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老子上篇——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章

2020年3月30日  来源: 作者: 提供人:rose5......

三十五章

执大象1,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2。

乐与饵3,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4。

1象:道。大象:大道。

2安:乃,于是。

3乐与饵:音乐和美食。

4用之不足既:一本作“用之不可既”。

译文

执守大“道”,天下人都来归往。归往而不互相伤害,于是大家都平和安泰。

音乐和美食,能使过路的人停步。而“道”的表述,却淡得没有味道,看它却看不见,听它却听不着,用它却用不完。

赏析与点评

仁义礼法犹如“乐与饵”,不如行守自然无为的“道”,能使人民平居安泰。

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1,必固张之2;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3,必固举之4;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5。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歙(xī):敛,合。

2固:有必然、一定之义。

3废:一本作“去”。

4举:一本作“兴”、“与”。

5微明:几先的征兆。

译文

将要收合的,必先张开;将要削弱的,必先强盛;将要废弃的,必先兴举;将要取去的,必先给予。这就是几先的征兆。

柔弱胜过刚强。鱼不能离开深渊,国家的利器不可以随便耀示于人。

赏析与点评

“柔弱胜刚强”,在刚强和柔弱的对峙中,老子宁愿居于柔弱的一端。他在对人事与物性做深入而普遍的观察后,了解到“势强必弱”的道理:看来刚强的东西,由于它的彰显外溢,往往暴露而不能持久;而看来柔弱的东西,由于它的含藏内敛,往往较富韧性。诚如“狂风吹不断柳丝”,“齿落而舌长存”,老子所代表的守柔的人格心态,成为中国知识分子一种独特的精神面貌,凝聚着中华民族性格中坚韧的一面。

三十七章

本章导读

本章围绕老子的理想政治展开。老子认为统治者顺其自然,做到清净、真朴、不贪欲、不侈靡、不骚扰人民、不扩张私欲,让人民自我化育、自我体现、自我发展、自我完成——无为而自化(self-transform),那么百姓的生活自然可以获得安宁,社会也能趋于安定。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1。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2。化而欲作,吾将镇3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1无为而无不为:无为,顺其自然,不妄为,则无所不能为。

2自化:自我化育;自生自长。

3镇:一本作“贞”,正、安之意。

译文

道永远是顺其自然的,然而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侯王如果能持守它,万物就会自生自长。自生自长而至贪欲萌作时,我就用道的真朴来安定它。用道的真朴来安定它,就不会起贪欲。不起贪欲而趋于宁静,天下便自然复归于安定。

核心关键词不超过3个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