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认知管理+这样升级你的认知,才有可能拉开你与他人之间的距离-人和人之间的区别,在于思想的不同-观念,是我们此生最大的敌人-第二语言,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为什么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知易行难?你可能只是假的“知”-“如果只是适应现实,要教育做什么”周国平最欣赏的7条教育箴言-30岁之后,有哪些事情值得被“重新定义”?-人类认知的六个维度-为什么天天使用的钱币,却挑不出哪个是真的?-万维钢:为什么见识这么重要?-《论语》见识和眼界对一个人到底有多重要-你真的会思考吗?这份“认知图谱”能告诉你答案-人类的认知极限在哪里?-心智:从“谜”到“问题”-心智计算理论:智能即计算-帮助你洗碗和收拾房间的,竟然是人类心智最奇妙的部分?-社会的边界:你为什么认知这么差?提出问题就能解决问题-人类社会运行本质:规则的交互与碰撞!超越自己就要打造你的规则-认知的屏障:外界信息、读书、朋友交流,大概率会把你认知带歪-认知基模理论-人类认识的逻辑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和认识模式-颠覆认知:回归平均值效应与虚幻的确定感-你的知识库,是时候更新了-眼睛看见的只是意见,思想看到的才是真理-认知的冰山-老板说我思考的颗粒度很粗糙,“颗粒度”到底是什么-究竟什么是颗粒度--granularity-认知觉醒——世界只会以你的认知深度来回报你+学习观 | 怎样做到大道至简?要追求事物背后的业力-足以改变你一生的认知结构图解:信息结构、社会结构、自我解构-为何提升认知这么难?因为信息并不是公平的-普通人获取真实信息有多难?每天所见多皆为谎言!-打开手机天天被洗脑,认知层次当然低!你所读的信息几乎都是错的-认知迭代+引言:选择一个自己-神经可塑性-更多连线+第一章 注意力陷阱-注意力陷阱(4)-注意力陷阱(5)-注意力陷阱(6)-注意力陷阱(7)-注意力陷阱(8)-冥想日记-注意力陷阱(2)-注意力陷阱(3)+第二章 控制焦虑-控制焦虑(2)-忧虑基因和战士基因-忧虑之路-忧虑之路(2)-忧虑之路(3)-忧虑之路(4)-冥想日记2+第三章 挥洒创意-挥洒创意(2)-挥洒创意(3)-挥洒创意(4)-我的童书构思+第四章 导航系统-导航系统(2)-大脑小知识:脑内定位系统-大脑小知识:脑内定位系统(2)-大脑小知识:脑内定位系统(3)-跟着“感觉”走-给路痴的小贴士+第五章 时间感知-时间感知(2)-时间超控实验1-时间超控实验-随心而流-时间超控实验2+第六章 数字焦虑-数字焦虑(2)-数字焦虑(3)-数字焦虑(4)-数字焦虑(5)-第七章 超控大脑-超控大脑(2)-为“潜念”让路-为“潜念”让路(2)-为“潜念”让路(3)-20分钟脑力锻炼+第八章 前路漫漫-前路漫漫(2)-前路漫漫(3)-认知迭代:致谢+多样性红利-前言 多样性如何优于能力-引言解剖多样性-多样性红利——本书的结构-第1部分:多样性认知工具箱-第2部分:多样性工具的价值-第3部分:多样性总是好的吗-第4部分:认知多样性红利-第5部分:实践“多样性优于能力”-第1部分 多样性认知工具箱-01 多样性视角-让所有人各尽其能鼎力相助-什么是视角-多样性视角的好处-三个游戏的启示-构建新视角-视角越多,找到全局高峰的机会越大-喜忧参半的相同视角-02 多样性启发式-什么是启发式-旅行商问题-四种常见的启发式-拓扑启发式和梯度启发式-允许犯错启发式-群体启发式-多样性启发式有助于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03 多样性解释-给物品分类的故事-什么是解释-高架列车线路问题-04 多样性预测模型-05 智能,取决于智商还是认知工具箱-第2部分 多样性工具的价值-06 多样性与解决问题-5万棋手对战卡斯帕罗夫-个体多样性与问题解决团队-三个重要结论-多样性>能力-多样性优于能力定理成立的4个条件-条件1:问题困难条件-条件4:大群体规模条件-多样性优于同质性定理-“自然选择”是把双刃剑-个人贡献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人机之争:谁的视角更多-07 信息集结-08 多样性与预测-第3部分 多样性总是好的吗-09 多样性偏好-10 偏好集结的四个可能结果-11 工具箱与偏好的互动-第4部分 认知多样性红利-12 认知多样性的起源-13 用数据说话-第5部分 实现“多样性优于能力”-14 获取多样性红利的12个干法-结语 多样性就是更多的机会-致谢 永不停歇的人生-多样性红利——附录 英文版再版前言

为“潜念”让路

2020年7月5日 字数:2053 来源:认知迭代 作者:(英)卡罗琳·威廉姆斯 提供人:heidong86......

为“潜念”让路

不同的信息中心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与默认模式网络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认为,学会接受默认模式网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大脑驱动方式。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丹妮尔·巴塞特(Danielle Bassett)和她的研究小组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默认模式网络的位置在大脑中央,与大脑其他部分有着密集的连接通道,因此在不同状态切换时,默认模式网络是一条能耗最小的路径1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开始转变观念,不再把走神视作一种问题状态,而是把它看作跟持续专注同等重要的一种精神状态。正念状态或许在当下风靡一时,但巴塞特的研究表明,为潜念状态腾出大脑空间至少有着同样的重要性。如果不经过中间状态,大脑可能会陷入某种单一的模式,此时如果再想转变状态就会难上加难。这项结论也证实了我的预感:人不可能一直保持正念状态,就算可以,它也不是一种对你想做的所有事情都适用的万能状态。

允许那些看似不受欢迎的状态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心理学其他领域中经常出现的主题。比如最近我写过的一篇报道的主题——无聊的精神状态2 ,也是近年来才引起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一些研究人员指出,与注意力分散(通常被视为互联网时代的诅咒)不同,“无聊”的状态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我们并不会忍受太久的无聊,因为有很多机会来摆脱它——电视、智能手机、搞笑的猫咪视频等。兰卡斯特大学的无聊研究员桑迪·曼恩(Sandi Mann)认为这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不给自己进入无聊状态的机会,不仅会剥夺我们本该需要的“停机”时间,大脑也没有机会漫无目的地走神,创意也可能因此而消失殆尽。

并非所有研究无聊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一种值得鼓励的状态,而且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完全相信自己需要更多的无聊,因为无聊会给我带来一种沉重的消极情绪,无法进行任何创意思考。而毫无目的地走神没有任何负面含义,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中也肯定有它的作用。

相比之下,焦虑则没有任何益处。也许少许压力会有很强大的驱动作用,但如果压力大到难以控制,就会变成其他精神状态的劲敌。相信我,我曾经试图在科学文献中寻找长期焦虑有什么好处,但一无所获。有一项时间上不算太近的研究发现,总是担心他人对你的看法有一项优点,那就是它证明了你并不是精神病患者3 ,但这并不是我想要探寻的优点。虽然有人认为焦虑在危险情况下非常有用(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你能更好地发现危险并迅速做出反应),但总体来说,焦虑其实是一种巨大的能量浪费。我在自己的实验中发现,焦虑不仅劫持了我的注意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扰乱了我对于时间的感知,基本上它干扰了我试图改进的每一个方面。

幸运的是,虽然焦虑为我在精神和认知方面的努力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但现在我已经能很好地控制这种精神状态。大脑中的情绪控制主要由前额皮层负责,我猜自己一定是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控制进入更加平衡的心理状态的开关。或许是大脑的前额叶部分和情绪中心之间的信号平衡发生了变化,前额皮层能更高效地传递信息,又或者是因为认知偏差的改变,恐慌的信息随之减少——我认为很可能二者皆有。

我想起了自己与伦敦大学学院神经学家奥利弗·罗宾逊(Oliver Robinson)的一次谈话,当时我们都在芝加哥参加神经科学学会(Society for Neuroscience)的会议。他在会上的发言中对比了有用的焦虑和病态的焦虑,并解释了二者的杏仁核和前额皮层之间的回路有何不同:在正常的焦虑状态下,负责恐慌的大脑回路会适时进行调节,而在病态性的焦虑状态下,大脑则会一直处于恐慌状态。

之后,我询问他在焦虑中哪样先发生,是杏仁核先做出反应,前额皮层再对其进行调整,还是前额皮层的强度大小决定了杏仁核反应的强烈程度?奥利弗给出的答案解答了我许多关于大脑活动的问题:之所以称为“回路”,是因为它其实并没有所谓的“起点”,大脑活动在杏仁核与前额皮层之间来回移动,二者就像是你推我拉的关系,而如果回路总是处于最大值状态,二者的活动都会增加。怪不得焦虑会让人身心俱疲。

事实证明,前额叶回路所消耗的能量极大。巴塞特研究得出的另一个有趣的结果便是,尽管前额叶网络对精神状态的控制至关重要,但它与其他大脑区域之间的连接其实相当微弱。正因为连接不够,所以才需要更多的能量输入(做白日梦要比集中精力轻松得多,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但是,这些回路也是通往那些难以达到却十分重要的精神状态的大门,比如保持冷静、抑制冲动,以及被我时髦地称为“努力思考”的拼尽全力、绞尽脑汁解决问题的状态。

巴塞特和她的团队指出,这个网络有着较弱的连接,其重要性与神经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假设相悖,那就是:最强的连接最为重要。我认为,连接较弱的区域可能比连接更强的区域还重要,这跟大多数外行人对于大脑训练的想法正好相反。这种全新的观点认为,被密集的大脑回路强有力地连接起来的区域对于精神状态的控制也许并不重要,如果找对了方法,有时连接较弱的网络也会有强大的力量。

我并不是说已经完全掌握了自己的前额叶控制网络,但我确实在更加频繁地利用它。还有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那就是所有的精神状态控制,一定会涉及对注意力的控制——而这是前额皮层要做的事情。

对注意力的良好控制是能够做成任何事情的大脑所具备的主要特征,而注意力这一关键词也不断出现在我为了改善自己所做的不同的努力之中。不管你是想保持专注、意识到压力、评估自己的新想法、为解决问题而在工作记忆中进行计算、在脑海中绘制周围环境的地图,还是尽可能地控制对时间流逝的感知,控制都十分重要。也许前额叶回路处于大脑的外围,并没有进入“富人俱乐部”,但它值得我们付出额外的脑力,以便于更好地控制其他大脑区域。

认知 / 迭代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