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战。
从临安逃出来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护着赵昺、赵昰,经温州转移到了福州。五月一日,立赵昰为帝,史称宋端宗。
文天祥被扣押后,拒绝投降,在被押解北上的途中寻机逃脱,历尽艰险赶到了福州,仍任右丞相。他回到故乡江西募兵,以汀州为根据地,队伍一时声势浩大,但不久就被元军打败。后来文天祥又转战于广东等地,坚持抗元,于祥兴元年(1278年)底被元军俘虏。
临安陷落后,李庭芝、姜才等仍坚守扬州,打败元军多次进攻,拒绝元军多次劝降。后奉福州小朝廷之命向南转移,途中被元军所败,李庭芝、姜才被俘,誓死不降,被残酷杀害。
不久,元军攻入福建,福州等地相继陷落。张世杰等人只得把小朝廷搬上船,漂流海上,一路转战到雷州沿海。陈宜中见大势已去,诡称到占城(今越南南部)联系安顿朝廷,一去不返,后来死在了今泰国一带。
景炎三年(1278年)四月,十一岁的宋端宗病死。南宋诸臣又拥立八岁的卫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将小朝廷转移到崖山(今广东新会南)。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元军尾随而至,占据海口,切断了宋军的淡水补给通道。宋军将士渴到极点,就饮海水。海水又苦又涩,饮即呕吐,士兵疲乏无力,战斗力严重下降。即使这样,仍连日大战,顽强抵抗,毫不退缩。
二月初六,元军分南北两路向崖山发起总攻,宋军大败。张世杰率十余艘战船保护宋端宗之母杨太后突围而出。皇帝的坐船却过于庞大,动弹不得。陆秀夫见势不妙,先令妻子投海自尽,然后背起幼帝赵昺毅然跳进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南宋最后一位皇帝和最后一任宰相壮烈殉国。
杨太后闻知皇帝已死,抚膺大恸,也投海自尽。张世杰率残余部众继续抵抗,不幸遇上飓风,船沉牺牲。
文天祥被俘后,元将张弘范将他押到崖山,让他给张世杰写劝降书。文天祥拿出了自己刚写成的《过零丁洋》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看了,也不禁由衷赞叹:“好人!好诗!”
文天祥后来被押解到大都,囚禁了三年又两个月。元朝对他百般利诱威逼,希望他投降,他始终坚贞不屈,并在狱中写下著名的《正气歌》以明心志。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英勇就义。其妻欧阳氏为他收尸,在衣带中发现了他的绝笔《自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蒙古崛起后,铁骑横扫亚欧大陆,所向披靡。它灭亡西夏只用了二十二年,灭金用了二十三年。这些政权都以军事立国,曾经威震天下。所以,蒙古刚开始发动侵宋战争时,根本没有把南宋放在眼里。耶律楚材就曾对南宋来使傲慢地说:你们只恃着大江,我朝马蹄所至,天上天上去,海里海里去!
然而,他们没有料到,灭掉南宋,整整花了四十五年。在蒙元军队的所有对手当中,南宋抵抗时间最久,给蒙古军造成的损失最大,就连蒙哥汗也毙命于南宋的炮火之下。以至于国外的一些学者认为,南宋其实并不软弱,更非无能,而是当时世界上除蒙古军之外最厉害的军队。
南宋的生命力如此顽强,原因是多方面的。仅就军事而言,蒙古军以骑兵为主,擅长平原旷野作战,拙于山地川泽周旋,南宋正好具备有利的地形条件。而且,宋军长期与辽、夏、金对峙,虽然攻势作战非其所长,但是积累了丰富和行之有效的防御战经验。宋人发明的火药也在实战中发挥了不小的威力。这些因素,使得南宋与蒙古(元朝)的战争长期陷于胶着的状态。
在政治方面,南宋朝政虽然萎靡腐败,皇帝也多昏庸懦弱,官员平时文恬武嬉,但崇尚宽仁和文治的国策也在广大士民中间播下了忠君爱国、重视名节的种子,一旦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秋,慷慨赴死之士往往能自觉起来为国效命,虽无法挽救最后的灭亡,但坚强的抵抗意志也让入侵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清朝学者赵翼所说:“及有事之秋,犹多慷慨报国,绍兴之支撑半壁,德祐之毕命疆场,历代以来,捐躯殉国者,惟宋末独多,虽无救于败亡,要不可谓非养士之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