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认知管理+这样升级你的认知,才有可能拉开你与他人之间的距离-人和人之间的区别,在于思想的不同-观念,是我们此生最大的敌人-第二语言,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为什么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知易行难?你可能只是假的“知”-“如果只是适应现实,要教育做什么”周国平最欣赏的7条教育箴言-30岁之后,有哪些事情值得被“重新定义”?-人类认知的六个维度-为什么天天使用的钱币,却挑不出哪个是真的?-万维钢:为什么见识这么重要?-《论语》见识和眼界对一个人到底有多重要-你真的会思考吗?这份“认知图谱”能告诉你答案-人类的认知极限在哪里?-心智:从“谜”到“问题”-心智计算理论:智能即计算-帮助你洗碗和收拾房间的,竟然是人类心智最奇妙的部分?-社会的边界:你为什么认知这么差?提出问题就能解决问题-人类社会运行本质:规则的交互与碰撞!超越自己就要打造你的规则-认知的屏障:外界信息、读书、朋友交流,大概率会把你认知带歪-认知基模理论-人类认识的逻辑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和认识模式-颠覆认知:回归平均值效应与虚幻的确定感-你的知识库,是时候更新了-眼睛看见的只是意见,思想看到的才是真理-认知的冰山-老板说我思考的颗粒度很粗糙,“颗粒度”到底是什么-究竟什么是颗粒度--granularity-认知觉醒——世界只会以你的认知深度来回报你+学习观 | 怎样做到大道至简?要追求事物背后的业力-足以改变你一生的认知结构图解:信息结构、社会结构、自我解构-为何提升认知这么难?因为信息并不是公平的-普通人获取真实信息有多难?每天所见多皆为谎言!-打开手机天天被洗脑,认知层次当然低!你所读的信息几乎都是错的-认知迭代+引言:选择一个自己-神经可塑性-更多连线+第一章 注意力陷阱-注意力陷阱(4)-注意力陷阱(5)-注意力陷阱(6)-注意力陷阱(7)-注意力陷阱(8)-冥想日记-注意力陷阱(2)-注意力陷阱(3)+第二章 控制焦虑-控制焦虑(2)-忧虑基因和战士基因-忧虑之路-忧虑之路(2)-忧虑之路(3)-忧虑之路(4)-冥想日记2+第三章 挥洒创意-挥洒创意(2)-挥洒创意(3)-挥洒创意(4)-我的童书构思+第四章 导航系统-导航系统(2)-大脑小知识:脑内定位系统-大脑小知识:脑内定位系统(2)-大脑小知识:脑内定位系统(3)-跟着“感觉”走-给路痴的小贴士-第五章 时间感知-时间感知(2)+时间超控实验1-时间超控实验-随心而流-时间超控实验2+第六章 数字焦虑-数字焦虑(2)-数字焦虑(3)-数字焦虑(4)-数字焦虑(5)+第七章 超控大脑-超控大脑(2)-为“潜念”让路-为“潜念”让路(2)-为“潜念”让路(3)-20分钟脑力锻炼+第八章 前路漫漫-前路漫漫(2)-前路漫漫(3)-认知迭代:致谢+多样性红利-前言 多样性如何优于能力-引言解剖多样性-多样性红利——本书的结构-第1部分:多样性认知工具箱-第2部分:多样性工具的价值-第3部分:多样性总是好的吗-第4部分:认知多样性红利-第5部分:实践“多样性优于能力”-第1部分 多样性认知工具箱-01 多样性视角-让所有人各尽其能鼎力相助-什么是视角-多样性视角的好处-三个游戏的启示-构建新视角-视角越多,找到全局高峰的机会越大-喜忧参半的相同视角-02 多样性启发式-什么是启发式-旅行商问题-四种常见的启发式-拓扑启发式和梯度启发式-允许犯错启发式-群体启发式-多样性启发式有助于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03 多样性解释-给物品分类的故事-什么是解释-高架列车线路问题-04 多样性预测模型-05 智能,取决于智商还是认知工具箱-第2部分 多样性工具的价值-06 多样性与解决问题-5万棋手对战卡斯帕罗夫-个体多样性与问题解决团队-三个重要结论-多样性>能力-多样性优于能力定理成立的4个条件-条件1:问题困难条件-条件4:大群体规模条件-多样性优于同质性定理-“自然选择”是把双刃剑-个人贡献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人机之争:谁的视角更多-07 信息集结-08 多样性与预测-第3部分 多样性总是好的吗-09 多样性偏好-10 偏好集结的四个可能结果-11 工具箱与偏好的互动-第4部分 认知多样性红利-12 认知多样性的起源-13 用数据说话-第5部分 实现“多样性优于能力”-14 获取多样性红利的12个干法-结语 多样性就是更多的机会-致谢 永不停歇的人生-多样性红利——附录 英文版再版前言

时间感知(2)

2020年7月5日 字数:3616 来源:认知迭代 作者:(英)卡罗琳·威廉姆斯 提供人:heidong86......

威尔顿告诉我,对于当下时间的感知,目前还没有特别深入的研究。他说:“对于这一方面,更多的是猜测,只有少部分研究。”关于时间感知的研究并不少,但大多数研究要么是事后对某件事持续时间的判断,比如:“那段电影有多长时间?”“我们聊了多久?”要么就是事前对时间的判断,比如“按下按钮3秒钟”。

不过,还是有少数人在研究即时时间感知,这对我来说是个好消息。我并不想在事后回想时感觉两周的假期十分漫长,我想要控制当下对时间的感知。如果可以的话,这将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心智灵活性的终极用途。试想一下,如果你可以选择像那场车祸的慢动作一样,记住每一秒的回忆,记住婚礼誓言的每一句话,记住每一个想法,生活岂不是充满了意义,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当你感觉无聊、时间停滞不前时,如果能有办法让时间加速,岂不妙哉?

不幸的是,要做到这样并不容易。我这样做,其实是在试图抓住人类意识的本质:一种神秘的感觉,有一个“我”生活在叫作“时间”的另一个神秘物质当中。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比我更加聪明睿智的人都没有解开这个难题。

此外,我不仅要试图理解意识本身,还要在这种意识发生的同时试图改变它的本质。也就是说,我想要做的,是选择感受某一种错觉,而不是另一种错觉,但与此同时我正在经历一种错觉。也许只要你开始将注意力转向时间,你的感受就会发生变化。更令人困惑的是,时间并不是大脑感知到的某种完全不可动的“事物”,至少大脑对时间的认知与对桌椅的认知不同。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以及对其他体验的感知,都源自于同一个大脑,我不禁怀疑人们究竟能不能从大脑内部理解自己的意识经历。

总而言之,思考时间让我感到晕眩,就好像是在仰望夜空,试图寻找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从理智上讲,这一切似乎都说得通,但如果要把它跟自己和生活联系起来,很快就会让人感到惊诧不已。此外,这也让我意识到,我们把时间的流逝理所当然地视作一种理解生活的框架,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需要我们做什么,它一直在那里默默地流逝着。

然而,有一次我在跟一位一同遛狗的友人聊天时突然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有幸感知到时间的流逝。我认识珍妮(Jeannie)已经好几年了,我们俩养的狗狗都是顽皮的牧羊犬,它们喜欢互相围着转圈圈,好像在争执哪一只是羊,哪一只是牧羊犬。珍妮非常可爱,口才很好,说话轻声细语的,但有一种俏皮的幽默感,能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爆发出一阵大笑。我注意到,有时候她看起来似乎有些心不在焉,但我并没有多想,因为我相信自己在“前额叶低功能”的创意状态时看起来也可能是这样。然而事实证明,她之所以看起来心不在焉,是因为自从六年前中风之后,她就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如果不定期查看手表,她根本不知道我们已经在公园待了10分钟还是60分钟;如果不检查自己的待办事项清单,她也不知道接下来到底是回家做晚饭还是去上班。事实上,很多时候,她都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几,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她告诉我,这种症状叫作“时间流逝失感症”(loss of passage of time syndrome),它听起来既可怕又迷人。

几个月后,我去珍妮家跟她一起喝茶,了解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在中风出院的几周后,她正准备开始恢复正常的生活,却发现有些不对劲。“我早晨起床准备送孩子去上学,在洗澡的时候丈夫过来对我说:‘快从浴室里出来!’我以为自己只在里面待了一两分钟,结果实际上已经40分钟了。”

六年过去了,类似的事情仍然在不断地发生。她告诉我,最近有一次她在工作时去查看公告板,没过多久就有一个同事过来找她,说她已经消失了20分钟,有其他地方需要她过去。“你觉得自己在那里待了多久?5分钟吗?”我问她。“不到5分钟。”她答道。

这非常有趣,因为人们通常认为,幸福的终极状态就是走出时间的束缚,享受心智的自由流动。但据珍妮所说,她并不建议你长期保持这种状态。

“这是一种可怕的、不受束缚的感觉,”她说,“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时钟,用来对时间做出基本的判断。但对我来说,自己好像被什么东西拖走了一样,不知道去了哪里,而那个可怕的地方没有时间的概念。这给我带来的感觉并不是自由或愉悦,而是一种空虚的恐惧,就像100种不同程度的‘迷惘’累加在一起。”

听珍妮讲述着无法感受时间的种种遭遇,我发现能够有某种时钟作为依据,显然对我们的情感和认知健康至关重要。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大脑中可能的确存在某种时钟,负责着时间的感知。他们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动物实验表明,如果按时对动物进行喂食,那么不论是鱼、老鼠、海龟还是小狗,都会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食物,而如果在特定的时间里没有食物,它们就会表现出些许不满。心理学家推测,只有人类会在当下感受到时间的流动,当然,除非有其他物种也有真正的意识——也许会有,但那就要另说了。

解释时间感知的经典理论被称为“起搏器-累加器模型”(pacemaker-accumulator model),这一理论认为人对于“当下”的感知由注意力引导,而注意力则类似于打开人类内部时钟的开关。时间的流逝被暂时储存在一种“累加器”中,以便在需要时进行计算。

当我们想要计算出某件事持续了多长时间时,便需要通过记忆来访问累加器,然后计算时间。访问累加器时,我们用到的不是注意力,而是通过记忆对刚刚经过的时间与记忆中的时间跨度进行比较。不管所谓的“内部时钟”位于人体的哪个部位,它都是由多种认知过程驱动的。这让我想到一个比喻,你一次只能选择修补机器的一个部件。

心理学家知道,这是存在于我们脑内的心理时钟,而不是任何对时间的物理测量,因为身体和大脑如果发生了变化,对于时间的感知速度就会发生改变。不管是对身体或者头部进行加热(不管你信不信,有一些实验的确用加热过的头盔来使头部保持温暖),还是服用安非他命或其他增加大脑多巴胺的药物,都会让人的内部时钟加快速度——因此,人们对于特定刺激的时长估计往往与实际时间相去甚远。一些强烈的情绪,比如恐惧和愤怒,也有同样的作用,我在经历车祸时体验到的慢速时间正是出于这种原因。当强效药物和强烈情感影响到大脑的运作时,我们对于时间的感知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接下来的内容有些难以理解,因为更快的内部时钟并不意味着你当时感觉到的时间流速变快,而是会让你觉得时间更长了:当你去计算经过的时间时,内部的时钟比实际的时钟走过了更多秒,你所感知到的时间会变长,所以在回想起当时的情况时,你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在心理学实验中时间是非常不稳定的概念,如果要针对某种特定情况说出时间究竟是变快了还是变慢了,你可能会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观看一部令人兴奋的电影时,内部时钟会加快运转,因此看似时间飞逝——但当事后回想时,因为内部时钟走得更快,所以你对经过时间的估计往往大于实际时间。同样,如果我真的找到方法减慢了内部时钟的速度,也很难说它会让时间变快还是变慢。虽然从表面上看,内部时钟速度减慢,时间也会变慢,但这同时会导致“累加器”里的时间变少,而累加器的时间减少又意味着你所感知的时间变少,也就是说时间其实是变快了……这真是令人费解。“你不是唯一一个感到困惑的人。”威尔顿如是说。

为了能让自己更好地理解这一切,我决定根据目前所看到的相关资料,记录自己在特定“时刻”下对于时间的体验,根据我的感受和注意力的不同,看看是否会呈现出某种规律。因此,在威尔顿和丹·扎凯(Dan Zakay)——丹也是一位资深的时间心理学家,现就职于以色列的私人研究中心荷兹利亚跨学科中心(Interdisciplinary Center Herzliya)——的指导下,我设计了自己的实验。

虽然说我也很喜欢被关在没有窗户的房间里用电流刺激大脑,但本章所涉及的实验似乎并没有去实验室的必要。涉及时间感知的实验室实验通常会在你完成某件事之后询问你:时间的流逝与时钟速度一致、更快还是更慢?我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做到这些,只需要在生活中注意时间的变化就可以。

我开始记录自己对时间的主观感知(比实际时间更快、更慢还是保持一致),同时会在事后对某项活动的持续时间做出判断。为了做到这些,我会在某项活动开始时在手机上设好秒表,然后将屏幕扣在桌面上,在结束时停止计时,同时保证自己看不到时间。随后,我将自己对时间的估计和手机上实际显示的时间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见下表。

表3我在当时与事后对时间的估计,以及当时的感受

我的实验结果与约翰·威尔顿的发现一致:在当下对时间的感觉不管是快还是慢,与我事后对持续时间的判断几乎无法匹配。有些时候,例如跟儿子一起拼乐高时,时间过得很快,这导致事后我对时间的估计远少于实际的时间,但在当下因为我专注于手头的事情,所以我感觉到的时间变得很慢。而在其他时候,我能清楚地意识到时间在流逝——比如在餐桌上责备儿子之后尴尬的沉默——这时我对时间的估计大约是实际耗时的两倍。这种情况下的时间感觉也很慢,但是是不好的那种慢。同样,对时间的估计低于实际耗时既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这取决于我在度过这段时间时是开心享受,还是在疯狂地与时间赛跑。

这一切非常晦涩难懂——更糟糕的是,扎凯警告我不要对实验结果过分解读,他认为我的结果不够科学严谨。“你事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知道预期结果,”他说,“例如,如果你知道在A条件下感知到的时间要长于在B条件下所感知到的时间,那么你在A条件下,可能会等待更长的时间才按下秒表。造成这种实验结果的并不一定是对时间的感知有所不同,而是因为你可能在潜意识中知道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这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接受测试的人不应该知道测试的目的。期望的力量可能会无意识地扭曲试验结果。这并无大碍,但如果有人想将研究成果付诸实践,至少应该跟我一样做出尝试,不管是否带有主观认知偏见。

但我的实验结果令人困惑,而且没有揭示出特定心理状态影响时间流逝感知的明确规律。感觉时间变慢,有可能是好事,也有可能是煎熬,而消极的情感有时会让时间变快,有时会让时间变慢。

如果我很难衡量自己对时间的感知,那要如何去改变它?我目前还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于是决定跟着感觉走,开始运用一些我在不同研究中学到的小技巧。

认知 / 迭代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