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精忠报国。
建炎三年(1129年)七月,金朝调整军事部署,兵分四路南侵。其中,完颜兀术(金兀术)一路的目标是打过长江,消灭南宋。十一月,完颜兀术突破长江天险,相继攻陷建康、杭州、明州(今浙江宁波)等地,尾随宋高宗穷追猛打。宋高宗被迫乘船飘摇海上,一直逃到了温州。
惯于策马驰骋的金兵不适应江南河湖纵横的地形,残暴的杀掠也激起了南宋军民的奋力反抗。次年二月,兀术不得不逐步北撤。到达镇江时,韩世忠率水军八千余人拦截,将十万金兵困在黄天荡,双方相持四十余日,金兵屡战屡败,几乎陷入绝境,最后靠火攻才冲出重围。南宋朝廷命张俊收复建康,张俊胆怯不敢进。部将岳飞不等张俊命令,主动发起进攻,转战半月,杀敌数千,乘胜收复了建康。金兵深切体会到了南宋水战的厉害,此后虽然每年秋冬都发动南侵攻势,但未敢再涉足江南。
岳飞像
岳飞,字鹏举,出身于相州汤阴(今属河南)的雇农之家,自幼习武,膂力超群,不到二十岁时,就能挽弓三百斤,开腰弩八石。岳飞还喜读《左氏春秋》和三国故事,崇拜关羽、张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犯,岳飞目睹其残暴,义愤填膺,带着母亲姚氏在他背上刺的“尽忠报国”四字,毅然告别母亲、妻儿,投身到了如火如荼的抗金斗争中。
岳飞相继隶属刘浩、宗泽,屡立战功。宋高宗即位之初,岳飞不顾位卑言轻,上书反对逃跑避敌,要求抗战,被扣上“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革去官职,开除军籍。后投奔河北招抚使张所,被破格任命为统制。河北招抚司撤销后,岳飞先归王彦领导的“八字军”,再投宗泽,继随杜充撤到长江一线,成了张俊的部下。收复建康的战斗,显示了岳飞的报国热忱和军事才能。他到越州(今浙江绍兴)向朝廷献俘,受到宋高宗嘉奖,不久被升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从此脱颖而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主将。
金军全面进攻未能达到灭亡南宋的预期目的,还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女真统治者于是改而采取“以和议佐攻战,以僭逆诱叛党”的策略,将全面进攻改为东守西攻。在东面,册立刘豫为儿皇帝,建立伪齐政权,接管淮东、淮西和京西地区,建立同南宋之间的缓冲地域,企图“以汉治汉”。在西面,集中力量进攻川陕,企图控制长江上游,为迂回包围南宋创造条件。
由于主持西北战区的张浚昧于军事,轻敌冒进,南宋川陕五路大军在富平之战中被金兵打得大败,只得退守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等地,据险设防。幸赖吴玠在和尚原、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两败金军,才使南宋川陕防务趋于稳固,也减轻了东南方向面临的军事压力。
湖北襄阳的岳飞像
金军进犯川陕的同时,伪齐军队也在金兵的配合下占领了襄阳(今湖北襄樊)等地。襄阳各郡扼长江中游,溯江而上可以进川,顺流而下可逼江浙,北控关中,东抚中原。此地一失,仿佛在南宋的软腹部插进了一把利刃,将半壁江山断为两截,对南宋构成了严重威胁。因而,宋高宗也意识到此地不可不争。
绍兴四年(1134年)春,已任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兼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的岳飞上书朝廷:“襄阳六郡,地为险要,恢复中原,此为基本。”朝廷采纳岳飞建策,命他出兵,收复襄阳。宋高宗的本意是以战求和,并不打算反攻中原,因此在给岳飞的手诏中,反复强调只准收复六郡,不得越界用兵,也不准以“北伐”为号召,否则“虽立奇功,必加尔罚”。
四月,岳飞自鄂州出兵,连战皆捷,不到三个月就相继收复郢州(今湖北钟祥)、襄阳、随州(今湖北随州)、邓州(今河南邓州)、唐州(今河南唐河)、信阳(今属河南)等地。
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的胜利,震动了朝廷。高宗接到捷报后说:“朕虽素闻岳飞行军极有纪律,未知能破敌如此。”这也是南宋首次收复大片失地,岳飞因此被封为清远军节度使。在南宋诸大将中,岳飞是继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吴玠之后第五位封节度使的将领,这时他年仅三十二岁。这一仗也充分显示出岳飞领导的军队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因而赢得了“岳家军”的美称。岳家军从此接管了宋金之间的中部战场,成为抗金的中流砥柱。
同年九月,完颜兀术与伪齐军联合向两淮地区发动攻势,遭到韩世忠、岳飞军的坚决抗击,后因金太宗病危,金军渡淮北撤。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率军北伐伪齐,收复今豫西、陕南大片失地。继而宋军又在藕塘(今安徽定远东南)大败伪齐军。由于伪齐军不堪一击,日益成为金朝的累赘,使得金人“以汉治汉”的阴谋归于破产。南宋绍兴七年、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金熙宗废除伪齐傀儡政权,在汴京设立行尚书台,由金人直接统治河南、陕西地区。
通过南宋军民的浴血奋战,宋、金之间的对峙格局逐步形成。宋军从不战自溃到愈战愈勇的变化,使金兵付出了愈益沉重的代价。以岳飞、韩世忠、吴玠等人为杰出代表的抗金将领在战场上的表现,有力地证明金朝统治者根本不可能将南宋置于死地。
在此背景下,金朝对南宋的政策也出现了从消灭到议和的重大转变。绍兴八年(1138年)底,宋金议和。双方以黄河为界,南宋向金称臣,每年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金方同意“赐还”原伪齐所辖的河南、陕西等地,并归还宋徽宗和郑皇后的梓宫以及宋高宗的生母韦氏。因为这一年是金熙宗天眷元年,所以史上又称“天眷议和”。宋、金双方取得暂时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