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庄子:胠箧

2018年10月12日  来源:庄子 作者:陈鼓应,蒋丽梅 提供人:rose5......

胠箧

本篇导读

《胠箧》篇起笔描绘大贼小贼窃用圣智礼法,当世田成子之流,不但盗窃了国家,而且独占礼法,用以装饰门面,张其恣肆之欲,为害民众,成为他们护身的名器。礼法绳小民有余,防大盗不足。

本篇节选了经文的第一章,自开头至“是乃圣人之过”一段止,雄论滔滔,文辞激昂有力。篇中“圣人生而大盗起”、“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等名句,顺文而读,有其深意在,并非故作惊人之语。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1,则必摄缄縢2,固扃3,此世俗之所谓知也4。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5,唯恐缄縢扃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6,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1胠(qū):从旁边打开。箧(qiè):箱子。探囊发匮:掏布袋子开柜子。匮:同“柜”。

2摄:打结,缠绕。缄(jiān)縢(ténɡ):都是绳子。

3固:加固,使坚固。扃(jiōnɡ):关钮。(jué):锁钥。

4知:同“智”。

5负:背起。揭:举起。趋:逃走。

6乡:通“向”,同的意思。

译文

为了防备撬箱、掏布袋、撬柜子的小贼,就捆紧绳索,关紧锁钮,这是世俗上所说的聪明。但是大盗一来,便背起柜子,举起箱子,挑起囊袋而走,唯恐绳索锁钮不够牢固。那么以前所谓的聪明,不就是替大盗储聚的吗?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1盗跖也。为之斗斛2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3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4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5大盗,揭诸侯6,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7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8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1重利:增益其利。

2斛(hú):量器,可容五斗。

3权:秤锤。衡:秤量。

4符玺(xǐ):印章。

5逐:争。于:为。

6揭诸侯:举帜立为诸侯。

7轩冕:高车冠冕。轩:古时大夫以上所乘的车子。冕:古时大夫以上所戴的帽子。

8斧钺(yuè)之威:指死刑的威吓。钺:大斧。

译文

如果圣人不死,大盗便不会停止。虽然是借重圣人来治理天下,却大大增加了盗跖的利益。制造斗斛来量,却连斗斛也盗窃去了;制成了天秤来称,却连天秤也盗去了;刻造印章来取信,却连印章也盗去了;提倡仁义来矫正,却连仁义也盗去了。为什么这样说呢?那些盗窃带钩的人被刑杀,而盗窃国家的人反倒成了诸侯,诸侯的门里就有仁义了,这不是盗窃了仁义和圣智吗?因而那些争为大盗,拥为诸侯,盗窃仁义和斗斛、天秤、符印利益的人,即使用高车冠冕的赏赐也不能劝阻他们,用斧钺的威刑也不能禁止他们。这样大大有利于盗跖而无法禁止的局面,都是圣人的过错。

赏析与点评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知为大盗积守,圣人生而大盗起,圣人立圣法以备道,反倒成为盗贼以资利用的道具,彼手持“符尔”,口倡“仁义”,“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穿透时代的迷雾,对现实政治进行锐利的批判,主张绝圣弃智,去华守朴,世间反倒无事。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