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29章 世界观:总结思考

2020年7月3日  来源:世界观: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 作者:(美)理查德·德威特 提供人:heidong86......

在最后这一章中,我们将整体回顾一下到目前为止的讨论,对前几章中探讨的发现所带来的某些影响进行思考,并推测一下我们的世界观可能需要发生的某些改变。

|概述|

在本书的开头,我们探讨了亚里士多德世界观。这个世界观是一个像拼图一样、环环相扣的观点体系,其中每一块拼板都可以很好地拼合在一起。宇宙是有意义的。在那个拼图里,我们感到对所有重要的问题都有了很好的理解,比如宇宙结构、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事物如何运转以及为何如此,等等。

我们不仅得以解答有关这个世界的单个问题,同时对宇宙是什么样子的,也就是我们居住在怎样的宇宙中,也有了一些理解。宇宙是有目的的,有本质存在,这个有目的的宇宙之中充满了为了本质的、内在的和自然的目标而运转的物体。这个画面看起来非常完整、清晰,而且正确无误,因此我们发现亚里士多德本人都认为对宇宙的理解已经非常完整全面了,剩下的只是用一些细节来填补某些细小的缝隙。通过这些,亚里士多德表达了一个后来每个时代都在重复的观点,甚至时至今日仍是如此。

在亚里士多德世界观中,一个常见的隐喻是把宇宙当作一个有机体,这也是通常在思考我们居住在怎样的宇宙时所用的方法。就像有机体由许多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各自发挥其功能来实现其目标,比如心脏负责抽送血液,消化系统负责处理食物等,宇宙也被认为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都有其天然的功能和目标。我们理解了,或者说认为理解了,我们居住在怎样的宇宙中。

从第19章到第22章,我们探讨了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向牛顿世界观的转变。我们看到了,随着17世纪新发现的出现,组成亚里士多德世界观的观点拼图不能再维系。这个世界观中的某些错误观点,比如正圆事实和匀速运动事实,过去看起来是相当直接明确的经验事实,然而后来都被证明是错误的哲学性/概念性事实。这一世界观中的其他一些观点,比如“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观点,虽然有直接观察结果和完备的推理作为支撑,但后来仍被证明是错误的。

我们看到了,在亚里士多德观点拼图中,需要摒弃的并不仅仅是某个位于边缘位置的观点拼板。事实上,需要替换的是这个拼图中的核心拼板,而且随着核心拼板的更换,整个观点拼图实际上都已经发生了改变。值得注意的是,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后来被证明在很多方面都是错误的。换句话说,并不是亚里士多德世界观拼图中的单个观点拼板被证明是错误的,而是亚里士多德世界观拼图被证明是一个错误的拼图。宇宙被证明完全不是亚里士多德世界观中所认为的样子。宇宙完全不像是一个有机体。

我们看到了,一个与新科学发现相一致的新世界观拼图替代了亚里士多德世界观拼图。这个新世界观拼图,也就是牛顿世界观,似乎非常行之有效。拼图中的拼板很好地拼合在一起,宇宙也是有意义的。对一些重要的问题,我们也得到了答案,包括宇宙的结构、事物如何运转,等等。

同样地,我们不仅对关于宇宙的一些重要问题有了答案,还对我们居住在怎样的宇宙中有了很好的理解。我们居住在一个机械的宇宙中,其中物体的运转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作用在这些物体上的外力。我们可以理解这些作用力,并用数学定律来精确描述它们。

同样地,牛顿世界观也有一个很好的隐喻来总结我们所居住的宇宙。在牛顿世界观中,我们开始认为宇宙像一台机器。我们认为,组成宇宙的物体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就像一台机器的零件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就像机器零件是通过推拉其他零件而产生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认为宇宙中的物体也通过这样一种机械的方式来产生相互作用。在这种“宇宙像机器”的观点之中,隐含的概念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定域的”,也就是一个物体只能对与其有某种关联的物体产生影响。这些组成部分按照我们认为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共同运转,像亚里士多德一样,我们认为自己几乎已经完全理解了这个世界。

我们大致理解了自己在一个关于宇宙事物宏伟构图中的位置。我们不再位于宇宙的物理中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认为自己仍然在造物的中心。根据通常的观点,生命是神圣影响力的产物。还有什么别的因素可以解释在有生命的有机体身上发现的明显设计呢?伴随这个观点而来的,自然就是认为人类位于生命的顶端,是特别的存在。

前面这一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行之有效的。然而,随着新近科学发现的出现,我们看到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对“我们居住在怎样的宇宙中”这一问题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演化论在我们对自己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的认识方面,也产生了同等重要的影响。这些新发现只要求我们改变旧的牛顿世界观拼图中某些外围拼板吗?还是就像17世纪的新发现带来的巨变一样,我们不得不因此放弃牛顿世界观拼图中的核心部分?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世界观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