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时评:有一种悲凉叫外地人,有一种通行叫房产证

2020年2月15日  来源:韦三水 作者: 提供人:jibeng26......

当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没想到,这句话在这个非常时期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之前是武汉人、湖北人...是被作为重点“外地人”防范对象的,如今则是全国人民都成了彼此眼里重点防范的“外地”了。

“外地人”三个字,再次被屡屡提及,乃至于被如临大敌。就像“外地人”天然的脑门上刻着“嫌疑”二字,而有房产证的业主或户主的身上似乎自带抗体一般。好一个泾渭分明,好一个现实对立。

我不是愤青,也不想上纲上线。我有房产证,我是业主,但我还是想说一说这个事儿。

以前一直强烈感受到这个世界是有社交排斥的,是有因为身份地址标签而造成的分裂与对抗,甚至歧视和被歧视。但没想到此时此刻却有了新的区隔和对立:只因你是“外地人”。难道“外地人”和“本地人”或者业主在面对病毒疫情时有不一样的本领和抗体?难道两者之间的危险系数就不一样?

是的,或许你会说,“外地人”因为回到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飘儿”之地,会增加潜在的传染源风险。嗯,这个理由看似有道理,但实则是懒政和惰政。看一看,手里有房产证的业主或户主是不是就可以被另眼相待了呢?难道他们就没有潜在的传染源风险?!

嗯,何为“外地人”?水哥还特意查了下。外地人、外来人,相对于“本地人”的称呼,笼统而言属于概念模糊的中文词语,属于按照中国国家省份地域对人群模糊性归类,可以指本人非本省出生、本人先辈非本省出生、本人成长或长期居住非本省等条件来归类,依照自身和周围人的主观愿望而定,属于人际关系的范畴。

在中国的语境里,“外地人”三个字其实一直就带有歧视性的意思。比如上海非省,本属江苏省,因此直接称外省人为“外地人”。“乡下人”略带贬义,用来形容某人(这个人可以是上海人,也可以是外地人)不懂某情形下的默认行为处事的方法。这本身没有地域歧视的含义。如果在上海的举止冒失、奇怪,引起别人的不满,可能会被人用上海话说“乡下人”来形容。

随着社会的流动性和经济的发展,“外地人”越来越多,即所谓的各种“飘儿”。原本属于牛哄哄的城市或城区看不起其他地方的人的“外地人”,如今已被泛化了,成了地域之间的区隔与对立的语言符号。而在疫情非常时期,由于防治的网格化需要,“外地人”这个语言符号竟然变成了甚至村与村之间的区隔和对立。这是怎样的一种魔幻的世界啊。

前些日子,网上流传一个视频,两口子回家,这边是娘家,那边是婆家,中间有个桥,去桥那边,媳妇可以进,“外地人”的老公不能进,去桥那边,老公可以进,“外地人”的媳妇不能进,真的是“鹊桥相望执手相看泪眼”了。

据说,数万名杭飘人在哭泣:“让我进去好吗?我只是想回家…”而在天通苑等地的京飘在前些日子也曾很无助。这些事例,水哥不再赘述了,网上挺多的,更权威的可以看看财新的专业文章的报道,就管中窥豹了。

好一个现实主义!真的有一种悲凉叫有家不能回,有一种通行证叫手握房产证。

时评:有一种悲凉叫外地人,有一种通行叫房产证

或许,有人会说,“外地人”只要按照要求提供各种资料证明文件,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啊。我只能呵呵了。复工证明,房东保证书,…吧啦吧啦的一堆,你别告诉我很容易。

这不,水哥今天刚刚在线上看到上海某村社区的最新通知:“外地人”一律不允许进入,正在返回上海途中的“外地人”,房东有责任和义务进行对其进行劝返……

呵呵,房东也真不容易。水哥真的不知道世界上先进国家都是怎么做了,我只知道,在文明的世界里,需要的是“人道领导”,而不是做“冷冰冰的机器”。

“人心”难得,但“人心”易去。千万别寒了“人心”。“外地人”都是相对地域而言的,当“外地人”被定义成新的区隔符号和社会对立标签,由此而带来的隐性社会沟通与共识成本将很大,一不小心还会种下彼此怨恨的“种子”。要知道,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请放过“外地人”吧——之前是呼吁的对武汉人好点,后来是对湖北人,接着又是疫情重区浙江、湖南等,现如今整个中国的每个地方都被彼此“警惕”了——难道真的是“地盘”意识下的“人人为我”而不是“我为人人”了?!

真的,我们彼此需要和解。大疫之际,更是和解的机会。人心一去,覆水难收。

战疫必胜,中国加油!

外地人 / 地盘 / 房产证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