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有效工作性沟通的关键

2020年5月23日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 提供人:paoji68......

三、“有效工作性沟通的关键是什么?”

即:填补语言认知分歧!

先来拆解一下这套工具箱的使用机制,才能推导如何更好地打破沟通者之间的障碍。

在「心理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中目前较受认可语言心理处理机制是:「信息处理模型」,如下图。

深度理解沟通本质:不撕逼,拉共识,解决问题

其实并不复杂,就是一个心理加工流程。不深入讲语言学研究的语言本身,可以看成是一种符号系统黑盒子。

简而言之,「信息处理模型」:语言信息Input,感觉储存器选择性听辨,将新信息送入短时/工作记忆中,同时从长时/永久记忆提取老信息,工作记忆是CPU,对信息进行编码加工。同时大脑会无意识监控全流程,且会带着“期望”去处理信息。说话时则在反应生成器中解码output。

重点理解「信息处理模型」核心探究的3件事情:「心理词汇提取」、「句子的理解和记忆」和「语篇的理解和记忆」。

1. 「心理词汇提取」

不仅互联网,各行各业有黑话,专业词。每年还有流行词,热词。

词汇知识在永久记忆的存在形式叫「心理词汇」。在沟通中,心理词汇要反复被提取到工作记忆中编码,极其重要。缺乏心理词汇导致听不懂人话的主要原因之一。

神奇的是,心理词汇也是通过「语义网络」组织的。即词用节点表示,词之间的关系用线表示,如下图。这和产品人深思(4):产品经理如何学习新知识?中提到的「联结主义理论」基本一致。

例如:在和其他部门的同事合作时,每个工种的人脑中的心理词汇是不同的。作为产品经理,你懂用户,瞬间能调用一些知识,如厌恶损失、框架效应、零和博弈以及它们所连接的词。而技术同事甚至其他产品同事,他们心理词汇中完全没有这些,或者说有但是权重极低,几乎没连接其他词。导致并不能理解你说的话。

用时髦的话叫「知识的诅咒」:我们一旦知道了某知识,就无法意识到、想象到这件事在未知者眼中的样子,造成沟通障碍。

深度理解沟通本质:不撕逼,拉共识,解决问题

2. 「句子的理解和记忆」

在理解句子时,被广泛接受的是「互动论」:我们会采用所有知识来理解句子,包括心理词汇、整段语篇和「上下文」,而不是理解句子本身。其中「上下文」对于理解句子的帮助被多项实验证明。,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反复强调:Context,not control,整个字节跳动也有一种拉群文化,但凡沟通就拉群,谁懂谁上,聊天记录100%共享。而control在传统公司更常见,典型就是上级说了两三句话下命令给你,一脸懵逼,硬接任务。

其中Context翻译过来就是上下文。为什么这么强调上下文?因为人类非常非常习惯于用隐喻和间接语言参杂到沟通里,通俗说就是能少说就少说。这是极其破坏工作性沟通本质的。

例如:

产品小A:“上线后开下ab,大于532,来一周。”

技术小B:“好的,30%开始?”。

作为新入职的产品小C和技术小D就完全看不懂什么意思。如果提供一下上下文。

产品小A:“(这个需求)上线后开下ab(test实验),(bb组版本控制)大于532,来(开启观察)一周时间”

技术小B:“好的,(实验流量)开30%开始(放量)?”

另外,关于句子的记忆有一个生理机制:一段时间后,大脑只能记住自己对其的推理,而忘记了句子原本的意义。

这直接体现在日常里就是八卦聊天。传着传着就变味了。而在工作性沟通里,特别忌讳这样的事。工作性沟通的本质在于打破语言认知障碍,但由于记忆的不靠谱,如果进行回忆和转述,将会加重语言认知差距。

3. 「语篇的理解和记忆」

所谓语篇就是整个围绕问题展开的讨论、主题。语篇理解最最最核心的关键在于:「连贯」,即句子间是否相互联系,以及每句话是否就某个主题联系在一起。如果并不连贯,人脑不得不做一些连接性的推理,而这很可能出错。

例如:技术同学小A:“目前公司技术同学都是新来的,而且下周就是五一放假了,你这个需求开发量太大,我建议你们再改改,否则要很久才能上线”。小A想解决的问题是需求优先级和排期,但是他却掺杂了人员新、五一放假和开发量等一些和改优先级并无关的句子。实际上并不存在因果关系,但是我们潜意识会脑补前因后果,哪怕丝毫无关。

语篇的理解有3步:

  1. 确认新信息和已知信息。
  2. 为已知信息寻找前置的信息,即上下文。
  3. 将新信息与上下文联系。

绝大多数「工作性沟通」都是以语篇的形式存在的,会话者之间进行长段的沟通,对于工作性沟通来说,其主题就是如何解决某个问题。

另外,同理,关于语篇/主题的记忆也有一个生理机制:一段时间后,大脑最多记住是语篇里的因果推理和行文结构。其次是我们对语篇的推理,基本记不住语篇本来的内容。

至此,我们总结一下「信息处理模型」这个工具箱。

  • 沟通时,每个人会提取「心理词汇」来理解句子,但每个人的词库不同,词权重不同。导致沟通时必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知识的诅咒」。
  • 理解单个句子时,「上下文Context」对于理解句子极其重要。但人脑习惯于降低能耗,喜欢说隐喻和节省词汇。导致沟通时天然缺少必要的上下文。
  • 理解语篇时,句子间「连贯」程度和每个句子是否切题直接影响语篇理解。一旦「连贯」性不好或不切题,大脑会自动脑补连接性推理。
  • 关于沟通的记忆程度:语言信息的因果推理和行文结构 > 语言信息的推理推论 > 语言信息本身(基本记不住)

现在可以回答,“有效工作性沟通的关键是什么?”,对应地:

  1. 填补语言认知分歧Gap
  2. 建立共识。
  3. 补充上下文。
  4. 注重因果逻辑。
  5. 搭建沟通结构。

沟通 / 共识 / 目的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