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从战术角度讨论三个主要兵种:步兵、骑兵和炮兵。
战斗是由两个根本不同的部分组成的:火力战和白刃战(或单兵作战)。后者可能是进攻也可能是防御(在这里作为两个要素,进攻和防御应该理解为完全绝对的进攻和防御)。炮兵显然只通过火力战发挥作用,骑兵只通过单兵作战发挥作用,步兵则通过上述两个途径发挥作用。
在进行单兵作战时,防御的实质是固守原地,进攻的实质是运动。骑兵完全不具备前一种性能,但充分具备后一种性能,因而骑兵只适用于进攻。步兵主要具备固守原地的性能,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运动的能力。从战斗的基本性能在各兵种中的分布情况来看,步兵比其他两个兵种具有优越性和全面性,因为步兵是惟一兼备三种基本战斗性能的兵种。其次,三个兵种的联合在战争中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力量,人们通过各兵种的联合可以加强步兵所固有的这种或那种战斗性能。
在现代战争中,火力歼灭战起着重大的作用,但是,个人对个人的单兵作战应该是构成战斗的真正的独立的基础。因此,在战争中整个军队仅仅由炮兵组成是不可思议的。一支仅仅由骑兵组成的军队虽然是可以想象的,但它的作战力量很弱。仅仅由步兵组成的一支军队,不仅是可以想象的,而且作战力量也很强。因此,就单独作战的能力来看,三个兵种的次序应该是:步兵、骑兵、炮兵。
但当三个兵种联合作战的时候,每个兵种的重要性就不是按照这个顺序来排列了。火力比运动起的作用更大,所以一支军队没有骑兵可以,但没有炮兵就会削弱很大的力量。
一支仅由步兵和炮兵组成的军队,与一支由三个兵种组成的军队作战,虽然会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如果有相当数量的步兵代替缺少的骑兵,并在作战方法上稍作改变,仍然可以完成自己的战术任务。当然,它在前哨方面会有较大的困难,永远无法猛烈地追击溃败的敌人,而自己退却时则更为艰苦。但是,这些困难还不足以使这支军队完全退出战场。相反,这样的一支军队,在同只由步兵和骑兵组成的军队作战时,却能发挥很好的作用。而后者要抵抗住三个兵种组成的军队,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上面关于每个兵种的重要性的考察,是从战争中一般情况下抽象出来的,而且我们并不打算把这个抽象出来的真理运用于所有战斗的每一种具体情况中。一个担任前哨或正在退却的步兵营,也许宁愿配备一个骑兵连,而不愿意带几门火炮。在迅速追击或者迂回溃逃的敌人时,骑兵和炮兵可以完全不需要步兵,等等。
我们把这些考察的结果概括起来,那就是:
(1)步兵是各兵种中单独作战能力最强的兵种;
(2)炮兵是完全没有单独作战能力的兵种;
(3)多兵种联合作战时,步兵是最重要的兵种;
(4)多兵种联合作战时,缺少骑兵影响最小;
(5)三个兵种联合作战能够发挥最大的威力。
既然三个兵种联合作战能够发挥最大的威力,那么人们自然要问,什么样的比例才是最恰当的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如果能够比较一下建立和维持各兵种所需要消耗的各种力量,然后再比较一下每个兵种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那么,也许可以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用以抽象地表示各兵种最恰当的比例。然而,这样做不过是一种概念游戏。这个比例的第一项就很难确定:虽然其中的一个因素——财力消耗,是不难算出来的,但是另一个因素——人的生命的价值,却是谁也不愿意用数字来表示的。
此外,三个兵种中的每一个兵种都要以国家的某一方面的力量为基础,例如步兵以人口为基础,骑兵以马匹为基础,炮兵以现有的财力为基础,这些都是外在的决定性因素。我们从各个民族和各个时期的历史概况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因素所起的主导作用。
但我们必须有一个可以用来作比较的标准,我们用可以计算的因素——钱财消耗,来代替这个比例的整个第一项。在这方面,一般说可以相当精确地指出:根据一般经验,一个150匹马的骑兵连,一个800人的步兵营和一个有8门6磅火炮【5】的炮兵连,其装备费用和维持费用是差不多的。
至于这个比例的另一项,即一个兵种与另一个兵种相比作用究竟大多少,就更难得出确定的数值了。如果这个数值只取决于火力的大小,那么也许还有可能把它求出来;但是,每个兵种都有自己专门的任务,都有自己的不固定的活动范围,以至于无法扩大或者缩小它;更何况,活动范围的大小只能引起作战方法形式上的变化,不会带来决定性的不利。
人们常常谈到经验在这方面提供的根据,认为从战史中可以找到足够的根据来确定各兵种的比例。但这只是一种空谈,因为它不是以事物财富本质和必然性为依据的,所以在研究性的考察中可以不考虑它。
即使可以为各兵种最恰当的比例设想出一个固定的数值,这个数值也是一个无法求出的未知数X,因而这样做只不过是玩概念游戏而已。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说明,同一个兵种在数量上比敌军占很大优势或处于很大劣势时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炮兵可以增强火力,是各兵种中最可怕的兵种。军队缺乏它就将明显地削弱自己的威力。另一方面,它也是最难于运动的兵种,它使军队变得不灵活。它总是需要部队掩护,因为炮兵不能进行单兵作战,所以,如果炮兵过多,配属给它的掩护部队无法抗击敌军的所有攻击,炮兵就会落到敌人手中,从而带来新的不利(三个兵种中惟有炮兵有这种不利):炮兵的主要装备(即火炮和弹药车)可能会立刻被敌人用来对付我们。
骑兵可以加强军队的运动能力。如果骑兵过少,一切行动就会变慢(步行),各种行动就必须更加谨慎地进行组织,战争要素的燃烧速度就会变慢。这样,结满胜利果实的庄稼就不能用大镰刀而只能用小镰刀来收割了。
骑兵过多,固然不能认为军队的力量就会受到直接的削弱,也不能认为军队的内部比例失调,但是,给养方面的困难增加了,军队的力量自然会受到间接的削弱。少用1万名过多的骑兵,就可以多用5万名步兵。
由于某个兵种比例不当而产生的上述特点,对于狭义的军事艺术来说更为重要,因为狭义的军事艺术是研究运用现有军队的学问。现有军队交给一个统帅指挥时,通常各兵种的比例已定,统帅对此也没有太多的决定权。
某个兵种比例不当会使作战的特点发生以下变化:
炮兵过多,作战必然带有更多的防御性和被动性。这时,必须更多地利用坚固的阵地、较大的地形障碍,甚至是山地阵地,以便利用地形障碍来防卫和保护大量炮兵,让敌军前来自取灭亡。整个战争就将以庄重而又缓慢的小步舞节奏进行。
炮兵不足时,我们将主要采取进攻的、积极的和运动的原则。行军、吃苦耐劳就成了我们的特殊武器。于是,战争变得更复杂、更活跃、更曲折。大的军事行动将转化为许多小的军事行动。
在骑兵特别多的情况下,我们将寻找广阔的平原并乐于采取大规模的运动。同敌人保持较远的距离,我们就可以得到更多和更舒适的休息,而不给敌人以安宁的机会。我们由于控制着空间,因此敢于进行更为大胆的迂回和更加冒险的运用。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运用佯攻和奔袭。
骑兵严重缺乏会像炮兵过多那样减弱军队的运动能力,但不能像炮兵过多那样增强军队的火力。在这种情况下,小心谨慎和擅用策略就成了战争的主要特点。始终接近敌人,以便时刻监视敌人;避免作迅速的、尤其是仓促的运动;总是以大量集中的兵力缓慢前进;宁可进行防御和选择复杂的地形;必须进攻时就直捣敌军的重心,这些都是在这各种情况下的自然倾向。
作战方式由于某一兵种过多所发生的上述变化很少是这样的全面和彻底,以至于仅仅或者主要是这种变化就决定了整个行动的方向。采取战略进攻还是战略防御,在这个战区还是在那个战区,进行主力会战还是采取其他作战手段,这些都取决于其他更重要的条件。如果人们认为不是这样,那么他们恐怕至少是把次要问题当成主要问题了。但是,尽管主要问题已经由其他原因所决定了,某一兵种过多总还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在战争的各个阶段和各个具体活动中,人们在进攻时也可能是小心和慎重的,而在防御时也可能是果断和勇敢的,等等。
战争的特点也能对兵种的比例产生显著的影响。
第一,依靠后备军和民兵进行的民众战争,自然只能建立大量的步兵。因为在这种战争中,缺乏的往往是装备而不是人员,而且装备也只限于一些最必需的东西,一般来说,建立一个拥有8门火炮的炮兵连所需要的费用完全可以用来建立两个或三个步兵营。
第二,兵力弱的一方同兵力强大的一方作战时,如果不能从民众武装或与此相近的后备军中寻求出路,那么,增加炮兵就是兵力弱的一方谋求均势的最简捷的手段,这样既可以节省人力,又可以加强自己军队的最根本的因素——火力。而且,兵力弱的一方的战区往往比较小,这对炮兵来说更为适用。腓特烈大帝在七年战争的后几年就曾采用过这种手段。
第三,骑兵是适于进行运动和大规模决战的兵种。在战区辽阔、需要广泛机动和企图进行决定性打击时,使骑兵超过一般的比例是很重要的。拿破仑就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范例。
进攻和防御本身对兵种比例没有什么实际的影响,这在以后我们谈到军事行动的这两种形式时才能讲清楚。在这里我们只想说明一点,进攻者和防御者通常都在一个空间内行动,至少在许多情况下,他们都可能有同样的决战意图。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回忆一下1812年战局。
人们通常认为,在中世纪骑兵要比步兵多得多,从那以后,一直到今天,骑兵所占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这种看法至少有一部分是出于误解。如果人们研究一下有关中世纪军队的比较精确的资料,就会发现,那时骑兵在数量上所占的比例平均来说并不很大。我们只要回忆一下十字军的步兵数量或德意志皇帝远征罗马时的步兵数量就够了【6】。但是,当时骑兵的重要性却大得多。骑兵是一个较强的兵种,是由民族中最优秀的一部分人组成的,它的数量虽然一直很少,但仍然被看做是主要兵种,而步兵却不受重视,几乎无人提及,因此,人们就产生了当时步兵很少的看法。当然,那时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国内发生的一些小规模军事冲突中,一支规模较小的军队完全由骑兵组成的情况的确比今天常见得多。由于骑兵在当时是主要兵种,所以这并没有什么矛盾。但是,如果我们看到人数众多的大军队的一般情况,那么上述情况就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直到在战争中废除了一切封建隶属关系,战争开始由募兵、佣兵和饷兵来进行,也就是说战争开始依靠金钱和征募来进行,即在三十年战争【7】和路易十四战争时期,才停止使用用处不大的大量步兵。如果不是火器的显著改进使步兵的重要性提高了,因而步兵在比例上保持了某种程度的优势,那么也许又会恢复到完全用骑兵作战的局面了。在这个时期,步兵同骑兵比例是:步兵较少时为1∶1,步兵较多时为3∶1。
在这以后,随着火器的不断改进,骑兵日益丧失其原有的重要性,这一点实际上不难理解,只是必须说明,火器的改进不仅是指武器本身和使用武器的技能的改进,而且是指对装备这种武器的部队的使用的改进。在莫尔维次会战【8】中,普鲁士军队的射击技能达到了最高的水平【9】,至今还没有谁能超过这个水平。但是,在复杂的地形上使用步兵和在散兵战中使用火器,却是后来才发展起来的,应该看做是火力战方面一个巨大的进步。
骑兵所占的比例变化很小,它的重要性却有很大变化。这看来似乎是矛盾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中世纪军队中步兵的数量很多,并不是由步兵同骑兵的内在关系决定的,而是因为不能编入费用很大的骑兵里的人全部编入了步兵,因此,建立这种步兵,只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骑兵的数量如果只根据骑兵本身的价值来决定,那么再多也不会嫌多。这样就可以理解,骑兵的重要性尽管在不断降低,但却始终能够保持一定的价值,并且在长时期内一直保持着这个比例。
至少从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以来,骑兵同步兵的比例根本没有什么变化,始终保持在1∶4、1∶5和1∶6之间。这种情况似乎表明,这样的比例正好满足了自然的要求,它似乎就是那个无法直接求得的未知数。我们对这一点表示怀疑,在许多最著名的事件中骑兵的数量之所以那样多,显然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
俄国和奥地利就是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的国家,因为这些国家还保留着鞑靼制度的残余。拿破仑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从来不嫌兵多。当他利用征兵制最大限度地征兵以后,就只有用增加辅助兵种的办法来加强自己的军队,这样做主要的是花钱而不是增加人。在拿破仑的一些规模极大的战局中,骑兵起的作用比在一般情况下要大。
腓特烈大帝曾经精打细算,为他的国家省下每一个新兵。尽量利用外国的力量来维持强大的军队,他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当时的国土本来就很小,再除去普鲁士和威斯特法伦的各省【10】,我们就会理解这一点。
骑兵需要的人数本来就少,通过征募也很容易得到补充,而且腓特烈大帝的作战方法是以运动战的优势为基础的,因此,一直到七年战争末期,虽然他的步兵有所减少,而骑兵却仍然不断增多。在七年战争结束时,他的骑兵数量也只勉强达到战场上步兵的1/4强。
在上面讲过的这个时期里,有不少骑兵力量非常弱而获得胜利的战例。最著名的例子是大格尔申会战。如果只计算参加战斗的师,那么拿破仑当时有10万兵力,其中骑兵5000人,步兵9万人;联军有7万的兵力,其中骑兵2.5万人,步兵4万人。拿破仑比对方少2万名骑兵,却只多5万名步兵,按理说他应该多10万名步兵。既然拿破仑以5万兵力的优势就取得了会战的胜利,那么假如当时双方步兵的比例是14万对4万,难道他就有可能失败吗?
当然,联军骑兵的优势的巨大作用在会战以后立即就显示出来了,因为拿破仑在会战以后几乎没有获得任何战利品。由此可见,会战的胜利并不等于一切,但是,难道获得胜利不是主要的事情吗?
在进行了这些考察以后,我们就很难相信,骑兵和步兵80年来所形成和保持的比例,是完全根据它们的绝对价值得出来的最恰当的比例。相反,我们认为这两个兵种的比例经过多次的变动之后,将来还要像目前一样继续变化下去,而且骑兵的绝对数量最后将大大减少。
至于炮兵,自从发明了火炮以后,火炮的数量自然是随着火炮的重量的减轻和构造的日益完善而增多的。然而,从腓特烈大帝时代以来,火炮的数量差不多总是保持在每千人2—3门的比例。这是战局开始时的比例,因为在战斗过程中炮兵的损失不会像步兵那样大,所以在战局结束时,火炮的比例会显著增大,可能达到每千人三四门乃至5门。至于这个比例是否恰当,火炮的数量能否继续增多而不致在总的方面不利作战,这些问题只有靠经验才能解决。
现在我们把整个考察的主要结论归纳如下:
(1)步兵是主要兵种,其他两个兵种从属于它。
(2)骑兵和炮兵不足时,可以在作战指挥上通过更艺术和更积极的活动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但这必须以步兵比对方强大得多作为前提,而且步兵越是精良,就越可能达到这一点。
(3)炮兵比骑兵更加不可缺少,因为炮兵是主要的火力,而且在战斗中炮兵同步兵的关系更为密切。
(4)总之,就火力来说,炮兵是最强有力的兵种,而骑兵是最弱的兵种。因此,人们必须经常考虑:炮兵可以多到什么程度而不致产生不利的影响,骑兵可以少到什么程度却照样能够应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