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米的AIOT故事也将破灭
今年,小米由于在手机业务增长受阻,所以IOT业务被公司内部给予厚望,年初就确立了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从过去几个季度的数据来看,小米IOT业务的增长势头不错。
小米IOT业务的毛利率在今年第一季度有所反弹,根据小米财报中的说法,这主要得益于智能电视产品的毛利提升。
在手机业务被市场看衰的情况下,表现不错的IOT业务成为投资者抱有期望的第二个故事,也是当前小米市值的有力支撑。
但是我并不看好小米长期的AIOT战略!
下面我将从智能音箱、智能电视和可穿戴设备这三个最重要的AIOT产品领域来分析小米AIOT战略面临的竞争。
首先来看智能音箱。
据《IDC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提供的数据,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音箱市场出货量达到1122万台,同比增长787.2%,超过2018年全年销售。其中阿里、百度以340万台出货量并列第一,小米以290万台出货量排名第三。
毫无疑问,以智能音箱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和消费级物联网已经迎来快速增长周期,可是在快速增长的背后,是产品和用户体验的严重同质化。
3月4日,阿里巴巴官方在天猫金妆奖大会上宣布天猫精灵智能音箱累计销量突破1000万台,可连接设备过亿,天猫精灵商店中技能已达1400种。
同样,小米在一季报中说,截至3月31日,小爱智能音箱累计出货量1000万台,小爱同学拥有1400种技能。
而百度虽为公布智能音箱销量,但是根据百度2018年全年和2019年一季度的销量来看,第二季度也将突破千万销量。另外,根据百度2018年报数据,DuerOS商店中的技能在2018年末超过1000种。
总体来看智能音箱三大厂商阿里巴巴、百度和小米无论是在产品销量和技能数量上都处于同一水平。
原因也很简单,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使用体验,三家公司的产品都缺乏足够的差异化,同质化非常严重。当多种产品出现同质化,而市场大盘又进入爆发增长期,那么出现价格战将是不可避免的局面。
2018年,为了提升销量从而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阿里巴巴曾把189元的天猫精灵降至89元,小米把199元的小爱音箱降至99元,百度为原价249元的小度音箱推出89元的尝鲜价,双十一更是降到69元的地狱价。
IDC在总结中国智能音箱市场快速增长的原因时指出,高额补贴是智能音箱市场中巨头们最擅长的促销方式,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砸巨资以亏损获取用户就像是天天吃饭一样简单熟悉,只要有可观的用户增长,巨额补贴便会跟上。
百度为什么再过去几个季度销量增长最快?因为补贴最多!而小米因为在补贴力度上有所放缓,所以在去年下半年被反超,今年一季度销量差距逐渐拉大。
随着5G时代的到来,AIOT和消费物联网必将迎来爆发期,巨头们也不会放过代表下一波互联网浪潮,围绕以智能音箱为首的智能硬件,补贴战的加剧不可避免,一场智能家居全线补贴战一触即发。
如果不投入巨额补贴,市场份额有可能会在未来几个关键的季度里继续被拉开,如果投入巨额补贴,又会影响财报数据,现在的小米在补贴战和市场份额的权衡中左右为难!
不仅是智能音箱,在小米AIOT业务中增长最好的智能电视也是如此。
2018年小米电视全球出货量840万台,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出货量260万台,同比增长100%。根据国内三大家电监测机构的数据,小米电视上半年国内出货量400万,成为国内第一品牌。在印度,凭借32寸小米4液晶电视的热销,小米今年一季度夺下39%的市场份额,当之无愧的印度第一。
虽然小米已经成为中国和印度出货量第一的智能电视厂商,但是老对手华为在后面已经拍马赶到,下半年华为品牌和荣耀品牌都将发布以“智慧屏”为核心战略的智能电视产品,和手机市场一样,华为品牌主打高端,荣耀以性价比主打中低端。
对于电视这种技术含量有限的家电产品来说,上游供应链已经极其成熟,主要的竞争点在于品牌影响力和终端布局,还有最重要的——性价比。小米在对阵国内传统传统家电厂商时具有很明显的营销和渠道优势,但是对比华为,小米电视的优势并不明显。而且华为内部已经传出消息,已经华为和荣耀电视能够实现年销量1000万台的目标,这个目标接近相当于2019年中国智能电视预期总出货量的20%,如果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华为必将展开疯狂的价格战。
不仅是国内,未来的竞争也将发生在海外,根据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数据,2018年全球电视销量2.34亿台,其中智能电视1.57亿台,占比65%,对于立誓要在5年后实现消费者业务收入1500亿美元的华为,电视市场与手机市场同样重要,不可或缺,无论是小米还是三星,都会面临华为的猛烈进攻。
作为小米AIOT业务板块中表现最好最重要的智能电视,在下半年和明年将遭遇艰巨的挑战。
最后来说说可穿戴设备。
小米在可穿戴设备上是国内发力最早、布局最完善的公司,得益于此,小米一直是全球仅次于苹果的第二大可穿戴设备厂商。
根据IDC的报告数据,2018年小米可穿戴设备全球出货量2330万部,同比增长44.6%,市场份额13.5%。其中中国国内市场出货量1697万部,同比增长20.5%,市场份额23.2%。(注:小米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包含小米旗下华米的出货量)
可以看出,小米可穿戴设备在国内的增幅远小于全球市场,国内增长放缓原因和上面一样——华为!
华为2018年全球市场出货量1130万部,同比增长147.3%,市场份额6.6%。在国内市场,华为出货量928万部,同比增长136%,市场份额12.7%。
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IDC数据
2018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IDC数据
如果把每个季度的数据单独拆分出来看,华为可穿戴设备在2018年第四季度增幅惊人。2018年第三季度,华为出货量只有159万部,与小米的419万部差距明显,但是在第四季度,华为出货量暴涨至439万部,同比增长206%,与小米的差距瞬间缩小到只有94万部。
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IDC数据
到了今年一季度,华为的增长势头毫无减弱迹象,国内出货量360万部,与小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只有67万部。
对比两家公司的增速,华为超越小米应该很快就能实现。
华为可穿戴设备销量暴涨,根本的原因在于可穿戴设备中包含的技术仍然较为初级,以运动和健康监测功能为主,在功能、设计趋同的情况下,用户的首选是购买的可穿戴设备要和自己的手机配套,所以当华为手机销量大幅上涨之后,华为可穿戴设备的销量也就水涨船高。
而小米可穿戴设备在国内市场的增速不断放缓,也和手机手机销量不佳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更进一步分析,可穿戴设备目前最重要的三个产品分别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蓝牙耳机。目前主流智能手环的价格普遍在200元以内,6月11日发布的小米手环4标准版售价169元,华为7月23日发布的荣耀手环5售价189元,两者价格相似,功能和设计只有细微差别,在相似性非常高的情况下,两者的利润都会非常微薄。
而且,根据IDC在报告中的分析,中国手环市场的增长已经呈现出明显放缓的趋势,虽然手环厂商通过屏幕、续航、算法等软硬件的优化进行产品升级,但手环在功能和场景的拓展性上依然落后于手表,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逐渐成熟,用户的需求逐渐培养起来并不断扩展,手环向手表的过渡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环的出货量已经出现同比下滑。
2018年,美国智能手表市场总销售额同比增长61%,这预示着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中,智能手表代表着未来。
而且智能手表,相对来说是利润率较高的产品,除了苹果手表以外,小米旗下品牌华米的AMAZFIT系列智能手表销量表现不错,今年第一季度出货量估计在40-50万之间。但是华为的智能手表WATCH GT系列销量增长更加迅猛,6月21日,华为官方宣布WATCH GT系列销量达到200万,已经是国内厂商当之无愧的第一。
当人们选择智能手表时,除了希望和手机配套外,最看重的就是品牌,毫无疑问,华为的品牌是要强于小米和华米的,这是华为智能手表能后发制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IDC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今年第一季度,华为智能手表出货量已经以24.%的市场份额反超华米的17.1%,成为中国市场第一。
7月30日,华为公布半年报业绩时宣布,上半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200%,按这个增速,华为可穿戴设备全面超越小米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