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1: 要应有尽有如果你喜欢纪录片,Blockbuster是不能满足你的。
事实上,任何一家影像店都不能— — 现存的纪录片实在太多了, 而它们的销售业绩又是如此糟糕, 没有谁会在自己的货架上摆上几十张这样的片子的。不过,你可以加入Netflix,在那里你能找到上千部纪录片。因为Netflix的商业模式使出租纪录片成为可能。这样的大手笔给了纪录片行业一个振兴的机会。在去年, 抓住弗雷德曼一家(Capturing the Friedmans) 这部纪录片在全美租赁收入当中有超过一半来自于Netflix。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家庭被恋童癖指控所摧毁的实事。
Netflix的首席执行官Reed Hastings是一个纪录片爱好者。他把这一令人震惊的新发现同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进行了交流, 后者制作过一部关于美国士兵和越南妇女所生育的孩子的纪录片— — 《美国女儿越南妈妈》(Daughter From Danang)。
该片曾在2002年获得奥斯卡提名并赢得圣丹斯(Sundance)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但是当时PBS并不打算发行DVD版本。
Hastings承诺负责DVD的生产和分销,条件是Netflix拥有该片的独家授权。现在,《美国女儿越南妈妈》一片在Netflix的纪录片排行榜上始终列在前15名里。这可意味着一个租赁者数量达到数万的市场。如果没有Netflix,这样的市场根本是不会存在的。
还有许多具有同样吸引力的题材或细分题材以往被传统的DVD渠道所忽视了:像是外国片、动画片、独立制作电影、英国肥皂剧、老式的美国情景喜剧, 等等。这些被忽视的市场组成了Netflix租赁业务的巨大一块。光是宝莱坞(Bollywood,是印度的著名电影业基地)一块,每月的出租量就接近10万。由于能够找到各种稀奇古怪的片子, 新的顾客蜂拥而至— — 对于订阅服务业来说, 能够不花钱而吸引到大量用户, 这无疑比金子还珍贵。
所以,这第一课就是:抓紧那些细分市场。
那些电影院和影像店无法获利的事业,Netflix却做得非常成功, 原因就在于它能把分散的用户聚集起来。它根本就不介意那几千名想租神秘博士(Doctor Who)的人们是居住在同一个城市里, 还是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全国各地— — 对于Netflix来说,它们的经济学意义是一样的。Netflix冲破了物理空间的束缚。它所真正关心的, 既不是顾客们分布在哪里, 甚至也不是有多少顾客会对某一特殊的片子感兴趣, 而是只要有需求就可以了, 至于在哪里都无所谓。
结果就是,任何东西,只要有一点点的机会能够找到买主,就有存在的价值。这与当前的娱乐业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今天,一部老片子是否以及什么时候出DVD是由若干因素决定的,包括需求估计, 幕后花絮等附加资料是否存在, 以及周年纪念或是颁奖或是每一代人的时间跨度( 迪斯尼基本上每十年发行一次它的经典之作因为新一代儿童成为了观众) 等等推销时机。这些条件形成了一个很高的门槛, 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很少一部分的电影制成了DVD。
也许对于真正的经典来说,这种模式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其它作品来说,这样做未免无事生事了。而与此相对的是,在长尾模式中,只需要把这些内容简单地刻成DVD就成了,也不需要有什么附加资料或是推销时机。就把这些DVD称为银色系列好了,并且只收正常DVD一半的价钱。独立制片的作品也可以这么办。今年, 有将近6千部电影被送交到圣丹斯电影节。其中只有255部被接受了, 而这里面又只有二十几部片子被选中发行。想看其它的片子, 你就必须亲自参加电影节了。为什么不每年把所有的255部片子都制成DVD并作为圣丹斯系列打折发行呢? 在长尾经济里, 评估一部片子比发行其DVD要更费钱。所以, 请尽管做就好了!
音乐界也应该如法炮制。业内公司应该设法获得版权以便能够尽快地发行那些不再流行的音乐,并把这变成一个机械的、自动的、大规模生产的流程。(这是为数不多的希望这个世界上能多有几个律师的时候。)游戏业也是一样。怀旧游戏,包括那些在现代个人电脑上运行的经典老游戏的模拟版,由于第一代游戏迷的怀旧情节而日渐风靡。每个游戏出版三年后,游戏发行商都应该以99美分的价格让玩家下载–无需提供技术支持、质量保证和产品包装。
所有这些策略无疑对图书也适用。我们看到绝版书和正在销售的书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Amazon和其他旧书销售网络使得买一本二手书和买新书一样容易。由于图书销售不再受地理限制, 这些旧书销售网络创造出了一个流动市场来销售需求量很小的图书。这极大地扩大了它们自己的生意, 同时极大地增加了整个市场对旧书的需求。加上越来越便宜的“ 按需求打印”的出版技术, 无需过多解释为什么每本书都应该能买到已经成为可能。事实上,今天的孩子们非常有可能不知道绝版书是什么意思了。
规则2: 比半价还要更便宜
苹果iTunes的成功使我们以每首99美分的标准价格下载音乐。但这个价格合理么?
问问唱片公司,他们会说这过分便宜了!虽然每首99美分的价格和现在一张CD上平均每首歌的价格差不多, 但大多数消费者只买一张专辑中的一两首歌, 而不是整张CD。事实上, 网上音乐销售业正在出现向50年代单曲商业模式的回归。所以从唱片公司的角度, 消费者应该为他们获得“ 点歌” 的权利而多付些钱, 这样才能弥补唱片公司未能销售整张专辑的损失。
但另一方面,如果问问消费者,他们会说99美分还是贵。
首先,99美分显然比从Kazaa( 一个P2P网络)上免费下载贵。
但除此之外,99美分在经济学角度也讲不通:很明显,通过网络下载音乐, 唱片公司的费用远远低于99美分。没有包装、生产CD、分销、存货的费用, 单曲的价格为什么不能更便宜呢?
令人惊讶的是,有关什么是音乐下载合理价格的出色的经济分析非常少见。主要原因在于这个价格目前不是由市场决定的,而是由唱片公司的“ 准卡特尔( 译者: 决定市场价格等的行业联盟)” 决定的。唱片公司给单曲制定了一个65美分的批发价格。
这使得零售商尝试不同价格的空间变得很小。
这个批发价格大致和CD上每只单曲的平均价格吻合。目的在于避免唱片公司惧怕看到的“渠道冲突”。唱片公司担心如果音乐下载的价格过低,仍旧占有市场主导地位的CD零售商会造反,或者出现另一种更可能的情况,就是加速CD零售商的死亡。不管哪种情况,都会把当前的音乐市场搅得更乱,使已经惶惶然的唱片公司更加不可终日。无疑, 他们在制定价格时考虑的是走下坡路的传统的CD零售业, 而不是蒸蒸日上的音乐下载的销售方式。
如果唱片公司放弃抵抗会发生什么呢?大胆地猜测一下新音乐经济中把一首歌上载到iTunes服务器的费用以及依此而定的价格到底如何? 结果是惊人的。
零售环节不必要的花费都可以省掉,如制造CD, 分销和零售。剩下的是发现、制作音乐和市场营销的费用。假定这些费用不变,从而保证音乐创作者和唱片公司获得的利益也不发生变化。
对于一张销量30万张的专辑,每张CD音乐创作的费用约为7.5美元,折算到每首曲目约为60美分。下载音乐的服务所需要的开发和维护费用约为每首曲目17美分,而存储和带宽的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按照上述计算, 当前流行曲目下载的价格比合理的价格要贵了25%。合理价格应该是79美分, 这反映了用数字方式传播音乐节省的费用。
暂不考虑“ 渠道冲突” 的问题, 如果通过网络传播音乐的边际费用比以实物为物理依托(CD)传播音乐的边际费用低,那么网上下载音乐的价格也应当便宜。数字化的费用, 而不是物理的花费决定价格。
这些消费者的福音对音乐产业也是有益无害的。薄利自然造成多销。去年Rhapsody进行了一次有关需求弹性的试验。试验结果指出销量的增加非常显著。在试验期间,Rhapsody给用户提供了三种单曲价格,99、79、49美分。尽管49美分已经低到99美分原价的一半, 但销量却是原来的三倍。
唱片公司每首单曲的费用还是65美分,Rhapsody额外每首曲目还要付给版权拥有者8美分,所以这个试验是赔钱的。(不过, 正如那句老式玩笑, 赔本赚吆喝。)但长尾经济中可销售的大量产品是那些已经把本赚回来了的老内容, 还有些是被认定赔本已经被划销了的。又比如由接受唱片公司很少投资的乐队用低廉的费用创作的音乐, 以及其他实况录音、老歌翻唱等等。
这些非主流音乐的制作成本比流行作品还要更低。那为什么不能更便宜地卖给消费者呢?想像一下,沿着长尾曲线向末端移动的产品越来越便宜。实际上,是流行程度(也就是市场)在决定价格。只要唱片公司把那些销量不是很大的单曲的批发价降低些,比如提供一个两三种价位的价格模式,情况就会大大改观。
而由于上述的大部分内容在传统的音乐零售店根本找不到,也就不大会出现“ 渠道冲突” 的风险了。我们学到这样一点: 用低价格把消费者引向长尾末端。
唱片公司到底可以把价格降到多低呢?答案来自于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对那些音乐爱好者们来说,他们关心的并不是到底从iTunes和Rhapsody买多少首歌, 而是花钱买歌与从Kazaa等点对点网络免费下载歌曲之间的比较。消费者们能够直觉地感到免费的音乐并不是真正免费的: 除去法律方面的风险, 通过这种途径来建立自己的收藏是一件很花时间的事情。唱片来源不一致, 质量不稳定, 还有约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曲目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正如Steve Jobs在iTunes的音乐店开张时说的,从kazaa下载音乐可能会让你省一点点钱, 但你等于在做一份比最低工资标准还低的工作( 译者: 这样做得不偿失)。对音乐如此,对电影和游戏来说就更是这样了:盗版产品的质量更加令人沮丧,还可能包含病毒, 下载也要花长得多的时间。
所以说,免费是有代价的:这就是方便,是一种心理上的价值。当人们觉得不值得这样做的时候就会掏出他们的钱包。准确计算这个价值量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考虑到在校学生的钱包厚度以及他们的空闲时间。不过我们至少可以假设一下,比如说音乐,这个价值是每首歌20美分左右。这实际上划定了长尾商业市场以及地下市场之间的分界线。两个市场仍将同时存在, 但对于习惯用长尾来思考的人们来说, 关键是要充分利用20美分到99美分之间的机会来最大化他们的市场份额。通过提供合理的价格、方便的使用以及稳定的质量, 你是可以同免费进行竞争的。
也许最好的方式是停止对单曲的收费。eMusic的拥有人Danny Stein认为, 未来的商业应该完全从版权所有模式中脱离出来。随着有线的以及无线的宽带网络变得无处不在,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们会转向点唱式的音乐服务, 这种服务能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任何曲目。某些曲目会由广告支持并对听众完全免费, 就象广播电台一样。其它的, 像是eMusic或Rhapsody, 将会是一种订阅模式的服务。今天,iPod在数字音乐经济中独占鳌头,其模式是付费的个人曲目收藏。随着网络的完善, 并借助于广告的赞助或是划一收费( 比如月费9.99美元的无限制下载), 无限制流媒体音乐的经济优势将会改变市场的方向, 并在零售音乐模式的棺材上钉上又一颗钉子。
规则3: 引导用户去探索
在1997年,一个名叫Michael Robertson的创业者开办了MP3.com— —一种看上去很像是典型的长尾商业。任何人都可以上传音乐文件并可以让任何人下载。其理想是, 通过这种服务,艺术家们可以跳过唱片公司直接同听众们建立联系。那些想要在网站上毛遂自荐的乐队们需要付一定的费用,MP3.com则通过这些收费来赚钱。这样, 唱片公司的专制将被终结, 一幅百花齐放的美景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许多人实际上利用这一服务来非法地上传和共享那些商业曲目,结果导致了唱片公司对MP3.com提出起诉。抛开这点不提,MP3.com也未能实现其设想的目标。那些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的乐队并没能找到新的听众群,独立音乐制作也并未获得任何改观。
相反地,MP3.com为自己赢得了一份不光彩的声誉:一个良莠不分的充斥着大量粗制滥作的音乐集合。
MP3.com的问题在于, 它只顾及了长尾。它没有同唱片公司达成版权协议来提供任何主流或流行的商业音乐, 因而就没有消费者所熟悉的产品作为入手点,也就失去了进一步开拓的基础。
而只提供流行的东西同样好不到哪儿去。看看那些有线电视公司提供的视频点播服务,或是制片厂们维持的视频下载服务Movielink,无一不在苦苦支撑。过于强势的内容提供方以及过高的成本使得他们能够提供的内容非常有限: 通常只是最近发行的几百部片子。由于缺少选择, 他们无法影响消费者的行为, 也无法成为娱乐经济中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
与此相比,Netflix, 亚马逊(Amazon) 以及其它商业音乐服务的成功表明我们必须同时顾及曲线的两个端头。大量的非主流作品库藏让它们变得与众不同, 但同时, 流行作品仍然是在第一时间吸引顾客的关键。然后, 出色的长尾商业才能进一步引导顾客们根据其爱恶, 去轻松地探索那些未知的领域。
举例来说,出现在Rhapsody首页上的是Britney Spears( 布兰妮),这毫不惊奇。在她的歌曲列表边上有一个列有“ 同类艺术家”的方框,其中就有Pink( 平克)。如果你点击了Pink的链接并且对你听到的感到满意的话,同样还可以继续探索与Pink类似的艺术家,比如说,No Doubt( 无疑乐队)。而在No Doubt的页面上列有一些同流派的先驱和追随乐队, 其中你会找到Selecter,一个80年代来自英国考文垂的ska乐队(ska是一种牙买加风格的音乐)。通过三次点击,Rhapsody就有可能引导Britney Spears的歌迷们去尝试一个在音像店里很难找到的专辑。
Rhapsody是通过人工编辑与类别引导相结合来向用户进行推荐的。而Netflix( 其百分之六十的租借源于推荐)和亚马逊是通过群体过滤的方式, 即利用用户的浏览和购买模式来引导那些有相同行为的顾客(“购买此作品的顾客还买了… … ”)。不管哪种途径, 目的是一样的: 通过推荐, 把顾客的需求朝长尾的方向引导。
这就是推动型模式与拉动型模式之间,广泛性与个性化口味之间的差别。长尾商业通过在大众化产品之外提供众多的个性化定制,从而做到区别对待每一个个体的客户。
所带来的好处是全方位的。对娱乐业自身来说,推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它使得那些低成本电影和非主流音乐能够找到自己的观众群。对消费者来说,如果好的推荐机制能够让他们得到信噪比更高的、更准确的其他产品信息,这无疑会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以及唤醒他们对音乐和电影的热爱,从而创造一个更大的娱乐市场。(Netflix的用户平均每月租七部DVD,三倍于那些普通店铺的租借率。)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所带来的好处体现在文化的更加多样化, 扭转了一个世纪以来由于分销渠道的匮乏而造成的单调乏味局面, 并终结了流行文化的专制地位。
这就是长尾的力量。它的时代已经到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