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1。
虽有荣观2,燕处3超然。奈何万乘之主4而以身轻天下5?
轻则失根6,躁则失君。
1辎重:军中载器械粮食的车。
2荣:豪华,高大。观:台观,楼观。荣观,指华丽的生活。
3燕处:安居。
4万乘之主:指大国的君主。“乘”是车数。“万乘”指拥有兵车万辆的大国。
5以身轻天下:任天下而轻用自己的生命。
6根:王弼本作“本”,河上公本及多种古本作“臣”。
译文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
因此,君子整天行走不离开载重的车辆。虽然有华丽的生活,却安居泰然。为什么身为大国的君主,还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
轻率就失去了根本,躁动就失去了主体。
赏析与点评
老子有感于当时的统治者奢恣轻淫,纵欲自残,所以感叹说:“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这是很沉痛的话,一国的统治者,当能静重,而不轻浮躁动。轻躁的作风,就像断了线的风筝,立身行事,草率盲动,一无效准。
二十七章
本章导读
本章不仅写出有道者顺其自然以待人接物,更表达了有道者无弃人无弃物的胸怀。具有这种胸怀的人,对于善人和不善的人都能一律加以善待。特别是对不善的人,并不因其不善而鄙弃他,一方面要劝勉他,诱导他,另一方面也可给善人做一个借鉴。
善行,无辙迹1;善言2,无瑕谪3;善数4,不用筹策5;善闭,无关楗6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7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8。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9。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10。
1辙:轨迹。迹:足迹,马迹。
2善言:指善于行“不言之教”。
3瑕谪:过失,疵病。
4数:计算。
5筹策:古时候计数的器具。
6关楗(jiàn):栓销。
7绳约:绳索。
8袭:承袭,有保持或含藏的意思。明:指了解道的智慧。袭明:含藏着“明”。
9资:取资,借资的意思。
10要妙:精要玄妙。
译文
善于行走的,不留痕迹;善于言谈的,没有过失;善于计算的,不用筹码;善于关门的,不用栓销却使人不能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却使人不能解。
因此,有道的人经常善于做到人尽其才,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做到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这就叫作保持明境。
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珍惜他的借鉴,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迷糊。其中的道理,可谓精要深奥。
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1,为天下溪2。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3,)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4,圣人用之5,则为官长6,故大制不割7。
1知其雄,守其雌:“雄”譬喻刚动、燥进。“雌”譬喻柔静、谦下。
2溪:同“徯”,蹊径。言墨守雌静,当为天下所遵循之蹊径。
3此六句疑为后人窜入。
4器:物,指万物。
5之:指朴。
6官长:百官的首长,指君主。
7大制不割:一本作“大制无割”,完善的政治是不割裂的。
译文
深知雄强,却安于雌柔,作为天下所遵循的蹊径。作为天下所遵循的蹊径,常德就不会离失,而回到婴儿的状态。
深知明亮,却安于暗昧,作为天下的川谷。作为天下的川谷,常德才可以充足,而回到真朴的状态。
真朴的道分散成万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则为百官的首长。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可割裂的。
赏析与点评
“知雄守雌”是居于最恰切妥当的地方,掌握全面的境况。“守雌”的“守”不是退缩或回避,而是含有主宰性在里面,它不仅执持“雌”的一面,也可以运用“雄”的一方。“守雌”含有持静、处后、守柔的意思,同时也含有内收、凝敛、含藏的意义。严复指出:“今之用老者,只知有后一句,不知命脉在前一句也。”老子不仅“守雌”,而且“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