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卧底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卧底经济学1-卧底经济学1:序言-第一章 你喝咖啡,谁赚钱-草甸与移民-从草甸回到咖啡屋-绿化带与轻轨-我们正在被“宰”吗-何时犯罪是划算的-谁偷走了我们的工作-第二章 超市对你隐瞒了什么-每分钟出生一位大方的客户-第三种方式:劝火鸡投票赞成感恩节-以“天然”之名进行的价格欺诈-搞乱价格-真实性检验之一:公司真拥有稀缺力量吗-价格定位-第三章 完美市场和“真话世界”-完美市场:真话,只有真话-没有市场的生活-效率与公平:我们能处理好吗-行不通的例子-第四章 城市交通-司机如何影响到局外人-定价应该反映损失-你的命值多少钱-知识的两种空白-低成本治理污染-好东西太多-经济学到底研究什么-第五章 内幕故事-内幕信息-内幕信息和健康保险-制作柠檬水-柠檬,医疗,美国-不完全信息——完整论述-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用锁眼经济学锁定医疗体制-第六章 理性的疯狂-价值与价格——超越随机游走-理性的傻瓜-对于稀缺的明智考量-第七章 对价值一无所知的人-爱情,战争,扑克-30万美元的房子怎么只卖了3 000美元-走入拍卖人中间-现代史上最大的拍卖案-记住:力量来自稀缺-第八章 穷国为何会穷-缺失的那块拼图板-强盗政府理论-制度至关重要-世界上最糟糕的图书馆-激励机制与尼泊尔的项目开发-有发展的机会吗-第九章 啤酒,小吃,全球化-啤酒,小吃,全球化(2)-全球化是好事吗-全球化是绿色的-贸易对穷人有利吗-特殊利益集团的力量-我们如何改善穷人的境况-第十章 中国的致富之路-两次农业革命-为将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走出计划时代-中国和世界-经济有那么重要吗-卧底经济学1:致谢-卧底经济学2-第一章 谁是我的“另一半”-谁是我的“另一半”(2)-谁是我的“另一半”(3)-谁是我的“另一半”(4)-谁是我的“另一半”(5)-谁是我的“另一半”(6)-谁是我的“另一半”(7)-第二章 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2)-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3)-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4)-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5)-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6)-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7)-第三章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2)-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3)-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4)-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5)-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6)-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7)-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8)-第四章 看盗版影片和盗版书籍,是不道德的行为吗-看盗版影片和盗版书籍,是不道德的行为吗(2)-看盗版影片和盗版书籍,是不道德的行为吗(3)-看盗版影片和盗版书籍,是不道德的行为吗(4)-看盗版影片和盗版书籍,是不道德的行为吗(5)-看盗版影片和盗版书籍,是不道德的行为吗(6)-第五章 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2)-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3)-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4)-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5)-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6)-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7)-第六章 10年后,我们仍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吗-10年后,我们仍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吗(2)-第七章 晚入学的孩子表现更好吗-晚入学的孩子表现更好吗(2)-晚入学的孩子表现更好吗(3)-第八章 “门当户对”依然是婚姻幸福的条件吗-第九章 平均分摊餐费时,我们会点更贵的菜吗-第十章 身高也像快乐一样具有传染性吗-身高也像快乐一样具有传染性吗(2)-卧底经济学2:致谢-卧底经济学3-推荐序1:人仍然是理性的-推荐序2:经济学前沿的轻松阅读-卧底经济学3:自序-第1章 老板和你谁该拿高薪-为什么业绩工资不适合所有行业-经济学家为你加薪-经济学家为你加薪(2)-经济学家为你加薪(3)-经济学家为你加薪(4)-一家黑店的经济学-第2章 “住、行”安全经济学-选择什么样的社区更安全-选择什么样的社区更安全(2)-选择什么样的社区更安全(3)-选择什么样的社区更安全(4)-快乐经济学-第3章 生活费用为何水涨船高-繁荣的城市能给你更多机会-致使房价上涨的因素-“城市之死”的热门话题-“城市之死”的热门话题(2)-什么样的城市必将繁荣-哪类城市容易衰落-第4章 拉斯韦加斯的赌王之王-博弈论大战拉斯韦加斯-博弈论大战拉斯韦加斯(2)-博弈论大战拉斯韦加斯(3)-博弈论大战拉斯韦加斯(4)-赢家的诅咒-发射原子弹的逻辑-发射原子弹的逻辑(2)-发射原子弹的逻辑(3)-发射原子弹的逻辑(4)-第5章 最佳离婚率真的存在吗-速配与男女比例失调-速配与男女比例失调(2)-婚姻超市:经济学太空中的一个地方-很久以前,非洲大草原,原始社会-很久以前,非洲大草原,原始社会(2)-很久以前,非洲大草原,原始社会(3)-最佳离婚率-最佳离婚率(2)-最佳离婚率(3)-第6章 性、犯罪及米老鼠经济学-关于“性”的理性选择-关于“性”的理性选择(2)-关于“性”的理性选择(3)-关于“性”的理性选择(4)-小老鼠的预算-诺贝尔奖得主的理性犯罪-监狱真的能阻止犯罪吗-经济人的末日-经济人的末日(2)-第7章 雇主喜欢雇什么样的人-教育与就业机会的关系-职场中的两种歧视-职场中的两种歧视(2)-奥巴马效应-奥巴马效应(2)-奥巴马效应(3)-第8章 理性革命-输掉总统竞选的戈尔-理性政治的奇妙逻辑-革命与绑匪困境-威廉国王与玛丽王后的双赢-第9章 逻辑100万年-经济飞速发展与运气的关系-为什么英国的工资如此之高-疟疾改写历史-理性创造奇迹-理性创造奇迹(2)-理性创造奇迹(3)-卧底经济学3:致谢-卧底经济学4-第1章 经济的使用指南-经济的使用指南(2)-经济的使用指南(3)-第2章 保姆合作社的衰退-保姆合作社的衰退(2)-保姆合作社的衰退(3)-第3章 货币,货币,货币-货币,货币,货币(2)-货币,货币,货币(3)-货币,货币,货币(4)-第4章 适量的通货膨胀-适量的通货膨胀(2)-适量的通货膨胀(4)-适量的通货膨胀(3)-第5章 刺激-刺激(2)-刺激(3)-刺激(4)-第6章 战俘营的经济衰退-战俘营的经济衰退(2)-第7章 产出缺口-产出缺口(2)-第8章 失业的发明-失业的发明(2)-失业的发明(3)-失业的发明(4)-第9章 老板经济学-第10章 宏观经济学的水妖塞壬-宏观经济学的水妖塞壬(2)-宏观经济学的水妖塞壬(3)-第11章 GNP崇拜-GNP崇拜(2)-GNP崇拜(3)-第12章 幸福经济学-幸福经济学(2)-幸福经济学(3)-第13章 经济增长能否永续-经济增长能否永续(2)-第14章 不均等-不均等(2)-不均等(3)-第15章 宏观经济学的未来-宏观经济学的未来(2)-卧底经济学4:致谢和推荐阅读-赢家的诅咒+推荐序一 接地气的经济学-接地气的经济学(2)+推荐序二 “塞勒三部曲”推荐序-《“错误的”行为》与塞勒的学术道路-《赢家的诅咒》与经济学中的“反常”-《助推》与“自由意志的家长制”+01 合作-单次博弈的公共产品实验-重复博弈-互惠式利他主义-利他主义-合作:评论+02 最后通牒博弈-简单最后通牒博弈-两阶段议价博弈-多阶段博弈-市场上的最后通牒博弈+03 跨行业工资差异-跨行业工资差异:可能的辩解-跨行业工资差异:理论上的解释-跨行业工资差异:评论+04 赢家的诅咒-赢家的诅咒:实验证据-赢家的诅咒:实地资料-赢家的诅咒:评论+05 禀赋效应、损失规避及现状偏见-禀赋效应-交叉的无差异曲线-现状偏见-损失规避+06 偏好反转-偏好反转(2)-兼容性假说-偏好反转:评论+07 跨期选择-个人贴现率的变化-参照点-享受与恐惧+08 储蓄、可替代性及心理账户-目前收入账户:消费取决于收入-收入、奖金及意外之财的来源-养老金财富-房产-储蓄、可替代性及心理账户:评论+09 博彩市场-赛马博彩市场-投注策略-乐透型彩票-博彩市场:评论+10 股票市场的日历效应-周末效应-月度转换效应-股票市场的日历效应:评论+11 华尔街股市上的均值回归-股市平均水平的均值回归-截面数据的均值回归-短期均值回归现象-华尔街股市上的均值回归:评论-12 封闭式共同基金-四种反常现象-代理成本-受限股票-税收-封闭式基金溢价-金钱并非万能的-投资人的情绪──一种可能的解释-封闭式共同基金:评论+13 外汇-外汇风险溢价-预期误差-如果你有这么聪明的话-赢家的诅咒:后记

金钱并非万能的

2020年7月16日 字数:1340 来源:赢家的诅咒 作者:[美]理查德·泰勒 提供人:yandang18......

金钱并非万能的

如果封闭式基金的错误定价是很明显的,那么聪明的投资人不能靠它赚到钱吗?以溢价销售的基金为例,为什么聪明的投资人不先卖空,然后买基金的投资组合或与其投资组合类似的产品作为对冲交易呢?通常的说法是,投资于那些对市场有限制的国家基金,因为人们无法直接买股票,所以无法进行对冲交易。然而,这不是很有说服力。如果有些分公司在韩国,有些分公司在美国的大公司,为何不能卖空美国分公司的基金,而在韩国购买投资组合中的股票呢?除此之外,许多来自无限制国家的基金,如西班牙及德国,也是以很大的溢价出售的。是什么阻止了这些案例中的套利行为呢?

套利问题最终也出现在美国。第一,融券通常很困难,所以没有办法卖空基金。不管是有限制的市场或是没有限制的市场的国家基金都是这样,而且连封闭式基金首次公开发行也是一样。即使投资人可以卖空这些基金,收益也无法立刻实现,[2]这提高了这项交易的成本。第二,即使投资人能克服卖空基金及购买其投资组合的困难,溢价可能在基金数量变小之前变大,造成头寸的损失,以及经纪人会要求更多资金。如果你在西班牙基金溢价20%时卖空,在溢价上升到100%时你可能就要破产了。除非投资人非常有耐心,而且资金充足,否则这项套利交易是赚不到钱的。

更典型的折价出售基金的情况又如何呢?在这种情形下,最明显的赚钱方式是买下这个基金,然后清算或将之转变为开放式基金。虽然在理论上这是个好主意,在实务上要买下一只封闭式基金,存在许多障碍。基金经理人对收购的强烈反对,会提高收购者的成本。赫茨菲尔德(Herzfeld, 1980)的研究指出,截至1980年为止,两家最大的分布式基金——雷曼基金和三大洲基金分别抵挡了四次重组的企图。过去十年中,许多新基金都明白地制定了反收购条款。如果反收购条款不起作用,那么基金经理人还可以依靠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投资公司进行规制,并常常造成收购者的成本提高。

即使收购者能够绕过这种抵制,格罗斯曼和哈特(Grossmanand Hart, 1980)又提出了收购的另一个问题。一旦购买者在一家公司(包括封闭式基金)中的持股超过5%,他必须宣布对这家公司的意图。如果购买者宣布打算清算这只基金,那么基金的其他股东就有动机不再出售股份,等待清算,以实现其全部的净资产价值。但是如果出价等于其全部的净资产价值,收购者除了最原始的5%投资之外就无利可图了。所以,毫无意外,能够成功中标的价格通常都介于净资产价值的95%至98%之间。凡此种种都意味着,收购封闭式基金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容易赚钱,这也解释了为何大幅度折价出售的现象仍然存在。

对折价基金有一个更消极的策略就是购买基金,然后卖空其投资组合中的股票,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可行的(Herzfeld, 1980)。但是问题又来了,这会使卖空交易只能获得部分收益,从而带来折价率扩大的风险,这可能对时间有限的聪明投资人造成损失。

显然,大家都看得见的“容易钱”策略并非没有成本和风险。然而,有些证据表明投资者通过封闭式基金的交易是可以赚到经过风险调整的超额收益的。这种策略的根据是观察到折价有均值回归的特性。这种趋势建议投资者以最大的折价购买基金,希望折价率会随着时间流逝而缩小。汤普森(Thompson, 1978)的研究是以购买一个投资组合的折价基金,每只基金的购买数量是按照其折价的比例来研究这个策略的收益情形的。他发现在他32年的样本时期中,这种策略平均每年的超额回报率超过4%。[3]布劳尔(Brauer, 1988)加入一些变量(这些变量与基金成为开放式基金的概率有关),对这个策略做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他的策略每年赚得的超额回报率是5%。安德森(Anderson, 1986)研究了1965—1984年的数据,也发现了封闭式基金的投资有显著的超额回报。因此,对高折价基金做长期投资显然提供了赚取超额回报的机会。

封闭式 / 共同基金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