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院长:李翔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经常会想象自己骑着一束光旅行,这个想象带给他启发,所以后来提出了大名鼎鼎的相对论。化学家奥古斯特.凯库勒在梦里看见一条蛇咬着自己的尾巴,醒来后想到苯分子可能是环状结构。伟大的天才列奥纳多.达.芬奇说:“要想有真正的创造力,你必须培养你的感觉、学习科学的艺术、学习艺术的科学、认识到万事万物之间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联系。”
一、 什么是发散思维
1、发散思维的定义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发散思维是人们对思维定势的一种突破,启发人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向来观察同一问题,而采用的一种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是尽可能多的获取解决问题和创新的方案,最终圆满解决问题或获得创新的一种思维方式。
2、发散思维的作用
发散思维在人类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在问题解决、创新的过程中,有其核心性和基础保障性作用。无限联想是人脑的基本工作原理,而想象是创新活动的源泉,发散思维就是构建想象的通道。在创新思维的众多技巧和方法中,发散思维是很多技巧和工具的基础。而发散思维可以为随后的收敛思维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不一定每个都正确和有价值,但是在选择性上和启发性上为最终的解决方案提供足够的保障。
3、发散性思维的特点
(1)流畅性
流畅性衡量思维发散的速度,是发散思维“量”的指标,而非发散思维“质”的指标。思维的流畅性,又称非单一性,是思维对外界刺激做出反映的能力的表述。这个特征表示思维活动畅通无阻、灵敏迅速,能在短时间表达较多的概念以及较快地适应、消化新的思想概念。流畅性反映的是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特征。培养思维的流畅性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和信息收集。
(2)变通性
变通性是发散思维“质”的指标,表现了发散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多面性。变通性是指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可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甚至颠倒式的思考,包括对概念、定义、内容的替换、借用、交叉、整合和重组。思维的变通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3)独特性
独特性指人们在发散思维中做出异于他人的新奇反应的能力。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本质,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当然,独特也是相对的,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一个人对某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否属于创造性,不在于这一解决方式曾经是否有人提出过,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这个人来说是否是新颖的。
4、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又被称为“聚合思维”、“求同思维”、“辐集思维”或“集中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决方案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
收敛思维也是创新思维的一种形式,与发散思维不同,发散思维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从这一问题出发,想的办法、解决方案越多越好,总是追求还有没有更多的办法。而收敛思维也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在众多的现象、线索、信息中,向着问题一个方向思考,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或发散思维中针对问题的最好办法去得出最好的结论和最好的解决办法。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是一种辨证关系。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发散思维的无限联想,多方搜索,收敛思维就没有了加工对象,也就无从进行;同样,没有收敛思维的逻辑梳理,精心加工,发散思维的结果再多,也不能形成有意义的创新结果。只有两者协同动作,交替运用,一个创新过程才能圆满完成。
二、 为什么要使用发散性思维
大脑和学习方面的专家东尼.博赞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不同年龄组的人解决一组相同的问题,然后详细评价他们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速度、灵活度、想象力和创新性。东尼.博赞用百分比表示他们的创造力结果如下:
- 第一组受试者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得分为95%。
- 第二组受试者是小学生,得分为75%。
- 第三组受试者是中学生,得分为50%。
- 第四组受试者是大学生,得分是25%。
这一发现表明,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创造力似乎在持续下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1、认识我们的大脑
(1)脑细胞
科学研究证明,人类的大脑中有约1万亿个脑细胞。其中负责思考的脑细胞(称为神经元)就有1000亿个。每一个脑细胞就像一个超级章鱼,不止有身体,周围还有数十根、甚至上千根的触须。
脑细胞的每根触须都像是树干,从细胞中央或者细胞核向四周发散。脑细胞的枝干叫作树突,有根特别大且长的分支,名叫轴突。每个树突和轴突的长度从1毫米到1.5米不等,其周围布满蘑菇一样的突起部分,叫作树突棘或突触小体。
每个树突棘或突触小体都包含一些化学物质,它们是人类思维过程的主要信息携带者。脑细胞每秒钟从相连地点上接收到成百上千个传进来的脉冲,就像是信息传递。
(2)形成大脑图谱
当一个给定的信息、或思想、或重新激活的记忆在脑细胞之间传递时,就建立起了一个生化磁场,这就叫“记忆轨迹”。你重复思维模式或图谱的次数越多,对他们造成的阻力就越小。从这里就证明了,刻意练习的重要性和正确性。换句话说,“思维事件”发生的次数越多,它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3)无限可能
莫斯科大学教授皮奥特尔.科乌兹米奇.阿诺欣在《自然智能及人工智能的形成》上的论文结论如下:我们可以证明,人的1万亿个脑细胞当中的每个细胞可能产生的连接数为“1”后面加上28“个”0,那么整个大脑可能的联结总数为“1”后面加上1050万千米长的“0”,
无限可能。
发散思维的原理就是基于大脑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大脑绝对不是以简单的线性或者列表的方式进行思维的。思维实际上就像树枝、叶脉一样向外发散,或者像源自心脏的血管一样向外延展。就像网络上流行的一个小测试:打乱一句话词语的顺序,你依然不会看错这句话,就是因为大脑不是按照线性顺序思考的,而是根据每个词和上下文按照自己处理信息的方式对其进行诠释。
2、大脑的挡位
上个世纪,科学家们就发现,人类的大脑也是有“挡位”的。人在思考的时候,脑细胞会有节奏地释放出电子脉冲,人的大脑越活跃,释放的节奏就越快。
1挡:大脑处于theta波段,大脑波动较为缓慢。此时人处于睡眠或白日梦的状态,几乎完全专注于内部;
2挡:大脑处于alpha波段,大脑波动处于中等状态。此时人相对清醒,但还是比较放松的;
3挡:大脑处于beta波段,此时人比较专注,大脑波动也比较活跃;
4挡:大脑处于高beta波段,此时人高度专注,有些焦虑,甚至有崩溃的危险。
当处于1挡和2挡时,人很容易进入自己的潜意识,能将大脑不同区域的信息进行整理和重组。当处于3挡和4挡时,大脑更适合逻辑思维,更适合处理具体事务。
所以,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小学生的大脑更多的处在1挡和2挡,因此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意能力也是最活跃的。而我们成年人日常大脑大多数时间处在3挡和4挡,过于重视线性或逻辑,抑制了大脑本身的思维发散。
三、 如何使用发散思维创新
想象与联想,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共同构成了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在创新和创意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创新呢?
1、自由联想
著名心理学家、创造力大师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在调研全球数百名具有创造力的人后,提出了创造力的形成需要五个阶段,即准备期、酝酿期、洞悉、评价期和精心制作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被他称为神秘的酝酿期,也是整个创新过程中最具创造力的部分。
所有的被调研者都认同,让问题在一段时间内隐没在潜意识之下很重要。美国物理学家费里曼.戴森这样描述:“我现在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这意味着我正处于富有创造力的阶段,只有到事后你才会知道。我认为闲散很重要。”
美国电气工程师、发明家弗兰克.奥夫纳则说:“我要告诉你我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发现的一件事,如果你有一个问题,不要坐在那里试图解决它。因为我从来没有只是坐着想就想出了解决方法。解决方法可能会在半夜,在我开车、洗澡或其他事情的时候降临”。
回想一下,获得灵感的那一刻,你在哪里?在做什么?
最常见的答案是:
- 在入睡前。
- 在洗澡时。
- 在如厕时。
- 在跑步时。
- 在旅行中。
- 在开车时。
创造力在这些场景中迸发的原因是,我们在此时无论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处在极其放松的状态中,大脑的挡位处在1挡或2挡中,实现了大脑内部信息的自由联结,从而产生想象的涌动。所以,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创新的一个要点就是自由联想。想要突破逻辑关系、打破惯性禁锢,激活创造力,就必须保持头脑的开放,就必须借助于潜意识。
自由联想也有一些小的方法和技巧:
时刻准备。在你的床边、书桌上、车里、客厅里随时准备纸和笔,当好想法不期而至时,一定要记得记录下来。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手机的记事簿进行记录。
做梦想笔记。我们经常在睡眠前、刚醒时会有一些不错的想法和灵感,趁我们还没忘记时,我可以记录下来。
保持运动。科学研究证明,人在运动时更容易产生新想法。坚持定期的快走、跑步、游泳......都是很好的习惯。
偶尔放空。定期给自己一个放空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只有自己,并且保证处在放松的心态下,这时,往往会出现好的想法。
运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非常好的创新工具,可以运用中心点、联想、关键词、图片、全感官来激发创新。
2、视觉化思考法
人类大脑的很大一部分是运用图像进行思考的。比如看到词语“苹果”,在你脑海中首先闪现的是一个苹果的图像,而不是“苹果”这个词语。语言先于文字很多年出现,所以人的潜意识是通过图像的方式和意识进行交流的,并且它们的交流不是随意的,也不是简单的重复出现过的图像,而是在一瞬间将各种复杂细致的想法组合成一张全新的图像。依据这个原理的就是视觉化思考法。
首先,我们要处在极度放松的状态,尽量将大脑减速至1挡,我们就会进入半睡眠状态 “白日梦”,在这个时候,你的大脑很容易形成各种图像,此时是产生创意的最佳时间。在此时,你会把那些感觉最为重要或关键的东西带进潜意识,在潜意识中进行加工整理,产生各种图像。
然后,当你重回清醒状态时,你要将自己看到的图像清晰地描述出来,越详细越好,不止是图像的形状、色彩,甚至是味道、节奏和声音。
最后,我们可以重新回到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上,想想看这些图像会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这个方法可以在针对同一问题时反复使用,可以带给我们不同视角的启发。
每次遇到问题时,爱迪生就喜欢拿着笔记本,走进一间漆黑的房间,“等待答案的出现”。据说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能仅凭想象就做出发明,而且根本不需要把东西实际制造出来就能够知道这项发明是否可行。
3、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原理本身就是基于大脑的发散思维,所以,思维导图也是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创新的很好的工具。思维导图是东尼.博赞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发明的,半个世纪以来,风靡全球,IBM、甲骨文、BBC、波音公司、摩根大通等世界知名企业都引入思维导图作为问题解决和创新的工具。
思维导图对于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创新的推动意义在于:
- 探索一个给定主题所有创造的可能
- 将思维当中对这个主题以前的假设和框架全部清除
- 从过程中获取新的想法
- 创造一些新的概念
- 及时捕获灵感,并能延展开来
- 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当注意一下事项:
(1)自由想象,接受荒诞
在第一版的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循自由想象、允许荒诞的想法,因为荒诞的想法往往是打破旧习惯的源头。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应限制想象,要迸发出尽可能多的想法,无论有多少想法,无论想法可以延伸多长,都应当按照思维导图的格式记录下来。
(2)重构修正,建立层次
休息一下,让大脑放松下来,进行第二版思维导图的创作,在这一版的创作中需要好好的整合下第一版中的所有想法。我们需要进行主干分类、合并、归类和分层,通过这一过程找到新的联想。
在第二版的制作过程中,我们也许会发现一些类似或者相同的概念出现在思维导图的不同层次中。不要轻易地删除它们,而是要将它们圈出来,因为它们出现在不同层次和不同分支中,代表着在我们大脑的思维中有着不一样的意义,重新审视这些重复概念,也许可以创造新的框架,闪现出新的思维模式。
(3)休息与沉思
完成第二版思维导图后,我们需要真正的休息,完全地处于大脑放松的状态。或者,我们将这一工作暂时搁置,过几天再回来。在这样的过程中,大脑往往会处于1挡或2挡,适合于发散思维,同时,如果能够嵌入视觉化思考,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你将能捕获更多的灵感。爱因斯坦曾对学生们说,沉思应该成为他们所有思考活动的必要部分。
(4)二次创作
经过休息与沉思后,我们的大脑会对整个事情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清晰、更新颖的观点。我们需要将第一版和第二版思维导图进行整合,同时,融入沉思中所捕获的新灵感。快速的制作一张全新的思维导图将非常有用。
(5)获取最终答案
鸟瞰我们的最终版思维导图,将其中的元素合并起来,我们会获得新的发现和重大的突破,这会是我们最初那个问题的突破、答案、决定或者结果!
“创造力之父”E.保罗.托伦斯认为创造性思维包含几项重要的能力:用以前存在的一些想法联想新的和独特的创意的能力、把异乎寻常的因素合并起来的能力、把先前的概念重新布置并联络起来的能力、把先前的概念倒置过来的能力;而这一切的能力都依赖于我们的大脑,而我们的大脑运用的正是发散思维!
参考资料:
《启动大脑》
作者:【英】东尼.博赞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思维导图》
作者:【英】东尼.博赞 巴利.博赞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
作者:【英】达伦.布里奇 戴维.路易斯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创新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12种思维工具》
作者:【英】伊恩.阿特金森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创新思维方法》
作者:王惠连 赵欣华 伊嫱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
作者:【美】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浅议高技能人才发散思维培养的方法》
作者:朱颖浩(郑州铁路局洛阳职工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