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1949,第242页)在其关于证券分析的名作《聪明的投资者》中,将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称作“为投资者的惰性和愚蠢而树立的代价昂贵的纪念碑”。另一位著名的金融市场观察家伯顿·马尔基尔(Burton Malkiel, 1977,第857页)在其对封闭式基金的观察与分析中得出结论:“市场心理对折价的结构及程度有重要的影响。”股东的愚蠢或是市场心理为什么会是重要的呢?在一个有效市场中套利者买卖证券以确保价格不会与其内在价值背离。如果有些投资人偏好在伦敦购买黄金,甚过在芝加哥购买,他们的偏好将不会使伦敦的金价上涨,因为其他投资人会很乐意从芝加哥买黄金在伦敦出售。这项分析不适用于封闭式基金。如同以上所讨论的,因为没有机会从事无风险的套利[4],所以定价错误会发生。而愿意与庞大的投资人情绪长期打赌的理性投资人是有限的。
从这项分析中我们所得到的主要教训是,对证券的需求可以影响价格,即使这种需求是基于非理性的信念。这项分析所适用的情况中(包括许多最有趣的金融市场),最重要的是要记住“价格等于内在价值”的论断是可以检验的命题,它不是一条定理。
本章与查尔斯·M. C. 李(Charles M. C. Lee)及安德烈·施莱费尔(Andrei Shleifer)合著
[1]这个主张是肯·弗伦奇(Ken French)提出的。蒂莫西·泰勒(Timothy Taylor)指出,对于人们愿意投资于没有折价的开放式基金这个事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把它当作反常现象。
[2]投资人卖空的收益在扣除成本后,在结清时才会支付。融券所创造的信贷头寸,对投资人而言通常是赚不到利息的。
[3]就如我们一开始所指出的,像汤普森这类的研究有一个问题,即它们是在定价模型可以适当地衡量风险的前提下进行的。在他的结论中,汤普森警告说,他的研究结果反而不符合市场效率性和特定定价模型的联合假说。
[4]有关套利的限制,参见拉塞尔和塞勒(Russell and Thaler, 1985),以及施莱弗和萨默斯(Shleifer and Summers,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