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尼奥斯和比曼在《用科学打开脑中的顿悟密码》一书中提出了各种技巧,旨在为顿悟时刻创造更好的产生条件,这些技巧会使大脑进入“前额叶低功能”的状态,而顿悟时刻的产生往往是前额皮层不在工作状态的时候。因此,鉴于我并不打算在家里装一个经颅直流电刺激工具,在自我探索的下一阶段,我打算尝试一下库尼奥斯和比曼提出的各种策略。如果行之有效,至少在目前看来,这些方法可比自己实施大脑刺激要简单多了,当然也更安全。
他们的第一个建议有些无聊,就是去工作。一些想法或者问题的解决方案看起来似乎是凭空出现的,但实际上它们不过是我们将之前零散的想法和事情联系起来的结果。这种方法只有在潜意识有内容可以挖掘时才会奏效,因此库尼奥斯和比曼提出,在面对问题时,你应该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直到出现瓶颈为止。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可以尝试通过剥夺感官获得顿悟。
他们提出这样的建议,主要是基于一些实验的结果。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记录了在做智力题目时的大脑活动,库尼奥斯和比曼发现,在突然想到答案的前一秒钟,位于头部后方用于处理视觉信息的视觉皮层会短暂地进入一种“离线”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尔法眨眼”(alpha blink),即视觉皮层会切断信息传入,切断的时间恰好足够大脑想出问题的答案。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努力记忆信息时会紧闭双眼,把视觉信息排除在外,从而让大脑其他部分充分利用我们可用的思维能力,而阿尔法眨眼则可以理解为神经层面自动进行的类似现象。
比曼和库尼奥斯指出,阿尔法眨眼无疑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意识控制范围,但我们依然有方法可以让视觉皮层暂时离线,比如闭上双眼或者坐在黑暗中,等待天才灵感的闪现。库尼奥斯认为,其实任何一种感官剥夺都可以取得同样效果:塞上耳塞,站在淋浴间,散步时盯着自己的脚等,只要能将注意力从外部世界转移到大脑内部的想法上就可以。
听起来这似乎可行,所以我计划从抽屉里翻出近几年积攒下来的写满童书相关想法的笔记和涂鸦,然后理性地分析一下我想做什么类型的书(8岁孩子看的章回故事书还是更小孩子看的图画书),想一想如何更好地补全一直困扰着我的故事情节,同时考虑一下是不是该找个专业人士帮我看看,告诉我是否有前景(或者坦率地告诉我这书是不是读起来令人尴尬,我是不是应该坚持自己的本职工作)。当无法继续思考的时候,我就穿上帽衫出门散步遛狗,希望回来的时候那些故事已经自己写完了。
在进行理智思考时,我尝试了库尼奥斯和比曼提出的另一个小技巧:刻意去想遥远的地方。实验表明,人们在被告知去想象遥远的地方或遥远的未来时,更容易产生新的想法,这可能是因为那些拓宽我们视野的事物,也可以让我们更广泛地进行思考。知道了这一点,我就开始收集各个遥远国家的纪念品,并把它们当作镇纸,压在我皱皱巴巴的各种笔记上。除了镇纸,我还收集了两个分别来自韩国和日本的木偶,一件来自中国的挂饰和一些日本的邮票。也许——只是也许——这些来自东方的物品能帮助我塑造出某个故事中的主角:一位名叫“笨笨”(Jiko)的见习忍者,笨手笨脚,却总是吵吵嚷嚷,而且非常不擅长隐蔽自己——此时此刻,我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他生动的形象。另外一个故事的主角是一条小狗,所以,我只需出门散步遛狗就有可能获得灵感。
关于进入创意思维状态的最后一点建议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情,对于今天早上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以儿童作者的身份四处玩玩逛逛,几个小时就过去了,轻松又愉快,感觉并不像是在工作。这是有好处的,因为如果我心情不好,就算是再好笑的事情,也不会让我心情好转,反而会让我更加恼怒。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就通过不同的方式操控志愿者的情绪,比如回想开心或难过的记忆、观看恐怖或搞笑的电影片段等,在随之进行的测试中,保持着较好心情的人更容易产生独到的见解。
库尼奥斯告诉我,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情绪会影响大脑中的前扣带皮层(the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简称ACC),当心情愉悦时,前扣带皮层就会更活跃;当人们通过灵感顿悟而非逻辑解决问题时,前扣带皮层通常会处于活跃状态。前扣带皮层的主要作用就是监控大脑的其他部分,看是否有冲突迹象出现。“这种冲突可以是我向你抛出的一个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前扣带皮质非常活跃,它就能探测到每一种可能的方案,然后切换到其中一种,即便是微弱的无意识想法,它也能觉察得到,这就是所谓的‘洞察’。”然而,“如果前扣带皮质因为焦虑而不活跃,你就不会探测到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而只会选择最为强烈、最为明显的那一个。”
这听起来很简单:用快乐的念头为前扣带皮层提供动力,它就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有可能切实有效的疯狂念头。还有一些研究发现,与难过的思绪相比,愉快的想法对前额皮层有着更多的抑制作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人在快乐时更容易进入创意状态2 。
然而,仅仅依靠好心情似乎还不够。有研究发现,除积极的心态之外,你还需要有一定的动机,即感觉到停滞不前的那种“迫切”心态。“前额叶低功能”并不完全等同于“轻松愉悦”,因为它并不能让你有足够的精神力量来获得灵感3 。
有趣的是,同一批研究人员还发现,创意状态的最终劲敌就是焦虑。据我所知,焦虑不仅会分散你的注意力,还会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错误的地方。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我之前的“创意日”从来不曾奏效:我越是希望自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阅读的科技期刊、科研网站或论文上,就越容易感到压力万分,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差劲的记者,想不出任何好点子,在本该努力赚钱的时间里虚度光阴。
综上所述,如果想让自己变得创意十足,你似乎需要有好的心情,不能过于放松,显然也不能过于在意自己所做的事情究竟有没有好处。对于一个需要考虑生计的人来说,这可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随着我对情绪和创意相关文献的深入阅读,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好心情能不能让你更有创意,还要取决于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多巴胺是大脑中的一种化学物质,在各种大脑活动中——不管是保持专注、激起欲望,还是在不同任务之间切换——都能看到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