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秦帝国有多强大?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古风-其三》.李白
秦帝国虽然在历史上只存在了15年,在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上可谓是“弹指一瞬间”,但它给后世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首先它建立了华夏文明空前的大一统天下,创建了影响后世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其次它完成了中国的社会制度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型,社会形式相对于夏商周焕然一新,在时代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它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使人民短暂地脱离了战火硝烟的乱世;第四它统一思想、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统一度量衡……等等措施,降低了人们文化和交流上的障碍,使整个国家形成了强劲的凝聚力。
阿房宫赋开篇就说:六国毕,四海一。除了蛮夷之地没兴趣外,秦帝国相当于征服了当时所有的已知地带,纵观整个人类历史,完成同等事业的仅有四例:亚历山大、成吉思汗、古罗马帝国,还有就是秦始皇了。
有人可能会说,说起统一,之前夏商周不是也号令天下吗,他们也是天子,天下诸侯也是要听命于他的啊。
这么说其实也没问题,但夏商周实行的是分封制,天子并不直接掌管地方,而是把天下划分成很多块分封给他的诸侯们。这些诸侯可以在自己的封地里建国,制定自己的制度,发展经济,培养军事,并把国君的位置一代一代传下去,所以真正在地方掌握实权的是每个诸侯国的国君们。
一般来说,天子很少会干涉诸侯的内政,相当于整个天下有多个国家并存,天子就是这些国家的老大(天下共主)。这其实也是统治能力的问题,以当时的条件,天子管理不了那么大的地方,只有分封出去,让手下人来统治了。
秦帝国则打破了这种统治模式,所有的诸侯国都不存在了,变成了郡县,这片地方的老大不再是以前的国王了,变成了中央政府指派下来的县一级官吏,而这个官吏不是世袭的,任期满了或者中央想撤换了,都可以随时罢免。
这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对全国的任何一片地方都是可以直接掌控的。
在建设方面,秦朝在全国各地大搞巨型工程项目。著名的四大工程有:长城,秦直道,阿房宫,秦皇陵。
这些建筑的恢宏程度,在当今看来依然是光彩夺目的。譬如著名的秦驰道,秦朝修筑了可以直达全国各地的直道,这在当时来说就是高速公路,哪里出了乱子直接用驰道运输士兵,就能快速平定叛乱。这样的驰道一共修了九条,像经脉一样打通了全国各地,而最长的一条驰道从咸阳一直修到内蒙古的包头。后面陈胜吴广起义能在短短两个月左右打到咸阳附近,也是秦驰道起的作用。
军事方面,灭了战国六雄就不说了。平定天下后秦帝国一方面挥师三十万北上抗击匈奴,另一方面发动五十万兵力南下,征服南越,军力上对这两方可是绝对的碾压。此时秦国的国力已登峰造极,秦始皇便巡游天下,封禅泰山,大动土木,修建长城。
02秦帝国强大的原因
那么,秦国是怎么变得这么强大的呢?要知道东周时可是诸侯国并立,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有一百多个,秦国是怎么从一个边陲小国发展成一统天下的庞然大物的呢?
首先是制度创新。秦帝国拥有当时全天下最先进的统治制度和管理技术,譬如中央集权,这在当时可是个全新的东西。如上文所说,周代的统治制度是分封制,也就是每个人只能管理到自己的下一级的人,再往下他就控制不了了。
像周天子统领三公,三公统领诸侯,而诸侯呢就对自己手下的卿、士大夫进行管理,士大夫再对下一级的平民进行管理……就这样层次分明,等级森严,每人只对自己上下层负责。
而秦帝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却是能从中央直抵每户甚至每个人身上的,编户齐民的制度使得朝廷动员能力极强,全国的资源、人力情况了然于胸。
其次秦帝国的云数据系统也非常强大,当地基层公务员采集每家每户情况,整理成数据,上传到云端-咸阳,中央政府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做分配处理了。
大家有没发现我们看历史书一般都是说秦朝是怎么暴政,怎么残暴,怎么欺压人民,但是关于饥荒的记录却很少。大家知道古代是资源极其缺乏的时代,经常会看到人相食的记载。而秦朝历史却很少看到有这些相关的记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编户齐民,朝廷对每家每户的情况的清楚了,很清晰地知道全国的人力物力分布情况,自然对征集分配就能做到相当合理了。
通过大数据系统分析,调配什么人去征战,多少人去建设、哪哪哪缺少粮食、哪哪哪粮食富盈等等信息,朝廷决策就可以做到相当高效,而六国就做不到,因为他们没这个统治技术。
所以说当刘邦打下咸阳的时候,别人的都跑去抢金银财宝,美女绸缎,萧何却匆匆地跑去接管这批数据,因为他知道这批资料是相当厉害的。后面刘邦能打败项羽也是和这个行动密切相关,这些资料有全国人口分布,资源情况,山川地形,刘邦这边清晰明了,而项羽呢就是两眼一抹黑,刘邦当然就占了很大优势了。
再譬如秦国的军衔制度,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什么阶级固化,其实在周代才是真正的阶级固化。当时的官职都是世袭的,官位可以由老子传给儿子,再譬如管仲的改革更是把界限划得森严分明,士农工商等各行各业都是有严格的从业规定,从事农业的后代也只能从事农业,经商的后代也只能经商,不能越界。
秦国打破了这一规则,给所有人一条明确的上升空间,打通了各层级的通道,使得普通平民甚至奴隶都有了上升的机会。
像二十级军工爵位制度,规则分明,如只要斩获敌人“甲士”一个首级,就可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衡量标准是敌人的人头(首级),也就是说在战后把敌人的人头砍下来带回军营,作为军功的计算单位。规则明了,所以大家都奋力杀敌,争取立功,谋求上进了。
03谁杀死了秦帝国?
好了,我们进入重点,既然秦帝国这么强大,为何最后只存在短短15年就灭亡了呢?
首先是“暴政”,这是历代以来主流史书的观点。譬如苛政,从全国动员那么大的人员,而到达时间稍微迟了一丢丢就要掉脑袋,遇到特别是陈胜吴广这种无产阶级,造反成本极低,无路可走的时候登高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抗暴政的起义就爆发了,燎原之火瞬间烧遍全国。
第二个原因就是统一的时间太短,原来六国的人一时无法适应郡县制,而六国的士大夫多少有点心怀旧国的。旧国是原六国人民的想象共同体,人民特别是贵族士大夫们对原国家是有很深的归属感的,譬如后面项梁叔侄立了楚怀王的后代作为楚王,楚国的凝聚力瞬间便大大增强了。而相比陈胜吴广,新建了个张楚政权,自己做王,却是聚集不了原楚国的力量,以至于很快就失败被杀。
这里还有一层作用就是原六国的基层公务员,譬如萧何,就是沛县的基层公务员,在郡县制体制下,这批人在统一的大秦帝国里的晋升空间是有天花板的,他们毕竟不是秦国人,官位永远上不了多高,这批人也是抗秦的主力分子。
所以起义爆发后,他们有很强的投机触感,便也纷纷加入了起义的队伍。这批基层公务员对当地的情况可是相当的熟悉,也有一定的行政能力,能大大的辅助起义军夺取地盘,巩固统治。
郡县制虽然是有利加强中央集权,但在那个时代,执行了一两千年分封制的中国却要在十几年内消化掉郡县制,明显是很困难的。所以后面刘邦建国之初,都不敢单纯采用郡县制,而是采用郡县制与分封制混搭,慢慢才过渡到全国采用郡县制。
第三个原因就是秦国自身膨胀了,吃不消,自己把自己撑死了。想想秦国还是以前那个小地盘的时候,很多政策还是比较灵活有效的。譬如像陈胜吴广这种犯法,逾期者当斩,在以前秦国那片小地方去服役当劳工也去不了多远,顶多几天就能到达。但是如果地盘拓展到全国,就如陈胜吴广从安徽走到北京,线路便大大的拉长了,如果再遇到个恶劣天气,逾期是很大几率会发生的,然后你的政策又那么苛刻,动不动就掉脑袋,别人当然反了。
所以,秦国在统一以后没有及时调整政策来应对大的地盘,也是失败的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接管六国后,高成本管理的问题。
原来六国可是有一套自己的低成本管理手段的,譬如外交,无论燕国对匈奴也好,楚国对南越也好,他们在几百年的交往当中可是摸索出一整套低成本的外交手段,能顶住外族的入侵。
现在秦国接手了,你行你上咯。不会低成本的手段?那就只能用蛮力气了,于是秦始皇大笔一挥,30万大军北上抵挡匈奴,上百万劳工去修长城,50万大军下南越。这么大规模的兵力都防守边疆去了,那国内自然空虚了。
所以综上所述,秦帝国并不是被谁杀死的,而是他一下子膨胀得太快,自己把自己撑死了。
在小地盘的时候,这些政策是灵活有效,能够让秦国快速的集结全国之力发展自身实力,变成超级大国,对六国形成碾压之势。但在全国稳定下来后,这些政策就不适宜了,而当时朝廷并没有针对新的形势制定新的国策,人民疲于奔命,苦秦久矣。
反观汉初,在平定全国后一面兵械入库,与民休息,一面与匈奴和亲,结束战乱。因地制宜地调整统治政策,天下随即进入了大治的阶段,出现“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之治”的大盛世,奠定了西汉二百多年的统治基础,并从秦手上接管了中央集权大一统帝国的历史使命。而强秦的帝国梦,终犹如昙花一现,弹指间便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参考书籍
《秦殇.谁杀死了秦帝国》潇水
《史记》司马迁
《资治通鉴》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