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尤其是中学生,无疑是我们这个国家最忙的一类人。他们通常会在早上6点之前起床,晚上12点以后睡觉。除了走路、吃饭、上厕所之外,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几乎无一例外地处在学习的环境中。他们会连续听4个小时的课,他们会连续做2个小时的题,这些智力活动无疑都是非常消耗精力的。即便回到家,他们也不会非常轻松,有成堆的作业等待着他们去完成。
对于成年人来说,放假是放松和休息。而对于学生来说,放假可能意味着变本加厉的学习任务。基础班,能力提升班,考前辅导班,一对一VIP班……是他们假期的主要“休闲胜地”。英语补习、数学补习、理化补习、文综补习……是他们假期的主要“旅游项目”。所以,有些学生听到放假的消息不但不开心,反而很害怕。
与学生付出的巨大代价不成比例的,是他们取得的成绩。我的学生有很多都参加了课后补习班,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都有常年伴随的家教。但奇怪的是,学生课后补习参加得越多,学习成绩提高的幅度反而越小。那些正在参加补习班和已经请了家教的家长和同学也许会有同感。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矛盾的现象呢?
答案其实就蕴涵在问题之中。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说过:“如果你想使一个人残废,只要给他一对拐杖并等上几个月就可以了。”补习班和家教扮演的就是“拐杖”的角色。每次我在课堂上发现不听课的学生,都会在课后找他们谈话。这些学生中除了极少数完全对学习丧失兴趣的学生外,其他的大部分学生都参加了课外的补习班,或者请了家教。因为这些补习班和家教会把白天学校的内容再讲一遍,所以这些学生便不再重视学校的课堂学习。补习班和家教成了他们的拐棍:课文看不懂,找补习老师;课堂上没听课,找补习老师;作业不会写,还是找补习老师;在长期的依赖中,他们已经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再相信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
这些强烈的负作用足以抵消课后补习的所有优势,并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越是依赖补习,自主学习能力越是低下;自主学习能力越低,就越是依赖补习……
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唯一办法,就是给孩子们“断奶”——让他们甩开拐棍,学会相信自己,学会自主学习。对于长期处在补习状态的学生来说,这样做在初期一定会导致学习成绩的进一步下滑。可这是培养孩子相信自己和自主学习习惯必须付出的代价。一旦学生们明白,自己再也没有任何依靠,一切学习都要依靠自己独立完成,他们便会重新审视自己和学习的关系,并开始尝试着自主学习了。一旦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接下来的事情就无需家长们多操心了:无需别人提醒,他们会主动跟随老师讲课的思路;无需他人提醒,他们会主动做笔记,复习课文;无需他人提醒,他们会主动完成习题,并根据出现的问题主动向老师提问。
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主动和被动的区别更大的了。养成主动学习习惯的副产品,是有关学习的自信。如果在补习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道题,你会把这个结果归因于老师;如果是在你自己的努力下做出了这道题,你会把这个结果归因于自己。你会慢慢相信自己才是最终值得依靠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