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时间
很多人都认为,“时间”并不存在,“时间”只是被人们发明出来,方便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一种度量工具,是存在于人类意识里的一种概念。
并且如果全人类都不存在了,那么“时间”也就会一起不存在了。所以,“时间”肯定只是人类的一种幻觉,而不是什么具体的物质。
但从前文的论述可知,“时间”代表着宇宙物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从人类诞生之前就存在,并且在人类消失之后也一定会继续存在,而这就是“时间”的客观性——不以人类的意识为转移。
然而,还有一种“时间”,的确是存在于人类的创造和控制之中,就是世界统一时间(UTC)——这个人为规定的全局唯一“时间”。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各种各样的计时工具,但我们都需要去校准这个世界时间,从而让我们拥有了一个统一恒定的时间流逝速度——可以说这是人类同步信息交流的基石。
当然,这个世界时间可以很好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处在宏观低速的同一个引力场之中,相对论的时间膨胀效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宏观上和直觉上,大家都自然而然的接受了,这个人为创造的非现实的世界时间。
但除了以上“客观时间”和“人定时间”以外,还有第三种的时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就是“生物时间”,即我们大脑中的时间。
大脑中的时间
事实上,我都能曾感受到过,童年漫长的暑假,等人、等下课、等结果、等如厕的的煎熬,有时候我们不停的看时间,时间就走的越发缓慢,但有时候处在开心快乐、或是全神贯注的状态,时间却又可以走的飞快,让人惊叹。
显然,我们的大脑对时间的感受,在不同的情景、状态和事件之下,是不一样的,并且是与“客观时间”和“人定时间”有所不同的。
而这其中的快与慢就在于,当“客观时间”所代表的“变化”,转换成信息进入我们的大脑时,这些信息的“变化”,就成为了我们大脑中实时体验到的“时间感”,而信息存储在了大脑的神经网络之后,回想起的信息“变化”,就成为了我们记忆叙事中的“时间感”。
是的,时间在脑子里,也是在计量一种变化——信息的变化。并且我们所正在经历“事件”时的感受,与回忆经历“事件”时的感受,其时间感的长短,是不一样的。而这两种时间感就是——体验时间与记忆时间。
首先,体验时间。
这就是我们能够实时体验到的时间,这依赖于我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处理的环境信息。
如果环境信息变化的少,我们自然就会觉得时间过得慢,比如我们频繁的查看手表,但时针几乎没怎么旋转,或是盯着秒针一格格的跳动,这都是在接受重复且没有信息量的变化。
而在等人、等车的时候,我们会在大脑中不断模拟预测期望中的“变化信息”——就是来人或来车,并且潜意识还会过滤掉大部分的其它环境信息——只关注期望中的“变化信息”,于是此时我们很容易觉得环境中没有信息变化,从而感受到时间流逝的慢——产生焦急感。
那么,如果环境信息变化的多,我们自然就会感到时间流逝的快,比如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做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事情,或是去了很多不同的地方,甚至是看了一部电影——内容丰富精彩且引人入胜,我们都会觉得时间过的很快。
其次,记忆时间。
这就是我们回忆过往的时候,所能体验到的时间流逝,这同样依赖于信息的变化,只不过这个信息变化,是存储在大脑结构之中的信息,所体现出来的。
然而,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就在于体验到的环境信息,未必都能够进入记忆之中,甚至大部分体验到的信息都被丢弃了,只保留下了一小部分印象特别深刻的信息,进入了长期记忆。
于是,我们就会发现:等待是无聊漫长的,但回忆起来,却因为没有什么信息,而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接受信息繁多,感觉时间走的飞快,但回忆起来却会因为信息量大,而感觉时间过得很慢。
事实上,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记忆体验信息的模式,是符合峰终定律的:即对一项事物的体验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是在峰(Peak)与终(End)时刻的体验,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好与不好体验的时间长短,对记忆差不多没有影响。
也就是说,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记忆时间的快与慢,仅取决于我们体验时间中——峰值与终值时刻的信息记录。
最后,激素时间。
这其实还是属于体验时间,只不过这种情况,是人体内的化学激素严重影响了,我们对环境信息的捕获和处理。
比如,在遇到危险的时刻、兴奋愉悦的时刻、紧张刺激的时刻,亦或是在药物的作用下,体内各种化学激素的协同配合,就会让大脑进入一种“超高速运转”的状态,此时大脑将会捕捉到大量平时难以察觉到的环境信息,并进行难以置信的高速处理。
显然,这种模式是进化出的一种本能——用来趋利避害的适应环境,以求得更大生存概率。但在这种情况下,大脑中高速处理的信息,其变化速率,会让我们体验到时间的流逝,发生剧烈的减缓,甚至还让我们能够体验到某种“子弹时间”的效应,即感受到时间短暂的停滞。
有实验研究表明,人们在进行蹦极的时候,能够看到在正常状态下无法看到的信息——就是在下落的过程中让人去看一块显示屏上的文字,测试发现在蹦极过程中,越是紧张的心跳加速的人,越是能够更多的阅读到文字的内容,而那些蹦极专家则基本都无法看清文字的内容。
甚至,还有些人在蹦极的过程中,摄像机发现,他们紧张到全程闭眼,但结果他们依然宣称看清了文字的内容。显然,这是在本能激素的作用下,虽然大脑没有捕获到任何信息,于是就开始“自导自演”了——要知道,脑子里本来就存有很多的信息素材的。
衰老与时间
总体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一定会感到时间流逝的越来越快。天亮天黑,四季更迭,斗转星移,光影变换,睁眼、眨眼、闭眼,时间恍惚而过,甚至来到垂暮之年,回首过往,会感到人生不过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生物学上认为,随着年纪的增长,衰老会让大脑的海马区不断地缩小,同时脑神经元的整体数量——也就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的密度,也会大幅度的下降。
事实上,海马区之于大脑,就像是内存之于计算机。它掌管着我们的叙述性记忆和学习能力,以及还直接处理——大脑通过感官接受到的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等,各种环境信息。
然后,海马区会在睡觉的时候,“自主”决定哪些信息将会被存储为长期记忆——形成神经元持久网络,哪些信息将会被遗忘。
而海马区,本身也会暂存一些近期的——通常是几天几周几个月内的“新鲜”记忆,以便快速存取。
那么,显然海马区的缩小,就会让我们能够实时捕获到的环境信息、近期能够记忆的环境信息、以及能够转化为长期记忆的信息,都同时减少。而神经元网络结构的密度下降,则会不断丢失已经存储的长期记忆。
于是,衰老就会同时让,大脑体验时间与记忆时间的能力不断下降,再加上每天不断循环重复没有信息变化的生活模式,最终体现出来的就是——随着年龄年的增长,我们会感觉到时间流逝的越来越快,从一小时、一天、一周、到一个月、一年都在飞速的流逝与缩短。
结语
综上可见,关于时间:最外层是宇宙的客观时间、其次是人类创造的人定时间、最后是我们每个人能够真实感受到的大脑时间。
并且事实上,人定时间并不是真实的客观时间,而大脑时间更是可以与前两者完全不同。那么客观时间到底重不重要呢?大脑时间能算是真实存在的吗?
或许,感觉睡了很久,其实只睡了几分钟——这是回到了过去;而感觉只睡了几分钟,但其实睡了很久——这是去到了未来。
谁知道呢?关于宇宙和时间,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在等待着人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