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食物-穿越到先秦吃顿饭,差点饿死!-人类与食物的演化关系+酥脆-酥脆之源:昆虫-酥脆之源:植物-酥脆之源:熟食-咀嚼中的脑-嘎嘣脆-“酥脆”这个词儿-干脆的小结-双足、大头、小脸的超级杂食猿类-栖于树,食于树-脑与肉-高能耗的大脑-“以鱼补脑”假说-从杂食到超级杂食-农业与超级杂食动物-摩登原始人+食物与感官的脑-味觉文化-味觉原理-赏味的脑-痛并快乐着:吃辣椒-味觉的遗传变异-食物高潮-静心品尝+多吃点,少吃点-当然想要多吃一点-从肠胃到大脑-脑结构与体脂肪-脑功能与体脂肪-进食成瘾-厌食成瘾-节食与脑+关于食物的记忆-记忆的海马-海马、进食与开胃小菜-进食、记忆与遗忘-工作记忆与烹饪-关于未来的记忆-记忆的盛宴+好食物、坏食物-火鸡与食火鸡-这是比萨吗?头脑中的类别与分类过程-饮食结构为什么要有名字或者形状?-食物的好与坏-脑海中的菜单+食物与创造之旅-创造力的演化有何用处?-创造力与脑-创造性的厨房氛围-另一个创造性厨房-选择去创造+心智理论与食物理论-心智理论-食物理论-心智理论与食物理论——致谢-心智理论与食物理论——参考文献-采摘与叙述:与自然的相遇+人类食物的历史-人类食物的历史——食物的来源-人类食物的历史——口味的形成+有机蔬果,健康还是骗局?-卖得越贵亏得越多!有机农业掉入自己设计的“高端”大坑-为什么说食物主宰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摩登原始人

2019年2月2日 字数:2512 来源:人类与食物的演化关系 作者:艾伦 提供人:salepalo8......

摩登原始人

一些评论者把农业文明看得非常阴暗压抑,而把传统狩猎-采集者的生活想象得充满光明与愉悦。[47]但是我们也能强烈地感觉到,农业出现之后的生活有得有失,至少在饮食方面是这样的。相对富裕的发达国家给了居民选择的权利。而选择之一就是重建过去的饮食结构,尤其是旧石器时代(从250万年前石器出现一直到农业出现的漫长历史时期)的饮食。这颇具讽刺意味,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和科学化、产业化的农业,给人类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吃得像野蛮人”一样。

有这张饮食类书目清单为证,有不少人采纳了,至少是考虑过,回归旧石器时代的饮食:

《旧石器饮食法:吃你该吃的,减重更健康》(The Paleo Diet: Lose Weight and Get Healthy by Eating the Foods You Were Designed to Eat)

《运动员的旧石器饮食法:巅峰运动表现的营养配方》(The Paleo Diet for Athletes: A Nutritional Formula for Peak Athletic Performance)

《旧石器时代的答案:原始人类饮食法》(The Paleo Solution: The Original Human Diet)

《原始蓝图:重塑基因,减肥不费力,健康有活力》(The Primal Blueprint: Reprogram Your Genes for Effortless Weight Loss, Vibrant Health, and Boundless Energy)

《原始蓝图烹饪书:原始、低糖、旧石器、无谷物、无奶、无谷物蛋白》(The Primal Blueprint Cookbook: Primal, Low Carb, Paleo, Grain-Free, Dairy-Free, and Gluten-Free)

《演化饮食法:我们应该吃什么、怎么吃》(The Evolution Diet: What and How We Were Designed to Eat)

《演化饮食法:全天然,防过敏》(The Evolution Diet: All Natural and Allergy Free)

《新演化饮食法:旧石器时代的祖先教你如何减重、塑身、抗老化》(The New Evolution Diet: What Our Paleolithic Ancestors Can Teach Us about Weight Loss, Fitness, and Aging)

《旧石器处方:饮食、锻炼与生活方式》(The Paleolithic Prescription: A Program of Diet and Exercise and a Design for Living)

《瘦瘦的尼安德特人:穴居人饮食法让你拥有苗条、强健的体魄》(NeanderThin: Eat Like a Caveman to Achieve a Lean, Strong, Healthy Body)

《分子校正饮食法:旧石器时代的范例》(Orthomolecular Diet: The Paleolithic Paradigm)

《石器时代的健康秘密》(Health Secrets of the Stone Age)

旧石器时代的饮食似乎已经孵化出了一个出版产业。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些图书开始陆续出现。而第一本系统阐述旧石器时代饮食的图书出版于1985年由S. 博伊德·伊顿(S. Boyd Eaton)和梅尔文·康纳(Melvin Konner)合著。[48]

那么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究竟吃些什么?与大多数人今天的饮食又有哪些差别?有两个问题要时刻注意:第一,当我们谈论把旧石器饮食与当代饮食相比较时,我们指的是一个理想化、平均化个体的理想化、平均化饮食。而在实际情况中,出于各种原因,个体和饮食的具体情况都充满了变数;第二,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比今天的人类活动量大,他们需要更多的能量来完成日常活动。

与当代饮食(西方化发达国家的饮食)相比,旧石器饮食含有更多的热量,但是这些热量更多地来自蛋白质,而非油脂。[49]事实上,旧石器饮食消耗的蛋白质要比今天的建议摄取量高出很多。旧石器饮食富含纤维素和微量营养素,含钾比钠多。当代饮食和旧石器饮食中糖类的比重接近,但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通过食用水果和蔬菜来摄取糖类。水果和蔬菜都富含纤维素和微量元素,而发达国家的居民依靠精制谷物和单糖摄取糖类,其中没有多少纤维和微量元素。

尽管现代饮食被贬得很低,但是要注意一点:现代饮食的大多数负面作用都在生命的后期体现出来。患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的人已经幸运地躲过了大多数传染病,受到感染时能得到足够的治疗,怀孕、哺乳期间能摄入远超所需的热量以保证胎儿和婴儿的生长发育。即便是在肥胖率高的人群中,饮食也并没有影响人们的发育和繁殖,虽然他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没有达到理想标准。不过还是有证据支持所谓的“不协调假说”(mismatch hypothesis),即我们的身体还是旧石器时代的,难以完全适应现代环境。临床医师斯塔凡·林德贝格(Staffan Lindeberg)深入研究了旧石器饮食对现代化城市生活的影响,他写道:“显然人类不能很好地适应1万年以内培育、引入的主要食物,这包括谷物、奶、盐、精炼油和精制糖……人类生理能够完全适应的是瘦肉、鱼、贝类、昆虫以及大量植物性食物的混合饮食。”[50]在临床试验中,林德贝格和同事证明,旧石器饮食能够减轻2型糖尿病症状,其效果要好于主流的糖尿病患者饮食,也好于著名的地中海饮食〔10〕。[51]

且不论旧石器饮食是不是今天的最佳选择,我们有必要意识到,现代农业饮食善于给人制造一种多样化的错觉(看看超市货架上摆着多少种早餐麦片),其实只是反复使用有限的食物原料。发达国家真正的奢侈生活是,超市里确实能买到多样化的食品,前提是你要愿意远离那些最普通不过的工业化农产品。虽说食物反映了社会地位和文化习俗,但是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购买自己想要的食物,可以是纯素食或者不含谷物蛋白的食物,也可以是每天早上都吃甜甜圈喝可乐。我们也可以选择把超级杂食性再升级扩大。

提倡旧石器饮食的人喜欢说,自人成为人属动物以来,99%的时间都在吃旧石器饮食。但是在灵长目的历史上,旧石器时代只占了3%的时间。而我们头脑中那些喜欢甜、咸、多脂、酥脆的“按钮”,以及想要再多吃一点的“按钮”,却都是在灵长目的漫长历史中演化出来的。现在只要这些按钮被按下,身体还是一样有反应。即便旧石器饮食更适合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智却不一定喜欢。其中有很多原因,比如,人类在饮食上是机会主义者,可以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下的食物。在一定程度上,旧石器饮食结构的出现是偶然的,当时的条件限制一旦被解除,我们没有必要选择重建这种饮食结构。农业自有其优点,它可以支撑起更多的人口以及这些人口创造出的强有力的文化习俗。农业释放出的社会化力量不仅塑造了我们的饮食,也塑造了我们的身体和心智。[52]另外,在个体层面,选择旧石器饮食意味着有意识地改变用一生时间养成的习惯。我们在后面将会谈到,改变饮食习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超级杂食意味着,各种各样的饮食习惯对人类而言应该都是“自然的”。当然,我们是依靠文化获得超级杂食性的,从严格的营养学角度来讲,我们的很多决定都“不自然”。人们拒绝食用完全可食的食物,只是因为它们被视作“不洁”,或者它们是敌人的食物,又或者根本没有什么理由。如此任性必然要付出演化上的代价。但与此同时,由于将食物与进食行为嵌入了宽广的文化和认知体系中,超级杂食性是功大于过的。我们可以在其他灵长目动物的身上发现食物社会性的蛛丝马迹:猴群中的等级地位严重影响猴子个体的进食习惯,而黑猩猩以食物(肉)换取性交的机会。但是人类比任何一种灵长目动物走得都要远,食物更多地关乎社会生活,营养与健康甚至不是第一位的。这是超级杂食性的基础,也是人类取得演化优势的终极关键因素。

注释

〔1〕旧世界指东半球,即亚洲、欧洲和非洲三大洲。——译者注

〔2〕新世界指西半球或南、北美洲及其附近岛屿。——译者注

〔3〕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指在生态系统中,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相关联的特定时空位置和功能地位。两个种一般不能处于同一个生态位。——译者注

〔4〕前体(precursor)经过体内代谢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例如此处指酪氨酸经过代谢可以转化为多巴胺。——译者注

〔5〕贝丘(midden)也叫贝冢,古代人类居住遗址的一种﹐包含大量食剩抛弃的贝壳。——译者注

〔6〕莫斯特(Mousterian)文化是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代表文化。在欧洲,这种文化主要是尼安德特人创造的。——译者注

〔7〕高贵的野蛮人(noble savage)一词流行于19世纪的欧洲,指未开化的原始人善良天真,不受“现代文明”的玷污。——译者注

〔8〕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1930—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著有《历史之岛》、《甜蜜的悲哀》等,对晚近西方人类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译者注

〔9〕金丝雀对瓦斯非常敏感,微量的瓦斯即可令其不适甚至死亡。于是17世纪,西方习惯把金丝雀放入矿井检测空气质量。——译者注

〔10〕地中海饮食(Mediterranean diet),指地中海北部地区,尤其是克里特岛居民的饮食结构,其最大的特点是以橄榄油作为食用油。这种饮食结构受到现代营养学的推崇。——译者注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