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为政第二

2018年10月12日  来源:论语 作者:陈耀南 提供人:rose5......

本篇导读

本篇分为二十四章,全部都是孔子的语录。提及的人则有鲁国国君、鲁国大夫、孔子弟子等,据此可以了解孔子为众人师表的情况。本篇论及为政、教化、学习、修养、孝道等方面的内容。孔子主张德政礼治:认为治政必须以教化百姓为首任,从政必须以学习为前提,对于有疑问之事采取谨慎的态度;国君要任用正直之人来辅政,当政者都要从修养自身做起,以使社会形成普遍的道德风气:友爱、孝悌、讲信用。还指出了教学科目的特点,概述了自己为学进德的经历,提倡学思并重的学习方法,反对研习具有极端倾向的学说。2.5-2.8章对孝道的含义做了集中阐释:能够按照礼的规定办事,无论是父母在世时的赡养义务,还是父母去世后的悼念程序,这样就是尽孝。孝敬父母突出在这个“敬”字上,这种感情是人类所特有的,要在日常与长者的交往中显示出来。虽然在孔子的时代,敬顺之情明显是受到等级制的影响而产生的,时至今日则完全可以用对于长者的尊敬来代替。2.9-2.10章谈到考察人的品性要以行动为依据。2.12-2.14章分析了君子的特点:多才多能,堪当重任,积极实践,言行一致。

2.1

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

1共:通“拱”,环抱、环绕之意。这里是以北辰比喻最高领袖,以众星比喻臣民。

译文

孔子说:“当政者运用道德来治理国政,就好像北极星,安居其所,而其他众星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2.2

子曰:

『《诗》三百1,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2」。』

1《诗》:《诗经》。三百:概举整数而言。《诗经》实有三百零五篇诗,连同有题无辞的六篇笙诗,共三百一十一篇。

2思无邪:《诗经?鲁颂》中的句子,诗篇原意描写鲁侯牧马之盛,一切纯出自然。“思”是发语词,并非“思想”。后人解作“不涉邪念”,虽似合于儒家德治理想,其实并非原意。

译文

孔子说:“《诗》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总括它,就是‘思想主旨纯正无邪’。”

赏析与点评

此语是孔子针对《诗经》,或说文学发出的重要评论。“思”,本是无意义的发语词,即是说《诗经》的最大特质是“无邪(心念集中)”,后人则联系孔子重德,发挥为“不涉邪念”,这条充满道德训诫的原则就变成了儒家文艺评论标准。

2.3

子曰:

『道之以政1,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

1道:同“导”,引导。政:法制,禁令。

2格:至,来;正规、规范。

译文

孔子说:“用政令来训导百姓,用刑罚来整饬百姓,百姓只会尽量地避免获罪,却没有羞耻心;用道德来引导人民,用礼教来整饬人民,人民就会有羞耻心而且归顺。”

赏析与点评

社会不能没有“刑法”;不过,唤起道德自觉的“教育”,始终是根本。

2.4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有:通“又”。古人十五岁为入学之年。

2立:指立身行事。

3知天命:懂得天命是上天给予人类的使命和限制。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依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能乐天知命;六十岁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行事,而又从不超出规矩。”

赏析与点评

此语可算是夫子对人生不同阶段追求目标的总结与期望,后来也成为历代士人君子的人生坐标。

2.5

孟懿子问孝1。子曰:『无违。』樊迟御2,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  孟懿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shì)号(死后所得的尊号)。

2樊迟:孔子弟子。姓樊,名须,字子迟。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礼的规定。”樊迟为孔子驾驭马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询问怎样才算是孝,我回答说,‘不要违背礼的规定’。”樊迟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的时候,按照礼的要求来服侍他们;去世以后,按照礼的要求来安葬他们,按照礼的要求来祭祀他们。”

2.6

孟武伯问孝1。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忧2。』

1孟武伯:2.5章中孟懿子的儿子。姓仲孙,名彘。“武”是谥号。

2其:指子女(或解父母)。

译文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父母对于子女,只为他们的疾病担忧。所以要善体亲心,保重自己。”

2.7

子游问孝1。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就能够养活父母而言。说到狗、马这些动物,都能被人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敬顺的心意,用什么来区别孝顺与饲养呢?”

2.8

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1。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2。曾是以为孝乎3?』

1色:指敬爱和悦的容色态度。

2先生:年长者。馔(zhuàn):吃喝。

3曾:乃,竟。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保持敬爱和悦的容态最难。遇有事情,年轻人替长者们效劳;遇有酒食,让给长者享用,仅仅这样就算是孝了吗?”

2.9

子曰:

『吾与回言1,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2,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回:即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鲁国人,孔子所喜爱的最聪慧最有修养的一个学生。

2退:指放学回去。私:独处。这里指独自钻研和自我实践。

译文

孔子说:“我给颜回讲学,他整天从不表示异议,像是一个愚笨的人。等回去之后,省察他的钻研和实践,又能发挥所学的内容,颜回并不愚笨啊。”

2.10

子曰:

『视其所以1,观其所由2,察其所安3,人焉廋哉4?人焉廋哉?』

1以:作为,行动。

2由:经由,经历。

3安:习惯。

4廋(sōu):隐藏。

译文

孔子说:“注意看他的所作所为,观察他的一贯经历,考察他的秉性习惯,一个人怎么能隐藏得住呢?一个人怎么能隐藏得住呢?”

2.11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而能在其中获得新的体会,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赏析与点评

此句,国人可谓耳熟能详,作为求学的一条法则。但不要只是“温习旧书”,为学要“日新又新”,倘若为师,就更须如此。

2.12

子曰:

『君子不器。』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而且没有自己的思想。”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问怎样才能算是君子。孔子说:“先实践所要说的话,然后再把话说出来。”

赏析与点评

不慎思,不明辨,读书越多越糊涂;不踏实,不虚心,想象越奇特越闯祸。此语对于浮躁的现代人,可谓切中肯綮。

2.14

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1,小人比而不周。』

1周:合。比:齐同。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2.15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1,思而不学则殆2。』

1罔(wǎnɡ):无知的样子。

2殆(dài):疑惑。

译文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2.16

子曰:

『攻乎异端1,斯害也已2。』

1  攻:从事某事,进行某项工作。异端:历来的注疏多释为错误的学说或危险的思想,而与孔子本人的学说相对。实际上,汉以前的古书没有以“邪说”为“异端”的记载。另外,《论语》中“异”字凡八见(“异端”一词除外),多数情况下可释为“不同的”,因此此处的“异”作“不同的”解为佳。端,顶头,极。所以“异端”应该相当于“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见9.8章)中的“两端”,也就是“过犹不及”(见11.16章)中的“过”与“不及”这两端。

2也已:语气词连用,表示肯定。

译文

孔子说:“攻治两极的学说,这是一种祸害啊!”

2.17

子曰:

『由1,诲女知之乎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

1由:即仲由。孔子弟子,字子路,卞(在今山东)人。

2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3知:同“智”。

译文

孔子说:“由,教导你的内容都知道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有智慧啊。”

赏析与点评

实事求是,对人、对事、对学,都要忠诚,这是防治“假、大、空”之法。不过,夫子这句简明的大实话,知易行难,有多少人能切实奉行呢?

2.18

子张学干禄1。子曰: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2;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子张(公元前五〇三至?):即颛(zhuān)孙师。孔子弟子,字子张。干禄:干,主动探求;禄,官俸。

2尤:过失。

译文

子张向孔子学习求仕的方法。孔子说:“多聆听,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保留不言,其余有把握的地方,谨慎地发表意见,这样就可以少犯错。多观察,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保留不言,其余有把握的地方,谨慎地采取行动,这样就可以少后悔。言语方面少犯错误,行动方面避免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面了。”

2.19

哀公问曰1:

『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

『举直错诸枉2,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  哀公:鲁国的国君。姓姬,名蒋,公元前四九四至前四六六年在位。“哀”是谥号。

2错:放置。枉:邪曲不正。

译文

鲁哀公问道:“怎么做才能使人民服从呢?”孔子回答说:“选用正直的人,让他们居于邪曲之人的上位,这样百姓就会服从了。如果选用邪曲之人,让他们居于正直之人的上位,百姓就不会服从。”

2.20

季康子问1: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  季康子:即季孙肥,鲁哀公时的正卿,是当时最有权力的政治人物。“康”是谥号。

译文

季康子问道:“要使人民敬顺、忠诚又勤勉,应该怎么做呢?”孔子说:“当政者对待百姓庄重,百姓就会敬顺;对待父母孝顺,百姓就会忠诚;提拔好人,教导能力不足之人,百姓就会勤勉。”

2.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1。」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1“孝乎惟孝”三句:是《尚书》的佚文。施:延及。

译文

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事政治?”孔子说:“《尚书》说:‘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用这种风气去影响当政者。’这也是从事政治了,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从事政治呢?”

赏析与点评

他人质疑孔子理论一堆,却不出仕从政,颇有“假打”之嫌,夫子回答:躬身行孝即是推行政治。古人观念中,治理之道相通,后来《礼记?大学》总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影响国人思想深远。

2.22

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1,小车无軏2,其何以行之哉?』

1輗(ní):车辕与驾辕的横木相衔接的活鞘。

2軏(yuè):车辕前端与车横衔接处的关键。

译文

孔子说:“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那怎么可以。大车如果没有安装横木的,小车如果没有安装横木的,怎么能够行车呢?”

赏析与点评

仁、义、礼、智、信,道德之根基,信更是维系社会群体的黏合剂。夫子用“輗”、“軏”(好比卡车之间的挂钩),比喻人际互信与互动,实在贴切。

2.23

子张问:

『十世可知也?』

子曰:

『殷因于夏礼1,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2。』

1因:承袭。

2虽:即使。

译文

子张问道:“今后十代的情况可以知道吗?”孔子说:“殷代承袭夏代的礼仪制度,废除的和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代承袭殷代的礼仪制度,废除的和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如果有继承周代统治的政权,即使有百代也是可以知道的。”

2.24

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1,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鬼:一般指死去的祖先而言。

译文

孔子说:“不该自己祭祀的鬼神而去祭祀他,这是谄媚的行为。遇见正义的事却袖手旁观,这是没有胆量。”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