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参考的中国选项
基于前文的理论建构及其对未来趋势的研判,中国在推动国际秩序变革中的可能选项应观照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努力打造超强的国力、领先的科技水平,争取广泛的国际支持。目前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超强国力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对中国而言,其首要任务之一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成为技术创新领先国家,实现国家的全面现代化。除了科技和经济创新的体制机制亟须改革,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也亟须通过创新机制,为世界贡献更多惠及全球的社会科学知识,以塑造中国的“知识领导力”。
第二,正确评估改变和维护国际秩序的成本与风险。中国追求的不是对既有国际秩序中基石性制度的挑战,而是通过合作和磋商进行渐进式的、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及美国等发达国家同时带来效益的变革。中国应全面评估各方面的成本与风险,避免陷入“战略过于扩张”和“战略透支”。
第三,正确的国际身份定位。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平、合理、平等的方向变革,中国要从全局和整体上关注国际秩序的变革,而不仅仅是关心自身的国际地位。此外,中国目前所拥有的最重要的国际地位,从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到在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地位,无一不是来自于美国和西方主导的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基于此,在具体制度的变革上,中国不应大而化之地讨论“制度之争”,而应将重心放在提供解决方案上,同时应在学习中不断完善对制度的认识,从而做到制度的不断创新与变革。目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中国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金砖银行等多边发展银行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且倾听了发展中国家的需求。
第四,东亚优先。即便困难重重,中国也需要优先经营东亚地区。与此同时,中国还应继续推动区域间的协调和合作特别是与欧洲(欧盟)、非洲、中亚、拉丁美洲这几个关键地区的协调与合作。如果世界是一个越来越“区域化”或者说是“地区化”的世界的话,那么地区间的合作与协调就会越来越重要。中国与各地区组织都有相当的合作基础,但还有待加强。而中国与某些金砖国家的合作则或许可以放在地区间合作的框架之内。与此同时,中国还应清醒认识到,只要地区内的国家不能够实现它们之间的基本和平,任何该区域外的国家都难以有太大作为,中国恐怕也不例外。
▍结语
对任何一个新兴大国来说,如何与既有的国际秩序相处都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中国领导人在2015年9月24日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时明确指出,“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体系,不意味着另起炉灶,而是要推动它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议都是开放、透明、包容的,有利于有关国家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减少贫困,欢迎包括美方在内的有关各方积极参与。”在十九大报告中,中国领导人再次明确指出,“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对于任何一个新兴的大国来说,如何与既有的霸权国相处同样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更何况当今的霸权国还是构建并维持了当今国际秩序的霸权国。我们必须认识到,没有一个既有的霸权国会愿意放弃它的领先地位:美国也不例外。只要我们认定任何国家都无法真正从外部阻挡中国的经济增长,而中国的经济增长更多的是靠国内的改革和开放的话,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沉着冷静,以国内的改革开放为基石,治理好自己,尽可能与其他国家(包括霸权国)和非国家行为体,共同推进国际秩序稳步改进,从而造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