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争篇
本篇导读
《军争篇》主要论述将领临场指挥时应该遵循的作战方针,核心思想是夺取先机,克敌制胜。
本篇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论述了战争中争取先机的重要性与争取先机的方针,统帅要善于创造条件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第二层论述了军争的危险和方法,统帅要权衡形势,相机而动,不可盲目去争夺,要重视伐谋、伐交、道路、地形等各种情况,合理安排行动。第三层论述军队进退要服从指挥,统帅要根据将士的士气、心理和体力变化灵活实施行动和具体的攻击方法。
本篇最富于启发性的论述有两点:一是“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在处于劣势时要设法另辟蹊径,攻敌不备,掌握先机;二是“围师必阙,穷寇勿迫”,要掌握好行动的分寸,努力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1,交和而舍2,莫难于军争3。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4,以患为利5。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1合军:集结军队。聚众:聚集民众。
2交和:相连、连接。舍:驻扎。
3军争:争取先机之利。
4迂:迂回曲折。
5患:艰险。
译文
孙子说:用兵的法则是:主帅接受国君的命令,向国民发出动员,然后组成军队,开赴前线与敌军对阵,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比争取先机更为重要的事情了。争取先机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很快到达很远的地方,以及将明显的困难转化为有利条件。因此,让敌军觉得我军路途遥远,用小利诱使他们放松警惕,这样虽然出发较晚,却能早于敌人到达目标,这就是懂得了“以迂为直”的方法。
赏析与点评
抢占先机的关键是麻痹对手,使其疏于防范。“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启发人们要冷静分析形势,善于另辟蹊径,从而把不利条件转化成有利条件。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1。是故卷甲而趋2,日夜不处3,倍道兼行4,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5,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6,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7。
1委军:抛弃粮草辎重。委,抛弃。捐:丢失、损失。
2卷甲:卷起铠甲。形容轻装疾进。
3处(chǔ):停留。
4倍道:古代行军一日三十里,倍道即六十里。兼行:日夜行军。
5三将军:古时行军分前、中、后三军,三将军即三军的统帅。另本作“则擒三军将”。——编者注
6蹶(jué):挫败。
7委积:指储备的粮草。
译文
军争是为获取先机之利,但率领全军去抢占先机又是充满危险的。全军都去争利往往因迟缓而误事,部分军队去争利又会使装备、辎重遭受损失。因此,收起盔甲轻装前进,日夜兼程、行程百里去争利,固然比平时快几倍,但却容易使三军统帅被擒。这是由于强壮的士兵先到,疲弱的难免掉队,到达目标的只有十分之一的兵力。急行军五十里去争利,先头部队的将领就易受挫折,这是由于到达目标的只有一半的兵力。急行军三十里去争利,到达目标的只有三分之二的兵力。所以说,军队没有辎重就会失败,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质储备则难以为继。
赏析与点评
任何事情都要量力而行,充分的后勤保障是抢占先机的重要前提。
拒马枪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1;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2,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3,不能得地利。
1豫交:准备交兵。一说,预先结交。
2沮(jù)泽:水草丛生的沼泽地带。
3乡导:向导,带路的人。乡,通“向”。
译文
因此,不了解对方的企图,不要准备与其交战。不知道山林、险阻、沼泽等各种地形条件,不可贸然进军;不使用向导,就很难得到地利。
赏析与点评
高明的将领懂得通过多方试探、察言观行,细致入微地把握对方的真实意图。还懂得对天气、地理等各种客观条件进行细致研究,进而制订出更加完善的行动计划,获得成功。
故兵以诈立1,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2。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3,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4。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1诈:欺骗。立:成立、成功。
2分合:分开与合并。
3侵掠:出击,进攻。
4悬权:悬挂秤砣,比喻衡量利害得失。
译文
因此,用兵以诡诈多变作为取胜的保证,以利益大小作为行动的准则,以兵力分散和集中作为变化的手段。所以,军队快速行动时就像狂风一样迅疾,缓慢行军时就像树林一样整肃,发动进攻时像烈火一样势不可挡,停军不前时像高山一样坚不可摧,隐藏实力时如阴云蔽空难窥星辰,实力发动时如雷霆万钧无坚不摧。掳掠的敌国财物要分给众人,占领的敌国土地要分封给有功的将领。衡量利害得失,然后再采取行动。率先掌握“以迂为直”策略的将帅就会取胜,这就是“军争”的原则。
赏析与点评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最值得借鉴。能够让下属及时分享到胜利的果实,无疑会凝聚人心并大大提高下属的工作热情。
《军政》1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2;视不相见,故为旌旗3。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4。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1《军政》:古代兵书。
2金鼓:泛指金属制乐器和鼓。
3旌旗:旗帜的总称。
4一:统一。
译文
古代兵书《军政》说:“战斗中用嘴喊出的命令往往听不到,就设置锣鼓来指挥;用手势做出的命令往往看不到,就设置旌旗来指挥。”指挥所用的锣鼓、旌旗就是用来统一大家行动的。士兵都听从指挥,勇猛的士兵就不会单独冒进,怯懦的士兵也不会私自后退,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因此,夜晚用兵要多用火把和战鼓,白天用兵要多用旌旗,士兵们都是按照它们发出的命令来调整行动的。
赏析与点评
胜利取决于团体的力量,团体的有效运转取决于规章制度,因此,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是让众人都服从指挥,不敢私自前进或后退。领导者一定要维护规则的权威性,通过严格执行规则来增加集团的凝聚力,进而爆发出强大的竞争力。
故三军可夺气1,将军可夺心2。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3。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4。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5。无邀正正之旗6,勿击堂堂之陈7,此治变者也8。
1夺气:挫伤锐气,丧失勇气。
2夺心:丧失决心。
3治气:掌握军队士气。
4治心:掌握人心,征服人心。
5治力:掌握战斗力。
6邀:截击。正正:整齐的样子。
7堂堂:盛大的样子。陈:行列。
8治变:掌握机动变化的方法。
译文
敌军旺盛的士气可以设法挫伤,敌军将帅顽强的意志可以设法动摇。因此,早晨刚投入战斗的军队充满锐气,正午时就会逐渐懈怠下来,傍晚时就完全衰竭了。善于用兵的统帅应当避开敌军的锐气,等到敌军士气衰竭时再展开攻击,这就是掌握了士气变化的规律。用整齐有序对阵杂乱无章,用沉着冷静对阵躁动喧哗,这就是掌握了心理变化的规律。用就近作战对阵远道奔袭,用安逸舒展对阵疲惫不堪,用饱食有力对阵饥寒交迫,这就是掌握了战斗力变化的规律。不要迎击那些旗帜有序、队伍严整的军队,不要攻击阵势严密、实力强大的敌人,这就是掌握了机动变化的用兵规律。
赏析与点评
战斗力取决于路途远近、劳累程度和饱食饥寒情况,高明的统帅要设法调动我方最大的战斗力,又在敌方战斗力最弱的时候展开攻击,自然就能占据先机。这句话强调了正确判断形势的重要性,包括敌我双方的士气、心理、力量和天气、地理等各种因素,然后才能制订恰当的行动策略,以逸待劳。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1,背丘勿逆2,佯北勿从3,锐卒勿攻,饵兵勿食4,归师勿遏5,围师必阙6,穷寇勿迫7,此用兵之法也。
1高陵:高丘,山丘。向:去,前往。
2逆:迎战,迎击。
3佯:假装。北:败逃。
4饵兵:指诱敌就范的小部队。
5归师:返回的军队。遏:阻止。
6阙:空隙,缺口。
7穷寇:陷于困境的敌人。迫:逼迫。
译文
用兵的法则是:不要去进攻占据高地的军队,不要迎击从斜坡上冲下来的军队,不要追赶假装败退的军队,不要攻击士气旺盛的军队,不要贪图用作诱饵的军队,不要正面拦截退回国的军队,对包围的军队要给他们留个缺口,对陷入绝境的军队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法则。
赏析与点评
孙子提出了八个用兵戒律,充满了用兵的智能。启发人们做事应当掌握好分寸,有所节制,在一定限度内获得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