚区,由浙江全省和江苏省南部地区构成的中部集聚区,以及由珠三角、潮汕地区与闽东南地区构成的南部集聚区
淘宝村、镇高度密集地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一显著的空间特征,与新增淘宝村的裂变式增长模式密切相关。淘宝村、镇虽然在数量上快速增长,但在空间分布上并未呈现显著的扩张性,更多地呈现为一定范围内的邻近增长状态,即新增淘宝村多数出现在原本就较为集中的地方,仿佛细胞的裂变式增殖。2014年-2019年淘宝村的分布省份从10个增加到25个,然而新增的15个省份淘宝村总量仅为82个,只占新增数量的2.0%。相比于2018年,2019年新增的淘宝村中,有94%仍位于东部沿海地区。
(3)边缘的革命
大量的淘宝村、镇基本分布在都市区、城市区域格局中的边缘区位,最早返乡从事电商的草根创业者群体基本属于城市的边缘人,而淘宝村的主营产品也多为低成本的蓝海产品。边缘区位、边缘人群和边缘产品,三重边缘属性使得淘宝村的兴起与繁荣充满张力,成为新时代“成色”十足的边缘革命典型,并迅速成为一支改变中国城乡经济地理格局的重要力量。以淘宝村分布最为密集的长三角地区(苏浙沪两省一市)为例,历年淘宝村的分布与区域中心城市出现明显的错位,并表现为双重边缘效应:第一重是淘宝村及其集群,大多分布在特定区域中心城市的边缘;第二重是不在区域中心城市边缘的淘宝村及其集群,大都分布在长三角城市区域的边缘。
图 10 :2014 年-2019 年长三角区域淘宝村分布散点图
(4)村庄产业类型
综合历年的淘宝村产业类型数据,根据主营产品和服务类型,可以将当前淘宝村分为农贸类淘宝村、工贸类淘宝村和纯贸易类淘宝村三类。
①农贸类淘宝村:网络主营商品以农、林、牧、渔等农产品为主的淘宝村,常见如从事花木、生鲜、炒货等农产品生产并销售的淘宝村。
②工贸类淘宝村:网络主营商品以工业制成品或手工艺产品为主的淘宝村,常见如从事服装、家具、箱包等产品加工并销售的淘宝村。
③纯贸易类淘宝村:自身不从事或很少从事生产加工,主要从事网络商贸服务的淘宝村,典型如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周边的淘宝村。
在产业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叠加空间区位的分类,可以将淘宝村分类更加精细化。根据空间区位,淘宝村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城市近郊类淘宝村、城镇边缘类淘宝村和独立发展的淘宝村。
①城市近郊类淘宝村:位于或邻近城市建成区,或位于与城市建成区有便捷交通联系的近郊地区,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城市辐射影响的淘宝村。大体包括城中村、城边村和非镇区的城郊村。
②城镇边缘类淘宝村:位于或邻近城镇建成区,或位于与城镇建成区有便捷交通联系的周边地区,发展过程中得益于城镇功能外溢的淘宝村。大体包括镇区所在村以及邻近的镇边村。
③独立发展类淘宝村:位于远离城镇的乡村地区或特殊地形地区,更接近自然生态,发展过程中受到周边城镇影响较弱的淘宝村;理论上由空间区位与产业经济两个维度所构成的矩阵可以形成九种分类。
结合长期的淘宝村调研和多因素综合分析,本报告认为矩阵两端的类型,即城市近郊的农贸型淘宝村和独立发展的纯贸易型淘宝村并不存在,且未来出现的可能性也极低,不具备统计学上的代表性。因此,可以将淘宝村的综合分类确定为七大类,即城镇边缘农贸型、独立发展的农贸型、城市近郊工贸型、城镇边缘工贸型、独立发展的工贸型、城市近郊纯贸易型、城镇边缘纯贸易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