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年代,翻译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离开了翻译,我们将无法欣赏火爆的进口大片;离开了翻译,我们将无法看懂进口药品的使用说明书;离开了翻译,我们将无法品读优秀的国外书籍……
不只是不同语言之间需要翻译,即便是同一种语言,也需要进行翻译。比如,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往往都会把它们翻译成白话文。
除了上述这些情况,你还见过别的翻译吗?你见过把一种现代汉语翻译成另一种现代汉语吗?
在你做出否定的回答前再好好想一想。这种翻译你不但见过,而且几乎天天都在见。老师对教材内容做出的解释,属于这样的翻译过程。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详细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属于这样的翻译过程。而你自己深入浅出地把教材中的话变成更符合你自己语言习惯的话,更是这样的翻译过程。这种翻译是足以左右你成绩高低的重要技能。熟练掌握并使用这种翻译技能的同学总是能够迅速接受新知识,并牢牢地记住它。而不了解这种翻译技能的同学则会事倍功半,即便花了很多精力,也无法准确理解教材上的知识点。
很多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教材上满篇都是汉字,没有一个字不认识,可是放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就看不懂了。对于学习者来说,这是再常见不过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术语和抽象名词对大脑的影响。对于组合在一起就难以读懂的文字,我们这类信息称之为“无氧信息”。
所谓无氧信息,也就是会在短时间内耗尽我们大脑氧气,让我们陷入疲惫和困倦的信息。教材上难以理解的话,习题中难以理解的叙述,都属于无氧信息。它们是造成我们打哈欠、犯困的罪魁祸首。频繁地接触无氧信息,无疑会大大降低我们的学习效率。当我们的眼球不断移动,大脑却在空转的时候,我们只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坏消息是,几乎每一本教材中都充斥着大量的无氧信息。这是中国的教材编写制度决定的。无论谁写教材,都会是这样的情况。短时间内,我们不可能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无法让教材像小儿书一样通俗易懂。
好消息是,无氧信息的弊端不是无法克服的。解决的方法就是把无氧信息翻译成有氧信息。
所谓有氧信息,是指极少消耗大脑氧气,可以让大脑在有氧状态下轻松接受的信息。(关于有氧信息和无氧信息的更详细的知识,请参考拙著《有氧信息》)那些与知识点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都属于有氧信息。
有氧信息给学习者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由于可以被大脑轻松接受,我们便可以用很少的时间完成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这是一种可以在根本上提升我们学习效率的方法。
就目前的情况看,将知识由无氧信息转化成有氧信息的工作,主要是由老师来完成的。同学们的笔记,在教材上所做的标注,大部分都是老师口中对教材的讲解。专心听讲的重要性我们刚才已经探讨过了。可是如果你总是依赖着老师帮你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点,记忆知识点,那么你的学习效率一定很低。老师的作用自然无法替代,但老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位同学的接受程度,他的语言风格也不可能完全符合你的信息接受习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你自己来做这个翻译。我曾见过很多擅长做这种翻译的同学。他们习惯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解释教材的内容,而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用这样的方法记忆知识点,不但速度更快,而且理解得更深刻。
不要把无氧信息翻译成有氧信息想象成一件很困难的事。事实上,只要你能按照我接下来要告诉你的秘诀去做,你一定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这种翻译技能。
这个秘诀由三个关键词组成。只要你能把这三个关键词代表的特征加入到你翻译出来的信息中,你就可以成功地把无氧信息翻译成有氧信息。
这三个关键词是:简单、有趣、实用。
首先,要学会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化。事实上,教材上真正有价值的重要观点,不会超过其总文字量的20%。而这20%的内容,完全可以用不到三分之一的文字去概括。而这三分之一的文字又可以进一步简化、浓缩。学习用关键词对知识进行概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后面我们在讲解思维导图的时候还会再次谈到这个重点。总之,你的任务就是把教材上烦琐的叙述方式尽可能弄得简单一些。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可以暂时放下。
其次,要学会把知识趣味化。事实上,每一个学科的知识都是非常有趣味的。关键看你是否有足够强烈的意愿把它变得更有趣。浮力定律是初中物理的必修内容。如果单纯看教材的讲解,你自然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枯燥的理论。但是,如果你了解到,这个定律的发现与阿基米德那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紧密相连的话,你就不会觉得这个定律枯燥了。你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把枯燥的知识点与有趣的东西联系起来,这种联想可以不受逻辑的控制,只要你觉得有联系并且有趣就行。把知识趣味化是一项非常实用、而且非常高效的技能,它也是思维导图的灵魂特征。后面在讲解思维导图的时候还会提到这一点。
最后,你要尽可能让知识变得实用。任何知识都有其存在价值。能够被写进教材的东西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也许你不喜欢,但是它们既然能够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人人都知道药难吃,可是如果你生了病,会不会吃药?如果会的话,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吃药可以治病。可见,表面上再讨厌的东西,如果具有实用价值,就可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那么,你现在学习的知识呢?它们又有什么用?仔细想想吧,如果你能找到答案,即便这个答案并不正确,也能改变你对这些知识的看法和态度。一个最讨厌语文的孩子也许会因为别人夸他信写得好而热爱语文。一个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也许会因为和老外聊过天而对外语产生了兴趣。也许你一时间还想不出属于你自己的理由,可是你一旦想到了,就会明白这样做的价值和意义。
简单、有效和实用是有氧信息的三大特征(详见拙著《有氧信息》)。如果在将教材上的知识转化成简单、有趣、实用的有氧信息,你将进入高效学习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