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庄子:知北游

2018年10月12日  来源:庄子 作者:陈鼓应,蒋丽梅 提供人:rose5......

知北游

本篇导读

《知北游》篇是由多个寓言组合而成,主旨在谈道。第一章认为气是自然界的基本物质粒子,人的生死就是气的聚散。第二章表达庄子的自然观。第三章啮缺问道于被衣,被衣告以使思虑专一,精神凝聚。第四章写天地万物的变化及气的聚散运动。第五章写天地万物独特存在的本然性。第六章东郭子问道,庄子说“无所不在”。第七章由老龙吉写道之不可言传性。第八章说道不是具象的东西,所以无法用名言来规限它。第九章在“无”之上提出“无无”,即道含有无穷性、开放性的意义。第十章写垂钓者的专精凝注。第十一章讨论天地之始的问题,进而由天地的生生不息,说到圣人的“爱人无己”。第十二章记述颜渊和孔子的对话,谈化与安化。本篇节选了经文的一、二、五、六、十一章。

许多富有哲理的典故出自本篇,如“三问而不答”、“化臭腐为神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食不知味”、“白驹过隙”、“辩不如默”、“每况愈下”等。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1!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2。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3。』圣人故贵一。

1纪:规律。与《达生》中“无端之纪”的“纪”同义。

2万物一也:指万物有共通性、一体性。

3通天下一气耳:一本作“通天下之一气耳”。

译文

生是死的连续,死是生的开始,谁知道其中的规律!人的出生,乃是气的聚积。聚积便成生命,消散便是死亡。如果死生是相属的,我又有什么忧患呢!所以万物是一体的,这是把所称美的视为神奇,把所厌恶的视为臭腐。臭腐又化为神奇,神奇又化为臭腐。所以说:“整个天下就是通于一气罢了。”所以圣人珍贵(无分别的)同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1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合2彼3神明4至精,与彼5百化6,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扁然7而万物自古以固存8。六合为居,未离其内;秋豪为小,待之成体。天下莫不沉浮9,终身不故10;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惛然11若亡而存,油然12不形而神,万无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可以观于天矣。

1明法:明显的规律。

2合:另本作“今”。

3彼:天地。

4神明:喻天地大自然的灵妙。

5彼:物。

6百化:百物之化。

7扁然:翩然。

8自古以固存:语见《大宗师》。

9沉浮:升降,往来,形容事物的变化。

10终身不故:终生没有不变的。

11惛然:暗昧的样子。

12油然:形容内含生义。

译文

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语,四时有分明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生成的条理却不说话。圣人推原天地的大美而通达万物的道理,所以至人顺任自然,大圣不妄自造作,这是说取法于天地的缘故。

天地灵妙精纯,参与事物的千变万化,万物的或生或死或圆或方,没有谁知道它的本根,万物蓬勃生长,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六合是巨大的,却超不出它的范围;秋毫是渺小的,却依赖它才能成形体。天下万物没有不浮沉变化的,它们不会一直是固定的,阴阳四时的运行,各有自己的顺序。(大道)茫昧的样子仿佛不存在而却是存在的,自然产生不见形迹而有神妙的作用,万物受养育而不自知,这就称为根本。(知道这个道理的话)就可以观察天道了。

赏析与点评

“天地有大美”,则天地间一切形态都可呈现美的踪迹。庄子看到天地间一切物象千姿万态、生机盎然,引发人对山水之美的观赏趣向,正如《知北游》另一处所说:“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后世对于山水的品鉴便渊源于此。魏晋以后,美学艺术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范畴,嵇康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指出音乐的美,既无关乎人主观的哀乐情志,亦不依附于社会的规范制约,将美的客观价值从政治教化中解放出来。魏晋形成一个审美情趣高涨的时代,山水诗画的创作与鉴赏蔚为风潮,与庄子“天地之美”的审美情趣的激发不无关系。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发出“山水以形媚道”的赞叹,提出“澄怀味象”这一审美鉴赏的命题,即以虚静澄彻的心怀,来体味观赏的对象,从而获得“畅神”的愉悦。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1,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2,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弢3,堕其天袠4,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不形之形,形之不形5,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彼6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7,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

1若白驹之过郤:好像阳光掠过空隙。

2油然漻然:形容万物的变化消逝。

3弢(tāo):弓袋。

4袠(zhì):剑袋。

5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无形到有形,有形到无形。

6彼:指得道的人。

7值:会遇。

译文

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好像阳光掠过空隙,忽然而已。万物蓬蓬勃勃,没有不生长的,变化衰萎,没有不死去的。已经变化而生,又变化而死,生物为之哀伤,人类感到悲痛。解开自然的束缚,毁坏自然的曩裹,变移转化,精神消散,身体随着消逝,这是返归本然呢!由无形变成有形,由有形返于无形,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并不是得道的人所追求的,这是众人所同议论的。得道的人是不议论的,议论的人是不能得道的。从明处寻就不会遇见,辩说不如缄默。道是不能听闻到的,听闻不如塞耳不听,这才是真正的得道。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1:『所谓道,恶乎在?』

庄子曰:『无所不在。』

东郭子曰:『期而后可2。』

庄子曰:『在蝼蚁3。』

曰:『何其下邪4?』

曰:『在稊稗5。』

曰:『何其愈下邪?』

曰:『在瓦甓6。』

曰:『何其愈甚邪?』

曰:『在屎溺7。』

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8,「每下愈况」。汝唯莫必9,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

『尝相与游乎无何有之宫10,同合而论,无所终穷乎!尝相与无为乎!澹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寥已吾志11。无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来而不知其所止。吾已往来焉而不知其所终。彷徨乎冯闳12,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穷。物物者与物无际13,而物有际者,所谓物际者也。不际之际,际之不际者也14。谓盈虚衰杀15,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16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

1东郭子:住在东郭的一位先生。

2期:限,要求确指。

3蝼蚁:蝼蛄和蚂蚁。

4下:低下。

5稊(tí)稗(bài):含米的小草。

6甓(pì):砖。

7溺(nì):通“尿”。

8正获:市场监督官,名获。监市:监督市场的人。履狶(xī):用脚踩猪的下腿。狶:同“豨”,大猪。

9必:拘限,限定。

10无何有之宫:语见《逍遥游》“无何有之乡”。

11寥已吾志:即“吾志已寥”的倒装。谓我的心志寥廓。

12冯闳(hónɡ):辽阔的空间。

13物物者与物无际:支配物的和物没有界际。

14不际之际:没有界限的界限。

15衰:作隆。

16彼:指道。

译文

东郭子问庄子说:“所谓道,在哪里?”

庄子说:“无所不在。”

东郭子说:“指出一个地方来。”

庄子说:“在蝼蚁里面。”

东郭子说:“怎么这样卑下呢?”

庄子说:“在稊稗里面。”

东郭子说:“怎么更加卑下呢?”

庄子说:“在砖瓦中。”

东郭子说:“怎么愈来愈卑下了呢?”

庄子说:“在屎尿里面。”

东郭子不回应。庄子说:“先生所问的,本来就没有接触到实质。有个名叫获的市场监督官问屠卒关于检查猪肥瘦的方法,那就是越往下腿踩越容易看出来。除非你不肯定指明,道是不离物的。最高的道是这样,最伟大的言论也是这样。‘周’、‘遍’、‘咸’三者,名称不同而实质相同,所指的意义是一样的。

“试着一同来遨游于无何有的处所,混同一体而论,道是没有穷尽的!漠然而清虚!若调和而悠闲!我的心志广阔,无所往而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去了又来却不知道要停在哪里,我已经来来往往却不知道哪里是终结;飞翔于辽阔的空间,大智的人与道相契而不知道它的究极。支配物的和物没有界限,而物有界限,乃是所谓物的界限;没有界限的界限,乃是界限中的没有界限。说到盈虚衰杀,道使物有盈虚,而大道自身没有盈虚;道使物有衰杀,而大道自身没有衰杀;道能使物有始有,而大道自身却没有始终;道使物有聚散而自身却没有聚散。”

赏析与点评

“天地有大美”、“化腐朽为神奇”,庄子站在宇宙美的观点观照万物,将大自然点化而为艺术世界,将一切物美化并注以无限的生机。道的“无所不在”不仅表现了庄子的艺术精神,也表达了庄子破除人类中心的平等精神。

在谈如何成佛的话题上,云门和尚说“干矢橛”,庞蕴居士说“搬柴运水无不是道”,临济大宗说“平常心是道,日日是好日。”由此可见,禅宗也承袭了庄子的部分精神遗产。

一一

冉求1问于仲尼曰:『未有天地可知邪?』

仲尼曰:『可。古犹今也。』

冉求失问而退,明日复见,曰:『昔者吾问「未有天地可知乎?」夫子曰:「可。古犹今也。」昔日吾昭然,今日吾昧然,敢问何谓也?』

仲尼曰:『昔之昭然也,神者先受之2;今之昧然也,且又为不神者求邪3!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未有子孙而有子孙,可乎?』

冉求未对。仲尼曰:『已矣,未应矣!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死生有待邪?皆有所一体4。有先天地生者5物邪?物物者非物6。物出不得先物也7,犹8其有物也。犹其有物也,无已9。圣人之爱人也终无已者,亦乃取于是者也。』

1冉求:孔子弟子。

2神者先受之:心神已有默契。

3又为不神者求:又滞于迹象而求问。

4死生有待邪?皆有所一体:死生有区别对待吗?都各自成一体。

5者:犹“之”。

6物物者非物:化生万物的(道)不是物象。

7物出不得先物:万物所由出不得先于道。

8犹:作“由”。

9犹其有物也,无已:有了物界,便生生不息。

译文

冉求问孔子说:“没有天地以前可以知道吗?”

孔子说:“可以。古时和现在一样。”

冉求一时不知再问什么而退回来,第二天又来见,说:“昨天我问‘没有天地以前可以知道吗?’老师说:‘可以。古时和现在一样。’昨天我很明白了,今天我却茫然了,请问为什么呢?”

孔子说:“昨天你的明白,是用心神先去领会;今天你的茫然,却是滞于形象而求问啦!没有古就没有今,没有始就没有终。没有子孙以前便已有子孙,可以吗?”

冉求没回答。孔子说:“算了,不必回答了!本来是不为了生来生出死,不为了死来停止生。死生有区别对待吗?死和生是一体的。有比天地更早产生的物体吗?化生万物的道不是物象。万物所由出不得先于道,由道而有了天地万物。有了天地万物,(各类)便生生不息。圣人的爱人之心永不休止,也就是取法于天地的生生不息。”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