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情感+数理情感学-数理情感学——绪论-第一章 从价值角度看情感-第一节 情感的哲学思考-第二节 情感的理论误区-第三节 数理情感学的理论基石:统一价值论-第四节 情感与价值的辩证关系-第五节 价值观的数学分析-第六节 情感的数学分析-第七节 情感的分类-第八节 情感模式与价值变化的对应关系-第九节 情感的进化过程与价值动因-第十节 情感强度三大定律-第二章 情感的动力特性-第一节 情感的强度性-第二节 情感的稳定性-第三节 情感的细致性-第四节 情感的层次性-第五节 情感的效能性-第六节 情感的周期性-第七节 情感的时序性-第八节 情感的差异性-第三章 人的三种基本心理活动-第一节 知、情、意的客观本质与相互关系-第二节 情感的生理机制-第三节 意志的数学分析-第四节 意志的品质特性-第五节 意志的运行程序-第六节 智商、情商、意商与心商-第四章 情感的运行程序-第一节 情感的诱发-第二节 情感的生理反应与价值目的-第三节 情感的感受-第四节 情感的高峰体验-第五节 情感的表达-第六节 情感的掩饰与欺骗-第七节 情感的修正-第八节 情感的培养与训练-第九节 情感的若干规律及其价值动因-第五章 性情感的解析-第一节 性情感的客观本质-第二节 性情感的进化-第三节 性情感的层次结构-第四节 性崇拜、性神秘、性禁锢与性解放-第五节 恋爱、婚姻与家庭及其价值动因-第六章 情感的社会运用-第一节 真善美的情感及其价值动因-第二节 情感与经济-第三节 情感与政治-第四节 情感与文化-第五节 情感与艺术-第六节 当代人的情感走势-第七章 人工情感-第一节 时代呼唤人工情感-第二节 理论界对于人工情感研究的争论-第三节 人工情感的发展历程与最终归宿-第四节 “情感计算”的危机与哲学错误-第五节 情感机器人的实际意义-第六节 情感表达系统的建构-第七节 情感识别系统的建构-第八节 情感计算系统的建构-第九节 意志计算系统的建构-第十节 情感机器人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数理情感学——参考文献-当爱变成了情感操纵-第一部分以爱之名的操纵有哪些表现-第一章 人际关系中的情感操纵是如何发生的-神经症人格和性格障碍-攻击型人格及其亚型-隐性—攻击型人格-一个人是如何成为隐性—攻击者的-第二章 表里不一:表面平易近人,其实冷酷无情-第三章 野心勃勃:肆无忌惮地攫取权力-第四章 奸诈狡猾:玩弄于股掌却不被发现-第五章 隐形攻击:善于隐藏真实意图和攻击行为-第六章 良知受损:从不关心别人的权利和需求-第七章 老虎机效应:施虐与受虐的亲密关系-第八章 孩子是如何获得情感操纵策略的+第二部分 如何应对看不见的情感操纵-第九章 识别情感操纵者的惯用手段-操纵者会采用的欺骗和利用别人的策略-最小化-撒谎-否认-选择性不注意/注意-合理化-转移-逃避-隐秘威胁-负罪感-羞愧-扮演受害者-诋毁受害者-扮演仆人-诱惑-推卸责任/责备他人-假装无辜-挥舞怒火-精神控制-第十章 如何与控制型人格和谐相处-避免对人性的错误解读-知道如何正确评价他人的性格-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正确识别和标注操控策略-避免必败之战-把精力用在力量之源上-自主生活-公平斗争-结语 希望爱永远不要成为情感操纵的借口

隐性—攻击型人格

2021年2月21日 字数:2524 来源:当爱变成了情感操纵 作者:[美]佐治·K·西蒙 提供人:yizhuang30......

隐性—攻击型人格

作为攻击型人格的亚型,我们预期隐性—攻击型人格会具有自恋人格的一些特征。但隐性—攻击型人格也有许多独特的属性,使其真正成为攻击型人格的独特亚型。隐性—攻击者与其他攻击型人格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斗争的方式不同,他们会用巧妙的、隐秘的方式追寻想要的东西和凌驾他人的权力。总的来说,他们在性格障碍方面更加严重,也有一定程度的神经症。他们隐藏自己的真实性格和行为意图,不仅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隐性—攻击者碍于面子不喜欢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操控者知道,如果他们正面进攻,就会遇到阻力。“克服”障碍最好的方法是“绕着走”,他们擅长秘密地、全力以赴地斗争。

一些人格理论家提出,隐性—攻击者或控制型人格者的基本特征是从蒙骗受害者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失调的兴奋。但我相信,他们的主要目的和其他攻击型人格者是一样的,只是想赢,想找到实现目标的最有效的方式。我发现,他们的主要属性包括:

· 隐性—攻击者总是想要得偿所愿或者赢。对他们,也是对所有的攻击型人格来说,每一种生活情境都是一种挑战,一场力求胜利的战争。

· 隐性—攻击者寻求对他人的权力和统治。他们总是想要胜人一筹,掌控一切。他们使用大量微妙但有效的策略,获得和保持人际关系中的优势。他们使用特定的策略,使其看起来更像是别人主动放手、撤退和让步,实际上隐藏了自己的攻击意图。

· 隐性—攻击者看似文雅、潇洒、迷人。他们知道如何“美化”自己,如何瓦解你的抵抗,知道说什么、做什么能让你放弃直觉上的怀疑,拱手让出他们想要的东西。

· 隐性—攻击者也可以是肆无忌惮、卑劣无耻、报复性很强的战士。他们知道如何利用你的弱点,在你动摇的时候加强攻势;他们知道如何在你毫无意识、措手不及的时候抓住你,在你受挫或占上风时把你拉回战场。对他们来说,除非他们认为自己已经赢定了,否则战争永远不会结束。

· 隐性—攻击者的良知受损。像所有攻击型人格,他们缺乏内部的“刹车装置”。他们知道对错,但不会让是非观妨碍自己获得想要的东西。对他们来说,结果总是比过程更重要。因此,他们总是在自己的真实意图上自欺和欺人。

· 隐性—攻击者在人际关系中是施虐者和剥削者。他们将别人视为游戏(比赛)中的棋子。他们厌恶弱点,也会利用他们在“对手”身上发现的每一处弱点。

像其他类型的人格一样,隐性—攻击者在病理学程度上也有不同,最严重的情况远远超出人际操纵的层面。严重的隐性—攻击者能够用外在文雅甚至迷人的社会属性,掩饰其相当程度的冷酷无情和权力欲望,有一些甚至可能是心理变态者。

区分隐性—攻击人格、被动—攻击人格和其他人格类型

被动—攻击和隐性—攻击在行为表现上有诸多不同,被动—攻击型人格和隐性—攻击型人格也大不相同。米隆阐述被动—攻击或“消极”人格者的主要矛盾是采用独立还是依存的应对方式。被动—攻击者想要掌控自己的生活,但是又害怕自己不能有效实现目标。他们的内心矛盾在于是防御他人还是依存他人共建一个人际网络,他们长期渴望和寻求别人的支持,但也因为厌恶处于依附或从属地位,而常常试图通过拒绝与那些提供有力支持的人合作来获得某种意义上的个人权力。他们在选择面前优柔寡断,还会抱怨你先做了决定。当你在做一些事时,他们会犹豫要不要参与进来。当你们在争论时,他可能会感到厌倦,想要逃离。但又害怕真正离开后,可能会在情感上有被遗弃的感觉,所以他们选择留下来,“噘着嘴生闷气”,等着别人央求他解释生气的原因。与被动—攻击者一起生活很艰难,因为你觉得无法取悦他们。斯科特·韦茨勒(Scott Wetzler)在《与被动—攻击者一起生活》(Living with the Passive-Aggressive Man)一书中,虽然经常把被动—攻击和隐性—攻击混为一谈,但他详细地描述了被动—攻击人格的特征,以及与被动—攻击者一起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被动—攻击人格的治疗过程也具有传奇色彩。他们可能会发“牢骚”和抱怨治疗师给予的支持太少,但当治疗师试图给出一些建议时,他们又必然会开始用诸如“话是这样说,但是……”的话语以及其他微妙的形式消极抵抗,与治疗师的建议“背道而驰”。大多数治疗师可以很容易区分对羞耻感过度敏感的“矛盾”人格和狡猾算计的隐性—攻击人格。但有时,治疗师对精确的术语并不熟悉,为了突出攻击型操控行为的微妙性,治疗师经常错用“被动—攻击”的标签来描述操控者。隐性—攻击人格和强迫人格也不同。我们都了解完美主义者,他们高度细致并且有条理。当需要人来审核纳税申报表或进行脑部手术时,我们尤其看重这些人格属性。是的,有些强迫人格也会强硬、独裁、刚愎自用和控制欲强,但这是因为这部分强迫人格刚好也具有隐性—攻击属性。一个人会将他们对原则和标准的所谓的承诺作为工具去行使统治和支配他人的权利。兼具隐性—攻击属性的强迫人格者,是那种会试图把自己的标准强行灌输给别人的人。

隐性—攻击者与自恋者不同,虽然他们有自恋者几乎所有的特点,但是一个过于关注自己的人不一定会试图操纵他人。自恋者可能会被动地漠视他人的需要,那是因为他们全心全意地关注自己。但是,有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总是漠视他人的需求,故意欺骗和虐待他们。认识到这一点,一些研究者区分出了良性和恶性的自恋者。但我认为两种人之间的区别在于,自恋者是全心关注自己,对他人的权利和需求漫不经心的人;隐性—攻击者是习惯性地利用和迫害他人,除了自恋,他们还有明显的攻击。因此,自我中心者巧妙地利用和操纵他人,不仅仅是自恋者,也是隐性—攻击者。

大多数隐性—攻击者并不是反社会人格者。无视他人的权利和需求,良知受损,积极获得优势,从明目张胆的犯罪或公然的侵略中侥幸逃脱。虽然这些看上去像是反社会的标签,但是事实上,有些反社会人格仅仅是将操控作为他们手段中的一种。操控者尽管有能力,但不会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犯下罪行或暴力攻击他人。前文已经多次准确地描述了操控者算计的、秘密的、控制的人际风格,他们被称为反社会、恶性自恋,甚至是斯科特·派克说的“邪恶”,许多人还因感受到攻击方式的微妙性而将其称为被动—攻击。但这些标签并没有准确地定义控制型人格的核心特征。大多涉及隐性—攻击的操控和习惯性操控才是隐性—攻击人格,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

同样重要的要记住的一点是,操纵者除了隐性—攻击倾向,还可能有其他的人格特征。所以,除了操控,他们可能会有自恋、强迫、反社会或其他倾向。正如我的一个朋友所说:“它可能是短耳朵,也可能是长耳朵;它可能有很多头发,也可能没有头发;它可能是棕色,也可能是灰色;但如果它体形庞大,而且有象牙和象鼻,那它就是一头大象。”和你打交道的人,只要早早显现了其核心属性,不管他们还能是什么,他们首先就已经确定是隐性—攻击者。

因为掠夺—攻击者或心理变态者非常善于操控,有些人可能会倾向于认为隐性—攻击者就是程度较轻的心理变态者。这个说法无可厚非。心理变态者是最危险、最狡猾的控制型人格者。幸运的是,他们也是最少见的。本书描述的控制型人格者是更常见的,虽然他们也会给受害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破坏,但不像心理变态者一样危险。

情感操纵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