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十章 要 塞

2019年5月24日  来源:战争论 作者:克劳塞维茨 提供人:chengpan27......

从前,在出现大规模的常备军以前,要塞,即城堡和筑垒城市只是为了保护当地居民而设置的。贵族在受到多方面威胁时,就躲进自己的城堡避难,以便赢得时间,等待有利的时机;城市则力图凭借其坚固的城墙使自己不致遭到掠过本城的战争风暴的侵袭。这是要塞最原始和最自然的使命,但要塞的使命并不仅限于此。由于要塞所在的地点同整个国土和在国内各处作战的军队都有关系,因而要塞很快就具有了更大的重要性,具有了超出城墙范围的作用,对占领或保卫国土、对战争胜败的整个结局都有了影响。于是,它甚至成为一种把战争更紧密地联结成一个整体的手段。要塞具有的战略意义有一个时期特别受重视,以致它对制定战局计划的轮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使战局计划主要是以夺取一个或几个要塞为目的,而不是以消灭敌人军队为目的。后来,人们回想起当初使要塞产生这种意义的原因,即构筑要塞的地点对整个国土和军队的关系,于是就认为,在确定构筑要塞的地点时,把要塞的使命想象得怎么全面、细致、抽象也不过分。要塞有了这种抽象的使命以后,它本来的使命就几乎完全被人们遗忘,于是就产生了在没有城市和居民的地方设置要塞的想法。

另一方面,不需要其他军事设施,只凭加固的城墙就可以完全保障一个地点不致被席卷全国的战争洪水所淹没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以前加固的城墙所以能起到这种作用,一方面是因为从前各民族被分割为一些小国家,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进攻带有定期的性质,在那时,或者是由于诸侯急于回家【18】,或者由于对雇佣兵队长已付不出钱,进攻几乎像四季那样有一定的十分有限的持续时间。自从庞大的常备军能够用强大的炮兵部队按部就班地粉碎各个地点的抵抗以来,就没有任何城市和其他小团体再愿意以自己的力量作赌注了,因为为了使城市迟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失守,将会受到更加残酷的惩罚。分散兵力据守许多只能稍微迟滞敌人前进而最后必然会陷落的要塞,更不符合军队的利益。除非我们可以依靠同盟军来为我们的要塞解围并解救我们的军队,否则,我们必须始终保留足够的兵力,以便在野战中同敌人抗衡。因此,要塞的数量必然要大大减少,这一点势必使人们从利用要塞直接保护城市居民和财产的想法演变为另一种想法:把要塞看做是保护国土的一种间接手段(即要塞通过其本身作为战略上的枢纽点这一战略意义而起到这种保护作用)。

这就是有关要塞的想法的演变过程,不仅在书本上,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如此;但是,像常见的那样,书本上自然会谈得更抽象些。

尽管事情必然会这样发展,可是上述这些想法未免太过分了,臆造的空洞的东西排挤了自然的真正为人们所需要的东西。当我们谈到要塞的使命和条件时,我们将只考虑这些自然的真正为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我们将先谈简单的,再谈复杂的,并将在下一章中研究由此而得出的关于决定要塞的位置和数目的问题。

显然要塞有两种不同的效果,一种是消极效果,一种是积极效果。前者是保护其所在地区和这一地区内的一切,后者是对炮火射程以外的周围地区也发生一定的作用。

这种积极效果表现在守备部队能够对向要塞接近到一定距离的任何敌人进行出击。守备部队的兵力越多,可以抽出来用于出击的部队就越多;这样的部队越多,通常能出击的范围就越大,由此可见,与小要塞相比,大要塞不仅有显著的积极效果,而且发挥作用的范围很广。但是,这种积极效果本身又产生于两种活动:要塞本身的守备部队的活动和一些本身不是守备部队但同守备部队有联系的大小部队的活动。这些大小的部队力量单薄,不足以单独对抗敌人,有了要塞的掩护(在紧急情况下他们可以退入要塞),他们就能够在其活动的地区立足,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这个地区。

要塞的守备部队所能进行的活动总是相当有限的。即使要塞很大和守备部队很强,能够派出去进行活动的部队比起用于野战的常备军队来也往往还不够强大,它们活动范围的直径很少超过几日行程。如果要塞很小,那么派出的部队就会非常少,其活动范围大多仅限于邻近的村庄。然而,那些不属于守备部队因而没有必要返回要塞的部队所受的束缚要小得多,当其他条件十分有利时,利用这些部队可以大大地扩大一个要塞的积极效果。所以,当我们一般地谈到要塞的积极效果时,必须特别注意上述这部分效果。

但是,即使是最弱的守备部队所起的最小的积极效果,对于要塞所应该完成的一切使命来说,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因为严格地说,即使是要塞所有活动中最消极的活动(即对进攻的抵御),没有上面所说的积极效果也是不可想象的。同时,显而易见,在要塞一般地或者在某一时刻所能完成的各种不同的使命中,有的偏重于发挥消极效果,有的偏重于发挥积极效果。这些使命有些是简单的,有些是复杂的。在前一种场合,要塞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是直接的,在后一种场合,要塞的效果则或多或少是间接的。我们准备先谈前者,再谈后者,但是先要说明一点,那就是一个要塞可以同时(至少在不同时刻)担负几个使命,甚至担负全部使命。

因此,我们说要塞是防御的首要的和最大的支柱,这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 作为有安全保障的仓库

进攻者在进攻时只需要考虑当前两天的给养;而防御者通常必须早就做好准备,也就是说他不能仅仅依靠他驻扎的地方获取给养,因为这本来是他想加以保护的地方。因此,仓库对防御者是必需的。当进攻者在前进时,他的各项储备都留在了后方,因而不会受到战区的种种危胁,然而防御者的储备则经常处于这种危险之中。如果各种储备不放在筑垒的要塞里,那么这对野战行动必然会发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为为了掩护这些储备,往往不得不把部队配置在不是自由选定的极为广阔的阵地上。

一支进行防御的军队如果没有要塞,就像一个没有穿铠甲的人一样,可能有上百个地方被人击伤。

二 用以保障富庶的大城市的安全

这一使命同前一个使命非常近似,因为富庶的大城市,特别是商业中心,是军队的天然仓库,它们的得失对军队有直接的影响。此外,花费一些力量来保护这部分国家财产总是值得的,因为一方面,从这里可以间接地得到力量,另一方面,重要的城市本身在媾和谈判时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要塞的这一使命在现代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它毕竟是最自然、最起作用、最正确的使命之一。如果一个国家,不仅在所有富庶的大城市中构筑了要塞,而且在每个人口稠密的地方都构筑了要塞,并且由当地的居民和附近的农民来防守,那么战争推进的速度就会极大的减弱,遭到进攻的人民在战争中就能发挥极大的作用,使对方统帅的才能和意志力不能发挥作用。我们提出在全国构筑要塞的设想,只是为了使人们对上面所谈到的要塞的使命给以应有的重视,希望人们在任何时刻都不要忘掉要塞的直接保护作用。并且,这一想法同我们这里的考察并不矛盾,因为在大批城市中,必然会有几个城市的要塞构筑得比其他城市更为坚固,它们可以成为军队的真正支柱。

要完成第一和第二个使命,要塞几乎只需要发挥其消极效果就可以了。

三 作为真正的封锁堡

要塞可以用来封锁道路,在大多数场合也可以用来封锁流经附近的河流。

要找到一条可以用来迂回要塞的小路,并不像人们平常想象的那样容易,因为这种迂回不仅必须在要塞炮火射程以外进行,而且由于守备部队可能出击,还必须在相当远的地方绕道进行。

如果地形稍微难以通行一些,那么稍稍偏离大路就往往使行军变得缓慢,以至于可能耽误一整天的行程,如果这条通路必须经常使用,这种耽误就可能非常严重。

至于利用要塞封锁江河上的航道对进攻者行动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四 作为战术上的依托点

由于一个不太小的要塞的火力范围通常可达几小时行程,而出击的活动范围还要大一些,所以,要塞永远可以看做是阵地翼侧的最好的依托点。几普里长的湖泊肯定可以算是极好的依托点,但是一个中等要塞却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阵地翼侧不必完全靠近要塞,因为进攻者不会在阵地翼侧和要塞之间突入,那样做他将失去一切退路。

五 作为兵站

如果要塞位于防御者的交通线上(实际上,情况往往如此),那么对一切来往于这条路上的军队说来,要塞就是方便的兵站。交通线受到的威胁往往只是敌方别动队所进行的短暂的袭扰。一支重要的运输队在发现这种彗星般的别动队接近时,只要能够加快前进或迅速后退进入要塞,就可以得救,然后,它可以等危险消失后再行动。此外,一切来来往往的部队都可以在这里休息一天或几天,以便加快以后的行军速度,而休息期间恰恰是部队最容易受到威胁的时候。因此,一条30普里长的交通线,如果中间有一个要塞,这条交通线就好像缩短了一半。

六 作为弱小部队或败退部队的避难地

任何一支部队在一个不太小的要塞的炮火掩护下,即使没有专门构筑的营垒,也可以避免遭到敌人的袭击。当然,一支部队如果想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往往无法继续退却,不过,在有些情况下,不能继续退却并不是什么重大的损失,因为继续退却也许只能以全军覆没而告终。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部队可以在要塞停留几天而不致失去退却的可能性。特别对那些先于战败的军队到达此地的轻伤员和溃散的士兵等等来说,要塞是他们的避难地,他们可以在这里等候自己的部队。

在1806年,假使马格德堡恰恰位于普鲁士军队的退却线上,而且这一退却线没有在奥尔施泰特附近被切断,那么,普军当然就可以在这个大要塞中停留三四天,从而集结并重新组织起来。甚至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马格德堡也成了霍亨洛黑的残余军队的集合地点,这支军队在那里得以重新组织【19】

人们只有通过自己在战争中的直接体验,才能对自己附近的要塞在情况不利时所起的良好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这些要塞里储存着枪支弹药、饲料和面包,可以给伤病员提供住宿,使健壮的人得到安全,使惊慌失措的人恢复镇静。因此要塞可以说是荒原上的旅店。

要塞在完成上述后四项使命时,需要较多的发挥积极效果,这是不言而喻的。

七 作为抵挡敌军进攻的真正盾牌

防御者留在自己前方的要塞就像大冰块一样,分割着敌人进攻的洪流。敌人不得不包围这些要塞,如果守备部队作战勇敢,敌人就必须投入双倍的兵力。此外,大多数情况下,一半的守备部队由那些没有要塞就根本不能作战的人员组成,如未经充分训练的后备军、半残废军人、武装的居民、民兵等等。因此,在这种场合,敌军受到的削弱大概为我军的四倍。

敌军的这种不成比例的削弱,是被围攻的要塞通过其抵抗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利益,但这并不是惟一的利益。从进攻者突破我们要塞防线的那刻起,进攻者的一切运动都受到很大的束缚;他的退路受到限制,而且必须经常考虑如何直接掩护他所进行的围攻。

因此,在这方面要塞对防御行动起着巨大的、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必须把这一点看做是要塞的一切使命中最重要的使命。

尽管如此,我们在战史上很少看到这样使用要塞的,尤其很少看到经常重复地这样使用要塞,这是由过去大多数战争的性质所决定的,对这些战争来说,使用这一手段似乎太坚决、太强硬了。这一点到以后才能作进一步的说明。

要塞的这个使命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需要要塞发挥出击力量,至少要塞在这种情况下的效果是以这种出击力量为基础的。对进攻者来说,如果要塞只不过是一个不能占领的地点,那么,虽然这个要塞会对进攻者起到阻碍作用,但这种作用决不会使进攻者感到有必要围攻要塞。然而,进攻者不能容许有6000、8000、以至1万名敌军在他背后任意活动,所以,他才不得不用相当的兵力去攻击他们,为了不至于拖的时间太长,就必须占领要塞,也就是必须围攻要塞。从要塞被围攻的时刻起,要塞的作用主要是发挥消极效果。

要塞的所有上述使命,都是以相当直接和简单的方式完成的,但是,对于以下两项使命,要塞发挥作用的方式就较为复杂了。

八 用以掩护广大的舍营地

一个中等的要塞掩护舍营地的通道时,掩护的正面可达三四普里,这是要塞的存在而产生的一个十分直接的作用。但是这样一个要塞究竟怎样才能够掩护长达15—20普里的舍营线呢?这在战史上倒是经常谈到的,如果真有其事,就需要加以分析,如果只是幻想,则需要加以指出。

在这里应该研究下列几种情况:

(1)要塞可以封锁一条主要道路,并确实掩护宽度达三四普里的地区。

(2)要塞可以被看做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前哨,也就是说,它能使人们比较全面地了解当地的情况(设置在一个大城镇的要塞通过附近地区居民的关系可以得到秘密情报等,这样对当地情况的了解会更加全面)。因为人们在一个有6000、8000到1万人口的城镇里,自然比在一个偏僻的村庄(普通前哨的配置地点)里能更多地了解到周围地区的情况。

(3)一些较小的部队可以依靠要塞,得到要塞的掩护和保障;他们可以不时到敌人所在的方向去获取情报,或者袭击经过要塞附近的敌人的背后。因此,要塞虽然不能动,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先遣部队的作用(见第五篇第八章)。

(4)防御者可以把军队集中起来后直接配置在要塞后面;在这种情况下进攻者要想迫近这一配置地点,其背后就不能不受到要塞的威胁。

当然,对舍营线的任何进攻都应该看做是带有奇袭性质的进攻,或者更确切地说,这里的进攻仅仅是指奇袭。不言而喻,奇袭的时间比针对战区发起进攻的时间要短得多。如果说,进攻者在对战区发动进攻时,必须包围和封锁他要经过的要塞,那么他在对舍营线进行奇袭时,就没有必要这样做了,因此要塞也不会像削弱进攻那样削弱奇袭。这是事实,而且位于要塞两侧6—8普里距离上的舍营地是得不到要塞的直接掩护的,但是,这种奇袭的目的并非袭击几个舍营地。至于这种奇袭的真正意图以及能够达到的目的,只有在《进攻》一篇【20】中才能作比较详细的说明,但在这里我们可以提出:奇袭的主要成果,不是袭击几个舍营地,而是迫使一些急于赶到某一地点集中而尚未作好战斗准备的部队进行战斗。但是,进攻者的这种推进和追赶总是或多或少指向敌人的舍营地中心的,这时位于这一中心前面的大要塞会给进攻者造成很大的困难。

我们认为,如果对上述四方面的效果综合加以考虑,那么就可以看出,一个大要塞能以直接和间接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的舍营地的范围无疑比最初想象的要大得多,我们所以说一定程度的保障,是因为所有那些间接的效果并不能使敌人停止前进,而只能使敌人的前进困难一些,使他们的顾虑多一些,从而前进的可能性小一些,对防御者的危险少一些。然而,对要塞所能要求的以及要塞所能起的掩护作用也只能是这一些。真正的直接的安全保障,则必须依靠配置前哨和正确地组织舍营才能获得。

因此,认为大要塞有能力掩护它后面的宽大的舍营线,并不现实。但是也不能否认,在实际的战争计划中,尤其是在历史著作中,常常有一些空洞的言词,或者有一些不切实际的看法。因为,既然只有各种条件一同起作用才能产生上述掩护作用,而且即使有了这种作用,也只是减少一些危险,那么不难看出,有些特殊情况,特别是敌人的大胆,在一些场合可能会使这种掩护作用成为泡影。因此,在战争中我们不能满足于笼统地假定要塞的这一作用,而必须深入细致地考虑各种具体条件。

九 用以掩护没有军队防守的地区

如果在战争中某个地区根本没有军队驻守,或者没有大部队驻守,而且多多少少有遭到敌人侵袭的危险,那么人们就会把位于这个地区的一个不太小的要塞看做是对该地区的掩护,或者看做是对该地区的保障。人们当然可以把要塞看做是对该地区的保障,因为敌人在占领要塞以前是控制不了这个地区的,这样,我们就赢得了时间,可以赶来防御这个地区。但是,这种掩护当然只能理解为一种非常间接的掩护,或者理解为一种非本义的掩护。因为要塞只能通过它的积极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敌人的侵袭。如果只靠守备部队来发挥这一作用,那么将不会收到很大的效果,因为这种要塞的守备部队大多兵力较弱,通常只是由步兵(而且还不是精锐的步兵)组成。如果有一些小部队同要塞保持联系,把要塞作为它们的依靠和后盾,那么要塞的掩护作用就有了较大的现实意义。

十 作为民众武装的中心

在民众战争中,粮食、武器和弹药不可能有正规的供应,而是靠民众设法解决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发掘出数以千计的、较小的抵抗力的源泉,不进行民众战争,这些抵抗力就始终得不到利用,这正表现了民众战争的性质。然而,不难理解,如果有一个储存有这类紧急物资的大要塞,整个抵抗将会更加有力、更加可靠、联系更加紧密,更有连续性。

此外,要塞是伤病人员的避难地,是领导机关所在地,是金库,是军队采取较大军事行动时的集结地,最后,还是抵抗的中心,它能使敌人军队在围攻时处于一种便于民众武装进行袭击的状态。

十一 用来防御江河和山地

要塞位于大的河流沿岸,比位于其他任何地方更能达到较多的目的,起到较大的作用。要塞在这里可以保障我军随时渡河,阻止敌人在周围几普里以内的地方渡河,控制河上运输,收容一切船只,封锁桥梁和道路,使防御者有可能用间接的方法,即占领敌方的阵地来防守江河。显然,由于这种多方面的作用,要塞对江河防御极为有利,应该被看做是江河防御的一个重要环节。

同上述情况相类似,在山地的要塞也是很重要的。山地的要塞控制着整个道路网,成为道路网的枢纽,并由此控制着山地道路所通过的整个地区,因此,山地的要塞应该看做是这个地区的防御体系的真正支柱。

战争论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