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章
道冲1,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2。)湛兮3,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4。
1冲:古字本为“盅”,虚之意。
2这四句疑是五十六章错简重出。上句“渊兮”句与下句“湛兮”句正相对文。不盈:不盈满。盈,充盈,充实。
3湛:深、沉,指形容道的隐而未形。
4象帝之先:道似在天帝之前,指道先天地生。
译文
道体是虚空的,然而作用却不穷竭。渊深啊!它好像是万物的宗主;幽隐啊!似亡而又实存。
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好像是天帝的宗祖。
五章
天地不仁1,以万物为刍狗2;圣人不仁3,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4?虚而不屈5,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6,不如守中7。
1 天地不仁:天地无所偏爱。指天地只是物理、自然的操作,并不具有人类的感情,万物在天地间循着自然的法则运行着,并不像有神论所想象的那样,以为天地自然法则对某物有所爱顾或嫌弃。
2刍狗:用草扎成的狗,作为祭祀时使用。
3圣人不仁:圣人无所偏爱,指圣人取法于天地之纯任自然。
4橐(tuó)钥(yuè):风箱。
5不屈:不竭。
6言:指声教法令。多言:指政令繁多。数:通“速”。
7守中:持守中虚。道家重视“中”的思想,如庄子讲“养中”,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讲“平衡”。
译文
天地无所偏爱,任凭万物自然生长;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己发展。
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吗?空虚但不会穷竭,发动起来而生生不息。
政令烦苛反而加速败亡,不如持守虚静。
赏析与点评
“天地不仁”是就天地的无私无为来说的。先前的人,总以为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都有个主宰者驾临于其上,并且把周遭的一切自然现象都视作有生命的东西,儿童期的人类,也常以自己的影像去认识自然、附会自然。人类将一己的愿望投射出去,人格化自然界,因而以为自然界对人类有一种特别的关心和特别的爱意。老子反对这种拟人论(Anthropomorphism)的说法,强调天地间万物自然生长,并以此说明统治者须效法自然的规律,任凭百姓自我发展。“天地不仁”是老子“无为”思想的引申。
六章
本章导读
本章用“谷”、“神”、“玄牝之门”、“天地根”来形容和描述玄虚的形而上学之道,“谷”象征道体的“虚”状,“神”比喻“道生万物”的绵延不绝,“玄牝之门”、“天地根”说明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说明道体实存,道孕育万物而生生不息。
谷神不死1,是谓『玄牝』2。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3,用之不勤4。
1谷:形容虚空。神:形容不测的变化。不死:比喻变化的不停歇。
2 玄:幽深不测。牝(pìn):生殖。玄牝:微妙的母性,指天地万物总生产的地方。整句形容道生殖天下万物,整个创生的过程却没有一丝形迹可寻。
3绵绵若存:永续不绝。绵延不绝好像永远存在着。
4不勤:不劳倦,不穷竭。
译文
虚空的变化是永不停歇的,这就是微妙的母性。微妙的母性之门,是天地的根源。它连绵不绝地永存着,作用无穷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