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孙子兵法:谋攻篇

2018年10月12日  来源:孙子兵法 作者:王宏林 提供人:rose5......

谋攻篇

本篇导读

《谋攻篇》主要论述如何运用谋略进攻敌人,获得胜利。

本篇内容可分为四个层次:首先,孙子认为最高明的胜利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不通过武力的直接交锋,而是运用谋略战胜敌人,这是胜利的最高境界。其次,敌我双方力量不同,作战方式也要不同。我方力量处于绝对优势时要打歼灭战,处于劣势时要善于防守或及时退却。第三,孙子认为国君和将帅的密切配合是胜利的重要条件。国君要选拔才智周备的将帅作为战争的指挥者,国君不要随意干涉将帅的临场指挥,将帅在有必胜把握时可置君命于不顾。第四,孙子还提出判定胜负不能简单地对比兵力多少,要从开战条件、作战心理等五个方面综合比较,“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本篇最富于启发性的内容有两点:一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启发我们要善于运用非武力手段,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二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分析,这是获胜的最重要基础。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1,全国为上2,破国次之3;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4。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另本作“凡用兵之法”。——编者注

2全国:使敌国不战而降。

3破:击破、消灭。

4军、旅、卒、伍:均为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五百人为一旅,一百人为一卒,五人为一伍。

译文

孙子说:战争的原则是:不通过武力直接交锋而使敌人举国归服是上策,通过武力击破敌国就差一些;不通过武力直接交锋而使敌人一个军归服是上策,通过武力就差一些;不通过武力直接交锋而使敌人一个旅归服是上策,通过武力就差一些;不通过武力直接交锋而使敌人一个卒归服是上策,通过武力就差一些;不通过武力直接交锋而使敌人一个伍归服是上策,通过武力就差一些。因此,百战百胜并非最高明的,未经交战即使敌人屈服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

赏析与点评

胜利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胜,“不战”绝不是放弃武力,而是以强大的实力或利益为后盾,迫使敌人在权衡利弊之后放弃武力对抗。孙子的论述启发我们要不断积聚力量,逐渐形成一种压倒性的优势,以实力为后盾,迫使对手不得不通过妥协的方式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故上兵伐谋1,其次伐交2,其次伐兵3,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辒4,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5,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6,而蚁附之7。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1上兵:最好的军事手段。伐谋:破坏敌方施展的谋略。一说,以谋略战胜敌人。

2伐交:破坏敌方与其他方面的联合。

3伐兵:通过两军对战而取胜。

4橹:古代兵器,大盾。(fén)辒(wēn):古代用于攻城的战车。

5距堙(yīn):靠近敌城所筑的土丘,借以观察城内虚实,并可登城。另本作“”,通“堙”。——编者注

6胜:能够承受。忿:愤怒。

7蚁附:像蚂蚁一样趋集缘附。

译文

因此,最好的军事手段就是破坏敌方施展的谋略,其次是破坏敌方与其他方面的联合,再次是与敌兵直接交战,下策是攻打城池。攻打城池,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制造大盾和准备攻城专用战车等攻城器械,需要三个月。然后构筑攻城的土山,又需要三个月。此时将帅早就按捺不住愤怒的情绪,指挥士兵像蚂蚁一样爬梯攻城。士兵伤亡多达三分之一,而城池仍然攻不下来,这就是攻城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啊!

赏析与点评

“伐谋”、“伐交”是不战而屈敌的重要手段。战场并不局限于刀光剑影的前线,而是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在处理某项事务时,要从全局的高度观察和研究问题,注重谋略,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寻求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得成功。

距堙图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1,此谋攻之法也2。

1顿:疲劳、乏力。

2谋攻:谋划进攻之事。

译文

因此,善于用兵的统帅能够通过不直接交战的方式使敌军屈服,能够通过不硬攻的方式夺取敌国的城池,能够在短时间内攻破敌国。一定要用“全胜”的方略争胜于天下,军队丝毫无损,胜利完满取得,这就是用谋划进攻的法则啊。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1,敌则能战之2,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3,大敌之擒也。

1倍:照原数等加。

2敌:对等、相当。

3小敌:弱小的军队。坚:固执坚守。

译文

用兵的法则是:兵力十倍于敌人时就包围他,兵力五倍于敌人时就进攻他,兵力两倍于敌人时就分散他。与敌人兵力相当时,就要更加善战;兵力少于敌人,就要善于摆脱敌人;实力弱于敌人,就要设法回避敌人。因此,弱小的一方如果死打硬拼,只能成为强大一方的俘虏。

赏析与点评

选择战争的手段取决于敌我双方实力的对比。人生的道路也是一样,处于低谷时,要善于保全自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暂时退却和委曲求全就是卷土重来的前提。

夫将者,国之辅也1。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2。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3: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4;不知三军之事而同5三军之政6,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7。

1国:国君。辅:辅佐,这里指助手。

2辅隙:辅佐得不周全。隙,漏洞。

3患:祸患、灾难。

4縻(mí)军:指受牵制而不能灵活机动的军队。

5同:共同参与某事。

6另本作“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编者注

7乱军引胜:扰乱自己的军队,使敌人取胜。

译文

将帅是君主的助手,辅助周密国家就会强大,辅助疏漏国家就会衰弱。君主对军队造成危害的情况有三种:军队不可以出击却强令出击,军队不可以退却却强令退却,这就是束缚军队;不了解军队内部事务强行干涉,这就使将士迷惑;不洞晓用兵的千变万化而参与军队的指挥,就会让将士们怀疑。将士们既迷惑而且狐疑不定,如何能战斗呢?其他国家就会乘机发难,这就是自乱阵脚而丧失胜利。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1,以虞待不虞者胜2,将能而君不御者胜3。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也,百战不殆4;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1欲:愿望。

2虞:准备、防范。

3御:牵制、干预。

4殆(dài):危亡、危险。另本作“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另曹操等十一家注《孙子》作“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编者注

译文

在五种情况下可以预先判定胜利:明白何种条件下可以开战或不可以开战,就能取胜;懂得兵多或兵少的不同用法,就能取胜;全军将士同心同德,就能取胜;做好充分准备寻找敌方的懈怠,就能取胜;主将富有才华而君主不横加干涉,就能取胜。这五种情况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因此,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每战必胜;不了解对方而了解自己,胜负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

赏析与点评

优秀的军事家往往能对敌我双方各种制胜因素做出正确的分析对比,恰当选择攻击还是防守的作战方案,从而保证立于不败之地。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