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认知管理+这样升级你的认知,才有可能拉开你与他人之间的距离-人和人之间的区别,在于思想的不同-观念,是我们此生最大的敌人-第二语言,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为什么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知易行难?你可能只是假的“知”-“如果只是适应现实,要教育做什么”周国平最欣赏的7条教育箴言-30岁之后,有哪些事情值得被“重新定义”?-人类认知的六个维度-为什么天天使用的钱币,却挑不出哪个是真的?-万维钢:为什么见识这么重要?-《论语》见识和眼界对一个人到底有多重要-你真的会思考吗?这份“认知图谱”能告诉你答案-人类的认知极限在哪里?-心智:从“谜”到“问题”-心智计算理论:智能即计算-帮助你洗碗和收拾房间的,竟然是人类心智最奇妙的部分?-社会的边界:你为什么认知这么差?提出问题就能解决问题-人类社会运行本质:规则的交互与碰撞!超越自己就要打造你的规则-认知的屏障:外界信息、读书、朋友交流,大概率会把你认知带歪-认知基模理论-人类认识的逻辑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和认识模式-颠覆认知:回归平均值效应与虚幻的确定感-你的知识库,是时候更新了-眼睛看见的只是意见,思想看到的才是真理-认知的冰山-老板说我思考的颗粒度很粗糙,“颗粒度”到底是什么-究竟什么是颗粒度--granularity-认知觉醒——世界只会以你的认知深度来回报你+学习观 | 怎样做到大道至简?要追求事物背后的业力-足以改变你一生的认知结构图解:信息结构、社会结构、自我解构-为何提升认知这么难?因为信息并不是公平的-普通人获取真实信息有多难?每天所见多皆为谎言!-打开手机天天被洗脑,认知层次当然低!你所读的信息几乎都是错的-认知迭代+引言:选择一个自己-神经可塑性-更多连线+第一章 注意力陷阱-注意力陷阱(4)-注意力陷阱(5)-注意力陷阱(6)-注意力陷阱(7)-注意力陷阱(8)-冥想日记-注意力陷阱(2)-注意力陷阱(3)+第二章 控制焦虑-控制焦虑(2)-忧虑基因和战士基因-忧虑之路-忧虑之路(2)-忧虑之路(3)-忧虑之路(4)-冥想日记2+第三章 挥洒创意-挥洒创意(2)-挥洒创意(3)-挥洒创意(4)-我的童书构思+第四章 导航系统-导航系统(2)-大脑小知识:脑内定位系统-大脑小知识:脑内定位系统(2)-大脑小知识:脑内定位系统(3)-跟着“感觉”走-给路痴的小贴士+第五章 时间感知-时间感知(2)-时间超控实验1-时间超控实验-随心而流-时间超控实验2+第六章 数字焦虑-数字焦虑(2)-数字焦虑(3)-数字焦虑(4)-数字焦虑(5)+第七章 超控大脑-超控大脑(2)-为“潜念”让路-为“潜念”让路(2)-为“潜念”让路(3)-20分钟脑力锻炼+第八章 前路漫漫-前路漫漫(2)-前路漫漫(3)-认知迭代:致谢+多样性红利-前言 多样性如何优于能力-引言解剖多样性-多样性红利——本书的结构-第1部分:多样性认知工具箱-第2部分:多样性工具的价值-第3部分:多样性总是好的吗-第4部分:认知多样性红利-第5部分:实践“多样性优于能力”-第1部分 多样性认知工具箱-01 多样性视角-让所有人各尽其能鼎力相助-什么是视角-多样性视角的好处-三个游戏的启示-构建新视角-视角越多,找到全局高峰的机会越大-喜忧参半的相同视角-02 多样性启发式-什么是启发式-旅行商问题-四种常见的启发式-拓扑启发式和梯度启发式-允许犯错启发式-群体启发式-多样性启发式有助于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03 多样性解释-给物品分类的故事-什么是解释-高架列车线路问题-04 多样性预测模型-05 智能,取决于智商还是认知工具箱-第2部分 多样性工具的价值-06 多样性与解决问题-5万棋手对战卡斯帕罗夫-个体多样性与问题解决团队-三个重要结论-多样性>能力-多样性优于能力定理成立的4个条件-条件1:问题困难条件-条件4:大群体规模条件-多样性优于同质性定理-“自然选择”是把双刃剑-个人贡献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人机之争:谁的视角更多-07 信息集结-08 多样性与预测-第3部分 多样性总是好的吗-09 多样性偏好-10 偏好集结的四个可能结果-11 工具箱与偏好的互动-第4部分 认知多样性红利-12 认知多样性的起源-13 用数据说话-第5部分 实现“多样性优于能力”-14 获取多样性红利的12个干法-结语 多样性就是更多的机会-致谢 永不停歇的人生-多样性红利——附录 英文版再版前言

认知迭代

2020年7月4日 字数:1621 来源:认知迭代 作者:(英)卡罗琳·威廉姆斯 提供人:heidong86......

序言 来吧,一起拯救我们的大脑

秋叶 秋叶PPT创始人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大脑,但我们最缺乏了解的恰恰是自己的大脑。

大脑并不一定在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很可能给我们制造麻烦,比如:注意力缺失,忘掉重要的事情,为琐碎的事情焦虑,怀疑自己的能力,担心未来的风险……大脑让我们有勇气面对未来的挑战,也让我们担心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感。

然而,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

对大部分人而言,大脑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困惑是如何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事情上。

每天我们都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要处理,但是我们的注意力总是被意外的消息弹窗、微信群里分享的文章、邻桌和我无关的聊天所打断,以致我们不得不研究各种方法去提升我们的注意力。

很多人研究番茄钟时间管理法,结果是买了一堆好看的番茄钟。更搞笑的是,当我们计划开始工作时,我们的注意力很可能是在“我要设置多久的番茄钟时间”上纠结许久。倒是刷抖音的时候,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忘记了时间。然后我们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并为此苦恼。嗯,苦恼“我有拖延症”这个事情,又让你拖延了更多时间。

这一切又是如何发生的?《认识迭代》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亲身调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

作者为了解决自己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去参加了一项大脑强化训练。在经过三天枯燥且成绩令人绝望的训练后,作者突然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得到了强化。她写道:“受过该项训练帮助的人都会进入这样一个阶段,他们发现自己比以前更具有元意识,他们会在完成任务的时候,看到自己在想着其他的事。”

大脑学家的研究指出另外一种可能:要解决注意力有限的问题,我们不应该减少大脑需要同时处理的事情,而是应该让大脑做更多的事情。可能的原因是,如果有太多需要考虑的事充斥了我们的感官,我们就没空儿分心走神了。比如我们可以试试故意在更嘈杂的环境中工作,当然也可以像我一样用不同的颜色重复书写笔记。

但问题是太多的事存在于你的大脑注意力中,这可能超出了你大脑注意力承载的范围,导致你真的“走神”,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屏蔽掉所有让你走神的因素,而是让你的注意力刚好找到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无聊的事物会让我们的注意力保持在一种放松且能持续“等待”的状态,让你的注意力在出现你真正想关注的内容时,可以马上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也就是所谓“心流”的(flow)状态。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因为专注力水平不一样,有的人保持放松等待状态可以容忍声贝比较高的环境噪音,有的人保持这种状态就需要相对简洁的环境。

读到这里,我可能想通了一件事,为什么我从来不需要把桌面清理到井井有条就能进入工作状态,而有的人只要桌面上有一点杂物就会产生强迫式走神。这是因为我对环境噪音的承受能力比一般人要强。

反过来说,当我们去学习各种桌面整理术时,总有人反驳关注整理这件事就会耗费大量注意力,却让他忘记了专注真正重要的工作。也许对每一个人来说,重要的问题不是简化,而是找到刚好让你的大脑能够专注某件事的状态。

作者的建议是:最理想的状态并不是将“走神”模式完全关闭,而是“拥抱波动”,学会让大脑在专注和走神两种状态中循环。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走神能够保留是有原因的,因为它的主要用途是服务于狩猎和采集——这样的心智状态可以让你快速扫描周围环境,等待有趣事物的出现。

这让我意识到,今天的人类社会不需要狩猎和采集,但是我们陷入信息洪流时,往往意识到不需要将“走神”模式完全关闭依然非常重要——我们需要随时在信息流中抓取需要的重要信息,这就是新时代人类的狩猎行为。

保持专注需要消耗大量精力,人的注意力也无法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因此想要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长时间保持专注,最佳的方法就是适时将注意力关闭——在大脑需要走神的时候,任其随意漫游,并在它没有走得太远时及时恢复到正常状态。

重要的是,保持专注的时间长度,以及合理恢复注意力的休息时长,还有“走神”模式能够适应的环境噪音,其实是可以通过自我觉察找到最合理的状态点,并逐步加以训练,进而提升我们的专注能力的。

这就是大脑研究到今天,给我们这些为注意力苦恼的人的一个希望。

一个为注意力不集中苦恼的作者,却为我们写出了一本能带来沉浸式体验的好书,这就是阅读《认知迭代》这本书带给我的愉悦体验。重点在于,注意力仅仅只是个开始,就让我对大脑工作的原理产生了如此多的新认识,我想朋友们读完全书后,一定会和我一样,有更多的“认知迭代”感。

认知 / 迭代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