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章
本章导读
老子在本章中对“有为”之政提出警告。理想的政治应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一方面要允许差异性与特殊性的发展,不能削足适履。另一方面要舍弃一切过度的措施,去除一切酷烈的政举。
将欲取1天下而为2之,吾见其不得已3。天下神器4,不可为也,不可执也5。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6。)
夫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7,或载或隳8。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9。
1取:为,治,犹摄化。
2为:指“有为”,强力去做。
3已:语助词。不得已:不可得。
4天下神器:天下是神圣的东西。天下:指天下人。
5不可执也:王弼本无此句。执:把持。
6一本无此四句。
7羸(léi):羸弱。
8隳(huī):毁坏。
9泰:太过。
译文
想要治理天下却用强力去做,我看他是不会达到目的的。“天下”是神圣的东西,不能出于强力,不能加以把持。出于强力的,一定会失败;加以把持的,一定会失去。
世人性情不一,有的行前,有的随后;有的性缓,有的性急;有的强健,有的羸弱;有的自爱,有的自毁。
所以圣人要去除极端的、奢侈的、过度的措施。
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1。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2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3则老,是谓不道4。不道早已5。
1其好事还:用兵这件事一定会得到还报。
2果:效果。有几种解释,一:救济危难;二:完成;三:胜。
3壮:武力兴暴。
4不道:不合于道。
5早已:早死。
译文
用道辅助君主的人,不靠兵力逞强于天下。用兵这件事情一定会得到还报。军队所到的地方,长满荆棘。大战过后,一定会变成荒年。
善用兵的只求达到救济危难的目的,不借用武力来逞强。达到目的却不矜持,达到目的却不夸耀,达到目的却不骄傲,达到目的却不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却不逞强。
凡是气势壮盛的就会趋于失败,这是不合于道的,不合于道的很快就会消逝。
赏析与点评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老子将战争危害的惨烈后果描述得触目惊心。人类最愚昧最残酷的行为,莫过于表现在战争的事件上。败阵者伤残累累,国破家亡,胜利者所付的代价也极其惨重。所以老子提醒人们“其事好还”——武力横行,终将自食其果;武力暴兴,必定自取灭亡。
三十一章
本章导读
老子沉重地抨击当时的武力侵略,在老子看来,用兵是出于“不得已”的,即便是为了除暴安民而用兵,也应该“恬淡为上”,战胜了也不能得意洋洋,而要“以丧礼处之”,“以悲哀泣之”,这是人道主义的呼声。
夫兵者1,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2。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3。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4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今本作“夫佳兵者”,佳字疑为衍文。
2 古时候的人认为左阳右阴,阳生而阴杀。后文所谓“贵左”、“贵右”、“尚左”、“尚右”、“居左”、“居右”都是古时候的礼仪。
3恬淡:不欢愉,不浓厚。
4泣:有两种讲法,一:哭泣;二:泣为“莅”的误写,莅临、对待的意思。
译文
兵革是不祥的东西,大家都怨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
君子平时以左方为贵,用兵时以右方为贵。兵革是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要淡然处之。胜利了也不要得意洋洋,如果得意洋洋,就是喜欢杀人。喜欢杀人的,就不能在天下得到成功。
吉庆的事情以左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这是说出兵打仗用丧礼的仪式来处理。杀人众多,要带着哀痛的心情去对待,打了胜仗要用丧礼的仪式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